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2017年雲計算半年報:三國局面形成 市場格局相對穩定(深度)

進入7月份, 這意味著2017年已經過去一半的時間。

作為雲計算行業的觀察者, 筆者看到:上半年, 中國雲計算市場可謂熱鬧非凡, 以AWS、微軟為代表的全球雲計算巨頭正在國內市場穩紮穩打, 以阿裡、騰訊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則在國內和國外開疆拓土, 以UCloud、青雲、華雲和數夢工廠等為代表的雲計算創業公司則“大肆興起”。

總之, 目前的雲計算市場已經形成“三國局面”, 雲計算步入一個快速發展、相對穩定的時期。

暢談雲計算的來源

現在火爆的雲計算, 誕生於10年前。 大概在2006年時, 亞馬遜AWS率先推出雲計算服務, 開始時僅對外提供計算和存儲服務, 被稱為EC2和S3。 後來, 隨著功能的完善和雲計算的發展, AWS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多, 包括資料庫、人工智慧服務等。

到底什麼是雲計算?筆者查閱很多資料, 發現“人人都有自己的定義”。 但是, 雲計算卻具有很多特點, 比如彈性、可伸縮、按需付費等等。 甚至很多人把雲計算比喻成城市中的“水電”, 它們統一供應, 通過管道分發, 按需付費。

雲計算也是如此。 傳統上, 企業的IT基礎設施都是自己購買或者託管, 硬體和軟體每年都會有一筆資本支出(Capital Expenditure)。

但是, 雲計算發展起來後, 大型的雲計算服務商,

建立雲資料中心, 向外統一提供IT資源, 包括計算、存儲、網路等。 如果新企業想要使用IT資源, 自己就不必重新購買, 也不用搭建自己的IT基設施和建立相應的IT部門。 直接去雲服務商那裡, 租用所需的IT資源, 按使用量付費即可。

雲計算, 就是這麼一回事。

實際上, 在筆者看來, 雲計算的出現, 是新一輪IT行業變革和專業分工深化的結果。

對傳統企業而言, 使用雲計算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適應新的市場競爭。 對創業型企業來說, 雲計算的使用可以讓他們聚焦於自己的核心業務, 把自己擅長的事做好, 而不用去擔心IT基礎設施的狀況。

2016年雲計算需求側爆發 2017年則“全面爆發”

如果說2016年雲計算是“單點爆發”, 那麼2017年就是“全面爆發”。

2016年8月16日, IDC的分析師 Henry Yan 發文稱, “從行業、區域、技術維度看, 中國雲計算服務市場正迎來需求側的爆發。 IaaS層的產品和技術成熟度已經不是掣肘阿裡雲在內的中國雲計算服務商的瓶頸, 真正影響市場競爭的因素已經轉移到生態系統的建設和全球化基礎設施的佈局上。

同時, IaaS雲計算服務商對於PaaS層服務的逐步‘解鎖’也值得進一步關注”。

去年是需求側爆發, 2017年我們看到“供給側”開始爆發。 國內不僅有阿裡雲、騰訊雲、百度雲、京東雲和金山雲等, 而且雲計算創業公司紛紛湧現並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

到目前為止, 2017年上半年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已經發生了至少11起大筆投資,對外公佈的融資總額超過50億人民幣,包括青雲、UCloud、華雲和數夢工廠等。

在筆者所認為“三國局面”中,我們先來看一看全球雲計算巨頭的狀況。

AWS、微軟主導全球雲計算市場 巨頭依然是巨頭

如果說起全球雲計算巨頭,AWS、微軟、穀歌雲和IBM等位列其中。在全球市場上,根據 Synergy Research Group 4月27日發佈的報告顯示,5大主要雲服務商(微軟、IBM、穀歌雲、阿裡雲和甲骨文雲)的增速都比AWS快,但是AWS依然是全球雲計算市場的領導者,佔有33%的市場份額。

雖然微軟、穀歌、IBM、阿裡巴巴和甲骨文第一季度的增速遠高於AWS,但AWS的收入則比其他5家加起來都多。其中,微軟、谷歌和阿裡雲年增長率都高達80%以上.

