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金融科技企業黨組織是怎樣煉成的?

——宜信公司創始人、黨委書記唐甯談黨建工作實踐

2010年, 宜信公司成立黨支部;2014年, 經中共北京市朝陽區委組織部批准, 宜信公司成立黨委, 下設四個黨總支或黨支部, 百餘個黨小組。

截至今年5月, 在宜信黨支部成立7年時間裡, 黨員人數超過5200人, 黨員比例占宜信員工總數的12%。 用唐寧的話說, 這些同志在團隊發展過程中正在發揮著明顯的領先性, 集聚號召力。

2010年, 宜信公司黨支部成立, 圖為唐寧與支部的成員合影

6月2日早, 香港, 天氣很熱。 在香港國際金融中心(IFC)的宜信辦公室, 宜信財富團隊高淨值客戶活動等待著開始的時間。 一些剛剛換乘高層電梯抵達辦公室的客人, 因為要存放行李, 誤打誤撞地“闖進”了宜信公司創始人、黨委書記、CEO唐寧的休息室。

唐寧正在準備發言稿, 他還穿著那身“曝光率”過高的黑色西服, 手邊放著一部足以進博物館的“小手機”———之所以倍加珍惜這次高淨值客戶來港訪問的機會,

唐寧後來說,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 能夠趕在7月1日之前讓內地客戶來到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 感受香港過去20年的發展和全球財富管理的最新動態, 可謂意義重大———也就是在此時, 看到了“誤打誤撞”的客戶, 唐甯還是用天津人特有的熱情和好客化解了倉促會面的尷尬, 雖然已經年逾不惑, 但他還像個大男孩, 清脆、誠懇、有朝氣。

儘管宜信到今年已經11歲, 無論規模還是創新精神在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中都屈指可數;儘管宜信旗下宜人貸已經在紐交所上市兩年多了;儘管宜信旗下財富管理業務已經開始走出國門、深耕海外市場, 但無論你在任何一場活動間隙接觸唐寧,

還是在北京建國路88號SOHO現代城14層到16層接觸任何一名宜信員工, 你的感覺或許是一致的———他們熱情, 大氣, 細緻, 這家企業的“座右銘”——宜人宜己, 這是一種和諧的體驗, 在宜信公司每位員工身上能看到影子。

是什麼, 讓一個擁有幾萬名員工的企業擁有和諧與朝氣?唐寧說, 5000多名黨員同志在企業中的模範帶頭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而唐寧自己, 就是5000多名黨員的黨委書記。

奉獻精神不是“零和遊戲”

1993年, 北大數學系, 學生唐甯加入中國共產黨。

當時的唐寧是火線入黨。 那一年, 北京大學安排九二級學生在河南信陽陸軍學院參與拉練, 唐寧在革命老區的拉練路上宣誓入黨, 而他宣誓的地方, 就是當年革命烈士就義的場所, 是一個非常莊嚴的地方。

“我當時是學生幹部, 是入黨積極分子, 也是我們那一屆第一批入黨的黨員。 能夠得到組織的認可和吸納, 我感到特別光榮。 ”雖然在此之前唐甯一直是優秀團員、優秀學生幹部等, 可以說是根紅苗正, 但談起入黨時的場景, 談起《國際歌》在宣誓地點響起來的那一刻, 唐寧至今依舊非常激動。

回看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經濟, 我們正走在鄧小平設定的“三步走”戰略中的第二步———人民生活奔小康的路上。 進入新世紀, 黨的十六大對“三步走”戰略進一步展開論述, 提出“在本世紀的頭20年, 集中力量, 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準的小康社會”。

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2020”的理論來源。 雖然唐寧及其在2006年創立的宜信,

在事業上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 但在那時, 還是學生的唐甯, 他的人生計畫中或許還沒有之後若干年要創建宜信公司的計畫。 大學畢業後, 唐寧赴美攻讀經濟學, 曾任職美國華爾街DLJ投資銀行從事金融、電信、媒體及高科技類企業的上市、發債和並購業務。

之後, 他在最近一次全球經濟危機之前回國, 於2006年創辦宜信公司, 當時媒體對這家企業的評價是“個人信用貸款服務企業”, 經過11年的發展, 宜信公司已經是不折不扣的金融科技企業。

