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腦卒中恢復期的運動訓練

一、床上活動

1、分離運動及控制能力訓練

患者仰臥, 支撐患側上肢于前屈90°, 讓患者上抬肩部使手伸向天花板並保持一定的時間, 或患側上肢隨治療者的手在一定範圍內活動, 並讓患者用患手觸摸自己的前額、另一側肩部等部位。

2、屈曲分離訓練

患者仰臥, 上肢置於體側。 治療者一手將患足保持在背伸位、足底支撐於床面;另一手扶持患側膝關節, 維持髖關節呈內收位, 令患足不離開床面完成髖、膝關節屈曲, 然後緩慢地伸直下肢, 如此反復練習。

3、伸展分離訓練

患者仰臥, 患膝屈曲, 治療者用手握住患足(不應接觸足尖),

使其充分背伸和足外翻。 隨後緩慢地誘導患側下肢伸展, 讓患者不要用力向下蹬, 並避免髖關節出現內收內旋。

4、髖控制能力訓練

擺髖是早期髖控制能力的重要訓練方法。 患者仰臥, 屈髖屈膝, 足支撐在床上, 雙膝從一側向另一側擺動。 同時, 治療者可在健膝內側施加阻力, 加強聯合反應以促進患髖由外旋回到中立位。 進一步可進行患腿分、合運動。

5、踝背屈訓練

患者仰臥, 屈髖屈膝, 雙足踏在床面上。 治療者一手拇、示指分開, 夾住患側踝關節的前上方, 用力向下按壓, 使足底保持著床位, 另一手使足背屈外翻。 當被動踝背屈抵抗消失後, 讓患者主動保持該位置, 隨後指示患者主動背屈踝關節。

二、翻身訓練

患者仰臥, 雙上肢Bobath握手伸肘, 頭轉向要翻轉的一側, 肩上舉約90º, 健側上肢帶動患肢伸肘向前送, 用力轉動軀幹向翻身側, 同時擺膝, 完成肩胛帶、骨盆帶的共同擺動而達到側臥。

三、坐位訓練

1、坐起訓練

患者首先從仰臥位變換為側臥位, 用健手握住患手置於腹部, 頭抬起, 健側肘關節屈曲, 上臂呈直立位以支撐上半身抬起;健足插入患足下呈交叉狀, 以健足帶動患足向床邊挪動;上半身進一步上抬、前傾, 同時健手手掌向下放在床上, 以支撐身體起立。 兩足下垂在床沿上。 坐起, 移開交叉的雙腿, 兩足著地。

2、坐位平衡訓練

平衡訓練分靜態平衡訓練和動態平衡訓練。 靜態平衡訓練要求患者無支撐下在床邊或椅子上靜坐位, 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均屈曲90º,

足踏地或支撐台, 雙足分開約一腳寬, 雙手置於膝上。 治療者協助患者調整軀幹和頭至中立位, 當感到雙手已不再用力時鬆開雙手, 此時患者可保持該位置數秒, 然後慢慢地倒向一側。 隨後治療者要求患者自己調整身體至原位, 必要時給予幫助。 靜態平衡完成後, 讓患者自己雙手手指交叉在一起, 伸向前、後、左、右、上和下方並有重心相應的移動, 此為自動態坐位平衡訓練。 患者一旦在受到突然的推、拉外力仍保持平衡時(他動態平衡)就可以認為已完成坐位平衡訓練。

3、坐位時身體重心向患側轉移訓練

偏癱患者坐位時常出現脊柱向健側側彎, 身體重心向健側偏移。 治療者站在患者對面,

一手置於患側腋下, 協助患側上肢肩胛帶上提, 肩關節外展、外旋, 肘關節伸展, 腕關節背伸, 患手支撐於床面上;另一手置於健側軀幹或患側肘部, 調整患者姿勢, 使患側軀幹伸展, 完成身體重心向患側轉移, 達到患側負重的目的。

四、立位訓練

1、站起訓練

患者坐位, 雙足平放於地面, 足尖與膝蓋成一直線。 治療者坐在患者對面, 膝關節屈曲並抵住患側膝關節, 用肘部將患者上肢抵在自己的腰部, 另一手置於患者肩部, 協助患者將身體重心向前移動。 當雙肩前移超過雙足時, 膝關節伸展而完成起立動作。 起立時儘量患側負重, 抬頭看前方。

