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過敏性鼻炎vs腺樣體肥大,我該拿這對冤家怎麼辦?

耳鼻喉科醫生講給兒內科醫生和猶豫不決的家長聽:有個檢查一定不能省!

來源 | 醫學界

作者 | 燕小六

6月的最後一天, 燕小六最好的蜜, 隻身帶倆娃, 移民加拿大。

“我不想走!但孩子的身體, 不由我選了。 ”臨行前, 蜜無奈地說。

她的兩個兒子都患有過敏性鼻炎。 都是塵蟎過敏。

她的票圈長期滾動播出下類話題:

某一天, 燕小六陪蜜溜娃, 發現她家老大的相貌變了:眉心鼓個包, 上唇略向上翻, 門牙外突, 嘴合不攏——典型的腺樣體面容(如下圖)。

圖片來自網路

向來樂觀到沒心沒肺的蜜, 深深歎口氣:“是腺樣體肥大, 確診了。 醫生說, 腫大很厲害, 有憋氣, 建議做手術。 可, 孩子才3歲……”

蜜想不明白的是:

1.鼻塞、流涕、噴嚏、打鼾:到底是過敏性鼻炎鬧得, 還是腺樣體肥大的禍?

2.這倆貨是不是竄通好折騰孩子?

3.治好過敏性鼻炎, 腺樣體肥大是不是也好了?

4.有的醫生說腺樣體要切, 有的說看不出堵了多少, 還有的說每個孩子對腺樣體肥大的耐受程度不一樣……這, 父母也很絕望呀!

“都說加拿大空氣品質好。 孩子去了那兒, 過敏症狀應該能緩解很多。 或許, 能避開一刀。 ”秉著這一念頭, 蜜辭掉工作, 毅然地走了。

7月8日, 是世界過敏性疾病日。

作為過敏一族中, 門徒最多、範圍最廣的疾病之一, 過敏性鼻炎廣受關注。

四川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李靜嫻教授告訴燕小六:“過敏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不僅症狀相近, 互為因果, 治療方法也有異曲同工之處。 同時有這倆毛病的孩子, 越來越多了。 ”

過敏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 就是竄通好的!

先說說過敏性鼻炎是個什麼病。

過敏性鼻炎在教科書裡的“身份註冊名”, 叫變態反應性鼻炎, 簡稱變應性鼻炎。 主要表現為接觸變應原(過敏原)後, 出現陣發性的流鼻涕、鼻塞、打噴嚏、鼻部發癢、咳嗽, 還可能有眼、耳、齶部瘙癢。 患病時間長了, 孩子容易煩躁——誰天天鼻子不舒服, 還能有好心情。

患上過敏性鼻炎, 和反復接觸過敏原,

有必然聯繫。 因此, 在2歲以下的娃娃中, 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較低, 但不是完全沒有。 4歲以後, 過敏性鼻炎的發病率陡然升高。 有資料顯示, 到8歲左右, 發病率達14%。 總體上, 我國兒童過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在7.83%—20.42%。 這一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有些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功能完善, 過敏性鼻炎會慢慢好轉。

再來說說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也叫咽扁桃體或增殖體, 藏在鼻子的最後面、鼻咽部頂部與咽後壁處(如下圖), 向下通往口腔, 與兩個扁桃體形成“品”字結構。

圖片來自網路

對嬰幼兒來說, 腺樣體是一個免疫器官, 能在一段時間內, 給免疫功能“加持”, 抵擋病毒、細菌的入侵。

腺樣體的生長曲線呈∩。 即出生後, 腺樣體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長大, 3—6歲是其個頭最大的時候, 也被稱為腺樣體生理性肥大。 10歲, 人體其他免疫防線日漸完善, 腺樣體功成身退、逐漸萎縮。 到成人階段, 幾乎就看不見了。

那麼, 過敏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 為啥老是前後腳地找上門來!

