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東風撤人,對東風裕隆來說真的是一件壞事嗎?

2010年12月份, 上海還是深秋, 但對北京來說, 已是凜冬。 國家會議中心的周邊, 人車稀少, 呼嘯而過的寒風更加刺骨。 就在這萬物肅殺之地, 一場發佈會正在舉行。

此前一周, 全國的主流媒體接到邀請, 赴北京參加一個“全新品系”的汽車發佈會。 而這個品系, 就是東風裕隆所開創的“華系車”, 這個新品牌, 就是東風裕隆“納智捷”。

按照當時的宣傳口徑, 東風裕隆是汽車業首例海峽兩岸的合資項目, 東風汽車來自大陸, 裕隆集團來自臺灣。 這種合資模式不屬於“中外合資”, 也不是本土自主品牌, 所以被定性為“華系車”。

如今, 七年過去了, “七年之癢”也不期而至, 只不過, 東風裕隆的“癢”, “癢”的比較劇烈。

近日, “東風汽車公司將對東風裕隆撤人不撤資”的消息席捲了汽車圈。 東風汽車公司也發佈公告稱, 7月份起, 東風裕隆將在人、事 、財、物等各方面, 從資金到企業文化進行重新梳理與整合,

將起用職業經理人團隊。

未來, 東風公司只是作為東風裕隆投資方參與運營, 在內部管理、決策上或由裕隆集團佔據主導。 目前, 東風裕隆內部正在進行部分工作交接, 而部分東風人員也已經回到總部集團。

如果把合資企業比做成婚姻,

合資的股東雙方就是夫妻關係, 如果婚姻破裂, 最壞的結果是離婚, 即撤資(分財產)和撤人。

此番東風裕隆的變動, 可以看成是一方回了娘家, 卻沒有分財產。 也就是說, 從某種意義上講, 這份婚姻, 名存實亡了。

東風裕隆的“七年之癢”, 這個“癢”的代價, 確實有點大。

從當初業界看好的“華系車”概念, 到如今撤資不撤人的尷尬境地, 東風裕隆到底怎麼了?

其實, 東風裕隆的走勢, 是典型的“高開低走”。 2010年7月, 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東風汽車公司與臺灣裕隆企業集團關於東風裕隆的合資項目;當年12月, 東風裕隆發佈會舉行;次年9月, 納智捷品牌的首款車型“大7”SUV正式上市, 從此開啟了納智捷品牌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征程。

東風裕隆納智捷在品牌成立的步調, 可謂緊湊。 高效率的運營, 也傳遞到了市場層面。 2012年, 距離合資公司成立僅僅過去了兩年, 東風裕隆就實現了盈利。 僅憑藉大7 SUV單款車型, 東風裕隆2012年的銷量就達到了31106輛, 保有量達到4萬輛, 同比2011年狂增341%。 在東風公司旗下的諸多合資或自主品牌中, 納智捷的表現, 可謂是一枝獨秀。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 2014年, 納智捷品牌的走勢達到了“頂峰”。 在納智捷新大7 SUV以及納智捷優6 SUV兩款新車的熱銷下, 東風裕隆納智捷品牌全年銷量達到5.2萬輛, 同比增長58%。 作為一個成立僅僅四年新品牌, 納智捷的發展速度令業界側目。

然而,接下來的故事,讓大家錯愕。納智捷優6 SUV於2014年6月6日上市,然而在接下來的三年多時間裡,納智捷品牌竟然再無新車型上市。

我們如今翻翻納智捷品牌的新聞,這幾年最多關注的,竟然是周傑倫代言納智捷的消息。可見這幾年納智捷品牌運作的問題。

由於新車型的缺位,納智捷品牌從2015年開始增勢放緩,2016年更是迎來了史上最艱難時期:全年總銷量只有4.04萬輛,目標銷量完成率不到60%,成為東風集團內部虧損最嚴重的子公司。2017年,東風裕隆的銷量繼續萎縮,1至5月累計銷售汽車僅7300輛,同比下滑高達60%。

也許,正因市場銷量的萎靡,讓股東方之一的東風汽車下了“撤人”的決心。

實際上,今年也恰巧是東風汽車的大變革之年。在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東風大自主”的戰略指導下,東風汽車最近的調整動作頻繁。比如在剛剛,東風股份作價7.88億元終剝離鄭州日產,而如今銷量萎靡的東風裕隆,則成為下一個“開刀”的對象。

