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林曉英:大別山下的“護花使者”

如果將脫貧攻堅比作一個戰場, 她是一位能征善戰的“女將軍”;

如果將全面小康比作老百姓的幸福之花, 她是一位全心全意的“護花人”。

她以柔弱之軀, 扛起黨組織賦予的職責和使命。

她將汗水與青春灑向貧瘠的故土, 用一串串堅實的腳印, 詮釋了一名基層黨員領導幹部的信念與擔當!

她, 就是麻城市黃土崗鎮黨委書記林曉英。

《黨員生活》2017年第7期·上半月封面人物:林曉英

坐落於大別山下的麻城市黃土崗鎮, 曾是有名的貧困鄉鎮。 林曉英擔任鎮黨委書記後不到三年, 這個普通的小鎮, 迎來了1.6億投資的現代化菊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並迅速形成產業鏈, 成為遠近聞名的“菊花小鎮”;黑山羊、錦鯉、鄉村旅遊等產業也隨之興起……在2016年度綜合考評中, 曾在“甩尾”的黃土崗鎮躍居麻城市12個B類鄉鎮第一名, 成為大別山區脫貧攻堅的“種子選手”。

資料圖:2月6日, 麻城市三級幹部大會召開, 黃土崗鎮榮獲麻城市2016年度目標考核B類鄉鎮第一名、進位獎第一名和招商引資先進鄉鎮

“林書記來了, 大老爺們開會連煙都不好意思抽了”

3年前, 已在麻城市龍池橋街道辦事處主任的崗位上工作了5年的林曉英, 在得知下一站即將前往黃土崗鎮當黨委書記後,

躊躇滿志之餘有些忐忑。 這時, 一位老領導搖著頭對林曉英說:“黃土崗鎮跟龍池橋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呀!鎮子四十多個村, 開起會來底下黑壓壓一大片, 上面開大會, 下面開小會……”老領導最後丟下一句, “我可不是嚇唬你, 你去了就知道了!”

老領導的話激起了林曉英骨子裡不服輸的勁頭, 她告訴自己:“既然組織相信我, 我去了就一定要改變這樣的狀況!”

很快, 黃土崗鎮的幹部們就感受到了林曉英的“辣椒味”。

黃土崗鎮“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現場

“你前段時間工作重點是什麼?下階段計畫做什麼?請說一下思路……”鎮裡來了位“美女書記”, 幹部們想著是不是可以緩口氣了, 可沒想到她報到的第一天, 就把領導班子召集開會, 連珠炮似的提問差點讓幹部們招架不住。

鎮黨委副書記姜典軍是鎮裡的“老資格”。 隨著禁酒令越來越嚴, 平時愛喝兩口小酒的他一不小心撞上了林曉英的“槍口”。 “你可是副書記啊!怎麼都不帶頭?這次全鎮幹部大會上, 你得作個表態發言!”林曉英板著臉,

火力十足。

“在全鎮幹部面前表態?這不就是要我做檢討嗎?”薑典軍憤憤不平, 覺得這個女書記是在小題大作。 然而, 實在拗不過, 只得硬著頭皮上……

“辣味”十足的“美女書記”, 讓鎮村幹部再也不敢吊兒郎當。 可慢慢地, 他們發現林曉英不只有剛硬的一面。

林曉英

劉家岩村村支書王永明驚訝地發現,風風火火的林書記有著細膩的心思。那年高考結束,他接到了林曉英的電話。“林書記非常關心我孩子的高考情況,連在哪個班級上學都記得分毫不差,還請專業人士幫孩子填志願呢!”王永明異常感動。

薑典軍意外地發現,因為怕他當眾檢討心裡背“包袱”,林曉英拉著他談了好久,直到他自己“轉過彎”來。現在,他硬是把貪酒的毛病給戒掉了。

……

“林書記來了,大老爺們開會連煙都不好意思抽了!”鎮裡的一位女幹部笑著說道。

“當初給大家的承諾,一定要兌現”

2016 年夏天,暴雨突襲麻城。7月1日那天,短短幾個小時內,全鎮20個村莊進水,上萬群眾被困……

雨勢兇猛,千鈞一髮!鄉親們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大的洪水,一時驚慌失措。“時間就是生命,趕緊組織大家轉移!”林曉英當機立斷,冷靜佈置搶險自救。迎著洪水滔滔,她帶領群眾嚴防死守,轉移安置災民,沒有一名群眾因災死亡。

防汛救災的50多個晝夜,讓皮膚白皙的林曉英變成了一個“黑人”。

但最讓林曉英憂心的,是那片被洪水摧殘得一片狼藉的十裡菊園。

“林書記!我來跟您彙報個好機會!”2015年的一天,張家墩村村支書張華興高采烈地找上了林曉英,“開封有個種菊花的老闆,實力雄厚,要是能把他引進到村裡,該多好啊!”

