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剛剛“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發佈,52個學科各有最牛大學,中國大陸7科狀元

全球高等教育四大排名系統之一的“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又出新榜, 這一次細分至各個學科領域。 28日晨發佈的“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共覆蓋52個學科, 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社會科學五大領域。 在參與年度排名的全球4000所大學中, 最終共有80個國家的1400餘所高校出現在各個學科的分科榜單上。

在52個學科排名物件中, 美國大學仍然佔據絕對優勢, 在其中32個學科中成為“狀元”, 進入前10名、前50名等的上榜總次數達到3857次。 其中, 哈佛大學就佔據15個學科的榜首。

而總體上, 中國大陸共有162所高校登上各科排行榜, 上榜總次數為1289次, 僅次於美國, 位列全球第二。

2017世界一流學科排名·52個學科狀元高校

領域

學科名稱

學校名稱

國家

理學

數學

普林斯頓大學

美國

理學

物理學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

理學

化學

加州大學-伯克利

美國

理學

地球科學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瑞士

理學

地理學

牛津大學

英國

理學

生態學

牛津大學

英國

工學

機械工程

劍橋大學

英國

工學

電力電子工程

加州大學-伯克利

美國

工學

控制科學與工程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

工學

通信工程

清華大學

中國

工學

儀器科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中國

工學

生物醫學工程

哈佛大學

美國

工學

電腦科學與工程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

工學

土木工程

同濟大學

中國

工學

化學工程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

工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麻省理工學院

美國

工學

納米科學與技術

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

工學

能源科學與工程

南洋理工大學

新加坡

工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

斯坦福大學

美國

工學

水資源工程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荷蘭

工學

食品科學與工程

瓦格寧根大學

荷蘭

工學

生物工程

哈佛大學

美國

工學

航空航太工程

佐治亞理工學院

美國

工學

船舶與海洋工程

上海交通大學

中國

工學

交通運輸工程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荷蘭

工學

遙感技術

武漢大學

中國

工學

礦業工程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

工學

冶金工程

中南大學

中國

生命科學

生物學

哈佛大學

美國

生命科學

基礎醫學

哈佛大學

美國

生命科學

農學

瓦格寧根大學

荷蘭

生命科學

獸醫學

根特大學

比利時

醫學

臨床醫學

哈佛大學

美國

醫學

公共衛生

哈佛大學

美國

醫學

口腔醫學

密西根大學-安娜堡

美國

醫學

護理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

美國

醫學

醫學技術

哈佛大學

美國

醫學

藥學

哈佛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經濟學

芝加哥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統計學

哈佛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法學

哈佛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政治學

哈佛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社會學

哈佛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教育學

斯坦福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新聞傳播學

俄亥俄州立大學-哥倫布

美國

社會科學

心理學

哈佛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工商管理

賓夕法尼亞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金融學

紐約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管理學

哈佛大學

美國

社會科學

公共管理

伊拉茲馬斯大學

荷蘭

社會科學

旅遊休閒管理

香港理工大學

中國香港

社會科學

圖書情報科學

哈佛大學

美國

中國大陸高校在7個學科上位列世界第一, 分別是清華大學(通信工程)、哈爾濱工業大學(儀器科學)、同濟大學(土木工程)、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北京科技大學(礦業工程)、中南大學(冶金工程)。

