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江南美宿發現之旅⑨鄉宿,復活鄉村的一小步

小暑前後, 頂著35度的高溫, 我們再次踏上了尋訪美宿的旅途, 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位於浙江松陽縣楊家堂村的鄉宿。

沿著蜿蜒的石子路一路向上, 不知轉過多少個彎, 直到眼前豁然開朗, 才發現隱藏在山坳裡的這一處有著三百多年歷史的古村落——楊家堂村。

下車往村裡走去, 在村口那對古樟夫妻樹下, 一群學生正坐著寫生。 一轉頭一排排坐東朝西、依山而上的階梯式土黃色建築就這樣靜靜地呈現在眼前:近處, 黑瓦黃土馬頭牆;遠處, 青山藍天茶葉園。 在夕陽的照耀下, 果然無愧於“金色布達拉宮”的美譽。

在村裡的石子路上, 迎面遇見了來接我們的鄉宿管家詩潔與她的同事, 身穿棉麻中式服裝的姑娘, 走在青石階梯上, 周遭是土黃色的夯土村落, 讓人恍然被帶進了過去。

詩潔邊走, 邊向我們介紹村裡的歷史和周邊的環境:

沿途, 她還不忘忙裡抽空與沿途的老爺爺老奶奶打招呼, 那熟悉勁兒儼然已是村裡的一份子。 但其實, 這不過是她來楊家堂村的第四天。

鄉宿楊家堂店由村裡相鄰的三棟民居改造而成,

總共14間客房, 保留了老宅的原始結構和大部分廊架:夯土壁、馬頭牆、陰陽瓦、牛腿雕、桐油梁, 從外表看與周遭的民居完全融為一體。

比如我們居住的這棟紅柿院, 原本是一個豬欄, 後經改造, 成了一棟村裡少有的坐北朝南的小院。

推門而入, 小小的天井裡有一棵柿子樹, 順著天井旁的階梯往上, 便是兩間並排的泥木結構樓房, 在房內被黑色桐油粉刷過多次的樑柱上, 仍能清晰地看到遺留下的雲型圖案。 而中央空調、現代衛浴、網路電視、樓梯上的LED燈等設施, 卻又處處彰顯出現代生活的方便與舒適。

另一處名為芸椒閣的院落,一樓是集餐飲、茶咖吧的複合空間,二樓則是三間客房。

那天下午,茶吧裡人滿為患,一問才知道,都是來村裡寫生的學生們。詩潔他們見外面太熱,就主動請學生們免費進來喝茶、休息,門口的那一大桶端午茶則是每天一早便會放置在外面的,供來往的村民和遊客免費取用。

在與詩潔聊天過程中,進來好幾波遊客和村民,但無論什麼身份、是否消費,詩潔都熱情地邀請他們進來喝茶、參觀,耐心地向他們介紹著鄉宿,不知不覺間,兩位遊客就預訂下了七月底入住。

“其實我們這麼做並不只是為了招攬生意,更多的還是期望能讓大家都知道鄉宿不是高高在上的酒店,而是開門迎客的家園,無論是誰,都歡迎來坐坐、看看。”

詩潔目前的職務是隱居集團旗下子品牌鄉宿楊家堂店的店長助理,主管運營。她自稱是鄉宿的“老新人”。老,說的是她曾在鄉宿所在的隱居集團旗下的隱居西湖楊梅嶺店工作過,且是如今這個90後員工為主的鄉宿團隊的“老大姐”(其實她不過也才28歲);新,則是說她是團隊中最新加入的員工。

如今楊家堂村唯二的兩位年輕人,都在鄉宿。財務小宋是土生土長的楊家堂村人。之前,她在縣裡工作。“沒有鄉宿,我不會回來。”是的,村裡沒有年輕人,留守的都是老人,而且因為村裡現在沒有學校,連孩子也沒有。