此外,Salesforce和Rackspace是另外兩家在頂級雲服務商排名的公司,雖然他們的增長率低於其他供應商,但它們在特定的市場中佔有優勢。比如,Salesforce在SaaS服務領域。

根據Synergy估計,雲基礎架構服務的季度收入(包括IaaS、PaaS和託管私有雲)現在已經達到100億美元,並且仍在以每年超過40%的速度增長。

同時,根據Gartner發佈的2017年全球雲計算IaaS魔力象限,亞馬遜AWS和微軟雲處於Leaders(領導者)區域,而穀歌雲、阿裡雲、IBM和甲骨文則位於Visionaries(有遠見者、遠景者)區域。毫無疑問,AWS和微軟位於第一階梯,而穀歌雲、阿裡雲和IBM等處於第二階梯。

在國內市場,微軟和亞馬遜AWS已經落地。今年3月份,IBM與萬達達成合作,把IBM的公有雲平臺引入中國,實現落地。同樣,6月份舉行的甲骨文雲大會上,甲骨文與騰訊雲簽署合作協定,甲骨文的雲服務終於落地中國,而具體的服務也會在2017年內完成,並向大眾提供服務。

目前來看,全球雲計算巨頭進入中國,都是選擇和國內廠商進行合作。比如微軟和世紀互聯,AWS和光環新網等。他們提供技術,本土廠商負責經營和運維。但是,他們的腳步在國內並沒有邁得很大,光芒倒是被本土的阿裡雲、騰訊雲等蓋過。

同時,微軟和AWS並沒有披露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和財務情況,只能通過合作夥伴的財務瞭解一二。但是筆者發現,雖然世紀互聯和光環新網的營收和增長都表現不錯,但並未單獨列出與外商的合作所帶來的具體收入。

互聯網巨頭阿裡、騰訊的光芒最亮 但是一些問題顯露出來

作為一家電商公司,阿裡巴巴跟亞馬遜有點相似,亞馬遜很早推出AWS,阿裡巴巴較早推出阿裡雲。如今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都是由阿裡雲在後面提供支援。以前,這些技術初步發展起來時都是用在公司內部,等逐漸成熟後,雲服務就全面向外推廣。

根據阿裡巴巴發佈的2017年財報,阿裡雲營收達到66.63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21%,連續8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而阿裡雲官微則指出:2017財年第四季度,阿裡雲共發佈152款新產品和功能,其中包括領先的智慧解決方案。

阿裡雲將人工智慧推向了交通、醫療、司法、娛樂、航空、工業領域,成為了行業裡少有的“實幹派”。過去一年中,阿裡雲在海外市場的規模增速超過400%。目前,阿裡雲在北美、澳洲、歐洲、中東、新加坡、等全球14個地域設有飛天資料中心,覆蓋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

但是快速發展的阿裡雲,也碰到一些問題,尤其是資料安全。當然,這不僅僅是阿裡雲所面臨的問題,應該是所有公有雲廠商將會遇到的問題。一旦企業上雲,客戶的資料是否安全,這始終是一個大問題。比如阿裡雲與肥鵝旅行的爭議、樂動卓越訴阿裡雲等等。

再來看騰訊雲,雖然騰訊雲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和增長驚人,甚至馬化騰親自月臺。

根據騰訊 2016 年財報顯示,除了傳統業務,騰訊“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 289% 至 2016 年第四季的人民幣 63.85 億元。該項增長主要由於騰訊的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收入的增長。

在騰訊內部,雲業務已經被視為最有潛力的業務之一。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向來低調的馬化騰連續三年願意為騰訊雲月臺。

在 6 月 21 日的第三屆騰訊雲峰會上,馬化騰又一次站上舞臺重申:雲已經成為產業革新的源動力、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人工智慧的載體。

