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金申:古代佛造像的石料產地問題

人物名片 | 金申

■ 聯拍線上鑒定諮詢專家委員會特邀專家

■ 中國著名佛像文物鑒定專家、國學名家、禪畫名家,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佛像專家。 在佛教文化、考古、鑒定研究方面著述豐富, 對禪意書畫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成就斐然。 央視《鑒寶》、《尋寶》節目專家。

■ 主要著作:

《中國歷代紀年佛像圖典》

《佛教雕刻名品圖錄》

《佛像的鑒定與收藏》

《佛像的系譜》(譯作)

《歷代佛像真偽鑒定》

《海外及港臺收藏古代佛像珍品》

與金申老師考察山西廟宇

金申, 北京人, 回族, 自幼習畫、通文史。 中國著名佛像文物鑒定專家、國學名家、禪畫名家, 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 早年在日本研究佛教考古。 歸國後多年來, 為國家文物局培訓班、海內外高校授課;為國內外博物館鑒定佛像;在佛教文化、考古、鑒定研究方面著述豐富, 對禪意書畫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播成就斐然。

古代雕刻單尊石佛像, 因體積沉重, 一般應是就地取材雕刻而成, 不同地區的石料質地和色澤都有差異, 這也是我們今天判斷流散石佛像的產地主要依據。 有的地方因缺乏好的石材, 那些做工講究的石佛像, 就要從異地運來,

或者在盛產石料的地方訂貨製作。 單尊石佛造像銘文和文獻中反映出來的佛造像用的石料來源, 可以從中探討石造像的真正產地。

著名佛像鑒定家金申先生在研究單尊石佛造像的過程中, 對各地石造像銘文中反映出來的石料來源問題也有所注意。 如取自荊山(在今禹縣)的造像碑、在幽州雕刻的後進貢長安朝元閣南老君像、在定州的黃山(河北曲陽)雕刻後又運往五臺山的白玉像等等, 都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決佛造像的產地、樣式等問題。

河南的荊山 or 金山

報德寺七佛碑像

北魏遷都洛陽後, 繼續開鑿龍門石窟, 單尊佛像及造像碑也一時興盛。 據文獻記載和造像的發願文, 石佛像所需的石料往往取自荊山。 據《魏書·釋老志》:

先是于恒農荊山造瑉玉丈六像一。 (永平)三年冬迎置洛濱之報德寺, 世宗躬親致敬。

報德寺創自孝文帝遷洛後不久, 據東魏武定三年(545年)《報德寺七佛碑像》(現藏日本, 高208釐米)的銘文:

大魏龍飛恒代, 創基帝業, 王有九土。 至高祖孝文, 定鼎崧洛…廣興塔廟,

詔隆三寶, 始造報德寺。

說的就是報德寺于孝文帝遷洛不久所造的, 時間應該在西元五世紀末。 碑文後面又說:

宣武皇帝剖玉荊山, 賈重連城, 雕鏤瑩飾。 摸一佛兩菩薩, 石基磚宮樹於寺庭……。

可知宣武帝元恪繼續在寺廟內雕鑿了一佛二菩薩像。 此後, 寺內繼續有營造石造像的活動, 《報德寺七佛碑像》即為武定三年(545年)以洛州刺史田景為首的數人出資雕鑿的。 值得注意的是碑文中之荊山, 在北朝的文獻中多處出現“荊山”的山名。 《全北齊文》卷十有北齊天統三年(567)《宋買等造天宮石像碑》, 發願文中亦有荊山:

其像也, 乃運玉石于荊山, 采浮磬於淮浦……

碑文中且有:

其天宮也, 左臨綠水, 具有路澗之低徊, ….從背望山, 伊洛之南地。

據此推斷, 天宮當年應該位於洛陽市區以南。

北齊天統五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釋迦佛

北齊天統五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釋迦佛局部

據傳原存山西省長子縣的北齊天統五年(569)《合邑二百人等造釋迦佛立像》(現藏於美國納爾遜美術館石灰岩高232.5釐米)發願文有:

唯大齊天統五年歲次己醜三月庚申朔十八日丁未...合邑二百人等採石荊山同併□率引匠東都俱思淨土即於寺□造釋迦丈六□...