詩潔是麗水市縉雲縣人,家裡有一個茶園,目前經營已經上了軌道,所以想出來學習一下。從隱居到鄉宿,詩潔說變的是“工作內容越來越符合我的理想了”,不變的則是“始終認同的服務理念和對員工人性化管理”。

最近,詩潔主要在做楊家堂村的調研和資料整理工作。她拿出了三份、共計幾十頁的列印資料,分別是楊家堂村的資料、松陽的概況和周邊旅遊景點的介紹。

“這是我這兩天收集整理的,之後會交給美編編輯列印,到時候會給到每一位來楊家堂的客人。客人來到我們這裡,肯定希望更多地瞭解楊家堂村、瞭解松陽,我們就要想他們所想,把服務做到位元。”

而詩潔另一塊更重要的工作,則是“幫助楊家堂村做鄉建”。最近他們想辦個暑期班,讓村裡的孩子不用到外面去上補習班,可以回鄉來看看爺爺奶奶,然後在鄉宿一起學習。

為此,鄉宿楊家堂店因地制宜地開發了不少當地的農副產品。從山茶油、土蜂蜜、端午茶,到楊梅酒、老白乾、土雞蛋。

“現在楊家堂村主業是茶葉,瓜果蔬菜主要是村民種著自己吃的。以後我們打算從村民手裡直接採購店裡的蔬菜水果,未來可以開發這裡的高山茶系列。”

說起鄉宿,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隱居集團創始人黃嚴。見過黃嚴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位元能幹、直爽、目標明確、非常真實的女性。

在黃嚴的帶領下,從2011年成立以來,隱居集團已從杭州走向了全國、乃至世界,擁有包括隱居西湖(杭州)、隱居繁華(上海)、隱居海上(三亞)等分佈全國的18家已營業酒店,而在建的還有20家,旗下有隱居、鄉宿、小隱三個度假酒店系列,更有食隱、隱居旅遊、隱悅堂等餐飲、旅遊、養生品牌。可以說,隱居以酒店為依託,將自身打造成了涵蓋食、宿、行、養等多個領域的生活方式平臺。

其中,隱居系列都市精品酒店無疑是最成功,也是最有“錢途”的。然而兩年前,黃嚴卻堅持要創立建在“活的古村落”裡的子品牌——鄉宿,即便她知道這條路並不好走,投入大、回報慢。

大約在每個中國知識份子心中,都有一個田園夢。從陶淵明的桃花源到一百多年前梁漱溟、陶行知等人進行的鄉建行動,一代代的知識份子都試圖在鄉村尋找精神家園。

然而現實是,中國大多數鄉村年輕人越來越少了,老宅越來越舊了,村裡越來越沒人了,等到老一輩去世,或許老宅將漸漸坍塌,而古村也將無可避免地悄悄消失。

在一次談論鄉宿的會議上,黃嚴被拍到了流淚的照片,那次,她講的是最美鄉愁的歸宿。

“以前,我們衣錦還鄉的標誌是回村裡造房子,房子不管造得好不好看,村子裡生機還是保持得很好;後來,我們混得好的標誌就是去縣城裡買房子,村裡的老宅漸漸就少了人,守宅的長輩去世後,老宅的宿命就是坍塌。據說在中國大地上,一天會減少數百個自然村。”

黃嚴問自己:這樣的鄉村,讓鄉愁何處安放?讓村落何以存活?能不能做點什麼,去改善這樣的境況?

“逃離鄉村又懷念記憶中的美好童年,成為許多人最經常的姿態……因為知道自己力量渺小,所以總是慨歎下景色之美、老宅之妙,就路過了。(於是)村子裡的老人與孩子,(僅僅成為了)美麗風光中冷清的剪影。如果再無動作,我們必將只剩記憶,或者歷史記載。”

黃嚴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特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也特別有行動力。做對的事,哪裡起步都可以,做多做少都可以。所以,她想要為中國的鄉村實實在在地做點事。