唐甯榮獲北京市創新爭優優秀共產黨員表彰

在社會信用體系薄弱、個人征信體系資料過於單一且存在資訊“孤島”的條件下,宜信公司進行大膽嘗試———在成立之初便提出“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這也奠定了企業快速成長的基礎。同時,作為中國首個提出“普惠金融”概念的企業,宜信創立“個人對個人”的金融模式,在新的信用模型支援下,讓金融科技開始大範圍惠及邊緣創業者。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兢兢業業地服務于過去被傳統金融無法覆蓋的人群。

宜信公司黨委所獲榮譽

2010年,宜信公司成立黨支部;2014年,經北京市朝陽區委組織部批准,宜信公司成立黨委,下設四個總支或支部,數百個黨小組。

從成立黨支部到今天,7年時間,宜信公司黨員人數超過5200人,黨員比例占宜信員工總數的12%。用唐寧的話說,這些同志在團隊發展過程中正在發揮著明顯的領先性,極聚號召力。

“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要與社會、國家的發展方向能夠共振、能夠吻合,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所謂順勢而為,就是這個意思。特別是賦予創造性的工作,就更應該有著明確的方向感。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雖然11歲,但我們仍舊走在創新創業的路上,還在不斷地去重塑自我,在適應的前提下求變,因此,對於大方向的把握是極為重要的。在這些方面,對於黨和政府的政策、方針,對於整個中國未來的走向必須保持敏感度,同時要去努力地學習,積極踐行,在這個方面,企業裡的黨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唐寧這樣說。

事實上,黨員這個群體跟宜信“宜人宜己”的企業文化高度吻合。從黨員的定位看,先人後己的奉獻精神必不可少,但唐寧並不認為奉獻精神是一場“零和遊戲”:“關鍵的問題是要把蛋糕做大,通過成就別人,讓自己收穫更多。我們要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幫助更多的人。比如在我們的服務場景中,通過我們的創新,可以服務客戶和合作夥伴,或者幫助我們身邊的同事,進而創造更多價值,也讓自己學到更多,成長得更快。因此,宜信黨支部黨員隊伍自身的定位,也和我們的組織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但需要說的一點是,如果把宜人宜己的文化倒過來,宜己宜人就不對了,以自己為中心,被動地去做好,我覺得是不對的。”

黨員的先進性是幹出來的

有人說,一流的企業做行業裡的事,二流企業做自己的事。在這一點上,唐寧和他的團隊有著很深的體會:“在我們看來,只有行業好,行業裡面的每一個企業才會更好,所以我們已經習慣從行業的發展角度出發來看待一些問題,甚至是監管話題,我們也在幫監管者做探索。”

宜信公司在行業中的口碑,其實是由一件又一件至今令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印象深刻的事情累積起來的。其中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事情,是宜信公司早在幾年前就與銀行共同實踐資金存管,並且將資金銀行存管早於監管下發指令前變為現實,而時至今日,徹底實現資金銀行存管的網貸平臺,僅占全部網貸平臺數量的1/10。

這件事當時在行業內充滿爭議:有人認為宜信公司費力不討好,與銀行的合作既有成本,也讓企業自身的業務帶上“緊箍咒”變得“麻煩”起來,投資人也未必買帳。但唐甯幾次在談及此事時都明確表示,對企業從嚴管理,劃清紅線底線和天花板,這些不能靠監管者倒逼,而應該是企業自己“求來”的:“我們喜歡創新,合規創新也是其中一個環節,只要有利於行業發展,大企業在合規發展上應該先行一步,我想這也是我們這個黨員群體能夠肩負時代擔當的一種體現,先進性是幹出來的。”

除了先於監管要求實現資金存管,宜信公司的另一次先進性同樣把行業“嚇了一跳”。

眾所周知,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目前的權威“資料庫”是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中心,那裡掌握著所有向銀行申請貸款者的信用記錄。但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資料顯示,有信貸記錄的人群基本在4億人左右,征信中心有效覆蓋人數則達到9億人之多,也就意味著個人征信記錄覆蓋到45%上下,從這份資料上,能顯而易見地看到由征信資料嚴重不足所帶來的互聯網金融的信貸隱患。

