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清朝給濟南留下了什麼?

明洪武九年(1376), 山東省治由青州移濟南。 清雍正二年(1724), 濟南府析出泰安、武定、濱州3州。 光緒年間, 濟南府轄曆城、章丘、鄒平、淄川、長山、新城、齊河、齊東、濟陽、禹城、臨邑、長清、陵縣、德平、平原15個縣及德州。 本文, 傳承君為你介紹一下清朝留給濟南的遺存。

1.將軍廟街天主教堂

將軍廟街天主堂位於將軍廟街25號, 建于順治七年(1650), 是濟南城內最早的天主教堂。

2.陳家樓教堂

陳家樓教堂位於明湖西路901號院內,

全名陳家樓聖若瑟堂。 該堂為順治十七年(1660)在濟南西關外的陳家樓創建, 是濟南城內第2座天主教堂。

3.巡撫院署大堂

康熙五年(1666), 山東巡撫周有德在明德王府舊址重建巡撫部院署。 他將青州的明衡王府拆除, 把所能用的木石材料連同名花異石搬移到濟南,

建起了新院署。 巡撫衙署建成後, 康熙、乾隆幾次南巡經過濟南, 都以巡撫院署為行宮。

4.雙忠祠

康熙四十五年(1706), 濟南修建雙忠祠, 以紀念明朝末年因抗清而獻出生命的山東巡按宋學朱和曆城知縣韓承宣。

5.題壁堂

題壁堂位於壽康樓街2號, 是中國北方現存最大的清代戲樓, 建于嘉慶八年(1803)。 光緒三十一年(1905), 由張景堂等人捐資對題壁堂擴建, 新增了戲樓。

6.朱家峪文昌閣

文昌閣建于道光十八年(1838), 主體用大青方石築成, 上建閣樓, 下築閣洞, 渾然一體。

7.狀元府

狀元府的門牌號是鞭指巷的9號和11號。這裡所說的狀元就是濟南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陳冕,9號院是陳冕的祖父陳顯彝時任山東鹽運使時所建,11號院則為後來擴建而成。咸豐九年(1859年),陳冕在這裡出生。

8.浙閩會館

在濟南護城河北岸的黑虎泉西路23號,有一處坐北朝南的中式建築,這就是濟南現存最大的會館——浙閩會館。該會館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旅居濟南的浙江、福建兩省人士集資修建的。

9.朱家峪朱氏家祠

朱氏家祠建於光緒八年(1882),分裡外兩院,略仿岱廟而建。

10.膠濟鐵路濟南站

光緒二十五年(1899),膠濟鐵路開工修建,光緒三十年(1904)全線通車,當時的濟南火車站就是這座大樓。

11.貝斯別墅

光緒二十七年(1901),德商貝斯在濟南城修建起了第一座雙坡紅瓦的德式建築,作為他的別墅,拉開了全面侵佔山東的序幕。

12.德華銀行舊址

德華銀行舊址位於經二路191號,經二路緯二路交叉口東北側,建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是一座雙坡紅瓦的二層德式別墅。

13.德國駐濟南領事館舊址

德國駐濟南領事館舊址位於經二路193號院內,該建築是濟南最早的外事機構,前身為光緒二十八年(1902)設立的德國駐濟南商辦處,兼具領事代辦處的作用。

14.洪樓教堂

洪家樓天主教堂落成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平面為拉丁十字形,正面有兩個尖頂分立式鐘樓,左右為穹窿式尖券頂,三個正門均為尖拱型,雄偉壯觀。

15.十裡河天主堂

該教堂的門牌是十裡河村10號,始建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是東部城區一座西式代表性建築。

16.老電報大樓

老電報大樓是濟南府電報收發局的俗稱,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為濟南現存最早的電訊建築。

17.黃台車站

在黃台南路和山大路交叉口北側有一個院子,院內有一座老房子,這就是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的膠濟鐵路黃台車站,是膠濟鐵路最早使用的幾個小站之一。

18.北洋大戲院

北洋大戲院始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位於經二緯三路通惠街1號,是濟南市最早的戲院,也是山東省歷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專業戲劇演出場所。

19.東小楊家莊天主堂

該教堂坐落于東小楊家莊78號,正門朝南,哥特式風格,始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

20.南關教堂

南關教堂東鄰廣智院,原為在濟南傳教的大英浸信會建造的禮拜堂,亦為齊魯大學神學院的實習基地,建於光緒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906-1907)。

21.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津浦鐵路濼口黃河大橋于宣統元年(1909)7月正式開工,歷經戰爭的洗禮,沐浴百年的滄桑,如今仍在使用中。

22.齊魯醫院

齊魯醫院始建於光緒十六年(1890),當時名字是濟南華美醫院;光緒三十四年(1908)名為濟南共合醫院,院內的大主樓落成於宣統三年(1911),當時的山東巡撫孫寶琦參與捐資修建並親率軍政大員出席大樓落成典禮。

23.奎虛書藏(山東省圖書館舊館)

始建于宣統元年(1909)的山東省圖書館舊館位於大明湖路257號,前身是遐園和奎虛書藏,也是全國建立較早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

24.阜成信東記、西記

兩處阜成信建于宣統元年(1909),原來是一家棉花行。1909年,堂邑縣棉花商販王協三在濟南商埠開設了兩處阜成信棉花行,一個是經二路373號的“阜成信西記”和經二路363號的“阜成信東記”。

25.羲古會館

羲古會館位於緯七路7號,原為英國煙酒糖茶專賣局舊址,建于宣統元年(1909),是濟南商埠區建成較早的西式建築之一。

26.山東大學堂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山東巡撫袁世凱上奏清帝,請示建立山東大學堂,這就是山大的前身。上圖為光緒帝在袁世凱奏摺上的朱批。