雲計算創業公司得到資本市場熱捧 市場機會很大

最後是雲計算創業隊。今年上半年,雲計算創業公司可謂熱鬧非凡。

目前為止,在2017年上半年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已經發生了至少11起大筆投資,對外公佈的融資總額超過了50億元人民幣,涉及被投企業包括青雲(D輪)、UCloud(D輪)、華雲(D/D+輪)、EasyStack(C輪)、駐雲科技(C輪)、SpeedyCloud迅達雲(B輪)、BoCloud博雲(B輪)、數人雲(A+輪)、Hyper(A輪)、數夢工廠(A輪)、北森雲(公開市場)等。

巨大的融資,不僅說明了雲計算的“全面爆發”,而且更是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根據2017年4月,工信部發佈的《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指出,到2019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

龐大的市場,應該要有許多參與者。不僅有國際雲計算巨頭,國內互聯網巨頭,還要有一批垂直行業的玩家。目前,除了金山雲是比較純粹的公有雲廠商,Ucloud主推遊戲領域的資料服務,青雲主攻金融領域的雲服務市場,北森雲作為已經登錄新三板的SaaS軟體服務商。

在筆者看來,雲計算創業公司有很大的機會。首先,國際雲計算巨頭並沒有在國內市場大跨步前進,反而是穩紮穩打,慢慢推進。其次,阿裡、騰訊國內國外的“兩條腿”走路,它們構建生態,強調協同效應,很少會深耕某些行業,因此這給予了雲計算創業公司很大的機會,去填補尚未被滿足的市場空白。(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 禁止轉載)

2017年上半年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已經發生了至少11起大筆投資,對外公佈的融資總額超過50億人民幣,包括青雲、UCloud、華雲和數夢工廠等。

在筆者所認為“三國局面”中,我們先來看一看全球雲計算巨頭的狀況。

AWS、微軟主導全球雲計算市場 巨頭依然是巨頭

如果說起全球雲計算巨頭,AWS、微軟、穀歌雲和IBM等位列其中。在全球市場上,根據 Synergy Research Group 4月27日發佈的報告顯示,5大主要雲服務商(微軟、IBM、穀歌雲、阿裡雲和甲骨文雲)的增速都比AWS快,但是AWS依然是全球雲計算市場的領導者,佔有33%的市場份額。

雖然微軟、穀歌、IBM、阿裡巴巴和甲骨文第一季度的增速遠高於AWS,但AWS的收入則比其他5家加起來都多。其中,微軟、谷歌和阿裡雲年增長率都高達80%以上.

此外,Salesforce和Rackspace是另外兩家在頂級雲服務商排名的公司,雖然他們的增長率低於其他供應商,但它們在特定的市場中佔有優勢。比如,Salesforce在SaaS服務領域。

根據Synergy估計,雲基礎架構服務的季度收入(包括IaaS、PaaS和託管私有雲)現在已經達到100億美元,並且仍在以每年超過40%的速度增長。

同時,根據Gartner發佈的2017年全球雲計算IaaS魔力象限,亞馬遜AWS和微軟雲處於Leaders(領導者)區域,而穀歌雲、阿裡雲、IBM和甲骨文則位於Visionaries(有遠見者、遠景者)區域。毫無疑問,AWS和微軟位於第一階梯,而穀歌雲、阿裡雲和IBM等處於第二階梯。

在國內市場,微軟和亞馬遜AWS已經落地。今年3月份,IBM與萬達達成合作,把IBM的公有雲平臺引入中國,實現落地。同樣,6月份舉行的甲骨文雲大會上,甲骨文與騰訊雲簽署合作協定,甲骨文的雲服務終於落地中國,而具體的服務也會在2017年內完成,並向大眾提供服務。

目前來看,全球雲計算巨頭進入中國,都是選擇和國內廠商進行合作。比如微軟和世紀互聯,AWS和光環新網等。他們提供技術,本土廠商負責經營和運維。但是,他們的腳步在國內並沒有邁得很大,光芒倒是被本土的阿裡雲、騰訊雲等蓋過。