失去了東風的管理團隊,意味著東風裕隆將很大程度失去“東風系”的資源。所以外界對於東風裕隆今後的走勢,大多持否定態度。但快評君不這麼認為。

東風裕隆的此次調整並不代表納智捷將撤出大陸,相反,雙方對納智捷有著更長遠的規劃。據悉,不久前,董事會通過了裕隆汽車對東風裕隆的增資方案,東風與裕隆雙方維持原先持股比例,各增資人民幣3.967億元,共計7.93億元,增資後雙方對東風裕隆也仍各持有50%股權。

股東方的注資,說明其對合資公司未來的走勢比較看好。而東風裕隆的新規劃顯示,納智捷品牌未來的新品投放,也有保證。

按照規劃,納智捷今後每年將至少投放一款全新車型。2022年前,投放至少10款全新車型,包括今年10月將投放全新小型SUV上市;2018-2019年陸續推出4款全新車型,涵蓋SUV、MPV品系;2020年-2022年,將推出以全新模組化平臺所打造的5款全系列產品。

東風人事的撤出,讓裕隆擁有更大的運營自主權,而不撤資讓東風裕隆的資本框架不會出太大的問題。眼下看來,東風汽車在獨立運營品牌方面,並沒有很出彩的地方,旗下表現出色的品牌,大多是合資品牌,與外方的運營有很大關係。

所以說,東風的人撤走了,對東風裕隆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掣肘的因素沒了,納智捷可以甩開膀子幹了。

然而,接下來的故事,讓大家錯愕。納智捷優6 SUV於2014年6月6日上市,然而在接下來的三年多時間裡,納智捷品牌竟然再無新車型上市。

我們如今翻翻納智捷品牌的新聞,這幾年最多關注的,竟然是周傑倫代言納智捷的消息。可見這幾年納智捷品牌運作的問題。

由於新車型的缺位,納智捷品牌從2015年開始增勢放緩,2016年更是迎來了史上最艱難時期:全年總銷量只有4.04萬輛,目標銷量完成率不到60%,成為東風集團內部虧損最嚴重的子公司。2017年,東風裕隆的銷量繼續萎縮,1至5月累計銷售汽車僅7300輛,同比下滑高達60%。

也許,正因市場銷量的萎靡,讓股東方之一的東風汽車下了“撤人”的決心。

實際上,今年也恰巧是東風汽車的大變革之年。在東風汽車董事長竺延風“集中優勢資源發展東風大自主”的戰略指導下,東風汽車最近的調整動作頻繁。比如在剛剛,東風股份作價7.88億元終剝離鄭州日產,而如今銷量萎靡的東風裕隆,則成為下一個“開刀”的對象。

失去了東風的管理團隊,意味著東風裕隆將很大程度失去“東風系”的資源。所以外界對於東風裕隆今後的走勢,大多持否定態度。但快評君不這麼認為。

東風裕隆的此次調整並不代表納智捷將撤出大陸,相反,雙方對納智捷有著更長遠的規劃。據悉,不久前,董事會通過了裕隆汽車對東風裕隆的增資方案,東風與裕隆雙方維持原先持股比例,各增資人民幣3.967億元,共計7.93億元,增資後雙方對東風裕隆也仍各持有50%股權。

股東方的注資,說明其對合資公司未來的走勢比較看好。而東風裕隆的新規劃顯示,納智捷品牌未來的新品投放,也有保證。

按照規劃,納智捷今後每年將至少投放一款全新車型。2022年前,投放至少10款全新車型,包括今年10月將投放全新小型SUV上市;2018-2019年陸續推出4款全新車型,涵蓋SUV、MPV品系;2020年-2022年,將推出以全新模組化平臺所打造的5款全系列產品。

東風人事的撤出,讓裕隆擁有更大的運營自主權,而不撤資讓東風裕隆的資本框架不會出太大的問題。眼下看來,東風汽車在獨立運營品牌方面,並沒有很出彩的地方,旗下表現出色的品牌,大多是合資品牌,與外方的運營有很大關係。

所以說,東風的人撤走了,對東風裕隆來說,也許是一件好事,掣肘的因素沒了,納智捷可以甩開膀子幹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