1.因為有過敏性鼻炎, 鼻腔管道內時常有各種黏糊糊的分泌物。 這些分泌物雖不是感染,但也屬炎症,慢慢流向鼻咽部

2.病毒、細菌一旦進入鼻腔,會被分泌物粘住,久久不能排出體外。於是,毒物們伺機侵犯鼻黏膜,誘發各種感染。膿鼻涕夾雜著毒物們,順著鼻腔,深入我軍大後方。

3.腺樣體和分泌物、毒物們,正面相遇,試圖以一己之力,擊潰敵軍。無奈,腺樣體被反復ko。日子久了,腺樣體傷痕累累,腫脹、肥厚、增生,再難恢復纖瘦之貌。至此,腺樣體從生理性肥大,變成了病理性肥大。

不管它們,最壞的結果是?

“既然,過敏性鼻炎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免疫功能提高,能自愈;既然,腺樣體肥大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逐漸萎縮——那麼,就可以不用管,等它們自愈咯?”有的父母問。

隨著我國空氣污染的加重,有“自愈好運氣”的孩子,越來越少。

過敏性鼻炎也好、腺樣體肥大也罷,若放任自流,可能導致如下惡果。

1.鼻黏膜持續有炎症,對外界刺激會越來越敏感。孩子聞到煙味、呼吸道冷空氣,都會打噴嚏、咳嗽、流涕。甚至從單一過敏,進展為多重過敏。

2.各種分泌物堵住鼻後孔,會造成孩子呼吸困難。有些孩子睡覺打呼嚕,就是因為呼吸費勁。這會造成腦缺氧,影響身體、智力發育。白天,有些小孩沒精神、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都和缺氧有關。

3.鼻咽部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可能會逆行至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化膿性中耳炎,從而耳悶、耳痛、聽力下降。

4.由於鼻子長期通氣不暢,孩子不得不張口呼吸,氣流衝擊上頜,慢慢地,圓臉變成鞋拔子臉(如下),美人因此長殘。

圖片來自網路

兩病都有,怎麼辦?

過敏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在治療手段的選擇上,極為相似。

前不久,“醫學界兒科頻道”轉發了一篇《兒童過敏性鼻炎完全大放送》,1萬餘字訴盡過敏性鼻炎的前世今生(包括治療手段)。學究型醫生和父母可以移步、研讀。

燕小六根據該文,簡單整理了一個用藥表格,供參考:

理論上,過敏性鼻炎控制得當,腺樣體也會消停下來。反之,腺樣體不再堵住鼻腔,鼻炎治療的效率也會提升。

治那麼久,為什麼不見好?

網上隨便一搜,會發現不少父母在問:一直按照醫生的囑咐治,可三四個月過去了,孩子不見好,反而加重了。這是藥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這裡要排除一個理解誤區:症狀不緩解,有時罪在細菌、病毒等繼發性感染。道理上面已經講過了。

父母可以觀察一下:過敏性鼻炎或腺樣體肥大的鼻涕是清水樣的,拿去化驗分泌物組織,會發現嗜酸粒細胞增多。如果是感染,會看到膿鼻涕、粘稠,分泌物組織化驗會看到中性粒細胞增多,那治療時,就要加用抗感染的藥物。

多一句嘴:如果孩子同時有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超級容易感冒。而且,別人1—10天就痊癒了,TA們的病程就是“論持久戰”。

長年累月都過敏的苦命娃,怎麼辦?

如果孩子持續性過敏,如塵蟎過敏,那豈不是得一輩子用藥?

有一部分過敏性鼻炎屬於季節性,多是在春秋兩季、花粉氾濫之際發作。針對這類孩子,父母要總結經驗:往年,孩子都是在什麼日子犯病的?是出遠門踏青發作,還是掐准了日子發?

找到時間規律後,家長可以給孩子預防性使用抗組胺抗藥。這樣,即使發作,症狀也會輕很多。

但不幸的是,有些孩子是持續性過敏,和季節沒關係。他們就得悲催地常年用鼻噴激素,一步步將使用劑量和頻次,調整到最小。其間,如果發現症狀加重,馬上改回上一階段的用藥方式。若效果不佳,再往前追述、調整……一直到症狀控制住,甚至自我感覺不到症狀——體格檢查能看到鼻腔黏膜仍是腫脹、蒼白,但日常幾乎沒有鼻塞、大量流涕。

在用藥期間,父母要定期帶孩子複查內分泌水準。一旦發現有不良影響,就要在醫生指導下停藥。

規律用藥,病就好了吧?

