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宜川:鼓手藝人蘭天剛

壺口岸邊鬥鼓人蘭天剛

延安電視臺專程採訪蘭天剛和鬥鼓傳承情況

蘭天剛和村民探討鬥鼓技藝

壺口鬥鼓是陝北民間傳統鼓舞藝術中獨特的一種藝術形式, 發源於氣勢磅礴的壺口瀑布旁, 流傳於宜川縣黃河沿岸的壺口鎮一帶。 “湧來萬島排空勢, 卷作千雷震地聲”, 這是對壺口瀑布的描寫, 也正是壺口鬥鼓的寫照。

作為壺口鬥鼓的省級傳承人, 蘭天剛自幼跟隨本村老藝人學習鬥鼓表演技藝, 在1996年參加由省政府組織的“海峽兩岸看壺口”大型文藝展演後, 立刻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好評。 由此, 壺口鬥鼓開始大範圍的排練和演出。 經過多年的努力, 他先後在壺口鎮桑柏、昝家山、馬家、桃曲、丁原、椿曲等村教授和傳習鬥鼓技藝。

說起蘭天剛與壺口鬥鼓的淵源, 他回憶道, 在上世紀60年代初, 他所在的昝家山每逢過年過節扭秧歌、拜年的時候, 他經常模仿老藝人打鬥鼓, 先後跟隨已故老藝人蘭亭任、蘭景義、蘭天德等學習鬥鼓基本技巧, 這期間從未間斷過對壺口鬥鼓的習練, 8歲的他已經熟練地掌握了節奏, 可以和老藝人一起表演了。

多年來的鬥鼓表演中, 他利用僅有的鼓、鑼、鑔三件“家什”, 卻能打出大自然的風雨雷電, 人世間的喜怒哀樂。 他打擊的技巧有正擊、輕擊、邊擊、邦擊;鑔有擦擊、拋擊、悶擊、平擊;每種擊法還可細分, 打法技巧不下幾十種。 他將傳統配置比例一鼓對一鑔演繹成鼓對鼓、鑔對鑔, 鑼對鑼等不同形式, 給鬥鼓增添了多種形式。

蘭天剛的徒弟蘭軍宏介紹說, 壺口鬥鼓的鼓譜有亂颳風、三條鹼、四聲鼓、高橋鼓、大秧鼓、歇歇鼓、跑羅漢、常流水等多種。 匯演前都要排練, 可是也會遇到農忙時村民不願意參加等情況, 蘭天剛就一家一家地勸說, 不厭其煩地排練, 正是這種耐心和熱心感染了村民。 他說, 蘭天剛就是憑著對鬥鼓的赤誠之情和頑強拼搏的精神, 一直堅持到現在, 他是年輕人學習的榜樣。

用蘭天剛自己的話說, 壺口鬥鼓、歷史悠久, 民間文化、世代流傳, 氣勢宏偉、雄壯有力、威武彪悍、風味獨特、粗獷豪爽、魅力無窮。 他在表演鬥鼓時, 做出各種舞姿身段, 有“左右開弓”“馬步衝擊”“穿插對打”“開合鬥打”;鑼手有“反扣前沖”“回扣後弓”;鑔手有“雙人對鑔”“大鑔高翻”“胸前空翻”,

還有“單翻”“雙翻”“斜叉”“正叉”等, 鼓鑼鑔在這裡變成了刀槍劍, 演奏者則成為將校卒, 威武雄壯, “舞”成了“武”。 演奏中巧妙自如地運用了“鼓花”“鑼花”“鑔花”, 加之棰腕上的彩帶裝飾, 整個場面顯得五彩繽紛, 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 “武”又成了“舞”。

從小就耳濡目染的蘭軍龍, 是蘭天剛的大兒子, 他介紹說, 自己平常上學忙, 只有節假日的時間跟父親一起學, 一起打, 是父親對鬥鼓的這種持之以恆的精神一直鼓舞著他, 他不僅喜歡鬥鼓人的威武, 更敬畏鬥鼓人的精神。

多年來, 蘭天剛積極傳承、組織、聯繫鬥鼓表演技藝, 走出宜川, 走向省內外, 他帶領鼓手們參加了各類大型文藝匯演、民俗活動和專題片的拍攝, 從1997年成立壺口鬥鼓隊到2003年成立壺口鬥鼓協會任會長再到現在, 他參加了“山丹丹杯首屆農民鬥鼓藝術節”,省文聯組織的“黃河頌”,甘肅慶陽市、山西靈石市等省內外的匯演數不勝數,獲得了諸多榮譽稱號。

為了給廣大愛好壺口鬥鼓的群眾提供一個學習場所,蘭天剛申報了“傳習所”,用來放置道具和培訓人員。還準備成立一支壺口瀑布鬥鼓隊,讓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瞭解鬥鼓、喜愛鬥鼓,把壺口鬥鼓發揚光大。

他參加了“山丹丹杯首屆農民鬥鼓藝術節”,省文聯組織的“黃河頌”,甘肅慶陽市、山西靈石市等省內外的匯演數不勝數,獲得了諸多榮譽稱號。

為了給廣大愛好壺口鬥鼓的群眾提供一個學習場所,蘭天剛申報了“傳習所”,用來放置道具和培訓人員。還準備成立一支壺口瀑布鬥鼓隊,讓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瞭解鬥鼓、喜愛鬥鼓,把壺口鬥鼓發揚光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