荊山,據《古今地名大辭典》在今禹縣西北五十裡,《通典》雲:

揚濯有荊山,出玉,齊武帝於此采玉,其下即穎川郡地。

揚濯即陽翟,是穎川郡的治所。可知在今河南禹縣一帶的荊山中以出產適宜雕刻的石料而聞名,故而在造像的發願文中多次出現荊山之名。但實際上古代發願文也喜借用典故,可能實際上並非所有的石佛像的材料都出自荊山。

在劉碑造像銘(天保八年)中且出現了金山的地名:

故能同率緇素異心,共遵等意,採石金山,遠求名匠…建像一區。

金山據《古今地名大辭典》應該位於今河南光山一帶。一說為河南信陽南五十六裡之地。《通鑒》“後魏永平元年,梁將胡武城攻郢州。于州南金由之上連營”。總之,在河南地區的造像碑發願文中多次出現了荊山和金山的山名,這些山中因出產適合雕刻的石材而遠近聞名。

何地美石遠銷五臺山乃至長安

高門村人張氏造二佛並坐像

高門村人張氏造二佛並坐像發願文部分

河北地區則以曲陽一帶盛產的漢白玉雕造的佛像最有特色,曲陽城南有山名黃山,並不高峻,獨兀矗立在河北中部的平原上。《魏書》“地形志”上曲陽:“前漢屬常山…有恒山、嘉山、黑山、堯山、黃山”。此山盛產潔白瑩潤的漢白玉,《曲陽縣誌》載:

城南黃山自古出白石,可為碑誌諸物,故環山諸村多石工。

曲陽黃山盛產的漢白玉,造就了周圍百十裡數萬鄉民人人皆可以持斧鑿而雕刻,用漢白玉雕刻的各類物件生地細緻,碩大的石獅一人數日可就,技藝嫺熟,令人歎為觀止。工匠們且四處做工,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石造工程,石工群中必有曲陽工匠。

早在北魏時曲陽即已雕刻石佛像,曆東魏、北齊時最為盛行。一直到唐依然不衰。曲陽石佛像發願文中往往稱這裡出產漢白玉為“玉像”、“玉石像”。《陶齋藏石記》九卷有“大魏□□六年……上曲陽劉興……造玉像”的銘文。又《高門村人張氏造二佛並坐像》發願文為:

大魏武定五年七月二日,高門村張同柱、張銀甕、張臘等造白玉像一軀,為七世先王,後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諸劉村邑人劉氏等敬造白玉像

《諸劉村邑人劉氏等敬造白玉像》(北齊河清四年,565年,白色大理石,高95.4釐米,美國菲利爾美術館藏)發願文:

河清四年二月八日曲陽縣□城諸劉村邑人等敬造白玉像一區

《藝風堂金石目》載開皇十一年《馬長和等造一佛二菩薩像》,銘文有:

大隋國開皇十一年,易州易縣固安陵雲鄉民,……往詣定州洪山,敬造玉石大像一佛二菩薩,有敢運來。

易州易縣,當為今河北易縣一帶,“玉石大像”則無疑指的是特意在河北曲陽定制的漢白玉佛像運往易縣了。“往詣定州洪山,有敢運來”洪山似應是黃山的諧音,定州一地,似不可能有洪山、黃山如此發音接近的兩座出產石料的山。可知《馬長和等造一佛二菩薩像》是在曲陽雕刻完成後又送往易州易縣某寺院的。在唐代,幽州地區(今北京市)也出產白玉石,且不遠萬里運輸到長安。

原臨潼華清宮朝元閣老君殿的白石老君像

原臨潼驪山唐代華清宮朝元閣老君殿的白石老君像(高193釐米,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老君豐須長髯,表情寧靜睿智,衣紋流暢。

宋代文學家宋敏求《長安志》雲“朝元閣南有老君像,玉石為像,製作精絕。”唐鄭嵎《津陽門詩注》雲“石甕寺,開元中以創造華清宮餘材修繕,佛殿中有玉石像,皆幽州進來,與朝元閣造像同日而至,精巧無比,扣之如磬。”可知石甕寺中的玉石像和朝元閣造像是從幽州同日進貢來的。又《津陽門詩注》雲“天寶四年,老君見於朝元閣。”《舊唐書》卷九:

(天寶七載)十二月戊戌,言玄元皇帝見於華清宮之朝元閣,乃改為降聖閣。

以上記載即相傳華清宮的朝元閣因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而改名為降聖閣,也叫朝元閣。唐姚汝能《安祿山事輯》雲:

安祿山進玉石天尊一鋪,天尊並侍坐,真人、玉女神、天丁力士、六樂童子及獅子、避邪、香爐、五案三十六事,故呼為一鋪。

據上記可知安祿山為邀寵,借老君降臨的神話,進貢了玉石老君像以及天丁力士、六樂童子及獅子、避邪、香爐、五案共三十六事等等一組石雕,且都是安祿山命人在幽州雕好後進貢而來的。關於這些雕像的作者,大村西崖《支那美術史雕塑篇》據《陝西通志》、《長安志》等寫到:

命元伽兒以幽州進白玉石造老君像,與福嚴寺佛殿的玉石像同時完成。

姜亮夫《莫高窟年表》在天寶三年條下:

取太白山白玉石,命匠元伽兒作玄宗像,側立玄宗禦容于太清宮。以幽州白玉石,命元伽兒作老君像,置驪山清華宮。

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在今西安市以西的寶雞市眉縣境內。即玄宗像是用太白山的。至此則老君像有二說,一者雲為安祿山命工匠從幽州雕好後進貢而來的,一者是幽州進白玉石,在朝元閣命元伽兒雕刻的。但不管怎樣,老君像用的是幽州所產地的石料是沒有爭議的。幽州即今天的北京,京西房山縣至今仍出產白大理石,與曲陽地區的白石質地極為近似。

元伽兒的出身據說是西域人,史籍中沒有更多的記載。元伽兒所雕刻的朝元閣白石老君像至今尚存,“安史之亂”時,像的一部分台座被燒裂,雙手殘缺,此像現在移于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是唯一被人認定的元伽兒的作品。

除了佛道造像外,安祿山還進貢有其它的石雕工藝品。據《明皇雜錄》:

元(玄)宗幸華清宮新廣湯池,製作宏麗。安祿山于范陽以白玉石為魚龍鳧雁,仍為石樑及石蓮花以獻,雕刻巧妙,殆非人工。

據此可知在唐代長安宮廷的高檔石雕佛、道教像及工藝品等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幽州。

西安北部漢城鄉出土的兩尊觀音立像

1992年西安北部漢城鄉出土的兩尊觀音立像(高69.2釐米,現藏西安市博物館),塗金掛彩,至今尚鮮,從風格判斷應是北週末到隋初的作品。可注意的是石像台座用的是青灰色的石質,而像身是用漢白玉雕刻的,菩薩立像為兩部分組合而成。

在有著從幽州輸入石料的記載的情況下,菩薩像身軀部分的石質,很可能是用曲陽或統稱幽州所產的石料雕刻的。但漢城鄉出土的菩薩造像身體飽滿,纓絡、項圈等飾物粗大,是典型的關中風格,與曲陽同時代石佛像的薄衣貼體,不注重立體衣摺和飾物的雕刻風格截然不同,故而說不定是河北地區的石料運來後在當地雕造的菩薩像。因是從外地輸入的優質價昂的石料,且石材沉重,為便於運輸亦不宜體積過大,故用來雕刻主體部分,而台座則用本地出產的較為廉價的青石。

這類用白石雕刻佛像身軀而蓮花座是普通青石雕刻二者組合的佛像之例,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和西安市博物館內還發現了兩三件,這些集中見於古代長安地區的佛像與台座是用不同石料雕刻組合而成的情況。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內的釋迦佛坐像

河北地區的漢白玉石料或石雕除輸往長安外,唐代五臺山的石雕佛像也往往來自曲陽一帶。《古清涼傳》卷下記唐乾封二年西域梵僧釋迦蜜多羅由朝廷獲准禮拜五臺山,有司命涼州沙門智才陪同前往,在五臺山時釋迦蜜多羅發願在五臺山安置石舍利函。下山後,智才向道宣律師述其經過,並雲:

餘便往定州恒陽縣黃山,造玉石舍利函三枚,大者高一尺七寸,擬安中台塔內,並作蓮花色道,異獸之像,亦盡一方之妙焉。

恒陽縣,隋開皇七年置,治所在今曲陽縣,唐元和十五年改為曲陽縣。即梵僧釋迦蜜多羅請智才和尚從曲陽黃山造三個玉石舍利函,然後運往五臺山中台安置。《唐高僧傳》卷二十一《唐五臺山法華院神英傳》:

釋神英,罔知姓氏,滄州人也。……以開元四年六月中旬到(五台)山瞻禮。…遂召工匠,有高價者誓不酬之(《清涼傳》作“不酬工值,所須隨緣”),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功德。

神英和尚到五臺山瞻禮“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功德”。從上述兩例記載可知,唐代的和尚們到五臺山禮拜,往往發願雕刻佛像、舍利函等作功德,這些法物有些是在曲陽雕刻的,也有的是不辭遠途從易州運來漢白玉的石料,在五臺山聘請石工雕刻的。

原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內的釋迦佛坐像,是1950年文化部雁北文物勘察團發現於佛光寺東山后坡無垢淨光塔遺址,亦為漢白玉石雕造。佛像體態飽滿,衣褶流暢,極富寫實感。在台座上刻有:

大唐天寶十一載十一月十五日博陵郡陘邑縣西子歲繐村為國敬造臺山佛光寺無垢淨光塔玉石釋迦牟尼佛一驅……

博陵郡唐時治定州,距曲陽不遠。可知此像是定州附近的村民在曲陽當地雕制的佛像完成後運到五臺山的。

古竹村寺遺址出土菩薩殘像

古竹村寺遺址出土菩薩殘像

古竹村寺遺址出土弟子像

古竹村寺遺址出土弟子像

2002年5月,五台縣豆村鎮佛光村的古竹村寺遺址出土了數尊殘佛像,內中有兩件菩薩殘像,一件弟子殘像和一件殘佛座。與當年雁北文物勘察團在佛光寺東坡無垢淨光塔發現的釋迦像及二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等石佛像風格接近,時代也同在唐天寶年間左右,這些佛像均為曲陽地區所產的漢白玉雕造。從而可知,唐時五臺山的單尊白石佛像的石料多來源於河北的定州一帶,佛像雕刻也多數出自曲陽的石工之手。綜上可知,唐代幽州和曲陽地區所產的漢白玉的石料和雕刻成品,可遠銷到五臺山乃至長安一帶。

交腳菩薩石雕

此外造像碑中還經常可見藍田這一地名,如北齊武平元年(570­)董洪達造像銘:

是以都邑主董洪達其人……遂率邑徒四十人等,乃訪藍田美玉,琨璞京珍,敬寫靈儀……

又武平二年(571年)比丘僧道略等造神碑尊像銘:

遂能共邑義三百餘人等,托志菩提,建崇弘願,石出蘭田,求工班爾,敬造神碑一所,尊像八堪。

蘭田縣位於今西安西部,境內有蘭田山。《漢書》中已有蘭田玉的記載,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認為:

所謂蘭田,即蔥嶺出玉之別名,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蘭田也。

近年在蘭田發現的蛇紋石化大理岩玉料,認為可能就是古代記載的蘭田玉。蘭田玉雕刻大型佛像遺存甚少,西安市塔坡清涼寺出土的交腳菩薩石像,石質瑩潤,顏色綠黃,可能就是蘭田玉雕刻的。但北齊時,長安一帶為北周轄境,上述兩尊造像碑是北齊的作品,而北齊境內雕刻佛像的石料是不可能求自藍田的,故蘭田美玉在北朝時也往往作為優質石料的代稱。

因此之故,從上文所舉數例可以得出結論,即佛造像碑文出現的山石地名,有些是確有所指的石料產地,我們可以從地名中考察古代造像的產地與時代風格,甚至古代的經濟貿易乃至交通運輸等等一系列情況也可以窺豹一斑。

趙思禮造天尊像

也有的往往是優質石料的代稱,並非是真正的產地。例如《趙尊禮造天尊像》(唐開元七年,山西省博物館藏)在其像銘並序中即有:

磨昆山之片石….裝麗水之兼金。

昆山是指昆侖山,麗水是指浙江遂昌之金礦,亦可泛指江流之畔,則無疑是駢文的借用之辭了。

天宮當年應該位於洛陽市區以南。

北齊天統五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釋迦佛

北齊天統五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釋迦佛局部

據傳原存山西省長子縣的北齊天統五年(569)《合邑二百人等造釋迦佛立像》(現藏於美國納爾遜美術館石灰岩高232.5釐米)發願文有:

唯大齊天統五年歲次己醜三月庚申朔十八日丁未...合邑二百人等採石荊山同併□率引匠東都俱思淨土即於寺□造釋迦丈六□...

