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雷峰塔千年遺址被遊客扔成“錢山”,一年能清理出兩萬多元

近期, “扔錢”兩個字的熱度不會低過這酷暑的高溫。 老太往客機發動機裡扔硬幣祈福, 導致航班延誤所引發的熱議剛過去不久, 因為眾多遊客的“扔錢”行為, 杭州雷峰塔遺址被堆成“錢山”的消息, 再度成為了線民議論的話題。

在諸多的遊客不文明行為之中, 隨意在景區朝一些特定目標抛灑錢幣, 十分常見。 要論其危害, 對一些歷史文物的破壞, 並不亞於造成一架航班的延誤。

杭州的雷峰塔景區, 老雷峰塔在1924年倒塌, 新雷峰塔於2002年在原址之上建成, 所以雷峰塔遺址就在新塔的底層。

擁有上千年歷史的舊塔遺址, 共存於新塔的塔身之內, 這個原本獨具匠心的創意, 卻因遊客們紛紛“扔錢祈福”的行為, 困擾不已。

穿過雷峰塔一層的門洞, 就來到了四面被玻璃幕牆包圍的遺址展示區。 然而, 首先吸引眾人眼球的, 並不是高出地面數米的雷峰塔遺址本身,

而是遺址的斷壁殘垣上或是閃閃發光, 或是花花綠綠的各色錢幣。

閃閃發光的是大大小小的硬幣, 以一元硬幣為主;花花綠綠的則是從一元到100元不等的紙幣。

顯而易見, 這些錢幣並不是展示區設計規劃中的一部分, 而是源自遊客們的自發行為。

遺址四面雖然都有玻璃幕牆, 卻不是全封閉的。 幕牆高兩米, 牆上都有很大的空隙, 不少遊客就是通過這些空隙把錢扔進了遺址內。

從遊客們手中扔出的硬幣, 或是砸在遺址的地面上, 留下了一個淺淺的坑, 或是撞上某一邊的玻璃幕牆, 發出叮叮噹當的響聲。

靠近玻璃幕牆的區域成了“重災區”, 不論硬幣還是紙幣, 完全就是密密麻麻的一片, 幾乎就要把遺址的黃土地掩蓋住了。

就連距離幕牆幾米外的遺址磚牆上, 也能找到不少硬幣的身影。

與遺址內堆成小山般的錢幣形成鮮明對比的, 則是每一面玻璃幕牆上張貼著的“保護遺址, 請勿拋物”的警示標語。

據雷峰塔景區的工作人員介紹, 遊客往雷峰塔遺址內扔錢的問題, 已經困擾了景區多年。 單論最近一年內, 媒體對這件事的報導就不下三次, 但遊客們的不文明行為依舊未改

在她的記憶中, 這種現象在新塔建成, 景區開放之初就已經存在。

景區也曾向遊客瞭解過扔錢的原因, 得到的解釋卻是多種多樣。 部分遊客聽導遊介紹說雷峰塔原來是一座佛塔, 就覺得可以捐錢積德。 部分遊客僅憑一個雷峰塔鎮壓過白娘子的民間傳說, 就聯想到了捐錢辟邪保平安。

更多的遊客則是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 依樣畫葫蘆。

目前, 遺址內錢幣的清理工作已經成為了景區額外的一項負擔。 據瞭解, 景區平時每個月不定期地對錢幣清理一到兩次, 旺季的時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時間。 一年下來大約能清理出兩萬多元, 這些錢都用在了景區的日常維護上。

景區也一直在努力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在每一面玻璃幕牆的醒目位置張貼警示標誌就是其中一項舉措, 但始終不見收效。 景區也安排了場館內的保安進行巡邏和勸阻, 但是, 一方面, 保安還有其他事務, 不可能專職管遊客扔錢;另一方面, 保安也只能進行引導和勸阻, 無法採取強制性的措施。

“我們呼籲遊客能夠文明參觀,

杜絕這種不文明的參觀習慣。 ”這名工作人員表示。

在網上粗略搜索一下“扔錢祈福”的場所, 真可謂是無奇不有。 向寺廟內的佛像投幣已是比較尋常的舉動, 有人向博物館的恐龍化石扔錢, 有人往秦始皇兵馬俑坑裡扔錢, 更有甚者把錢扔進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前的水池裡。

多數人扔錢的目的, 都出於所謂“祈福”的願望。 在古代, 有一種迷信的儀式稱為“壓勝”, 主要是用吉利品、辟邪物來壓服、勝出某些人或事物。 最晚從漢代開始, 錢幣成為了一種官方認可並廣泛使用的“壓勝物”。 於是, 古人把壓勝、祈福這些美好的願望寄託在了“扔錢”這個行為上。 如今的“扔錢祈福”, 也被認為是“壓勝”迷信的一種延續。

而最近十幾年盛行的在旅遊景區中“扔錢”的風氣, 可能還和國外往水池中丟硬幣許願的習俗有關。最直接的影響,或許來自於電影《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在“羅馬許願池”中拋硬幣許願的劇情。這部電影影響了幾代人,這個場景也深入了中國人的心中。

從傳統來看,“扔錢”行為被賦予了不少美好的意象,但把錢扔到千年遺址上終歸是不文明的行為。承載著美好願望的硬幣,也應當在合適的場景中出現。

可能還和國外往水池中丟硬幣許願的習俗有關。最直接的影響,或許來自於電影《羅馬假日》中奧黛麗赫本在“羅馬許願池”中拋硬幣許願的劇情。這部電影影響了幾代人,這個場景也深入了中國人的心中。

從傳統來看,“扔錢”行為被賦予了不少美好的意象,但把錢扔到千年遺址上終歸是不文明的行為。承載著美好願望的硬幣,也應當在合適的場景中出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