黃土崗鎮的菊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占了麻城市的半壁江山,但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還不高。作為扶貧攻堅的產業,傳統菊花種植沒有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質效明顯跟不上。直覺告訴林曉英,這是個產業升級的好機會。

為了爭取這個項目,林曉英做足了功課,前往開封進行投資洽談,然而,面對盛情相邀,教授出身的“菊花專家”徐頌文有些猶豫:“我之前去過你們那裡,土質不行啊……”

一次不成再去第二次、第三次,林曉英不斷完善方案,毫不氣餒。漸漸地,透過這位女書記身上的韌勁,徐頌文看到了黃土崗鎮發展菊花產業的誠意和潛力。

簽約儀式

“被你們感動了!”徐頌文終於鬆口,前往黃土崗鎮考察後,態度有了180度的轉變。很快,預計投資1.6億元的菊園項目於2015年11月在黃土崗鎮簽約落戶。

為了專案順利推進,林曉英一頭紮進田間地頭。春節沒過完,她就帶著一班人在菊園立項村開動員大會,苦口婆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為了撤走征地範圍內橫七豎八的電線杆,她頂著烈日東奔西跑四處協調;晚上來不及趕回家吃飯,就在當地農戶家搭夥吃麵條……林曉英的“拼”,群眾們看在了眼裡,也把信任託付給了她。項目啟動後,拆遷征地和建設推進十分順利。

然而, 眼看菊花主題植物觀光園已初具雛形,2016年夏天的一系列極端天氣卻差點讓所有努力毀於一旦。

洪水襲擊下,菊園一片狼藉

“當初給大家的承諾,一定要兌現。”林曉英懷著穆桂英掛帥般的豪情與悲壯,咬牙立下誓言。

沒有怨天尤人,只有沒日沒夜的苦幹。林曉英一邊給徐頌文加油打氣,一邊説明組織人員進行基礎設施的恢復及排泥清淤、補栽補種,4次共補栽各類菊花50萬株……

“為了這個項目,林書記可老了不少!”張華感慨道。

2016年9月28日,菊園如期建成開園。這個總占地2000畝,集菊花科研、種植、深加工、文化展示、觀光旅遊和休閒養生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讓黃土崗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名聲大振。

菊園入口

俯瞰菊園

“我家現在收入可翻了三四番呢!”村民劉維德一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產業扶貧的紅利。他們五口之家曾靠著家裡的幾畝田地糊口,如今菊園開在了家門口,他當保安一年能掙兩萬多,再加上土地流轉的收入,日子比之前敞亮多了。“我得感謝林書記!”

“產業園幫助5000多戶貧困戶增加家庭收入,帶動5萬多菊農實現標準化種植,戶平增收8000元以上。”林曉英自豪地介紹。

“我一直有個旅遊夢”

“有時候週末去單位,還看林書記一個人在辦公室做剪報呢!”現任龍池橋街道辦事處黨委組織委員劉萍對林曉英敬佩有加。

做剪報是林曉英多少年來的習慣。“小時候家裡窮沒錢買書,參加工作以後,看到報紙的好文章,就想搜集起來隨時翻閱。”多年來,林曉英積累了20來本厚厚的剪報集。

為了不辜負組織的信任,林曉英不敢有一絲懈怠,她懷揣著敬畏,像海綿一樣不斷汲取養分,從湖北大學自修專科,到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法律專業的學習,再到拿到湖北省委黨校的研究生文憑,林曉英始終用知識與智慧驅使著自己不斷思考、不斷前進。

麻城市菊花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上,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表演吸引了十裡八鄉的群眾

