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追憶|全市優秀共產黨員吳賢耀:修路·建橋·轉轉酒

1998年8月, 李林海從田壩鎮調到陰底鄉任助理鄉長。 三個月後, 小他五歲的吳賢耀從當時的畢節市委組織部調來任黨委副書記一職, 次年年初任鄉長。

初見這個從城裡來的小夥, 李林海不屑一顧:“小年輕, 能幹什麼?吃不了苦, 玩玩就走了……”

然而, 李林海想錯了。

這個年輕小夥對工作充滿了激情和韌勁, 對同志和百姓充滿了關愛和真誠。

那些年, 陰底鄉的各項基礎設施薄弱, 不僅貧困程度深, 而且沒有像樣的公路, 連摩托車也沒有一輛。 晴天, 拖拉機還能勉強通行, 雨天, 就只能靠步行, 因此, 每個村幹部都有一雙雨鞋。

“沒有雨鞋, 門都別想出, 更不要說下鄉開展工作了。 ”李林海說, 陰底鄉面積寬廣, 村居分散, 吳賢耀到任後, 便走訪調研村情村貌, 足跡遍及全鄉12個村154個村民組。

當時, 全鄉條件最差的當屬大豐村。 村裡一條 “正宗”的馬車路都沒有。

瞭解這一情況後, 吳賢耀便四處找相關部門協調, 最終爭取到4萬元資金購買修路的炸材。

李林海說, 那幾年協調資金修路, 得靠自身的人脈關係尋求幫助。

而爭取資金只是修路的其中一個難題, 想要打通大豐村通往外界的道路, 不僅要克服陡坡懸崖的自然條件, 還要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 要大家願意無償讓出耕地、無償投工投勞來修路才行。

為了修路工作順利開展, 吳賢耀常常白天進村組織開會,

晚上又打著電筒走回住處。 每次往返, 至少得花4小時。 但吳賢耀總是一次次地去做工作, 直到村民們同意一起幹。

之後, 吳賢耀組織成立“指揮部”, 確定每個村民組所承擔的“公里數”, 指揮大家投入“戰鬥”, 場面熱火朝天。 村民們用大錘和鋼筋打炮眼, 用自製的工具開山挖石……歷時近三年, 一條全長7.8公里的毛路終於被打通。 至此, 大豐村“無路”的歷史結束了, 4個村民組3000余人受益。

在陰底鄉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汪壽軍的工作筆記本上, 記載著這樣一組資料——長31米, 跨度20米, 高13米, 寬5米, 這是位於馬家村境內的一座石拱橋, 名為“星宿橋”。

這座橋的修建, 同樣與吳賢耀有關。

一天中午, 天氣悶熱, 吳賢耀在馬家村走訪調研, 看到幾名學生淌河而行,

河水最深處沒過孩子的膝蓋, 存在安全隱患。 之後, 吳賢耀向村民們打聽瞭解到, 每到下雨漲水季, 河兩岸的村民們便無法過河種莊稼, 孩子們也不能去上學。

“基本上每年都會發生安全事故。 ”汪壽軍回憶。 發現這一問題後, 吳賢耀組織開會, 提出修橋計畫, 在向上級部門爭取到7.5萬元資金, 加上當地群眾的捐款後, 修橋工作很快開展起來, 並在半年後竣工。

“這座橋修好後, 不單單解決了幾個村民組的出行安全問題, 河兩岸的村民種莊稼更方便, 還帶來了一系列不可估量的後續效益。 ”星宿橋修通後, 一位曾到當地掛職的幹部引進了上千畝紅花桃, 由此拉開了當地經果林的發展序幕, 有幾個村民組還因此借機提前打通通組路。

目前, 星宿橋仍在發揮著它的通行使命, 橋頭矗立的碑記雖有損壞, 但其背後的故事沒人會忘。

讓汪壽軍記憶深刻的還有一件事——“捏營養坨”。 1999年, 陰底鄉推廣“科技興農”, 在陰底村水塘寨沿線開展營養坨玉米試種工作。 一些村民對此不瞭解, 部分人甚至趁夜偷偷按傳統種植方式將玉米種子撒下。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晚上, 吳賢耀與其他工作人員熬夜巡邏, 防止村民偷偷栽種玉米, 白天, 則挨家挨戶宣傳政策。

