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岳飛之死,從宋高宗的手劄中已埋下伏筆,乾隆也很認可又很惋惜

西元1134年(紹興四年), 註定是南宋歷史上最不平凡的一年。 在這一年裡, 有大運河疏浚, 有吳玠指揮的仙人關之戰, 有嶽飛北伐, 有高宗親征, 有大儀、承州之捷……整個南宋朝廷進入高速運轉的狀態。

也就在這一年春天, 出身河南農家年僅31歲的嶽飛, 上書宋高宗《乞複襄陽劄子》, 提出要收復被劉豫的偽齊政權所佔領的襄陽六郡, 因為六郡所處位置的戰略意義重大!一旦收復, 既可據太行山的天然屏障, 將金兵遏制在太行山以北, 又能夠控制長江上游, 進而東可進援淮西, 西可聯接川陝, 北可圖複中原, 南可遮罩湖廣。 宋高宗很快批准了嶽飛的計畫, 嶽飛的第一次北伐開始了。

四月十九日, 岳飛率大軍從江州向鄂州進拔, 並從武昌乘船渡江北上。 同年七月, 嶽飛不負眾望, 擊敗了偽齊的大軍, 收復了六郡。 終於, 大宋王朝迎來了渴望已久的勝利, 遠在杭州的宋高宗喜聞捷報後,

非常高興, 授予嶽飛被授予清遠軍節度使, 成為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並列的南宋初年四大將。

精通詩文翰墨、精于書法的宋高宗, 還親筆賜書《付嶽飛》一封, 這幅詩文書法堪稱一流的手劄。 《付岳飛》全文是:“卿盛秋之際, 提兵按邊, 風霜已寒,

征馭良苦。 如是別有事宜, 可密奏來。 朝廷以淮西軍叛之後, 每加過慮。 長江上流一帶, 緩急之際, 全藉卿軍照管。 可戒飭所留軍馬, 訓練整齊, 常若寇至, 蘄陽、江州兩處水軍, 亦宜遣發。 如卿體國, 豈待多言。 付嶽飛。 ”

從這封手劄的字裡行間中, 可以看出宋高宗對嶽飛的北伐勝利, 十分倚重和信任, 授予嶽飛有密奏專權, 並對嶽飛講了“淮西兵變”的掏心窩的話, 有“腹心之托”。 這應該是岳飛與宋高宗君臣關係最為緊密的階段。

但是, 宋高宗的話語中, 還是透露出了一些他內心的心思, 比如“淮西兵變”是他的近衛部隊發起的一次逼宮行動, 這不能不讓他對身邊信任的人多加提防。 所以在手劄的最後一句, 他說到:“如卿體國, 豈待多言。 ”就是要嶽飛體認皇帝的心思和國家的狀況, 要一心一心為皇帝著想, 替皇帝辦事。 這也是想嶽飛敲響了警鐘, 皇恩浩蕩, 天威不可犯!

紹興五年(西元1135), 嶽飛依朝廷旨意, 統帥大軍平定了佔據洞庭湖的楊么叛亂, 除掉了南宋的心腹之患。 嶽飛獲加檢校少保,

進封武昌郡開國公。 宋高宗對嶽飛恩寵有加, 幾乎到了推心置腹的地步。

十分要命的是, 作為大將軍、軍事天才, 岳飛不懂政治之術, 一心只想到著要收復失地, 要攻入敵營, 迎回高宗的父親宋微宗和哥哥宋欽宗二皇, 根本不會體諒宋高宗的處境, 假如二皇回來後, 他這位現任皇帝要怎麼辦?所以手劄上的最後八個字,也是嶽飛風波亭被殺的伏筆。因為岳飛不“體國”,而奸佞秦檜會“體國”。在宋高宗看來嶽飛必須死。

說到這幅手劄貼文,到清朝時傳到了乾隆爺的手裡。乾隆對這幅貼文的文字內涵和書法造詣,大為讚賞,在貼文的卷首、卷尾和拼接的拖尾,蓋上了“古稀天子”、“三希堂精鑒”、“宜子孫”、“乾隆鑒賞”、“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印章,還在落款處的“付嶽飛”三字上方,題了一首打油詩:“飛白精忠早賜旗,霜寒又厪上流師。本來原是腹心讬,十二金牌意若何。” 以表歎息。

最後看來,古代英雄似乎都逃脫不了悲劇的宿命?一代抗金名將——岳飛,用他精忠報國的忠心和矢志不移的行動,踐行著他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滿江紅》一詞中,也傳遞出他一心為國的宏圖大志。

他這位現任皇帝要怎麼辦?所以手劄上的最後八個字,也是嶽飛風波亭被殺的伏筆。因為岳飛不“體國”,而奸佞秦檜會“體國”。在宋高宗看來嶽飛必須死。

說到這幅手劄貼文,到清朝時傳到了乾隆爺的手裡。乾隆對這幅貼文的文字內涵和書法造詣,大為讚賞,在貼文的卷首、卷尾和拼接的拖尾,蓋上了“古稀天子”、“三希堂精鑒”、“宜子孫”、“乾隆鑒賞”、“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八征耄念之寶”、“太上皇帝之寶”等印章,還在落款處的“付嶽飛”三字上方,題了一首打油詩:“飛白精忠早賜旗,霜寒又厪上流師。本來原是腹心讬,十二金牌意若何。” 以表歎息。

最後看來,古代英雄似乎都逃脫不了悲劇的宿命?一代抗金名將——岳飛,用他精忠報國的忠心和矢志不移的行動,踐行著他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滿江紅》一詞中,也傳遞出他一心為國的宏圖大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