傳統資料覆蓋不到且存在資訊“孤島”,兩年半以前,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但在市場的熱盼與猜測中,時至今日,人民銀行尚未發放一張個人征信牌照。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速度越快,企業由於資料壁壘,壞賬率出現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你能做好自己的風控體系,但你無法判斷借款者在來你家之前,還在誰家借過錢,借了多少,是否還了。

在這種背景下,宜信公司決定:把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有效資料拿出來,供全行業查詢。“如果人人都自掃門前雪,街道上堆的雪怎麼辦?如果整個城市都癱瘓,你自己家門前乾淨又有什麼

用?”為了說服不理解這一舉措的同事,唐書記這樣打著比方:“如果我們沒有擔當,不去分享,最後的結果就是多輸,作為行業裡的老牌企業、大企業,可能會別人輸10分我們輸1分,輸得比別人少,但還是輸了;但如果通過資料分享,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打破一些‘孤島’,那麼就有可能實現多贏,當然,這種贏利可能是別人贏5分我們贏1分,但我們還是贏了。”

看著自己的團隊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能體現先進性,越來越有擔當,唐寧感覺很驕傲,在他看來,黨員之所以有著明顯的可識別性,就在於大家把這個身份當成一種標籤,更是一種精神。

推動黨團活動金融科技企業需要創新

不同于傳統金融機構,在中國興起的金融科技公司,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年輕人多,技術派人士多,宜信公司也是如此。在這樣一個理工科畢業生佔據大半江山的大型公司裡,要通過黨組織的力量團結員工、使企業永葆創新活力,就必須有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

“這一代人跟過去不一樣了。我是70年代生人,屬牛,‘7月牛勞碌命’,無論什麼時候,是一無所有還是擁有了什麼的時候,我都願意努力工作。但在很多人眼裡,好像現在的年輕人不是這樣了,都比較有個性,有時大家開玩笑,管這些‘90後’的孩子們叫做‘Why一代’,讓他做什麼事,他都說‘Why’,問為什麼,不聽指揮,不可吃苦。但在黨建這件事上,我還是有點不同的認識——作為一家始終與黨前進方向保持一致的金融科技企業,作為一個要處處體現先進性的組織裡,很多東西並不能因為人員年齡的區別而改變,相反,年輕人自身的成長經歷,與推動黨團建設的路徑應當是與時俱進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說歲數大一點的人努力工作是為了物質———因為這些人年輕的時候物質過於貧乏,他們窮怕了,願意追求物質,那麼現在新一代員工,他們工作的目的就不是單純追求物質了———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其豐富的年代,他們反而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工作,如果想不通,很可能就幹不好。引導他們好好工作,取得創新突破,就給黨組織提出要求,必須讓這些年輕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以及這份工作的內涵和意義。”唐寧這樣說。

為了讓幹什麼都問為什麼的年輕人們做好工作,金融科技企業的黨團工作也需要創新———不能再是乾巴巴的說教,新新人類不接受這一套。要用數位化的方式讓年輕員工和黨員參與黨小組學習。唐寧說,宜信要用特有的方式來推進黨團工作。

宜信黨委黨員代表赴河南蘭考參加宜農萬里行

“比如說,我們這種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就需要創新。所有企業都需要擔當社會責任。但我們的重點應該是什麼?我想還是要圍繞主營業務,這也是我們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多價值的地方。”據唐寧介紹。

宜信公司組織黨員參觀胡寨哥哥合作社

宜信公司黨組織活動之蘭考萬里行

從2009年開始,宜農貸是宜信公司連續八年做企業社會責任的項目:“因為我們的企業發明網貸平臺,我們不用重打旗鼓另開張再投很多錢,而是用自己既有的商業化網貸平臺開展公益活動,我們所有的同事都是其中的一分子,都很驕傲于我們發明並推廣了這一模式。而且,作為一個公益事業,全體黨員和員工對此都有很強的責任感,無形之中讓整個團隊變得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崔呂萍)

