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鄉村」穀中印象

“馬鈴在哪裡?有什麼特色?經濟發展如何?”

“馬鈴豆腐名聲在外, 馬鈴冷水魚口感非常好, 馬鈴民族文化豐富……”

從區域版圖上看,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地處花溪區西南,

東南同惠水縣隔水相望, 南抵長順縣, 西與平壩縣毗鄰, 北與花溪區燕樓鄉接壤。 地理優勢凸顯, 與青岩古鎮景區距離不到15公里。 全鄉轄三個行政村, 分別為馬鈴村、穀中村和凱壩村。 谷中村在馬鈴布依族苗族鄉中部, 馬鈴河橫穿穀中村而過。 全村轄21個村民組, 2314人, 其中少數民族1230人。 有耕地面積2585.2畝, 林地面積18058畝。

“沿馬鈴河兩岸土地肥沃, 水量充沛, 氣候溫潤, 沒有污染, 特別適宜生態農業的發展。 我們村現在發展起豇豆、西瓜、棒豆等農業產業。 ”谷中村支書繆昌平說。

2008年,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得到了上級100萬元的蔬菜類發展資金支援, 便開始發展豇豆、棒豆等蔬菜種植。 經過幾年的發展, 目前全鄉的豇豆、棒豆種植面積已超過萬畝。

“穀中村除了種植以外, 冷水魚也很有名。 ”胡以華, 2015年掛職馬鈴布依族苗族鄉黨委副書記、谷中村駐村第一書記。

兩年多的時間裡, 胡以華對穀中村的情況如數家珍。

“在我們這裡, 每年冬天, 有十餘家豆腐小作坊。 這些小作坊採用傳統工藝製作的豆腐深受貴陽、惠水、都勻等地區的客人喜歡。 每年末的一個月的時間裡, 每家利潤大到2萬元。 ”說起酸湯豆腐, 繆昌平很自信。

據介紹, 2016年, 馬鈴布依族苗族鄉149戶低收入困難戶人均收入整體越過了4300元標準線, 達到了7342元, 實現了71%的增長, 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12000元。 主要依託蔬菜產業, 該鄉扶貧攻堅成果凸顯。

穀中村裡的“三變”

在穀中村, 讓人能感受到一種發展經濟的勁頭。 “駐村兩年多, 最大的體會是, 村裡要發展產業, ‘示範’很重要。 ”胡以華深有感觸。

龍潭冷水魚莊, 在穀中村開的時間最長,

“十年老店”的招牌豎立在店門口。 穀中村冷水魚養殖, 主要以中華鱘、三文魚為主。

“這個魚莊前身的老闆是都勻人, 2007年, 他來我們村, 發現冷水魚口感好、有養殖優勢。 就在我們村開辦了第一家冷水魚莊。 現在的的老闆是貴陽人, 2003年從上一任老闆轉過來做的。 他來之後成立股份公司,把村裡養殖魚的村民變成股東……”繆昌平介紹了穀中村首家冷水魚莊的前身後世。

據介紹,為了號召村民加入龍潭冷水魚莊,成為股東,谷中村村主任陳才忠做了很多工作。

在龍潭冷水魚莊的對面,去年8月,新開了一家陳記冷水魚莊。老闆陳才華,當過教師,進過企業。因為看到冷水魚的市場,聯合10個股東,共同出資200多萬開辦魚莊,占地700餘畝。

“魚莊有11名員工,員工都是附近的村民,薪資在2000元以上,包吃住。魚莊預計年產值在300萬元左右。”陳才華說。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名變股民。“三變”現象在穀中村有很多例子。

文傳秀,貴陽花溪谷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目前谷中村種植的太子參主要在她的雲中百花園內,最近她正忙著園區內景觀建設的收尾工作,預計國慶期間,園區將對外試營業。

“我們園區2015年入駐進來,到目前為止,流轉土地380畝,完成了15萬株苗木栽種和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出品種、出技術,發動周邊村民種植中藥材50畝,園區內種植有100畝。”

文傳秀介紹了園區的大概發展情況,截止目前,園區投資3000多萬元。

打造農旅融合發展先行示範鄉

2017年花溪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五年,花溪區累計接待遊客9000余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達738億元。按照花溪區的規劃,未來五年,要將馬鈴布依族苗族鄉打造成農旅融合發展先行示範鄉。

