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為您釋疑):家長請您瞭解一下孩子學習動機的計算公式

學習動機=期望*價值*成功的概率

1.孩子對事件的期望是產生學習動機的前提。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人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認識與理解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根據馬斯洛的觀點, 人的需要是從低層次逐漸過度到高層次的, 當人低層次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 很難產生高層次的需要。

給孩子確立任務時, 從低級需要循序漸進, 當大家在想方設法地滿足孩子高級需要時, 卻因為對孩子低級需要的危及而消解了高級需要, 反而讓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感。 筆者上大學時的英語聽力課老師, 習慣于上課隨時叫同學起來回答問題, 這對於英語聽力非常薄弱的我們來說, 英語聽力課最令人害怕, 這是一個既不安全也沒有尊嚴的課堂。 於是我們一群同學通過相互作弊來度過難關, 甚至以蹺課來換取安全感與自己的尊嚴。

雖然我們並不否認英語聽力課老師是為了培養我們的英語聽力能力, 之所以叫我們起來回答問題是為了給我們提供自我實現的機會, 可是在最低級的需要, 比如安全與尊重都得不到滿足的時候, 這些高級的需要早已不存在了。 於是, 這樣的課堂除了危脅和恐怖之外, 也就別無他物了。

2.事件對孩子的成長價值是產生學習動機的基礎。

對孩子沒有成長價值的學習包括三種:一是學習內容過難, 根本無法掌握;二是學習內容早就懂了;三是儘管通過孩子的努力也可以弄懂, 但這樣做的成本太大, 需要過多意志力堅持。

3.成功的概率是產生學習動機的決定性因素。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現, 有些孩子在對某些學科的學習非常投入, 但他的考試成績並不理想;在學習中總是看不到自己的成績, 那麼他最現實的選擇就是認定自己不是學習的料, 進而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 隨著時間的延長, 在體會不到學習成就感的情況下, 孩子還是會慢慢放棄對學習的追求, 學習動機在多次學習失敗逐漸淪喪了。 所以, 要讓孩子發現自己在這一學期或者一年裡所取得的成績, 以此證明自己的能力, 從而提高自己的自我效能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