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浙江美術館首度提出“跨洋三傑”美術史概念

鄭月波、王昌傑、劉業昭 看看這些遠去大師的滄海遺珠

時報訊當張大千、溥心佘、黃君璧“渡海三傑”聲名在外, 還有三位畫家, 他們的故事註定也將成為傳奇。

昨日, 浙江美術館2樓4、5、6號展廳正在緊張布展。 今天, 一個超大體量的大展即將開幕, 它就是“跨洋三傑——鄭月波、王昌傑、劉業昭作品展”。

首度提出“跨洋三傑”這一美術史全新概念

作為杭州國立藝專早期畢業的前輩, 鄭月波、王昌傑、劉業昭的人生經歷與“渡海三傑”極為相似。 他們都經歷了從西子湖畔到臺灣海峽再跨越太平洋的藝術歷程。 早年都畢業于國立杭州藝專, 後赴臺灣, 任教於臺灣的藝術院校, 上世紀60年代旅居美國三藩市, 經歷大致相似, 三人的藝術風格卻各有不同。 於是, 浙江美術館首次提出“跨洋三傑”這一美術史上全新的概念, 來為這三位同樣與杭州、與中國美院有淵源的大家辦展。

“仿佛驚蟄後的萬物, 當我們穿越幾十年時空迎著習習春風觀看鄭月波、王昌傑、劉業昭帶有歲月印痕的作品, 我們的感受猶如重新被一種力量所喚醒, 所觸動。 ”浙江美術館館長斯舜威說, “渡海三家”的成就已經載入史冊, 成為定論。 然而, “渡海何止三家”。 “1949年之後從大陸到海外的藝術家還有不少, 他們為中國書畫的發展做出了各自的貢獻, 然而, 我們對他們的藝術探求、藝術成就可能認識還沒有到位。 一部近現代中國繪畫史, 不能缺了包括臺灣在內的海外中國書畫家的一頁。 我們提出‘跨洋三傑’, 出發點也就在此。 ”

鄭月波:國立藝專畢業證“001”號人物

提起鄭月波的大名, 凡是中國美院的畢業生無不想要膜拜, 因為他正是當年杭州國立藝專畢業證上“001”號的所有人。

1908年, 鄭月波出生在南洋, 從小家境貧寒的他跟著母親在橡膠園工作。 “長期的勞作讓他右手大拇指比左手大很多。 ”矽谷亞洲藝術中心館長舒建華昨日向記者介紹說, 命運的轉捩點發生在1928年, 那年正值杭州藝專招人, 一位華僑富商資助鄭月波陪他兒子來考試。 跟很多明星成名史一樣, “結果公子哥沒考上, 鄭月波考上了。 ”

在校期間, 鄭月波就以鉛筆素描畫《萬物皆吾與也》獲得美國動物保護協會全球美術比賽的金獎, 1933年他更是以第一號文憑畢業。 因受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影響, 奠定了扎實的國畫基礎。 他用筆酣暢淋漓, 擅長以少勝多的表現力。

在鄭月波作品的展廳, 你會看到很多罕見的中國畫筆下的動物,

不僅有十二生肖, 還有熊貓、獵豹這些稀罕物種。 “雖然很多大家都畫動物, 比如齊白石畫蝦, 徐悲鴻畫馬, 但是像鄭月波這樣畫動物種類這麼全的, 可以說非常少見。 ”舒建華說, 他甚至不用筆, 光憑手指蘸墨就能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頭牛的雛形。 而作為張大千旅居加州期間難得的“水墨知己”, 他的畫也得到張大千高度評價, 此次展品中就有兩人合作的《貓荷圖》《遊魚圖》等。

為了和李可染學二胡

王昌傑轉考美院

與鄭月波經歷相似, 出生於千島湖的王昌傑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當時王昌傑考的是浙江省立蠶桑職業學校, 宿舍在嶽墳, 和李可染住得很近。 王昌傑喜歡拉二胡, 李可染拉得很好, 他就跑去和他學。

”舒建華介紹說, 李可染作為國立藝專的第一批研究生之一, 非常欣賞王昌傑的才華, 於是便鼓勵王昌傑去考了國立藝專。 “上個世紀80年代, 他還專門回到杭州, 參加了中國美院六十大慶。 ”

他以花鳥為主, 兼擅山水, 基本保持著傳統繪畫的筆墨形式。 傳承與創新並重, 繼承中國畫的筆墨、氣韻, 尤其注重學習任伯年和吳昌碩的繪畫境界。 他的芭蕉、荷花、牡丹作品具宏大優雅之美。 另一方面融合西畫的強烈視覺效果, 造型立體感強, 墨彩色調柔和優雅, 形成自己具有裝飾性意味的繪畫風格。 “上個世紀他在美國為了養家糊口, 給很多飯店畫裝飾畫, 20年, 3000多幅商品畫, 老先生甚至不願意在這些畫上題上自己的名字, 都統一用‘詩卷長留天地間’作為代替。 ”

而畫風最為可愛的劉業昭,都會被他畫的貓頭鷹所感染。1993年的時候美國政府發行生肖郵票,專門請了劉業昭配畫,廣受歡迎,持續了十年之久,有力促進了中華文化在美國的傳播。這次展覽期間,浙江美術館還特別開設互動體驗區,這幅劉業昭畫的貓頭鷹就變成九宮格拼圖,觀眾可在三台觸屏平板電腦上玩知識性小遊戲與展品互動。

(青年時報)

而畫風最為可愛的劉業昭,都會被他畫的貓頭鷹所感染。1993年的時候美國政府發行生肖郵票,專門請了劉業昭配畫,廣受歡迎,持續了十年之久,有力促進了中華文化在美國的傳播。這次展覽期間,浙江美術館還特別開設互動體驗區,這幅劉業昭畫的貓頭鷹就變成九宮格拼圖,觀眾可在三台觸屏平板電腦上玩知識性小遊戲與展品互動。

(青年時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