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祁連山下草原農牧民的“風景致富”

新華社西寧7月8日電“青海青、黃河黃, 雪皓皓、山蒼蒼, 祁連山下好牧場……”草原上, 一首牧歌唱出了祁連山下的壯美風光。

祁連山下牧場肥沃, 牛羊成群, 風景壯美。 祁連縣因地處祁連山中段得名, 平均海拔3500米, 境內有雪山、峽谷、草原和丹霞地貌等資源。 當地既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文化的交界, 又是草原與荒漠的分界, 居民包括漢、藏、回等15個民族。

千百年來祁連山下的居民過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

近年來,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立足生態發展旅遊, 拓寬旅遊產業鏈, 提高旅遊附加值, 挖掘藏在山水裡的生意經, 讓農牧民們依託山下好風光鼓了錢袋、富了腦袋。

從西寧出發至祁連約5個小時, 一路風景秀美。 進入祁連, 小城環境乾淨整潔, 公路兩側綠樹林立, 路牌與景區指示牌清晰可見。 縣城依山傍水, 八寶河穿城而過, 青山聳立入雲端, 步行河邊漸聞水聲潺潺。

此時正值西北旅遊旺季, 三五成群的遊客散落在景區參觀拍照, 晚上祁連大劇院裡人頭攢動, 縣城人氣十足、充滿活力。

“進入旅遊旺季, 我店裡的吃飯住宿提前一周都訂滿了。 ”距離祁連縣城約5公里的德良農莊, 與現有的景區和縣城均有一段距離,

但村民馬得良看准了商機, 如今他經營的農家樂越來越紅火。

馬得良是祁連縣八寶鎮拉洞村人, 前些年在外地經營飯店, 隨著祁連旅遊業的繁榮發展, 他果斷回村創業。

“以前村民守著農田過日子, 守著風景掙不上錢, 日子苦得再不能說。 現在縣裡旅遊發展得好, 店遠一點也能掙到錢, 我打算把拉洞村的人都帶出來, 一塊掙上風景的錢。 ”2016年5月, 馬得良貸款開了食宿一體的德良農莊。

與馬得良不同, 靠近卓爾山景區的八寶鎮麻拉河村村民馬富, 今年趕上了鎮裡打造油菜花海試點, 他的地租由原來的每畝100元漲到了600元,

享有了旅遊的附加值。

“隨著遊客增多, 今年3月縣裡調整產業結構, 在八寶鎮打造4個油菜花海, 承包給村裡的致富能手經營, 村民的地租跟著上漲, 旅遊的附加值一下就顯現了。 ”八寶鎮副鎮長馬成壽介紹, 八寶鎮主要是旅遊扶貧, 其中麻拉河村靠近卓爾山景區, 2016年全村依託鄉村旅遊, 207戶村民已經全部脫貧。

“十二五”以來,祁連縣以生態立縣大力發展旅遊,全面提升景區和縣城的基礎設施,並相繼在八寶鎮和紮麻什鄉確定5個貧困村,累計投入2000萬元開展先期試點,用於打造旅遊項目、修建移動商戶攤位和水電路等,共扶持貧困戶338戶1009人。

祁連縣縣長龍永勝說,據縣旅遊局統計,約5.2萬人口的祁連縣,2010年共接待遊客約38.1萬人次,2016年增長到16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增長到4.8億元,目前生態旅遊已成縣裡的支柱產業。(完)

“十二五”以來,祁連縣以生態立縣大力發展旅遊,全面提升景區和縣城的基礎設施,並相繼在八寶鎮和紮麻什鄉確定5個貧困村,累計投入2000萬元開展先期試點,用於打造旅遊項目、修建移動商戶攤位和水電路等,共扶持貧困戶338戶1009人。

祁連縣縣長龍永勝說,據縣旅遊局統計,約5.2萬人口的祁連縣,2010年共接待遊客約38.1萬人次,2016年增長到168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增長到4.8億元,目前生態旅遊已成縣裡的支柱產業。(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