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經濟時評」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振興實體經濟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近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 這是中央首次謀劃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數日前, 國家發改委制定出臺的《2017年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點工作安排》中, 也明確提出“完善技術工人激勵政策, 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

傳統意義上, 產業工人是指在現代工廠、礦山、交通運輸等企業中從事集體生產勞動, 以工資收入為生活來源的工人。 產業工人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骨幹力量, 是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有生力量。 近年來我國實體經濟呈現出明顯的下行態勢, 造成實體經濟發展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一個原因是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 實體企業招人難、用人難、留人難。 如果沒有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 我國實體經濟面對發達國家高技術優勢, 發展中國家低成本優勢的雙重挑戰,

就難以突圍, 新的創新優勢就難以形成。 發展壯大產業工人隊伍, 已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圍繞提高產業工人隊伍整體素質、發揮產業工人骨幹作用、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等, 作出重要制度安排, 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取得較大進展。 但是, 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存在一些體制機制障礙, 技能形成缺乏頂層設計, 職業教育、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之間協調銜接不夠, 產業工人職業發展通道不暢, 人力資本投入不足, 相關法律法規政策需要進一步完善落實等。

基於此, 我國正逐步把產業工人隊伍建設作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和基礎保障,

納入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今年2月, 中央深改組第32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 提出要加快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創新體制機制, 提高產業工人素質。 《中國製造2025》對人才的描述主要有兩段, 強調加快培養製造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技能人才, 加強製造業人才發展統籌規劃和分類指導。 此後, 各地也紛紛就如何建設產業工人隊伍作出部署, 並積極落實。

提升產業工人技術技能水準。 一是完善現代職業教育制度。 如加強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普通教育的有機銜接, 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知行合一,

創新各層次各類型職業教育模式。 二是改革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三是統籌發展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 促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縱向銜接連通、橫向互通互認。 四是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穩定就業。 深入實施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畫、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

創新產業工人發展制度。 對職業發展通道狹窄, 影響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落後體制機制進行改革。 如拓寬產業工人發展空間、暢通產業工人流動管道、創新技能導向的激勵機制、改進勞動和技能競賽體系、加大對產業工人創新創效扶持力度。

最後, 產業工人隊伍也必須改變自身的狀況, 提高自身的技能、技巧、技術、技藝等, 以應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

推進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 涉及方方面面, 要求有關各方要以“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 為實施製造強國戰略、振興實體經濟做出貢獻。

-長按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