錯!

不論是對過敏性鼻炎,還是腺樣體肥大,在用藥基礎上,還要做一件事:清洗鼻子。

1.孩子不會擤鼻涕,清洗鼻子能去除分泌物,帶走過敏原;

2.分泌物沒了,鼻塞緩解,孩子會感覺舒服些;

3.稀釋炎性物質,減輕過敏反應;

4.鼻腔沖洗乾淨,再使用鼻噴藥物時,沒有鼻涕擋著,效果更佳;

清洗鼻腔的時候要注意兩點:1.不能只洗鼻尖尖那一點地方,得把鼻腔內部、鼻竇都沖一遍,說白了,水從左鼻孔進、右鼻孔出,才是洗到位;2.可以用1%—2%的高滲鹽水沖洗,有收斂作用,減輕水腫和充血。

也是在《兒童過敏性鼻炎完全大放送》一文中,作者奉上了清洗視頻。大家可以移步觀看。

腺樣體切不切,誰說了算?

一年兩年三年……腺樣體在過敏性鼻炎的反復刺激下,過度膨脹。有些孩子和家長就會面臨一個很痛苦的抉擇:切,還是不切?

這兩年,關於腺樣體肥大切不切的判斷標準、適合切的年齡尺度,各個醫院、醫生說法不一(也難怪父母們猶豫不決)

咱們上面說了,鼻塞長期不暢,最怕的結果是什麼?孩子腦缺氧唄!那如果能測出孩子睡覺時,有沒有缺氧、是不是憋氣——這是不是最有意義的判斷標準?!

走,帶著孩子去醫院睡一覺,做個睡眠監測(如下圖)。

圖片看著慎人,但檢查一點不疼。孩子就是貼幾個貼片、帶幾根導線,睡一宿。

通過這個檢查,可以瞭解:1.睡眠中鼻孔氣流量;2.血氧飽和情況;3.心臟缺氧情況;4.睡眠結構(深度睡眠夠不夠)。

如果在睡眠中,孩子的缺氧達到中度以上,白天精神狀態差,且生長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人,果斷切了腺樣體!

從年齡看,一般主張4歲以上切。手術是在全麻下進行,麻醉藥物很快就能代謝掉。身體裡面沒有麻藥了,神經系統就會恢復正常。因此,手術的麻醉安全性較高,父母不用擔心孩子就這麼變傻子了。

如果睡眠監測的結果很差,可以放低年齡限制。

腺樣體還會長出來嗎?

“據說腺樣體切了還會再長?那到時候該怎麼辦?”這是父母的另一個困惑。

這得分情況。有極少數孩子切了腺樣體,睡覺還打呼嚕。父母就覺得,手術沒做好、沒切乾淨,復發了!但也有可能,這些孩子是天生舌頭肥厚、舌根後墜、脖子短,或者本身就很胖。對於這些孩子,如果複查睡眠監測,沒有明顯憋氣,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手術時有殘留腺樣體,再加上過敏性鼻炎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那確實可能出現腺樣體再度腫大的情況,可以繼續藥物保守治療,觀察隨訪。

據說切了腺樣體,會增加哮喘幾率?

這不是燕小六瞎掰的。它源自某個網上諮詢。

這位家長一定不知道:過敏性鼻炎是哮喘的高危因素。因為過敏性鼻炎得不到合理治療,會向下呼吸道發展,進而誘發哮喘。

移民、游泳,能避免惡化嗎?