荊山,據《古今地名大辭典》在今禹縣西北五十裡,《通典》雲:

揚濯有荊山,出玉,齊武帝於此采玉,其下即穎川郡地。

揚濯即陽翟,是穎川郡的治所。可知在今河南禹縣一帶的荊山中以出產適宜雕刻的石料而聞名,故而在造像的發願文中多次出現荊山之名。但實際上古代發願文也喜借用典故,可能實際上並非所有的石佛像的材料都出自荊山。

在劉碑造像銘(天保八年)中且出現了金山的地名:

故能同率緇素異心,共遵等意,採石金山,遠求名匠…建像一區。

金山據《古今地名大辭典》應該位於今河南光山一帶。一說為河南信陽南五十六裡之地。《通鑒》“後魏永平元年,梁將胡武城攻郢州。于州南金由之上連營”。總之,在河南地區的造像碑發願文中多次出現了荊山和金山的山名,這些山中因出產適合雕刻的石材而遠近聞名。

何地美石遠銷五臺山乃至長安

高門村人張氏造二佛並坐像

高門村人張氏造二佛並坐像發願文部分

河北地區則以曲陽一帶盛產的漢白玉雕造的佛像最有特色,曲陽城南有山名黃山,並不高峻,獨兀矗立在河北中部的平原上。《魏書》“地形志”上曲陽:“前漢屬常山…有恒山、嘉山、黑山、堯山、黃山”。此山盛產潔白瑩潤的漢白玉,《曲陽縣誌》載:

城南黃山自古出白石,可為碑誌諸物,故環山諸村多石工。

曲陽黃山盛產的漢白玉,造就了周圍百十裡數萬鄉民人人皆可以持斧鑿而雕刻,用漢白玉雕刻的各類物件生地細緻,碩大的石獅一人數日可就,技藝嫺熟,令人歎為觀止。工匠們且四處做工,全國各地甚至海外的石造工程,石工群中必有曲陽工匠。

早在北魏時曲陽即已雕刻石佛像,曆東魏、北齊時最為盛行。一直到唐依然不衰。曲陽石佛像發願文中往往稱這裡出產漢白玉為“玉像”、“玉石像”。《陶齋藏石記》九卷有“大魏□□六年……上曲陽劉興……造玉像”的銘文。又《高門村人張氏造二佛並坐像》發願文為:

大魏武定五年七月二日,高門村張同柱、張銀甕、張臘等造白玉像一軀,為七世先王,後為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諸劉村邑人劉氏等敬造白玉像

《諸劉村邑人劉氏等敬造白玉像》(北齊河清四年,565年,白色大理石,高95.4釐米,美國菲利爾美術館藏)發願文:

河清四年二月八日曲陽縣□城諸劉村邑人等敬造白玉像一區

《藝風堂金石目》載開皇十一年《馬長和等造一佛二菩薩像》,銘文有:

大隋國開皇十一年,易州易縣固安陵雲鄉民,……往詣定州洪山,敬造玉石大像一佛二菩薩,有敢運來。

易州易縣,當為今河北易縣一帶,“玉石大像”則無疑指的是特意在河北曲陽定制的漢白玉佛像運往易縣了。“往詣定州洪山,有敢運來”洪山似應是黃山的諧音,定州一地,似不可能有洪山、黃山如此發音接近的兩座出產石料的山。可知《馬長和等造一佛二菩薩像》是在曲陽雕刻完成後又送往易州易縣某寺院的。在唐代,幽州地區(今北京市)也出產白玉石,且不遠萬里運輸到長安。

原臨潼華清宮朝元閣老君殿的白石老君像

原臨潼驪山唐代華清宮朝元閣老君殿的白石老君像(高193釐米,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老君豐須長髯,表情寧靜睿智,衣紋流暢。

宋代文學家宋敏求《長安志》雲“朝元閣南有老君像,玉石為像,製作精絕。”唐鄭嵎《津陽門詩注》雲“石甕寺,開元中以創造華清宮餘材修繕,佛殿中有玉石像,皆幽州進來,與朝元閣造像同日而至,精巧無比,扣之如磬。”可知石甕寺中的玉石像和朝元閣造像是從幽州同日進貢來的。又《津陽門詩注》雲“天寶四年,老君見於朝元閣。”《舊唐書》卷九:

(天寶七載)十二月戊戌,言玄元皇帝見於華清宮之朝元閣,乃改為降聖閣。

以上記載即相傳華清宮的朝元閣因唐玄宗兩次在此見到老君降臨閣內,故而改名為降聖閣,也叫朝元閣。唐姚汝能《安祿山事輯》雲:

安祿山進玉石天尊一鋪,天尊並侍坐,真人、玉女神、天丁力士、六樂童子及獅子、避邪、香爐、五案三十六事,故呼為一鋪。

據上記可知安祿山為邀寵,借老君降臨的神話,進貢了玉石老君像以及天丁力士、六樂童子及獅子、避邪、香爐、五案共三十六事等等一組石雕,且都是安祿山命人在幽州雕好後進貢而來的。關於這些雕像的作者,大村西崖《支那美術史雕塑篇》據《陝西通志》、《長安志》等寫到:

命元伽兒以幽州進白玉石造老君像,與福嚴寺佛殿的玉石像同時完成。

姜亮夫《莫高窟年表》在天寶三年條下:

取太白山白玉石,命匠元伽兒作玄宗像,側立玄宗禦容于太清宮。以幽州白玉石,命元伽兒作老君像,置驪山清華宮。

太白山是秦嶺的主峰,在今西安市以西的寶雞市眉縣境內。即玄宗像是用太白山的。至此則老君像有二說,一者雲為安祿山命工匠從幽州雕好後進貢而來的,一者是幽州進白玉石,在朝元閣命元伽兒雕刻的。但不管怎樣,老君像用的是幽州所產地的石料是沒有爭議的。幽州即今天的北京,京西房山縣至今仍出產白大理石,與曲陽地區的白石質地極為近似。

元伽兒的出身據說是西域人,史籍中沒有更多的記載。元伽兒所雕刻的朝元閣白石老君像至今尚存,“安史之亂”時,像的一部分台座被燒裂,雙手殘缺,此像現在移于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是唯一被人認定的元伽兒的作品。

除了佛道造像外,安祿山還進貢有其它的石雕工藝品。據《明皇雜錄》:

元(玄)宗幸華清宮新廣湯池,製作宏麗。安祿山于范陽以白玉石為魚龍鳧雁,仍為石樑及石蓮花以獻,雕刻巧妙,殆非人工。

據此可知在唐代長安宮廷的高檔石雕佛、道教像及工藝品等有相當部分是來自幽州。

西安北部漢城鄉出土的兩尊觀音立像

1992年西安北部漢城鄉出土的兩尊觀音立像(高69.2釐米,現藏西安市博物館),塗金掛彩,至今尚鮮,從風格判斷應是北週末到隋初的作品。可注意的是石像台座用的是青灰色的石質,而像身是用漢白玉雕刻的,菩薩立像為兩部分組合而成。

在有著從幽州輸入石料的記載的情況下,菩薩像身軀部分的石質,很可能是用曲陽或統稱幽州所產的石料雕刻的。但漢城鄉出土的菩薩造像身體飽滿,纓絡、項圈等飾物粗大,是典型的關中風格,與曲陽同時代石佛像的薄衣貼體,不注重立體衣摺和飾物的雕刻風格截然不同,故而說不定是河北地區的石料運來後在當地雕造的菩薩像。因是從外地輸入的優質價昂的石料,且石材沉重,為便於運輸亦不宜體積過大,故用來雕刻主體部分,而台座則用本地出產的較為廉價的青石。

這類用白石雕刻佛像身軀而蓮花座是普通青石雕刻二者組合的佛像之例,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和西安市博物館內還發現了兩三件,這些集中見於古代長安地區的佛像與台座是用不同石料雕刻組合而成的情況。

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內的釋迦佛坐像

河北地區的漢白玉石料或石雕除輸往長安外,唐代五臺山的石雕佛像也往往來自曲陽一帶。《古清涼傳》卷下記唐乾封二年西域梵僧釋迦蜜多羅由朝廷獲准禮拜五臺山,有司命涼州沙門智才陪同前往,在五臺山時釋迦蜜多羅發願在五臺山安置石舍利函。下山後,智才向道宣律師述其經過,並雲:

餘便往定州恒陽縣黃山,造玉石舍利函三枚,大者高一尺七寸,擬安中台塔內,並作蓮花色道,異獸之像,亦盡一方之妙焉。

恒陽縣,隋開皇七年置,治所在今曲陽縣,唐元和十五年改為曲陽縣。即梵僧釋迦蜜多羅請智才和尚從曲陽黃山造三個玉石舍利函,然後運往五臺山中台安置。《唐高僧傳》卷二十一《唐五臺山法華院神英傳》:

釋神英,罔知姓氏,滄州人也。……以開元四年六月中旬到(五台)山瞻禮。…遂召工匠,有高價者誓不酬之(《清涼傳》作“不酬工值,所須隨緣”),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功德。

神英和尚到五臺山瞻禮“乃于易州千里取乎玉石用造功德”。從上述兩例記載可知,唐代的和尚們到五臺山禮拜,往往發願雕刻佛像、舍利函等作功德,這些法物有些是在曲陽雕刻的,也有的是不辭遠途從易州運來漢白玉的石料,在五臺山聘請石工雕刻的。

原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內的釋迦佛坐像,是1950年文化部雁北文物勘察團發現於佛光寺東山后坡無垢淨光塔遺址,亦為漢白玉石雕造。佛像體態飽滿,衣褶流暢,極富寫實感。在台座上刻有:

大唐天寶十一載十一月十五日博陵郡陘邑縣西子歲繐村為國敬造臺山佛光寺無垢淨光塔玉石釋迦牟尼佛一驅……

博陵郡唐時治定州,距曲陽不遠。可知此像是定州附近的村民在曲陽當地雕制的佛像完成後運到五臺山的。

古竹村寺遺址出土菩薩殘像

古竹村寺遺址出土菩薩殘像

古竹村寺遺址出土弟子像

古竹村寺遺址出土弟子像

2002年5月,五台縣豆村鎮佛光村的古竹村寺遺址出土了數尊殘佛像,內中有兩件菩薩殘像,一件弟子殘像和一件殘佛座。與當年雁北文物勘察團在佛光寺東坡無垢淨光塔發現的釋迦像及二弟子、菩薩、天王、力士等石佛像風格接近,時代也同在唐天寶年間左右,這些佛像均為曲陽地區所產的漢白玉雕造。從而可知,唐時五臺山的單尊白石佛像的石料多來源於河北的定州一帶,佛像雕刻也多數出自曲陽的石工之手。綜上可知,唐代幽州和曲陽地區所產的漢白玉的石料和雕刻成品,可遠銷到五臺山乃至長安一帶。

交腳菩薩石雕

此外造像碑中還經常可見藍田這一地名,如北齊武平元年(570­)董洪達造像銘:

是以都邑主董洪達其人……遂率邑徒四十人等,乃訪藍田美玉,琨璞京珍,敬寫靈儀……

又武平二年(571年)比丘僧道略等造神碑尊像銘:

遂能共邑義三百餘人等,托志菩提,建崇弘願,石出蘭田,求工班爾,敬造神碑一所,尊像八堪。

蘭田縣位於今西安西部,境內有蘭田山。《漢書》中已有蘭田玉的記載,宋應星《天工開物》中認為:

所謂蘭田,即蔥嶺出玉之別名,而後也誤以為西安之蘭田也。

近年在蘭田發現的蛇紋石化大理岩玉料,認為可能就是古代記載的蘭田玉。蘭田玉雕刻大型佛像遺存甚少,西安市塔坡清涼寺出土的交腳菩薩石像,石質瑩潤,顏色綠黃,可能就是蘭田玉雕刻的。但北齊時,長安一帶為北周轄境,上述兩尊造像碑是北齊的作品,而北齊境內雕刻佛像的石料是不可能求自藍田的,故蘭田美玉在北朝時也往往作為優質石料的代稱。

因此之故,從上文所舉數例可以得出結論,即佛造像碑文出現的山石地名,有些是確有所指的石料產地,我們可以從地名中考察古代造像的產地與時代風格,甚至古代的經濟貿易乃至交通運輸等等一系列情況也可以窺豹一斑。

趙思禮造天尊像

也有的往往是優質石料的代稱,並非是真正的產地。例如《趙尊禮造天尊像》(唐開元七年,山西省博物館藏)在其像銘並序中即有:

磨昆山之片石….裝麗水之兼金。

昆山是指昆侖山,麗水是指浙江遂昌之金礦,亦可泛指江流之畔,則無疑是駢文的借用之辭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