同時,微軟和AWS並沒有披露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和財務情況,只能通過合作夥伴的財務瞭解一二。但是筆者發現,雖然世紀互聯和光環新網的營收和增長都表現不錯,但並未單獨列出與外商的合作所帶來的具體收入。

互聯網巨頭阿裡、騰訊的光芒最亮 但是一些問題顯露出來

作為一家電商公司,阿裡巴巴跟亞馬遜有點相似,亞馬遜很早推出AWS,阿裡巴巴較早推出阿裡雲。如今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都是由阿裡雲在後面提供支援。以前,這些技術初步發展起來時都是用在公司內部,等逐漸成熟後,雲服務就全面向外推廣。

根據阿裡巴巴發佈的2017年財報,阿裡雲營收達到66.63億元,同比上年增長121%,連續8個季度實現三位數增長。而阿裡雲官微則指出:2017財年第四季度,阿裡雲共發佈152款新產品和功能,其中包括領先的智慧解決方案。

阿裡雲將人工智慧推向了交通、醫療、司法、娛樂、航空、工業領域,成為了行業裡少有的“實幹派”。過去一年中,阿裡雲在海外市場的規模增速超過400%。目前,阿裡雲在北美、澳洲、歐洲、中東、新加坡、等全球14個地域設有飛天資料中心,覆蓋全球主要互聯網市場。

但是快速發展的阿裡雲,也碰到一些問題,尤其是資料安全。當然,這不僅僅是阿裡雲所面臨的問題,應該是所有公有雲廠商將會遇到的問題。一旦企業上雲,客戶的資料是否安全,這始終是一個大問題。比如阿裡雲與肥鵝旅行的爭議、樂動卓越訴阿裡雲等等。

再來看騰訊雲,雖然騰訊雲起步晚,但是發展速度和增長驚人,甚至馬化騰親自月臺。

根據騰訊 2016 年財報顯示,除了傳統業務,騰訊“其他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 289% 至 2016 年第四季的人民幣 63.85 億元。該項增長主要由於騰訊的支付相關服務及雲服務收入的增長。

在騰訊內部,雲業務已經被視為最有潛力的業務之一。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向來低調的馬化騰連續三年願意為騰訊雲月臺。

在 6 月 21 日的第三屆騰訊雲峰會上,馬化騰又一次站上舞臺重申:雲已經成為產業革新的源動力、新型社會管理的主平臺、人工智慧的載體。

雲計算創業公司得到資本市場熱捧 市場機會很大

最後是雲計算創業隊。今年上半年,雲計算創業公司可謂熱鬧非凡。

目前為止,在2017年上半年的中國雲計算市場,已經發生了至少11起大筆投資,對外公佈的融資總額超過了50億元人民幣,涉及被投企業包括青雲(D輪)、UCloud(D輪)、華雲(D/D+輪)、EasyStack(C輪)、駐雲科技(C輪)、SpeedyCloud迅達雲(B輪)、BoCloud博雲(B輪)、數人雲(A+輪)、Hyper(A輪)、數夢工廠(A輪)、北森雲(公開市場)等。

巨大的融資,不僅說明了雲計算的“全面爆發”,而且更是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根據2017年4月,工信部發佈的《雲計算發展三年行動計畫(2017-2019年)》指出,到2019年我國雲計算產業規模達到4300億元。

龐大的市場,應該要有許多參與者。不僅有國際雲計算巨頭,國內互聯網巨頭,還要有一批垂直行業的玩家。目前,除了金山雲是比較純粹的公有雲廠商,Ucloud主推遊戲領域的資料服務,青雲主攻金融領域的雲服務市場,北森雲作為已經登錄新三板的SaaS軟體服務商。

在筆者看來,雲計算創業公司有很大的機會。首先,國際雲計算巨頭並沒有在國內市場大跨步前進,反而是穩紮穩打,慢慢推進。其次,阿裡、騰訊國內國外的“兩條腿”走路,它們構建生態,強調協同效應,很少會深耕某些行業,因此這給予了雲計算創業公司很大的機會,去填補尚未被滿足的市場空白。(聲明:本文為作者原創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