“為什麼黃土崗鎮的菊花產業規模大,品牌卻叫不響?”林曉英一直苦苦思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對政策反復學習研究後,林曉英立下決心。很快,以萬畝菊花基地和十裡菊花產業帶為載體,黃土崗鎮在張家墩等18個村鋪開“黨建+菊花產業”發展模式。

“我一直有個旅遊夢。”走遍黃土崗鎮的林曉英深知鎮裡旅遊業的潛力。在她的帶領下,黃土崗鎮一系列“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景點逐漸打響了知名度。

賞花遊客在參觀菊花產業園

目前,黃土崗鎮已經形成種植、觀賞、採摘體驗、加工、冷藏、銷售的全產業鏈,全年藥飲用幹菊產量4500噸,種植產值1億元,加工貿易產值1.5億元,旅遊業產值1000萬元。

如今的黃土崗鎮,以106國道為主線,西部發展菊花、板栗、油茶、蔬菜等產業,東部發展畜牧、林特、水產養殖、生態旅遊等產業,“一主兩翼”產業發展格局初現,易地搬遷全市領先,資金技術搭上“信貸快車”,農村電子商務如火如荼。

5月19日,由省住建廳主辦的全省特色小(城)鎮項目建設對接活動在武漢舉行,作為67個候選小鎮之一,黃土崗鎮作了路演彙報,圖為黃土崗“菊花小鎮”展板

“這還不夠!我們通過四季有花,創新全域旅遊,助推傳統農業生產向農業生態旅遊轉型升級。”林曉英信心十足。

記者:王穎 張宇;編輯:劉志勇

END

來源 | 《黨員生活》2017年第7期·上半月,有刪改

林曉英

劉家岩村村支書王永明驚訝地發現,風風火火的林書記有著細膩的心思。那年高考結束,他接到了林曉英的電話。“林書記非常關心我孩子的高考情況,連在哪個班級上學都記得分毫不差,還請專業人士幫孩子填志願呢!”王永明異常感動。

薑典軍意外地發現,因為怕他當眾檢討心裡背“包袱”,林曉英拉著他談了好久,直到他自己“轉過彎”來。現在,他硬是把貪酒的毛病給戒掉了。

……

“林書記來了,大老爺們開會連煙都不好意思抽了!”鎮裡的一位女幹部笑著說道。

“當初給大家的承諾,一定要兌現”

2016 年夏天,暴雨突襲麻城。7月1日那天,短短幾個小時內,全鎮20個村莊進水,上萬群眾被困……

雨勢兇猛,千鈞一髮!鄉親們一輩子都沒見過這麼大的洪水,一時驚慌失措。“時間就是生命,趕緊組織大家轉移!”林曉英當機立斷,冷靜佈置搶險自救。迎著洪水滔滔,她帶領群眾嚴防死守,轉移安置災民,沒有一名群眾因災死亡。

防汛救災的50多個晝夜,讓皮膚白皙的林曉英變成了一個“黑人”。

但最讓林曉英憂心的,是那片被洪水摧殘得一片狼藉的十裡菊園。

“林書記!我來跟您彙報個好機會!”2015年的一天,張家墩村村支書張華興高采烈地找上了林曉英,“開封有個種菊花的老闆,實力雄厚,要是能把他引進到村裡,該多好啊!”

黃土崗鎮的菊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占了麻城市的半壁江山,但品牌影響力和市場佔有率還不高。作為扶貧攻堅的產業,傳統菊花種植沒有龍頭企業帶動,發展質效明顯跟不上。直覺告訴林曉英,這是個產業升級的好機會。

為了爭取這個項目,林曉英做足了功課,前往開封進行投資洽談,然而,面對盛情相邀,教授出身的“菊花專家”徐頌文有些猶豫:“我之前去過你們那裡,土質不行啊……”

一次不成再去第二次、第三次,林曉英不斷完善方案,毫不氣餒。漸漸地,透過這位女書記身上的韌勁,徐頌文看到了黃土崗鎮發展菊花產業的誠意和潛力。

簽約儀式

“被你們感動了!”徐頌文終於鬆口,前往黃土崗鎮考察後,態度有了180度的轉變。很快,預計投資1.6億元的菊園項目於2015年11月在黃土崗鎮簽約落戶。

為了專案順利推進,林曉英一頭紮進田間地頭。春節沒過完,她就帶著一班人在菊園立項村開動員大會,苦口婆心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為了撤走征地範圍內橫七豎八的電線杆,她頂著烈日東奔西跑四處協調;晚上來不及趕回家吃飯,就在當地農戶家搭夥吃麵條……林曉英的“拼”,群眾們看在了眼裡,也把信任託付給了她。項目啟動後,拆遷征地和建設推進十分順利。