“糞多少, 土多少, 肥料多少, 怎麼拌……”汪壽軍記得, 當時吳賢耀每到一戶農家, 都是邊示範邊宣傳, 想方設法做通群眾的思想工作, 轉變種植觀念。

雖然那段經歷至今已過去十多年, 但汪壽軍永遠記得吳賢耀對工作的認真負責以及那種不嫌髒、不怕累的勁頭。

回憶吳賢耀的生前故事, 52歲的李林海有兩件事忘不了——喝“轉轉酒”、坐拖拉機後車廂。

在李林海的記憶裡, 每到烤煙成熟季, 部分村民與煙站工作人員總是矛盾不斷, 雙方常常因收煙價格談不攏而發生糾紛。

一天, 吳賢耀又接到煙站工作人員求助:“不敢收煙”。 而後, 吳賢耀趕到事發地幫忙調解。

“每年收煙季節, 收煙點附近都有酒賣, 一些村民喜歡聚在一起打酒喝。 ”李林海說, 當時村民們看到吳賢耀, 便喊“吳鄉長來了, 一起喝酒”。 吳賢耀也沒有推辭, 加入到喝酒隊伍。

“‘轉轉酒’, 一碗酒, 這個喝一口, 那個喝一口, 他也不嫌棄。 ”幾口酒下肚, 吳賢耀問大家為何收煙工作停了。 見鄉長如此隨和,大家開始倒苦水。

仔細聽完村民們反映的問題後,吳賢耀當場承諾會幫他們核實解決問題,但也希望他們能尊重收煙秩序。之後,吳賢耀又聯繫煙站工作人員,提醒他們不要隨意壓價,公平公正核定煙葉等級。經過協調,當地煙葉收購秩序恢復正常,矛盾減少。

“人很好玩,一點官架子也沒用。本來可以坐鎮指揮,底下人去做事就可以了,但他要跟著一起。”李林海說,有時大家坐拖拉機下隊開展工作,吳賢耀也要一起。想到他是“領導”,大家讓他坐副駕駛位置,“好坐,還不著曬,但他從來不坐,讓年齡大的去坐,他和我們一起坐在拖拉機後車廂裡搖搖晃晃……”

相識十九載,雖然一起共事的時間只有兩年,但雙方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知吳賢耀去世的消息,李林海和老朋友們一起趕到殯儀館,害怕情緒失控,止不住傷心的淚水,他退到靈堂外。至今,他也想不通,這麼好的一個人,怎麼就離開了。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陰底鄉黨委書記趙科說,作為基層幹部,會充分學習吳賢耀那種敢於擔當、敢於直面困難、敢於給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努力做好陰底鄉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王豔)

畢節發佈

編審:金明忠

編輯:黎榮

見習編輯:張河源

見鄉長如此隨和,大家開始倒苦水。

仔細聽完村民們反映的問題後,吳賢耀當場承諾會幫他們核實解決問題,但也希望他們能尊重收煙秩序。之後,吳賢耀又聯繫煙站工作人員,提醒他們不要隨意壓價,公平公正核定煙葉等級。經過協調,當地煙葉收購秩序恢復正常,矛盾減少。

“人很好玩,一點官架子也沒用。本來可以坐鎮指揮,底下人去做事就可以了,但他要跟著一起。”李林海說,有時大家坐拖拉機下隊開展工作,吳賢耀也要一起。想到他是“領導”,大家讓他坐副駕駛位置,“好坐,還不著曬,但他從來不坐,讓年齡大的去坐,他和我們一起坐在拖拉機後車廂裡搖搖晃晃……”

相識十九載,雖然一起共事的時間只有兩年,但雙方已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知吳賢耀去世的消息,李林海和老朋友們一起趕到殯儀館,害怕情緒失控,止不住傷心的淚水,他退到靈堂外。至今,他也想不通,這麼好的一個人,怎麼就離開了。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陰底鄉黨委書記趙科說,作為基層幹部,會充分學習吳賢耀那種敢於擔當、敢於直面困難、敢於給老百姓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努力做好陰底鄉當前的脫貧攻堅工作。(王豔)

畢節發佈

編審:金明忠

編輯:黎榮

見習編輯:張河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