唐甯榮獲北京市創新爭優優秀共產黨員表彰

在社會信用體系薄弱、個人征信體系資料過於單一且存在資訊“孤島”的條件下,宜信公司進行大膽嘗試———在成立之初便提出“人人有信用,信用有價值”,這也奠定了企業快速成長的基礎。同時,作為中國首個提出“普惠金融”概念的企業,宜信創立“個人對個人”的金融模式,在新的信用模型支援下,讓金融科技開始大範圍惠及邊緣創業者。以自己的專業能力,兢兢業業地服務于過去被傳統金融無法覆蓋的人群。

宜信公司黨委所獲榮譽

2010年,宜信公司成立黨支部;2014年,經北京市朝陽區委組織部批准,宜信公司成立黨委,下設四個總支或支部,數百個黨小組。

從成立黨支部到今天,7年時間,宜信公司黨員人數超過5200人,黨員比例占宜信員工總數的12%。用唐寧的話說,這些同志在團隊發展過程中正在發揮著明顯的領先性,極聚號召力。

“無論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要與社會、國家的發展方向能夠共振、能夠吻合,我覺得這是非常重要的,所謂順勢而為,就是這個意思。特別是賦予創造性的工作,就更應該有著明確的方向感。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雖然11歲,但我們仍舊走在創新創業的路上,還在不斷地去重塑自我,在適應的前提下求變,因此,對於大方向的把握是極為重要的。在這些方面,對於黨和政府的政策、方針,對於整個中國未來的走向必須保持敏感度,同時要去努力地學習,積極踐行,在這個方面,企業裡的黨員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唐寧這樣說。

事實上,黨員這個群體跟宜信“宜人宜己”的企業文化高度吻合。從黨員的定位看,先人後己的奉獻精神必不可少,但唐寧並不認為奉獻精神是一場“零和遊戲”:“關鍵的問題是要把蛋糕做大,通過成就別人,讓自己收穫更多。我們要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幫助更多的人。比如在我們的服務場景中,通過我們的創新,可以服務客戶和合作夥伴,或者幫助我們身邊的同事,進而創造更多價值,也讓自己學到更多,成長得更快。因此,宜信黨支部黨員隊伍自身的定位,也和我們的組織文化是一脈相承的。但需要說的一點是,如果把宜人宜己的文化倒過來,宜己宜人就不對了,以自己為中心,被動地去做好,我覺得是不對的。”

黨員的先進性是幹出來的

有人說,一流的企業做行業裡的事,二流企業做自己的事。在這一點上,唐寧和他的團隊有著很深的體會:“在我們看來,只有行業好,行業裡面的每一個企業才會更好,所以我們已經習慣從行業的發展角度出發來看待一些問題,甚至是監管話題,我們也在幫監管者做探索。”

宜信公司在行業中的口碑,其實是由一件又一件至今令互聯網金融行業中印象深刻的事情累積起來的。其中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事情,是宜信公司早在幾年前就與銀行共同實踐資金存管,並且將資金銀行存管早於監管下發指令前變為現實,而時至今日,徹底實現資金銀行存管的網貸平臺,僅占全部網貸平臺數量的1/10。

這件事當時在行業內充滿爭議:有人認為宜信公司費力不討好,與銀行的合作既有成本,也讓企業自身的業務帶上“緊箍咒”變得“麻煩”起來,投資人也未必買帳。但唐甯幾次在談及此事時都明確表示,對企業從嚴管理,劃清紅線底線和天花板,這些不能靠監管者倒逼,而應該是企業自己“求來”的:“我們喜歡創新,合規創新也是其中一個環節,只要有利於行業發展,大企業在合規發展上應該先行一步,我想這也是我們這個黨員群體能夠肩負時代擔當的一種體現,先進性是幹出來的。”

除了先於監管要求實現資金存管,宜信公司的另一次先進性同樣把行業“嚇了一跳”。

眾所周知,我國個人征信體系目前的權威“資料庫”是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管理中心,那裡掌握著所有向銀行申請貸款者的信用記錄。但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公開資料顯示,有信貸記錄的人群基本在4億人左右,征信中心有效覆蓋人數則達到9億人之多,也就意味著個人征信記錄覆蓋到45%上下,從這份資料上,能顯而易見地看到由征信資料嚴重不足所帶來的互聯網金融的信貸隱患。