這得分情況。

先說游泳。這確實是一種強身健體的好方法。能增強機體免疫耐受情況。身體強壯了,對冷刺激不那麼敏感,鼻炎症狀會好轉。

但,損就損在游泳池的水質。游泳池水要定期接受氯氣消毒。很多過敏性鼻炎的孩子不耐受這種刺激性氣味。

所以能不能游、多久遊一次,取決於孩子能不能耐受氯氣。父母要觀察一下,帶孩子游泳,打噴嚏、撓鼻子、清鼻涕會不會增加。會,那就舍斷離。

再說生活環境。

整個呼吸道,從鼻腔、喉部、氣管、支氣管,都喜歡溫暖濕潤。太寒冷的時候/地方,鼻黏膜、鼻甲的加熱、加濕調節功能,易出故障。所以,有條件,能在空氣品質好、濕度大的地方生活,鼻炎症狀會明顯改善。

就診前,觀察下孩子的睡眠

在採訪的最後,李靜嫻教授提出,有的父母“不會”帶孩子看病。

“他們就說孩子鼻子有症狀。你若追問,晚上睡覺打呼嚕不、憋氣不。都不知道,得給家裡老人打電話問。”李靜嫻教授說。

所以,各位看官:如果你的孩子有打噴嚏、流涕、鼻塞、鼻癢等症狀,在就醫之前,觀察一下孩子晚上睡覺的狀態。可以用手機、錄影機等錄下來。

結合這些資料,醫生能更準確地判斷:1.孩子是單一情況,還是多發問題;2.要不要查腺樣體;3.要不要做睡眠監測——就診效率明顯提高了。

總結一下:

過敏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是一根繩(管)上的螞蚱,經常前後腳出現;

放任不治,孩子的腦子、身體、相貌,都會受牽累;

腺樣體肥大要不要手術,以睡眠監測報告為准;

游泳是好,但要防氯氣過敏;

帶娃就診前,要觀察一下TA的睡眠情況,給醫生提供更多有用資訊;

http://mp.weixin.qq.com/s/WbdfHvTH6di_0svcP_HoFA

專家簡介

李靜嫻,現為四川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現任四川省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鼻科組委員;1992年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從事耳鼻喉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鼻變態反應疾病、鼻息肉、急慢性鼻-鼻竇炎及鼻腔鼻竇良惡性腫瘤等鼻部疾病的診斷治療,鼻內鏡手術經驗豐富。

這些分泌物雖不是感染,但也屬炎症,慢慢流向鼻咽部

2.病毒、細菌一旦進入鼻腔,會被分泌物粘住,久久不能排出體外。於是,毒物們伺機侵犯鼻黏膜,誘發各種感染。膿鼻涕夾雜著毒物們,順著鼻腔,深入我軍大後方。

3.腺樣體和分泌物、毒物們,正面相遇,試圖以一己之力,擊潰敵軍。無奈,腺樣體被反復ko。日子久了,腺樣體傷痕累累,腫脹、肥厚、增生,再難恢復纖瘦之貌。至此,腺樣體從生理性肥大,變成了病理性肥大。

不管它們,最壞的結果是?

“既然,過敏性鼻炎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免疫功能提高,能自愈;既然,腺樣體肥大隨著孩子年齡增長,逐漸萎縮——那麼,就可以不用管,等它們自愈咯?”有的父母問。

隨著我國空氣污染的加重,有“自愈好運氣”的孩子,越來越少。

過敏性鼻炎也好、腺樣體肥大也罷,若放任自流,可能導致如下惡果。

1.鼻黏膜持續有炎症,對外界刺激會越來越敏感。孩子聞到煙味、呼吸道冷空氣,都會打噴嚏、咳嗽、流涕。甚至從單一過敏,進展為多重過敏。

2.各種分泌物堵住鼻後孔,會造成孩子呼吸困難。有些孩子睡覺打呼嚕,就是因為呼吸費勁。這會造成腦缺氧,影響身體、智力發育。白天,有些小孩沒精神、頭痛、頭暈、記憶力下降、反應遲鈍,都和缺氧有關。

3.鼻咽部分泌物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毒素,可能會逆行至中耳,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甚至化膿性中耳炎,從而耳悶、耳痛、聽力下降。

4.由於鼻子長期通氣不暢,孩子不得不張口呼吸,氣流衝擊上頜,慢慢地,圓臉變成鞋拔子臉(如下),美人因此長殘。

圖片來自網路

兩病都有,怎麼辦?