然而, 眼看菊花主題植物觀光園已初具雛形,2016年夏天的一系列極端天氣卻差點讓所有努力毀於一旦。

洪水襲擊下,菊園一片狼藉

“當初給大家的承諾,一定要兌現。”林曉英懷著穆桂英掛帥般的豪情與悲壯,咬牙立下誓言。

沒有怨天尤人,只有沒日沒夜的苦幹。林曉英一邊給徐頌文加油打氣,一邊説明組織人員進行基礎設施的恢復及排泥清淤、補栽補種,4次共補栽各類菊花50萬株……

“為了這個項目,林書記可老了不少!”張華感慨道。

2016年9月28日,菊園如期建成開園。這個總占地2000畝,集菊花科研、種植、深加工、文化展示、觀光旅遊和休閒養生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園區,讓黃土崗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名聲大振。

菊園入口

俯瞰菊園

“我家現在收入可翻了三四番呢!”村民劉維德一家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產業扶貧的紅利。他們五口之家曾靠著家裡的幾畝田地糊口,如今菊園開在了家門口,他當保安一年能掙兩萬多,再加上土地流轉的收入,日子比之前敞亮多了。“我得感謝林書記!”

“產業園幫助5000多戶貧困戶增加家庭收入,帶動5萬多菊農實現標準化種植,戶平增收8000元以上。”林曉英自豪地介紹。

“我一直有個旅遊夢”

“有時候週末去單位,還看林書記一個人在辦公室做剪報呢!”現任龍池橋街道辦事處黨委組織委員劉萍對林曉英敬佩有加。

做剪報是林曉英多少年來的習慣。“小時候家裡窮沒錢買書,參加工作以後,看到報紙的好文章,就想搜集起來隨時翻閱。”多年來,林曉英積累了20來本厚厚的剪報集。

為了不辜負組織的信任,林曉英不敢有一絲懈怠,她懷揣著敬畏,像海綿一樣不斷汲取養分,從湖北大學自修專科,到中央黨校函授學院法律專業的學習,再到拿到湖北省委黨校的研究生文憑,林曉英始終用知識與智慧驅使著自己不斷思考、不斷前進。

麻城市菊花文化旅遊節開幕式上,地方特色的文藝節目表演吸引了十裡八鄉的群眾

“為什麼黃土崗鎮的菊花產業規模大,品牌卻叫不響?”林曉英一直苦苦思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勢在必行!對政策反復學習研究後,林曉英立下決心。很快,以萬畝菊花基地和十裡菊花產業帶為載體,黃土崗鎮在張家墩等18個村鋪開“黨建+菊花產業”發展模式。

“我一直有個旅遊夢。”走遍黃土崗鎮的林曉英深知鎮裡旅遊業的潛力。在她的帶領下,黃土崗鎮一系列“養在深閨人未識”的景點逐漸打響了知名度。

賞花遊客在參觀菊花產業園

目前,黃土崗鎮已經形成種植、觀賞、採摘體驗、加工、冷藏、銷售的全產業鏈,全年藥飲用幹菊產量4500噸,種植產值1億元,加工貿易產值1.5億元,旅遊業產值1000萬元。

如今的黃土崗鎮,以106國道為主線,西部發展菊花、板栗、油茶、蔬菜等產業,東部發展畜牧、林特、水產養殖、生態旅遊等產業,“一主兩翼”產業發展格局初現,易地搬遷全市領先,資金技術搭上“信貸快車”,農村電子商務如火如荼。

5月19日,由省住建廳主辦的全省特色小(城)鎮項目建設對接活動在武漢舉行,作為67個候選小鎮之一,黃土崗鎮作了路演彙報,圖為黃土崗“菊花小鎮”展板

“這還不夠!我們通過四季有花,創新全域旅遊,助推傳統農業生產向農業生態旅遊轉型升級。”林曉英信心十足。

記者:王穎 張宇;編輯:劉志勇

END

來源 | 《黨員生活》2017年第7期·上半月,有刪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