傳統資料覆蓋不到且存在資訊“孤島”,兩年半以前,中國人民銀行要求八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6個月。但在市場的熱盼與猜測中,時至今日,人民銀行尚未發放一張個人征信牌照。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速度越快,企業由於資料壁壘,壞賬率出現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你能做好自己的風控體系,但你無法判斷借款者在來你家之前,還在誰家借過錢,借了多少,是否還了。

在這種背景下,宜信公司決定:把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有效資料拿出來,供全行業查詢。“如果人人都自掃門前雪,街道上堆的雪怎麼辦?如果整個城市都癱瘓,你自己家門前乾淨又有什麼

用?”為了說服不理解這一舉措的同事,唐書記這樣打著比方:“如果我們沒有擔當,不去分享,最後的結果就是多輸,作為行業裡的老牌企業、大企業,可能會別人輸10分我們輸1分,輸得比別人少,但還是輸了;但如果通過資料分享,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打破一些‘孤島’,那麼就有可能實現多贏,當然,這種贏利可能是別人贏5分我們贏1分,但我們還是贏了。”

看著自己的團隊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能體現先進性,越來越有擔當,唐寧感覺很驕傲,在他看來,黨員之所以有著明顯的可識別性,就在於大家把這個身份當成一種標籤,更是一種精神。

推動黨團活動金融科技企業需要創新

不同于傳統金融機構,在中國興起的金融科技公司,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年輕人多,技術派人士多,宜信公司也是如此。在這樣一個理工科畢業生佔據大半江山的大型公司裡,要通過黨組織的力量團結員工、使企業永葆創新活力,就必須有豐富多彩的組織活動。

“這一代人跟過去不一樣了。我是70年代生人,屬牛,‘7月牛勞碌命’,無論什麼時候,是一無所有還是擁有了什麼的時候,我都願意努力工作。但在很多人眼裡,好像現在的年輕人不是這樣了,都比較有個性,有時大家開玩笑,管這些‘90後’的孩子們叫做‘Why一代’,讓他做什麼事,他都說‘Why’,問為什麼,不聽指揮,不可吃苦。但在黨建這件事上,我還是有點不同的認識——作為一家始終與黨前進方向保持一致的金融科技企業,作為一個要處處體現先進性的組織裡,很多東西並不能因為人員年齡的區別而改變,相反,年輕人自身的成長經歷,與推動黨團建設的路徑應當是與時俱進的。更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說歲數大一點的人努力工作是為了物質———因為這些人年輕的時候物質過於貧乏,他們窮怕了,願意追求物質,那麼現在新一代員工,他們工作的目的就不是單純追求物質了———他們生活在一個物質極其豐富的年代,他們反而要清楚自己為什麼而工作,如果想不通,很可能就幹不好。引導他們好好工作,取得創新突破,就給黨組織提出要求,必須讓這些年輕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以及這份工作的內涵和意義。”唐寧這樣說。

為了讓幹什麼都問為什麼的年輕人們做好工作,金融科技企業的黨團工作也需要創新———不能再是乾巴巴的說教,新新人類不接受這一套。要用數位化的方式讓年輕員工和黨員參與黨小組學習。唐寧說,宜信要用特有的方式來推進黨團工作。

宜信黨委黨員代表赴河南蘭考參加宜農萬里行

“比如說,我們這種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就需要創新。所有企業都需要擔當社會責任。但我們的重點應該是什麼?我想還是要圍繞主營業務,這也是我們能為社會創造出更多價值的地方。”據唐寧介紹。

宜信公司組織黨員參觀胡寨哥哥合作社

宜信公司黨組織活動之蘭考萬里行

從2009年開始,宜農貸是宜信公司連續八年做企業社會責任的項目:“因為我們的企業發明網貸平臺,我們不用重打旗鼓另開張再投很多錢,而是用自己既有的商業化網貸平臺開展公益活動,我們所有的同事都是其中的一分子,都很驕傲于我們發明並推廣了這一模式。而且,作為一個公益事業,全體黨員和員工對此都有很強的責任感,無形之中讓整個團隊變得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崔呂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