“在活著的村子裡,開放式地建一些小院子,組合成一個鄉村宗族民宿,儘量用本村人入職,儘量讓老人孩子共用空間,儘量為手工藝品、土特產提供銷售平臺,儘量幫農家樂一起培訓新服務員,盡可能在村子裡建圖書館、祠堂……”

於是,鄉宿誕生了,目前已建成了上泗安、楊家堂、芹鄉、隱嶺四家,在建還有四家。每一間鄉宿都不大,1000多平方米,3、5個小院子,一個主人帶著幾個年輕人,還有一群村民員工。這些民宿都建在真正的、有歷史的自然村落裡,且大多是宗族聚集地,有自己的祠堂、傳統習俗等濃郁的在地文化。隱居希望,通過鄉宿,為這些古老的村落引入遊客、引入年輕人、引入關注和資源。

黃嚴說:“鄉宿,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力核,復活鄉村的小嘗試。我們希望從這裡出發,把資源與關注帶回鄉村。不逃離,努力回去,共生共榮,孕育新的生機。我們,不是天真,只是熱愛。”

圖片:部分李佩嘉拍攝,部分受訪者提供

卻又處處彰顯出現代生活的方便與舒適。

另一處名為芸椒閣的院落,一樓是集餐飲、茶咖吧的複合空間,二樓則是三間客房。

那天下午,茶吧裡人滿為患,一問才知道,都是來村裡寫生的學生們。詩潔他們見外面太熱,就主動請學生們免費進來喝茶、休息,門口的那一大桶端午茶則是每天一早便會放置在外面的,供來往的村民和遊客免費取用。

在與詩潔聊天過程中,進來好幾波遊客和村民,但無論什麼身份、是否消費,詩潔都熱情地邀請他們進來喝茶、參觀,耐心地向他們介紹著鄉宿,不知不覺間,兩位遊客就預訂下了七月底入住。

“其實我們這麼做並不只是為了招攬生意,更多的還是期望能讓大家都知道鄉宿不是高高在上的酒店,而是開門迎客的家園,無論是誰,都歡迎來坐坐、看看。”

詩潔目前的職務是隱居集團旗下子品牌鄉宿楊家堂店的店長助理,主管運營。她自稱是鄉宿的“老新人”。老,說的是她曾在鄉宿所在的隱居集團旗下的隱居西湖楊梅嶺店工作過,且是如今這個90後員工為主的鄉宿團隊的“老大姐”(其實她不過也才28歲);新,則是說她是團隊中最新加入的員工。

如今楊家堂村唯二的兩位年輕人,都在鄉宿。財務小宋是土生土長的楊家堂村人。之前,她在縣裡工作。“沒有鄉宿,我不會回來。”是的,村裡沒有年輕人,留守的都是老人,而且因為村裡現在沒有學校,連孩子也沒有。

詩潔是麗水市縉雲縣人,家裡有一個茶園,目前經營已經上了軌道,所以想出來學習一下。從隱居到鄉宿,詩潔說變的是“工作內容越來越符合我的理想了”,不變的則是“始終認同的服務理念和對員工人性化管理”。

最近,詩潔主要在做楊家堂村的調研和資料整理工作。她拿出了三份、共計幾十頁的列印資料,分別是楊家堂村的資料、松陽的概況和周邊旅遊景點的介紹。

“這是我這兩天收集整理的,之後會交給美編編輯列印,到時候會給到每一位來楊家堂的客人。客人來到我們這裡,肯定希望更多地瞭解楊家堂村、瞭解松陽,我們就要想他們所想,把服務做到位元。”

而詩潔另一塊更重要的工作,則是“幫助楊家堂村做鄉建”。最近他們想辦個暑期班,讓村裡的孩子不用到外面去上補習班,可以回鄉來看看爺爺奶奶,然後在鄉宿一起學習。

為此,鄉宿楊家堂店因地制宜地開發了不少當地的農副產品。從山茶油、土蜂蜜、端午茶,到楊梅酒、老白乾、土雞蛋。

“現在楊家堂村主業是茶葉,瓜果蔬菜主要是村民種著自己吃的。以後我們打算從村民手裡直接採購店裡的蔬菜水果,未來可以開發這裡的高山茶系列。”