2017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國高校表現

學校

第1名數

前10名數

前50名數

總上榜數

北京大學

1

15

42

清華大學

1

7

23

37

上海交通大學

1

4

17

34

浙江大學

4

19

34

中山大學

2

31

南京大學

6

29

華中科技大學

1

10

28

復旦大學

5

28

武漢大學

1

2

6

27

同濟大學

1

1

4

25

山東大學

2

25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

10

24

四川大學

3

23

哈爾濱工業大學

1

4

9

22

東南大學

1

7

22

廈門大學

1

22

中南大學

1

2

2

21

西安交通大學

1

5

20

北京師範大學

2

4

20

吉林大學

4

19

華南理工大學

1

3

19

南開大學

1

19

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2

6

18

大連理工大學

1

6

18

天津大學

1

5

18

重慶大學

3

15

北京理工大學

2

15

蘇州大學

2

15

湖南大學

1

14

蘭州大學

14

東北大學

1

3

13

華東理工大學

1

1

13

上海大學

1

13

江南大學

1

2

12

電子科技大學

2

12

南京航空航太大學

2

12

華東師範大學

12

北京科技大學

1

2

2

11

西北工業大學

1

2

11

中國海洋大學

1

11

東華大學

11

合肥工業大學

11

南京理工大學

11

西南大學

11

中國農業大學

2

2

10

北京交通大學

1

2

10

哈爾濱工程大學

1

1

10

國防科技大學

2

9

北京化工大學

1

9

南京工業大學

9

武漢理工大學

9

北京工業大學

8

福州大學

8

江蘇大學

8

首都醫科大學

8

浙江工業大學

8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3

7

河海大學

1

2

7

第四軍醫大學

7

暨南大學

7

西南交通大學

7

鄭州大學

7

南京農業大學

1

2

6

華中農業大學

1

6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

6

第二軍醫大學

6

華北電力大學

6

華中師範大學

6

南京師範大學

6

南京醫科大學

6

南京郵電大學

6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

3

5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

1

5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1

1

5

南昌大學

1

5

東北師範大學

5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5

濟南大學

5

南方醫科大學

5

湘潭大學

5

中國人民大學

5

太原理工大學

1

4

安徽大學

4

北京林業大學

4

華南農業大學

4

華南師範大學

4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4

青島科技大學

4

上海財經大學

4

深圳大學

4

天津醫科大學

4

浙江師範大學

4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4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4

中國藥科大學

4

中國醫科大學

4

北京郵電大學

1

1

3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

3

安徽理工大學

3

大連海事大學

3

東北農業大學

3

哈爾濱醫科大學

3

杭州師範大學

3

寧波大學

3

山東農業大學

3

山西大學

3

陝西師範大學

3

上海師範大學

3

西北大學(中國)

3

揚州大學

3

浙江理工大學

3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3

重慶醫科大學

3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1

2

安徽醫科大學

2

東北林業大學

2

廣東工業大學

2

黑龍江大學

2

昆明理工大學

2

南京林業大學

2

南京中醫藥大學

2

曲阜師範大學

2

首都師範大學

2

四川農業大學

2

天津工業大學

2

燕山大學

2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2

中央財經大學

2

安徽師範大學

1

常州大學

1

大連醫科大學

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1

福建農林大學

1

廣西醫科大學

1

貴州大學

1

河南理工大學

1

河南農業大學

1

河南師範大學

1

湖北大學

1

湖北工業大學

1

湖南農業大學

1

江蘇師範大學

1

南京財經大學

1

內蒙古農業大學

1

山西師範大學

1

上海海洋大學

1

上海理工大學

1

上海中醫藥大學

1

瀋陽農業大學

1

瀋陽藥科大學

1

天津科技大學

1

溫州大學

1

溫州醫科大學

1

西北師範大學

1

西南財經大學

1

煙臺大學

1

雲南大學

1

雲南師範大學

1

長沙理工大學

1

浙江工商大學

1

浙江農林大學

1

中國計量大學

1

北京大學是中國高校中上榜各學科次數最多的高校,共計42個學科上榜。清華大學有23個學科入選世界50強,有7個學科躋身世界前十。清華大學之後,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山大學分別以34次、34次和31次的上榜數排在全國五強之列。

不難發現,中國大陸高校在理學和工學學科表現強勢,超過50所中國高校上榜的學科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電力電子工程、數學、電腦科學與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瞭解到,“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使用一系列國際可比的客觀學術指標對全球大學在相關學科的表現進行測量,包括科研規模、科研品質、國際合作、高水準科研成果、國際獎項等,文獻資料來源於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旗下的InCites資料庫。在今年排名中,首次採用通過“學術卓越調查”得到的27項權威學術獎項,以及94份學科頂尖期刊作為指標設計的標準。

其中,“學術卓越調查”的物件是世界百強大學的院長、系主任和團隊負責人,即全球各個學科的頂尖學者。有別於常見的聲譽調查,也為保證調查的透明度和品質,所有參加調查的學者都需要同意在排名官網公開姓名和單位,多位元中國知名學者也參與了調查。

