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除魏忠賢不殺袁崇煥明朝就不會滅亡嗎

1627年, 明熹宗朱由校病死, 由於他的三個兒子先後夭折, 因此皇位傳給了弟弟。 十七歲的朱由檢繼位後, 年號為祟禎, 就是明思宗。

熹宗在位期間不理朝政, 只對木匠活感興趣, 朝政大權旁落到他的奶媽客氏和太監魏忠賢手中, 朝廷內外從內閣到六部乃至各地的總督、巡撫, 都遍佈了魏忠賢的黨羽。 在魏忠賢的一手遮天之下, 政治一片黑暗, 民不聊生。 因此, 年輕的皇帝朱由檢繼位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剷除大奸臣魏忠賢。

1627年8月23日, 朱由檢入宮的當晚, 一夜未眠, 他取來巡視太監身上的佩劍用以防身, 又牢記皇嫂張惶後的告誡, 不吃宮中的食物, 只吃袖中私藏的麥餅。 登基之後的朱由檢, 深知要除去魏忠賢, 不能急於求成。 只能從長計議。

朱由檢剛登基不久, 魏忠賢突然上書, 說自己年老體弱, 要辭去東廠提督的職務, 回家養老, 希望皇帝批准。

朱由檢知道這只不過是魏忠賢在試探自己, 於是親自召見魏忠賢說:“皇帝哥哥臨死前, 曾交代我說要想大明的江山穩固, 必須信任兩個人, 一個是張惶後, 另一個就是魏公公。 我時刻不敢忘了這句話, 所以, 公公的辭呈, 我不能批准。 ”就這樣, 他一邊迷惑魏忠賢, 一邊等待著打倒他的機會。

1627年10月, 海鹽縣貢生錢嘉征上疏, 攻擊魏忠賢十大罪狀。 這些罪名都不是空穴來風, 而是確有其事, 在朝廷內掀起軒然大波。 崇禎見時機已經成熟, 便召見魏忠賢, 命令太監宜讀了錢嘉征的奏疏。

第二天, 魏忠賢告病辭官, 朱由檢允許,

並抓住時機剷除了魏忠賢的羽翼, 使魏忠賢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之後, 朱由檢下詔將魏忠賢貶到鳳陽, 魏忠賢在南下的途中自縊而亡。

不久, “閹黨”徹底覆滅, 朝廷上下精神為之一振, 人們仿佛又看到了明朝中興的希望。

然而, 內政剛剛穩定, 外患接連不斷。

後金貴族已經崛起, 努爾哈赤的子孫正虎視耽耽著關內的大明朝。 從神宗時期的薩爾滸之戰後, 在明軍與後金軍隊的力量對比中, 後金軍隊明顯佔據優勢。 所以, 朱由檢起用了袁崇煥, 將遼東的防務全部委託給他。

袁祟煥在遼東寧遠、錦州一線的防衛佈置得很好, 但後金軍隊選擇進攻的路線是繞過寧遠、錦州一線, 從薊門南下, 進逼京城, 京城內外的官民都受到騷擾。 一時間, 謠言四起, 大家都說袁崇煥與後金有密約在先, 是縱敵深入, 故意引後金軍隊入關的。 朱由檢中了敵人的“反間計”, 1630年3月, 將袁崇煥淩遲處死。

袁崇煥一死,遼東的戰局更無人可以收拾。為了支持對後金的戰爭,朝廷不得不大幅增加斌稅。徵收“三晌--遼晌、剿晌和練晌。

“三晌”的徵收,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從而引起廣泛的社會不滿。再加上當時陝西連年發生可怕的早災和蝗災,農民紛紛起義,聲勢壯大。此時的明王朝,陷人了內優外患的雙重困境之中。

面對這種危機四伏的政局,朱由檢心裡很著急,想有所作為,他勤於政務,事必躬親,還經常召見群臣,探求治國方策。他對朝務的勤勉和生活上的簡樸,在中國幾千年封建史上都是罕見的。他總是雞鳴就起床,深夜都不睡覺,積勞成疾,才二十幾歲,頭髮卻已經花白了。

他節儉自律,把宮中萬歷時所儲藏的上等遼參在集市上賣掉,換回數萬兩銀子貼補國用。有一次,講官給他講書時,他見內衣的袖子已經破損,露在外面很不雅觀,於是不時把袖子塞進去遮掩。

