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深耕前線初心不忘,白衣巾幗方得始終——我院盧婉嫻榮獲優質護理服務表現突出護士

日前,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辦公廳發佈了關於對優質護理服務工作中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揚的通知, 我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盧婉嫻獲得該項表彰。

盧婉嫻護長(第一排右三)

深耕前線, 不忘初心

54歲的盧婉嫻自1983年畢業後便在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從事護理工作, 從入行到現在, 盧婉嫻始終沒有離開臨床護理的最前線, 至今已走過了34個年頭。

盧婉嫻畢業首先在急診科工作, 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十年註定了與重症護理分不開。 2001年因工作需要調任神經外科護士長, 當年帶領神經外科的護理人員順利通過神經外科病房准入工作。

2005年5月醫院組建綜合ICU, 盧婉嫻主動申請到ICU工作, 並任命為首任ICU護士長。 “我喜歡接受挑戰性工作”, 這是盧婉嫻主動申請到ICU的理由。 她帶著9名護士走進了當時還是“一無所有”的ICU, 從ICU的環境佈局、建立建全規章制度到護理人員培訓和制定護理工作指引。

萬事開頭難, 但難不到有心人。 在她的心中裝的全是工作, 她親自參與重症患者的護理工作, 她編寫的ICU護理工作指引, 全部來自她在一線工作實踐的經驗, 其指導性強, 是臨床護士工作的最佳指南。

12年過去了, 從開始的9名護士到今天的ICU護士已達到80名, 在她的帶領下, ICU護士訓練有素, 技術嫺熟, 是一支打不跨的團結合作的精銳部隊。

白衣巾幗, 無私奉獻

在當年的汶川災後救援中, 我院作為援助災區的對口單位, ICU承擔了極大的工作體量。 盧婉嫻及時對人力、環境、設備進行合理的計畫與調配, 帶領ICU護理團隊積極配合危重症患者的治療。

在這期間, 盧婉嫻為一位在地震中被掉下來的預製板壓住髖部而致多處受傷的13歲的孩子進行負壓引流,

創造性地開創了多條引流管同時引流方法。 由於患者的傷口每天有大量的液體滲出, 組織壞死, 傷口需持續進行負壓引流。 由於當時負壓引流的條件有限, 五條引流管使用電動吸引器連續運作一夜間就燒壞了二台!盧婉嫻護長通過反復實踐找到了多條引流管的同時引流的理想解決方法。 因患者的病情特殊, 麻醉、手術清創工作在ICU進行。 她犧牲周未休息時間, 擔任清創手術的“巡迴護士”。

由於嚴重的身體透支, 導致盧婉嫻頸椎間盤脫出壓迫嚴重需住院。 即便如此, 在住院期間她仍牽掛著患者, 時時鼓勵患者一起努力戰勝病痛。 經過精心的治療和護理,

患者的病情逐漸穩定順利轉出了ICU, 盧婉嫻帶領的ICU護理團隊也獲得了當年全國抗震救災“巾幗崗位”獎。

培育骨幹 堪稱“護士長學校校長”

對患者認真負責, 對同事亦是如此。 日常工作中, 盧婉嫻被同事們稱為“護士長學校校長”。

12年來, 她自創地“以患者為中心, 以護理人員為主體”、結合科室情況制定ICU護士核心能力培訓計畫以及採取模擬情境教學、問題引導式護理查房、醫護聯合查房, 疑難病例討論等護理培訓模式培養了10位元護士長和大批護理骨幹。

與此同時, 她始終未停下學習的腳步, 致力於探索護理人員能力培訓與護理品質關係, 多篇論文在學術期刊發表。 她帶動全科護理人員參與品質管制, 改變了護理人員以前“要我做”,

如今“我要做”。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在暨大附一院的三十四個春秋, 盧婉嫻先後獲得廣東省優秀護士稱號、廣州市紅十字會第七屆南丁格爾式優秀護士等表彰, 成為構築醫院美麗風景中的一束溫暖陽光。

暨大附一院ICU護理團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