說起鄉宿,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隱居集團創始人黃嚴。見過黃嚴的人都知道,這是一位元能幹、直爽、目標明確、非常真實的女性。

在黃嚴的帶領下,從2011年成立以來,隱居集團已從杭州走向了全國、乃至世界,擁有包括隱居西湖(杭州)、隱居繁華(上海)、隱居海上(三亞)等分佈全國的18家已營業酒店,而在建的還有20家,旗下有隱居、鄉宿、小隱三個度假酒店系列,更有食隱、隱居旅遊、隱悅堂等餐飲、旅遊、養生品牌。可以說,隱居以酒店為依託,將自身打造成了涵蓋食、宿、行、養等多個領域的生活方式平臺。

其中,隱居系列都市精品酒店無疑是最成功,也是最有“錢途”的。然而兩年前,黃嚴卻堅持要創立建在“活的古村落”裡的子品牌——鄉宿,即便她知道這條路並不好走,投入大、回報慢。

大約在每個中國知識份子心中,都有一個田園夢。從陶淵明的桃花源到一百多年前梁漱溟、陶行知等人進行的鄉建行動,一代代的知識份子都試圖在鄉村尋找精神家園。

然而現實是,中國大多數鄉村年輕人越來越少了,老宅越來越舊了,村裡越來越沒人了,等到老一輩去世,或許老宅將漸漸坍塌,而古村也將無可避免地悄悄消失。

在一次談論鄉宿的會議上,黃嚴被拍到了流淚的照片,那次,她講的是最美鄉愁的歸宿。

“以前,我們衣錦還鄉的標誌是回村裡造房子,房子不管造得好不好看,村子裡生機還是保持得很好;後來,我們混得好的標誌就是去縣城裡買房子,村裡的老宅漸漸就少了人,守宅的長輩去世後,老宅的宿命就是坍塌。據說在中國大地上,一天會減少數百個自然村。”

黃嚴問自己:這樣的鄉村,讓鄉愁何處安放?讓村落何以存活?能不能做點什麼,去改善這樣的境況?

“逃離鄉村又懷念記憶中的美好童年,成為許多人最經常的姿態……因為知道自己力量渺小,所以總是慨歎下景色之美、老宅之妙,就路過了。(於是)村子裡的老人與孩子,(僅僅成為了)美麗風光中冷清的剪影。如果再無動作,我們必將只剩記憶,或者歷史記載。”

黃嚴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特別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也特別有行動力。做對的事,哪裡起步都可以,做多做少都可以。所以,她想要為中國的鄉村實實在在地做點事。

“在活著的村子裡,開放式地建一些小院子,組合成一個鄉村宗族民宿,儘量用本村人入職,儘量讓老人孩子共用空間,儘量為手工藝品、土特產提供銷售平臺,儘量幫農家樂一起培訓新服務員,盡可能在村子裡建圖書館、祠堂……”

於是,鄉宿誕生了,目前已建成了上泗安、楊家堂、芹鄉、隱嶺四家,在建還有四家。每一間鄉宿都不大,1000多平方米,3、5個小院子,一個主人帶著幾個年輕人,還有一群村民員工。這些民宿都建在真正的、有歷史的自然村落裡,且大多是宗族聚集地,有自己的祠堂、傳統習俗等濃郁的在地文化。隱居希望,通過鄉宿,為這些古老的村落引入遊客、引入年輕人、引入關注和資源。

黃嚴說:“鄉宿,只是一個小小的活力核,復活鄉村的小嘗試。我們希望從這裡出發,把資源與關注帶回鄉村。不逃離,努力回去,共生共榮,孕育新的生機。我們,不是天真,只是熱愛。”

圖片:部分李佩嘉拍攝,部分受訪者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