“有人氣,才能有財氣。”胡以華一語中的。

小橋流水,庭前花園。谷中村村部周圍的民居建築整潔明亮。在穀中村村級綜合樓不遠處,有一處古橋名為鹽井石拱橋。據考證,鹽井石拱橋修建於明清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相傳,徐霞客曾經過此橋。谷中村有原始森林,也有多年保護好的天然林,天然林和人工林覆蓋全村荒山空地。有獨特良好的鹽井龍灘,龍灘邊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另外,風洞關風洞,位於青(岩)——林(卡)公路中寨段北側,全長1.5公里,洞內鐘乳石林立,頗為壯觀,是喀斯特地貌與自然界的完美融合,是旅遊、科考、探險的好去處。

文傳秀選擇在穀中村投資,她很看好這裡的地理優勢。“大學城到穀中村20分鐘車程、花溪城區到穀中30分鐘車程,距離國家5A級旅遊景區青岩古鎮不到15公里。谷中將來不富都不行。”文傳秀說。

目前,馬鈴布依族苗族鄉正大力開發以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旅遊農業為特色的產業佈局,穀中村則以鹽井為核心謀劃旅遊產業。文傳秀的雲中百花園目標打造有梯田、有水稻、水生植物參觀基地、五穀雜糧種植科普基地等,還在園區苗木種植中套種中藥材。

區域發展既要合作也要競爭。穀中村發展鄉村旅遊,如何才有自身的特色?村支兩委和駐村幹部一直在摸索這個問題。下一步,他們將結合穀中村的自然優勢,謀劃城市後花園的鄉村旅遊。

他來之後成立股份公司,把村裡養殖魚的村民變成股東……”繆昌平介紹了穀中村首家冷水魚莊的前身後世。

據介紹,為了號召村民加入龍潭冷水魚莊,成為股東,谷中村村主任陳才忠做了很多工作。

在龍潭冷水魚莊的對面,去年8月,新開了一家陳記冷水魚莊。老闆陳才華,當過教師,進過企業。因為看到冷水魚的市場,聯合10個股東,共同出資200多萬開辦魚莊,占地700餘畝。

“魚莊有11名員工,員工都是附近的村民,薪資在2000元以上,包吃住。魚莊預計年產值在300萬元左右。”陳才華說。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名變股民。“三變”現象在穀中村有很多例子。

文傳秀,貴陽花溪谷中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目前谷中村種植的太子參主要在她的雲中百花園內,最近她正忙著園區內景觀建設的收尾工作,預計國慶期間,園區將對外試營業。

“我們園區2015年入駐進來,到目前為止,流轉土地380畝,完成了15萬株苗木栽種和基礎設施建設。我們出品種、出技術,發動周邊村民種植中藥材50畝,園區內種植有100畝。”

文傳秀介紹了園區的大概發展情況,截止目前,園區投資3000多萬元。

打造農旅融合發展先行示範鄉

2017年花溪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過去五年,花溪區累計接待遊客9000余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達738億元。按照花溪區的規劃,未來五年,要將馬鈴布依族苗族鄉打造成農旅融合發展先行示範鄉。

“有人氣,才能有財氣。”胡以華一語中的。

小橋流水,庭前花園。谷中村村部周圍的民居建築整潔明亮。在穀中村村級綜合樓不遠處,有一處古橋名為鹽井石拱橋。據考證,鹽井石拱橋修建於明清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相傳,徐霞客曾經過此橋。谷中村有原始森林,也有多年保護好的天然林,天然林和人工林覆蓋全村荒山空地。有獨特良好的鹽井龍灘,龍灘邊環境優美,空氣清新。另外,風洞關風洞,位於青(岩)——林(卡)公路中寨段北側,全長1.5公里,洞內鐘乳石林立,頗為壯觀,是喀斯特地貌與自然界的完美融合,是旅遊、科考、探險的好去處。

文傳秀選擇在穀中村投資,她很看好這裡的地理優勢。“大學城到穀中村20分鐘車程、花溪城區到穀中30分鐘車程,距離國家5A級旅遊景區青岩古鎮不到15公里。谷中將來不富都不行。”文傳秀說。

目前,馬鈴布依族苗族鄉正大力開發以生態農業、觀光農業、旅遊農業為特色的產業佈局,穀中村則以鹽井為核心謀劃旅遊產業。文傳秀的雲中百花園目標打造有梯田、有水稻、水生植物參觀基地、五穀雜糧種植科普基地等,還在園區苗木種植中套種中藥材。

區域發展既要合作也要競爭。穀中村發展鄉村旅遊,如何才有自身的特色?村支兩委和駐村幹部一直在摸索這個問題。下一步,他們將結合穀中村的自然優勢,謀劃城市後花園的鄉村旅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