27.幾所中小學堂

山東大學堂正斎(中學學制),時間1901年;濟南府中學堂(官立),時間:1903年7月;濟美學館(教會),時間:1893年;東運中學堂(私立),時間:1901年;山左公學(私立),時間:1903年正月;公勵中小學堂(私立),時間:1906年4月;山東省城作新學堂(私立),時間:1905年11月;山東省城八旗奉直學堂(私立),時間:1905年12月;山東高等學堂附設中學堂,時間:1910年;山東客籍高等學堂附設中學堂,時間:1910年。這些學校有的已經消失,有的改換門庭,舊文多有專述。

總之,滿清持續近三百年,從流血中開始征服,在混亂裡黯然謝幕。處於那個輝煌與動盪交織的時代裡,濟南留下了太多太多。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原創制作(未盡之處,歡迎補充)

狀元府的門牌號是鞭指巷的9號和11號。這裡所說的狀元就是濟南歷史上唯一的狀元陳冕,9號院是陳冕的祖父陳顯彝時任山東鹽運使時所建,11號院則為後來擴建而成。咸豐九年(1859年),陳冕在這裡出生。

8.浙閩會館

在濟南護城河北岸的黑虎泉西路23號,有一處坐北朝南的中式建築,這就是濟南現存最大的會館——浙閩會館。該會館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旅居濟南的浙江、福建兩省人士集資修建的。

9.朱家峪朱氏家祠

朱氏家祠建於光緒八年(1882),分裡外兩院,略仿岱廟而建。

10.膠濟鐵路濟南站

光緒二十五年(1899),膠濟鐵路開工修建,光緒三十年(1904)全線通車,當時的濟南火車站就是這座大樓。

11.貝斯別墅

光緒二十七年(1901),德商貝斯在濟南城修建起了第一座雙坡紅瓦的德式建築,作為他的別墅,拉開了全面侵佔山東的序幕。

12.德華銀行舊址

德華銀行舊址位於經二路191號,經二路緯二路交叉口東北側,建於光緒二十七年(1901),是一座雙坡紅瓦的二層德式別墅。

13.德國駐濟南領事館舊址

德國駐濟南領事館舊址位於經二路193號院內,該建築是濟南最早的外事機構,前身為光緒二十八年(1902)設立的德國駐濟南商辦處,兼具領事代辦處的作用。

14.洪樓教堂

洪家樓天主教堂落成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平面為拉丁十字形,正面有兩個尖頂分立式鐘樓,左右為穹窿式尖券頂,三個正門均為尖拱型,雄偉壯觀。

15.十裡河天主堂

該教堂的門牌是十裡河村10號,始建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是東部城區一座西式代表性建築。

16.老電報大樓

老電報大樓是濟南府電報收發局的俗稱,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為濟南現存最早的電訊建築。

17.黃台車站

在黃台南路和山大路交叉口北側有一個院子,院內有一座老房子,這就是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的膠濟鐵路黃台車站,是膠濟鐵路最早使用的幾個小站之一。

18.北洋大戲院

北洋大戲院始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位於經二緯三路通惠街1號,是濟南市最早的戲院,也是山東省歷史最悠久且至今仍在使用的專業戲劇演出場所。

19.東小楊家莊天主堂

該教堂坐落于東小楊家莊78號,正門朝南,哥特式風格,始建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

20.南關教堂

南關教堂東鄰廣智院,原為在濟南傳教的大英浸信會建造的禮拜堂,亦為齊魯大學神學院的實習基地,建於光緒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906-1907)。

21.濼口黃河鐵路大橋

津浦鐵路濼口黃河大橋于宣統元年(1909)7月正式開工,歷經戰爭的洗禮,沐浴百年的滄桑,如今仍在使用中。

22.齊魯醫院

齊魯醫院始建於光緒十六年(1890),當時名字是濟南華美醫院;光緒三十四年(1908)名為濟南共合醫院,院內的大主樓落成於宣統三年(1911),當時的山東巡撫孫寶琦參與捐資修建並親率軍政大員出席大樓落成典禮。

23.奎虛書藏(山東省圖書館舊館)

始建于宣統元年(1909)的山東省圖書館舊館位於大明湖路257號,前身是遐園和奎虛書藏,也是全國建立較早的省級公共圖書館之一。

24.阜成信東記、西記

兩處阜成信建于宣統元年(1909),原來是一家棉花行。1909年,堂邑縣棉花商販王協三在濟南商埠開設了兩處阜成信棉花行,一個是經二路373號的“阜成信西記”和經二路363號的“阜成信東記”。

25.羲古會館

羲古會館位於緯七路7號,原為英國煙酒糖茶專賣局舊址,建于宣統元年(1909),是濟南商埠區建成較早的西式建築之一。

26.山東大學堂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山東巡撫袁世凱上奏清帝,請示建立山東大學堂,這就是山大的前身。上圖為光緒帝在袁世凱奏摺上的朱批。

27.幾所中小學堂

山東大學堂正斎(中學學制),時間1901年;濟南府中學堂(官立),時間:1903年7月;濟美學館(教會),時間:1893年;東運中學堂(私立),時間:1901年;山左公學(私立),時間:1903年正月;公勵中小學堂(私立),時間:1906年4月;山東省城作新學堂(私立),時間:1905年11月;山東省城八旗奉直學堂(私立),時間:1905年12月;山東高等學堂附設中學堂,時間:1910年;山東客籍高等學堂附設中學堂,時間:1910年。這些學校有的已經消失,有的改換門庭,舊文多有專述。

總之,滿清持續近三百年,從流血中開始征服,在混亂裡黯然謝幕。處於那個輝煌與動盪交織的時代裡,濟南留下了太多太多。

“老濟南文化傳承者”原創制作(未盡之處,歡迎補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