過敏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在治療手段的選擇上,極為相似。

前不久,“醫學界兒科頻道”轉發了一篇《兒童過敏性鼻炎完全大放送》,1萬餘字訴盡過敏性鼻炎的前世今生(包括治療手段)。學究型醫生和父母可以移步、研讀。

燕小六根據該文,簡單整理了一個用藥表格,供參考:

理論上,過敏性鼻炎控制得當,腺樣體也會消停下來。反之,腺樣體不再堵住鼻腔,鼻炎治療的效率也會提升。

治那麼久,為什麼不見好?

網上隨便一搜,會發現不少父母在問:一直按照醫生的囑咐治,可三四個月過去了,孩子不見好,反而加重了。這是藥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

這裡要排除一個理解誤區:症狀不緩解,有時罪在細菌、病毒等繼發性感染。道理上面已經講過了。

父母可以觀察一下:過敏性鼻炎或腺樣體肥大的鼻涕是清水樣的,拿去化驗分泌物組織,會發現嗜酸粒細胞增多。如果是感染,會看到膿鼻涕、粘稠,分泌物組織化驗會看到中性粒細胞增多,那治療時,就要加用抗感染的藥物。

多一句嘴:如果孩子同時有過敏性鼻炎+腺樣體肥大,超級容易感冒。而且,別人1—10天就痊癒了,TA們的病程就是“論持久戰”。

長年累月都過敏的苦命娃,怎麼辦?

如果孩子持續性過敏,如塵蟎過敏,那豈不是得一輩子用藥?

有一部分過敏性鼻炎屬於季節性,多是在春秋兩季、花粉氾濫之際發作。針對這類孩子,父母要總結經驗:往年,孩子都是在什麼日子犯病的?是出遠門踏青發作,還是掐准了日子發?

找到時間規律後,家長可以給孩子預防性使用抗組胺抗藥。這樣,即使發作,症狀也會輕很多。

但不幸的是,有些孩子是持續性過敏,和季節沒關係。他們就得悲催地常年用鼻噴激素,一步步將使用劑量和頻次,調整到最小。其間,如果發現症狀加重,馬上改回上一階段的用藥方式。若效果不佳,再往前追述、調整……一直到症狀控制住,甚至自我感覺不到症狀——體格檢查能看到鼻腔黏膜仍是腫脹、蒼白,但日常幾乎沒有鼻塞、大量流涕。

在用藥期間,父母要定期帶孩子複查內分泌水準。一旦發現有不良影響,就要在醫生指導下停藥。

規律用藥,病就好了吧?

錯!

不論是對過敏性鼻炎,還是腺樣體肥大,在用藥基礎上,還要做一件事:清洗鼻子。

1.孩子不會擤鼻涕,清洗鼻子能去除分泌物,帶走過敏原;

2.分泌物沒了,鼻塞緩解,孩子會感覺舒服些;

3.稀釋炎性物質,減輕過敏反應;

4.鼻腔沖洗乾淨,再使用鼻噴藥物時,沒有鼻涕擋著,效果更佳;

清洗鼻腔的時候要注意兩點:1.不能只洗鼻尖尖那一點地方,得把鼻腔內部、鼻竇都沖一遍,說白了,水從左鼻孔進、右鼻孔出,才是洗到位;2.可以用1%—2%的高滲鹽水沖洗,有收斂作用,減輕水腫和充血。

也是在《兒童過敏性鼻炎完全大放送》一文中,作者奉上了清洗視頻。大家可以移步觀看。

腺樣體切不切,誰說了算?

一年兩年三年……腺樣體在過敏性鼻炎的反復刺激下,過度膨脹。有些孩子和家長就會面臨一個很痛苦的抉擇:切,還是不切?

這兩年,關於腺樣體肥大切不切的判斷標準、適合切的年齡尺度,各個醫院、醫生說法不一(也難怪父母們猶豫不決)

咱們上面說了,鼻塞長期不暢,最怕的結果是什麼?孩子腦缺氧唄!那如果能測出孩子睡覺時,有沒有缺氧、是不是憋氣——這是不是最有意義的判斷標準?!

走,帶著孩子去醫院睡一覺,做個睡眠監測(如下圖)。

圖片看著慎人,但檢查一點不疼。孩子就是貼幾個貼片、帶幾根導線,睡一宿。

通過這個檢查,可以瞭解:1.睡眠中鼻孔氣流量;2.血氧飽和情況;3.心臟缺氧情況;4.睡眠結構(深度睡眠夠不夠)。

如果在睡眠中,孩子的缺氧達到中度以上,白天精神狀態差,且生長發育明顯落後於同齡人,果斷切了腺樣體!

