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農業插上了騰飛翅膀 訪贛南科學院水稻育種專家張瑞祥

“這張照片拍攝於《若干意見》出臺之時, 得知裡面有關農業方面的政策後激動了好多天, 心想贛南的農業將插上騰飛的翅膀。 ”近日, 記者在採訪贛南科學院水稻育種專家張瑞祥時, 望見辦公室牆壁上掛著他正捧著稻穗的照片。

“2012年《若干意見》出臺, 為贛南農業插上了騰飛翅膀。 實踐證明, 贛南農業確實走上了一個飛速發展的快車道。 中央給了我們這麼好的政策, 我們必須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幹事業、創輝煌。 ”張瑞祥說, 這五年, 帶領贛州市農科所的科研人員, 在水稻育種的路上越走越開心, 因為,

有付出就有收穫, 科研小組高水準、低成本、高效益、利環境的育種技術, 國際國內多名專家稱這是“對雜交水稻事業的重大貢獻”——育成eui型雜交水稻, 且大面積運用於生產。 從此, 在雜交水稻生產過程中, 不用再打或少用920農藥, 就可以提高種子品質, 還減輕了對稻米和環境的污染, 每畝可為農民節省成本百元以上, 這項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利用東鄉野生稻育成水稻兩用核不育系dys,並採用現代與傳統技術, 育成葉色白化標記性狀新型水稻不育系高光A。 這兩項成果都達到國內領先水準 , 對雜交水稻的可持續發展起了強大的促進作用。

張瑞祥說:“現在是贛南發展的黃金時代, 政通人和、繁榮昌盛, 贛州各地的農業發展極為迅速,

處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我正在致力於養生之稻的研究, 以讓更安全且更具營養價值的水稻進入更多人的餐桌。 ”

“我有個計畫, 依託國家現代農業技術體系贛州綜合實驗站, 在章貢、南康、寧都、興國、信豐這5個縣(區), 分別建設‘百畝噸’良田, 進行水稻育苗定位性實驗。 因為這5個縣(區)基本在一條線上, 每個縣(區)在試驗田種植100畝, 通過示範作用, 將其新技術輻射全市, 這樣, 可以很好地提高贛南的糧食單產和總產。 ”張瑞祥介紹, 此舉目的在於讓更多農民增產增收, 讓更多人吃上放心糧食。 (羅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