為了節省國家開支,朱由檢還下令大幅裁撤驛站,因為他認為驛站的存在,既使來往的官員揩了國家的油,同時還得養大量驛卒,是極大的浪費。然而裁撤的結果導致大批因失業而無法生存的驛卒紛紛加人了農民起義的行列,在這些默默無聞的釋卒中,有一個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闖王”李自成。而朱由檢裁撤驛站,據統計,所節約的開支僅僅為三十萬兩銀子,大約相當於皇宮一個月的支出。

儘管朱由檢做了很多工作,一心想挽回局面,但是明朝已經矛盾重重,積弊深重,病入膏肓,無法在短期內使政局根本好轉。再加上他剛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於求成,因此在朝政中經常犯大的錯誤。

1643年,“闖王”李自成在襄陽稱王。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帶領起義軍攻城掠地,關外清軍不斷侵擾,明軍在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經完全喪失戰鬥力。1644年,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3月17日,起義軍圍攻京城。18日晚上,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景山),遠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歎,徘徊無語。

他不希望大明朝亡在他手裡,從登上皇位到現在十七年。他兢兢業業,希望能復興明朝,可是現在,他再也沒有辦法。為了尊嚴,死也不做俘虜,他咬破手指給李自成寫了一封血書,說,都是大臣們誤了我,我死後也無臉到地下見列祖列宗,我取下皇冠,披髮遮面,屍體隨便你們處置,但不要傷害一個老百姓。

隨後,他在煤山一株老槐樹下上吊自殺,時年三十四歲。太監王承恩也隨他一起自縊。

19日淩晨,“闖王,李自成的起義軍從彰義門殺人京城,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滅亡。

現在不少論調認為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滅亡,如果不殺袁崇煥明朝也不會滅亡,然而歷史畢竟沒有如果,您認為呢?

袁崇煥一死,遼東的戰局更無人可以收拾。為了支持對後金的戰爭,朝廷不得不大幅增加斌稅。徵收“三晌--遼晌、剿晌和練晌。

“三晌”的徵收,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從而引起廣泛的社會不滿。再加上當時陝西連年發生可怕的早災和蝗災,農民紛紛起義,聲勢壯大。此時的明王朝,陷人了內優外患的雙重困境之中。

面對這種危機四伏的政局,朱由檢心裡很著急,想有所作為,他勤於政務,事必躬親,還經常召見群臣,探求治國方策。他對朝務的勤勉和生活上的簡樸,在中國幾千年封建史上都是罕見的。他總是雞鳴就起床,深夜都不睡覺,積勞成疾,才二十幾歲,頭髮卻已經花白了。

他節儉自律,把宮中萬歷時所儲藏的上等遼參在集市上賣掉,換回數萬兩銀子貼補國用。有一次,講官給他講書時,他見內衣的袖子已經破損,露在外面很不雅觀,於是不時把袖子塞進去遮掩。

為了節省國家開支,朱由檢還下令大幅裁撤驛站,因為他認為驛站的存在,既使來往的官員揩了國家的油,同時還得養大量驛卒,是極大的浪費。然而裁撤的結果導致大批因失業而無法生存的驛卒紛紛加人了農民起義的行列,在這些默默無聞的釋卒中,有一個就是後來聞名天下的“闖王”李自成。而朱由檢裁撤驛站,據統計,所節約的開支僅僅為三十萬兩銀子,大約相當於皇宮一個月的支出。

儘管朱由檢做了很多工作,一心想挽回局面,但是明朝已經矛盾重重,積弊深重,病入膏肓,無法在短期內使政局根本好轉。再加上他剛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於求成,因此在朝政中經常犯大的錯誤。

1643年,“闖王”李自成在襄陽稱王。農民起義領袖“闖王”李自成帶領起義軍攻城掠地,關外清軍不斷侵擾,明軍在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經完全喪失戰鬥力。1644年,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3月17日,起義軍圍攻京城。18日晚上,朱由檢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景山),遠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歎,徘徊無語。

他不希望大明朝亡在他手裡,從登上皇位到現在十七年。他兢兢業業,希望能復興明朝,可是現在,他再也沒有辦法。為了尊嚴,死也不做俘虜,他咬破手指給李自成寫了一封血書,說,都是大臣們誤了我,我死後也無臉到地下見列祖列宗,我取下皇冠,披髮遮面,屍體隨便你們處置,但不要傷害一個老百姓。

隨後,他在煤山一株老槐樹下上吊自殺,時年三十四歲。太監王承恩也隨他一起自縊。

19日淩晨,“闖王,李自成的起義軍從彰義門殺人京城,統治中國二百七十六年的明朝滅亡。

現在不少論調認為如果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會滅亡,如果不殺袁崇煥明朝也不會滅亡,然而歷史畢竟沒有如果,您認為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