文/徐瑞哲

1

2

2

11

西北工業大學

1

2

11

中國海洋大學

1

11

東華大學

11

合肥工業大學

11

南京理工大學

11

西南大學

11

中國農業大學

2

2

10

北京交通大學

1

2

10

哈爾濱工程大學

1

1

10

國防科技大學

2

9

北京化工大學

1

9

南京工業大學

9

武漢理工大學

9

北京工業大學

8

福州大學

8

江蘇大學

8

首都醫科大學

8

浙江工業大學

8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3

7

河海大學

1

2

7

第四軍醫大學

7

暨南大學

7

西南交通大學

7

鄭州大學

7

南京農業大學

1

2

6

華中農業大學

1

6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

6

第二軍醫大學

6

華北電力大學

6

華中師範大學

6

南京師範大學

6

南京醫科大學

6

南京郵電大學

6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1

3

5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1

1

5

中國礦業大學(徐州)

1

1

5

南昌大學

1

5

東北師範大學

5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5

濟南大學

5

南方醫科大學

5

湘潭大學

5

中國人民大學

5

太原理工大學

1

4

安徽大學

4

北京林業大學

4

華南農業大學

4

華南師範大學

4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

4

青島科技大學

4

上海財經大學

4

深圳大學

4

天津醫科大學

4

浙江師範大學

4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

4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4

中國藥科大學

4

中國醫科大學

4

北京郵電大學

1

1

3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1

3

安徽理工大學

3

大連海事大學

3

東北農業大學

3

哈爾濱醫科大學

3

杭州師範大學

3

寧波大學

3

山東農業大學

3

山西大學

3

陝西師範大學

3

上海師範大學

3

西北大學(中國)

3

揚州大學

3

浙江理工大學

3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

3

重慶醫科大學

3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1

2

安徽醫科大學

2

東北林業大學

2

廣東工業大學

2

黑龍江大學

2

昆明理工大學

2

南京林業大學

2

南京中醫藥大學

2

曲阜師範大學

2

首都師範大學

2

四川農業大學

2

天津工業大學

2

燕山大學

2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2

中央財經大學

2

安徽師範大學

1

常州大學

1

大連醫科大學

1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1

福建農林大學

1

廣西醫科大學

1

貴州大學

1

河南理工大學

1

河南農業大學

1

河南師範大學

1

湖北大學

1

湖北工業大學

1

湖南農業大學

1

江蘇師範大學

1

南京財經大學

1

內蒙古農業大學

1

山西師範大學

1

上海海洋大學

1

上海理工大學

1

上海中醫藥大學

1

瀋陽農業大學

1

瀋陽藥科大學

1

天津科技大學

1

溫州大學

1

溫州醫科大學

1

西北師範大學

1

西南財經大學

1

煙臺大學

1

雲南大學

1

雲南師範大學

1

長沙理工大學

1

浙江工商大學

1

浙江農林大學

1

中國計量大學

1

北京大學是中國高校中上榜各學科次數最多的高校,共計42個學科上榜。清華大學有23個學科入選世界50強,有7個學科躋身世界前十。清華大學之後,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和中山大學分別以34次、34次和31次的上榜數排在全國五強之列。

不難發現,中國大陸高校在理學和工學學科表現強勢,超過50所中國高校上榜的學科包括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電力電子工程、數學、電腦科學與工程、納米科學與技術、化學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瞭解到,“世界一流學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使用一系列國際可比的客觀學術指標對全球大學在相關學科的表現進行測量,包括科研規模、科研品質、國際合作、高水準科研成果、國際獎項等,文獻資料來源於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旗下的InCites資料庫。在今年排名中,首次採用通過“學術卓越調查”得到的27項權威學術獎項,以及94份學科頂尖期刊作為指標設計的標準。

其中,“學術卓越調查”的物件是世界百強大學的院長、系主任和團隊負責人,即全球各個學科的頂尖學者。有別於常見的聲譽調查,也為保證調查的透明度和品質,所有參加調查的學者都需要同意在排名官網公開姓名和單位,多位元中國知名學者也參與了調查。

文/徐瑞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