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此他鄉是故鄉 港澳臺學子走進俞源活動圓滿閉幕

7月2日, 港澳臺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俞源活動接近尾聲, 閉幕式上, 26名港澳臺學子分四組根據不同的主題通過PPT作了成果展示,

還奉上了精彩的演出。

在為期10天的古村落之旅中, 港澳臺學子們體驗打麻糍、做豆腐、剪紙、唱婺劇等傳統民俗, 走進黃大仙祖宮、璟園、俞源的古建築及當地企業等, 感受源遠流長的歷史人文, 在同吃同住同游中締結深厚的友誼, 在“家+”中收穫溫暖的親情。 對他們來說, 他們已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為推動俞源的旅遊發展, 學子們在深入體驗的同時做了大量調查和討論, 在成果展示中提出了許多另人眼前一亮的建議。 有的小組分析了古建築的價值及缺點, 列舉羅馬、臺灣霧峰林家戲臺的修復案例, 提出古建築的維護和保存要分清以文化保存還是居住使用為目的, 採取相應的維護方式。 有的小組提出通過自媒體行銷、打造官網等推廣民宿,

推出印有宗祠、太極等當地特色圖案的紀念幣、紀念印章以及明信片、扇子等文創商品。 有的小組則提議區分年輕族群、親子家庭、老年族群三類受眾, 制定三條不同路線。 充分利用港澳臺主流社交軟體, 邀請不同年齡層、風格的部落客(Blogger)做客制化、個性化的活動內容宣傳。

即將分別之際, 回想俞源之行的的點點滴滴, 學子們百感交集。 曾詠儀說, 這次活動改變了她對鄉村的偏見, “住家的爺爺奶奶對我們就像待親孫子孫女一樣, 給予無微不至地關心和照顧, 現在要走了, 最捨不得他們。 ”

臺灣輔仁大學的黃淑芬說:“百聞不如一見, 我的眼睛看到的藍天、白雲、青山和不知名的野花, 我的耳朵聽到鳥叫和雞鳴, 我的鼻子聞到家中的飯香和空氣裡的草木清香, 我的舌頭嘗到從未吃過的酥餅、養生酒、麥餅。 我的心深刻體會到這片土地的風土民情與好客之情。 ”

“霧罩峰遮水映村猶如琵琶半遮面, 元明瓦牆依山傍水發思古之幽情;穿梭古今兩岸三地群龍聚首金華,

台港澳學子遙指俞源太極星象村。 ”廖芝竹用了一段改編的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她說雖然明天我們就要分別, 但我們的情誼卻從這個活動開始綿延不斷展開。

金華市外僑辦主任章宏, 武義縣委常委張勤為每一個學子頒發了實踐證明。

最後, 學子們表演了精心準備的節目, 《海波浪》、《我的未來不是夢》、《隱形的翅膀》、《朋友》……大家互相擁抱、合唱, 整個會場洋溢著友誼永不散場的溫馨。 余晶晶、餘瑩瑩兩姐妹與周悅、陳映芝一起演唱了粵語歌曲《喜歡你》, 同時用毛筆寫下“喜歡俞源”, 並把這份作品送到了俞源鄉鄉長邵武手中。 “雖然我們的字寫得不太好, 但是卻真實表達了我們對俞源的喜歡。 ”邵武開心地接過禮物, 感謝學子們為俞源帶來了生動的氣息和活力, 並告訴他們一定常回家看看, “俞源永遠歡迎你們。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