2、站位元平衡訓練

靜態站位元平衡訓練是在患者站起後, 讓患者鬆開雙手, 上肢垂於體側,

治療者逐漸除去支撐, 讓患者保持站位。 注意站位時不能有膝過伸。 患者能獨立保持靜態站位元後, 讓患者重心逐漸向患側轉移, 訓練患腿的持重能力。 同時讓患者雙手交叉的上肢(或僅用健側上肢)伸向各個方向, 並伴有隨軀幹(重心)相應的擺動, 訓練自動態站位元平衡。 如在受到突發外力的推拉時仍能保持平衡, 說明已達到他動態站位元平衡。

3、患側下肢負重訓練

當患側下肢負重能力逐漸提高後, 就可以開始患側單腿站立訓練。 患者站立位, 身體重心移向患側, 健手可抓握一固定扶手起保護作用, 為避免患側膝關節過度伸展, 治療者可用手輔助膝關節保持屈曲15°左右, 然後患者將其健足抬起, 置於患側膝關節內側, 軀幹、骨盆及患側下肢位置不動,將健側下肢內收、內旋。

五、步行訓練

1、步行前準備

如扶持站立位下患腿的前後擺動、踏步、屈膝、伸髖練習,患腿負重,健腿向前向後移動及進一步訓練患腿的平衡。

2、扶持步行

治療者站在偏癱側,一手握住患手,掌心向前;另一手從患側腋下穿出置於胸前,手背靠在胸前處,與患者一起緩緩向前步行,訓練時要按照正確的步行動作行走或平行杠內步行,然後扶杖步行(四腳杖、三腳杖、單腳杖)到徒手步行。

3、改善步態訓練

步行早期常有膝過伸和膝打軟(膝突然屈曲)現象,應進行針對性的膝關節控制訓練。

4、複雜步行訓練

如高抬腿步,弓箭步,繞圈走,轉換方向,越過障礙走,各種速度和節律的步行以及訓練步行耐久力(如長距離的步行、接力遊戲),增加下肢力量(如上斜坡、上樓梯),訓練步行穩定性(如在窄步道上步行),訓練協調性(如踏固定自行車,踏腳踏式織布機等)。

六、上、下樓梯訓練

偏癱患者上下樓梯訓練應遵照健足先上、患足先下的原則。治療者站在患側後方,一手協助控制膝關節,另一手扶持健側腰部,幫助將重心轉移至患側,健足先蹬上一層臺階。當健側下肢在高一層臺階上支撐時,重心充分前移,治療者一手固定腰部,另一手協助患足抬起,髖膝關節屈曲,將患足置於高一層臺階。如此反復進行,逐漸減少幫助,最終能夠獨立上樓梯。下樓梯時,治療者站在患側,一手置於患膝上方,稍向外展方向引導,協助完成膝關節的屈曲及邁步,另一手置於健側腰部身體向前方移動。患者健手輕扶樓梯扶手以提高穩定性,但不能把整個前臂放在扶手上。

軀幹、骨盆及患側下肢位置不動,將健側下肢內收、內旋。

五、步行訓練

1、步行前準備

如扶持站立位下患腿的前後擺動、踏步、屈膝、伸髖練習,患腿負重,健腿向前向後移動及進一步訓練患腿的平衡。

2、扶持步行

治療者站在偏癱側,一手握住患手,掌心向前;另一手從患側腋下穿出置於胸前,手背靠在胸前處,與患者一起緩緩向前步行,訓練時要按照正確的步行動作行走或平行杠內步行,然後扶杖步行(四腳杖、三腳杖、單腳杖)到徒手步行。

3、改善步態訓練

步行早期常有膝過伸和膝打軟(膝突然屈曲)現象,應進行針對性的膝關節控制訓練。

4、複雜步行訓練

如高抬腿步,弓箭步,繞圈走,轉換方向,越過障礙走,各種速度和節律的步行以及訓練步行耐久力(如長距離的步行、接力遊戲),增加下肢力量(如上斜坡、上樓梯),訓練步行穩定性(如在窄步道上步行),訓練協調性(如踏固定自行車,踏腳踏式織布機等)。

六、上、下樓梯訓練

偏癱患者上下樓梯訓練應遵照健足先上、患足先下的原則。治療者站在患側後方,一手協助控制膝關節,另一手扶持健側腰部,幫助將重心轉移至患側,健足先蹬上一層臺階。當健側下肢在高一層臺階上支撐時,重心充分前移,治療者一手固定腰部,另一手協助患足抬起,髖膝關節屈曲,將患足置於高一層臺階。如此反復進行,逐漸減少幫助,最終能夠獨立上樓梯。下樓梯時,治療者站在患側,一手置於患膝上方,稍向外展方向引導,協助完成膝關節的屈曲及邁步,另一手置於健側腰部身體向前方移動。患者健手輕扶樓梯扶手以提高穩定性,但不能把整個前臂放在扶手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