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又跟7億美元,投ofo到底可以買到什麼?

移動互聯網這波創業, 融資之快之多、之快可謂歷史巔峰。

唯品會IPO的時候才融資1.25億美元, 而今天ofo融資7億美元也未見太大波瀾,

畢竟在幾個月前ofo已經融資4.5億美元, 而其競品宣佈6億美元融資也才過了一個多月。

在第一波移動創業熱潮後, 資本進入寒冬, 而共用的單車們的熱鬧, 仿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寒冰。

補貼、燒錢、瘋狂而快速地擴張, 這些特徵在這波移聯網創業公司身上非常明顯。 當然由此也引發許多不解。 這麼多資本下注ofo到底可以買到什麼?

這種不解可以追溯到2014年春節, 當時滴滴、快的打車在春節期間進行瘋狂補貼, 相當於把其他品牌可以投央視的廣告, 拆散砸碎了直接發到用戶手裡。 彼時辦公室的小年輕們爭相對比, 今天打車省了多少錢。

媒體更是把滴滴快的成為“催肥的巨嬰”。 當然, 隨著時間流逝, 這些誤解不攻自破。 彼時打車是線下最重要的支付場景,

當時業內人士還在爭論為何要用手機支付, 2年後街上的烤串麻辣燙都不再收現金了。

而滴滴也不在停留在打車範疇, 已經成為出行平臺並且在大資料、智慧城市、智慧駕駛領域進行佈局。

ofo是物聯網落地的最好場景

打車是當時最好的移動支場景, 而ofo是非常明顯的網聯網落地場景。

物聯網這個概念一點兒也不新潮, 在1990年就提出了。 在整個90年代, 零售、消費行業以為自己可能成為物聯網的突破口, 比如聯網的零售機器, 或者商品帶上射頻識別, 在走過掃碼通道可以直接支付, 而非排隊人工交接。

英特爾、IBM們肯定沒有想到, 自己規劃許久的場景, 通通交給互聯網公司來實現了。 支付場景讓位給掃碼支付,

而物聯網最可能爆發的居然是, 共用單車。

物聯網先需要有物, 然後需要聯網。 物流、倉儲需要物聯, 但是場景距離大眾還是太遠。 而數百萬聯網的自行車, 每天產生超2500萬訂單, 這個落地的場景是目前最大範圍的物聯網應用。

上一輪支付場景大戰的主角之一阿裡巴巴本次是ofo的領投方, 也是看到這波物聯網落地的場景。

移動支付第一步帶來用戶掃碼支付的習慣, 隨後催生更多支付場景, 比如紅包。

在用戶漫延的同時會產生龐大的資料, 縱深拓展可以發展金融。 餘額寶的試水, 這次肌肉亮相讓諸多銀行膽顫, 央行不得不給飛奔的互聯網幫上手鐐腳銬, 再給銀行們來點營養劑希望可以走的快一點。

物聯網會遵循相似的軌跡。 第一步, 足夠多的聯網, 第二步, 聯網的物可以引發多場景, 比如雨傘、籃球可以聯網, 甚至救命的簡易醫療設備也可以聯網, 第三部, 大資料、人工智慧的發展, 可以延伸到更高維度的場景。

如果你在產業內的時間夠久, 就會發現, 產業到場景落地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壽命短點兒的科學家甚至沒機會看到。

比如現在被泛炒的人工智慧, 其實已經曲折往復發展了五六十年, 期間有幾十年在坐冷板凳, 被束之高閣, 直到計算能力的超速發展, 才給了所謂的“大腦們”運轉的空間, 以及真正的人工“智慧”誕生的可能。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賽道不容錯過

未雨綢繆、錦上添花本來就是資本最擅長做的事情。 尤其在所謂第四次革命浪潮即將來臨, 幾朵氾濫的水花已經先行而至。 比如滴滴、比如ofo們。

本次夏季達沃斯論壇的主題是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包容性增長。 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幾個關鍵字, 共用經濟、人工智慧、物聯網、大資料。

ofo的概念與這些趨勢非常吻合, 而且比創業大街的那杯飄著白色泡沫的咖啡更加真實可觸。

插播下共用經濟,很多人覺得大家一起用的東西就是共用經濟,其實這個概念也不完全對。最近紐約學者阿魯的新書中提到,其實共用經濟是介於消費經濟和禮物經濟之間的產物,消費經濟就是純粹的買賣,而禮物經濟帶著贈與、情感、分享的成分。