從年齡看,一般主張4歲以上切。手術是在全麻下進行,麻醉藥物很快就能代謝掉。身體裡面沒有麻藥了,神經系統就會恢復正常。因此,手術的麻醉安全性較高,父母不用擔心孩子就這麼變傻子了。

如果睡眠監測的結果很差,可以放低年齡限制。

腺樣體還會長出來嗎?

“據說腺樣體切了還會再長?那到時候該怎麼辦?”這是父母的另一個困惑。

這得分情況。有極少數孩子切了腺樣體,睡覺還打呼嚕。父母就覺得,手術沒做好、沒切乾淨,復發了!但也有可能,這些孩子是天生舌頭肥厚、舌根後墜、脖子短,或者本身就很胖。對於這些孩子,如果複查睡眠監測,沒有明顯憋氣,一般不需要特別處理。

另一種情況是,如果手術時有殘留腺樣體,再加上過敏性鼻炎一直得不到有效控制,那確實可能出現腺樣體再度腫大的情況,可以繼續藥物保守治療,觀察隨訪。

據說切了腺樣體,會增加哮喘幾率?

這不是燕小六瞎掰的。它源自某個網上諮詢。

這位家長一定不知道:過敏性鼻炎是哮喘的高危因素。因為過敏性鼻炎得不到合理治療,會向下呼吸道發展,進而誘發哮喘。

移民、游泳,能避免惡化嗎?

這得分情況。

先說游泳。這確實是一種強身健體的好方法。能增強機體免疫耐受情況。身體強壯了,對冷刺激不那麼敏感,鼻炎症狀會好轉。

但,損就損在游泳池的水質。游泳池水要定期接受氯氣消毒。很多過敏性鼻炎的孩子不耐受這種刺激性氣味。

所以能不能游、多久遊一次,取決於孩子能不能耐受氯氣。父母要觀察一下,帶孩子游泳,打噴嚏、撓鼻子、清鼻涕會不會增加。會,那就舍斷離。

再說生活環境。

整個呼吸道,從鼻腔、喉部、氣管、支氣管,都喜歡溫暖濕潤。太寒冷的時候/地方,鼻黏膜、鼻甲的加熱、加濕調節功能,易出故障。所以,有條件,能在空氣品質好、濕度大的地方生活,鼻炎症狀會明顯改善。

就診前,觀察下孩子的睡眠

在採訪的最後,李靜嫻教授提出,有的父母“不會”帶孩子看病。

“他們就說孩子鼻子有症狀。你若追問,晚上睡覺打呼嚕不、憋氣不。都不知道,得給家裡老人打電話問。”李靜嫻教授說。

所以,各位看官:如果你的孩子有打噴嚏、流涕、鼻塞、鼻癢等症狀,在就醫之前,觀察一下孩子晚上睡覺的狀態。可以用手機、錄影機等錄下來。

結合這些資料,醫生能更準確地判斷:1.孩子是單一情況,還是多發問題;2.要不要查腺樣體;3.要不要做睡眠監測——就診效率明顯提高了。

總結一下:

過敏性鼻炎和腺樣體肥大是一根繩(管)上的螞蚱,經常前後腳出現;

放任不治,孩子的腦子、身體、相貌,都會受牽累;

腺樣體肥大要不要手術,以睡眠監測報告為准;

游泳是好,但要防氯氣過敏;

帶娃就診前,要觀察一下TA的睡眠情況,給醫生提供更多有用資訊;

http://mp.weixin.qq.com/s/WbdfHvTH6di_0svcP_HoFA

專家簡介

李靜嫻,現為四川省人民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副主任醫師;現任四川省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鼻科組委員;1992年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從事耳鼻喉臨床工作20餘年,擅長鼻變態反應疾病、鼻息肉、急慢性鼻-鼻竇炎及鼻腔鼻竇良惡性腫瘤等鼻部疾病的診斷治療,鼻內鏡手術經驗豐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