消費經濟效率高,標準化,比如酒店,而禮物經濟則充滿變數,錢是其中一個考量因素但不是全部,變數存在則意味著效率的相對低下。所以共用經濟幾乎都在嘗試從效率和非標準化中尋找平衡。

用這個概念來澄清共用經濟會更加明確,ofo顯然目前是更加接近消費經濟的共用經濟,但在擴張之後,其也可以走更加溫情的禮物經濟、個性化路線。比如同為共用經濟代表的Airbnb更加強調分享、溫情的場景。

ofo是典型的物聯網落地場景,那麼在之後至少有兩個方向可選,一邊是大的交通體系中的短途出行。一邊是更大維度的萬物互聯。

交通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網路,從城市道路規劃,到交通工具設計,再到具體的出行。ofo可以與其投資者滴滴共同建設出行相關的場景。在美國近期一份報告中提到,TAAS(交通即服務)是一個趨勢。用戶坐地鐵的時候並不在乎地鐵是什麼品牌,以後把汽車作為一種純粹的交通工具,也可以不在乎品牌。

只要有出行需求的時候,可以有一輛車到來,送到目的地就可以。有需要用自行車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可以實現物理範圍的移動。畢竟排除製造成本,自行車的綠色環保已經得到共識。ofo在整個交通體系中,是不可缺失的一環。

另外一邊是萬物互聯,未來ofo開發出的智慧物聯系統,可應用在其他品牌的共用單車上。而這個系統可以用於更多的場景,比如籃球、雨傘、童車、眼鏡,甚至可以用來救命的便攜、移動式醫療設備。亦或更多場景還有待應用。

之後的發展也順理成章,聯網自然會產生大資料,資料自然人工智慧進行提煉升級,輸出更多應用。

所以說,這波投資主要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賽道上。而對於ofo來說,橫向的國際化業務擴展,縱向的技術研究。資本的助力,可以使其與時間賽跑的時候,更快一些。

插播下共用經濟,很多人覺得大家一起用的東西就是共用經濟,其實這個概念也不完全對。最近紐約學者阿魯的新書中提到,其實共用經濟是介於消費經濟和禮物經濟之間的產物,消費經濟就是純粹的買賣,而禮物經濟帶著贈與、情感、分享的成分。

消費經濟效率高,標準化,比如酒店,而禮物經濟則充滿變數,錢是其中一個考量因素但不是全部,變數存在則意味著效率的相對低下。所以共用經濟幾乎都在嘗試從效率和非標準化中尋找平衡。

用這個概念來澄清共用經濟會更加明確,ofo顯然目前是更加接近消費經濟的共用經濟,但在擴張之後,其也可以走更加溫情的禮物經濟、個性化路線。比如同為共用經濟代表的Airbnb更加強調分享、溫情的場景。

ofo是典型的物聯網落地場景,那麼在之後至少有兩個方向可選,一邊是大的交通體系中的短途出行。一邊是更大維度的萬物互聯。

交通體系是一個龐大的網路,從城市道路規劃,到交通工具設計,再到具體的出行。ofo可以與其投資者滴滴共同建設出行相關的場景。在美國近期一份報告中提到,TAAS(交通即服務)是一個趨勢。用戶坐地鐵的時候並不在乎地鐵是什麼品牌,以後把汽車作為一種純粹的交通工具,也可以不在乎品牌。

只要有出行需求的時候,可以有一輛車到來,送到目的地就可以。有需要用自行車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可以實現物理範圍的移動。畢竟排除製造成本,自行車的綠色環保已經得到共識。ofo在整個交通體系中,是不可缺失的一環。

另外一邊是萬物互聯,未來ofo開發出的智慧物聯系統,可應用在其他品牌的共用單車上。而這個系統可以用於更多的場景,比如籃球、雨傘、童車、眼鏡,甚至可以用來救命的便攜、移動式醫療設備。亦或更多場景還有待應用。

之後的發展也順理成章,聯網自然會產生大資料,資料自然人工智慧進行提煉升級,輸出更多應用。

所以說,這波投資主要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賽道上。而對於ofo來說,橫向的國際化業務擴展,縱向的技術研究。資本的助力,可以使其與時間賽跑的時候,更快一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