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湟土司:土邦國的遺夢

海東歷史悠久, 文化淵源深厚。 根據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證明, 早在4000多年以前, 先民們就在這塊沃土上繁衍生息。 而河湟地區歷史上的多個土司, 曾在這塊地域上叱吒風雲, 顯赫一時。 今天, 就讓靈靈帶您一起去瞭解歷史上的幾個河湟土司吧!

土司稱謂的由來

據靈靈瞭解, 土司, 是古代中國邊疆的官職, 元朝始置。

歷史記載, 明朝時期青海東部河湟地區推行“土漢參治”制度, 就是由外派流官與當地土官共同治理地方, 並以流官為主、土官為輔的統治。 隨後土官因立功受封、土地增多、權力加大、子孫世襲,

便擁有了固定的轄地、土兵和土民等, 逐漸具備了“封土司民”的條件。

至清代初年, 這些有官爵、轄地、土民和土兵的土官紛紛歸順清王朝, 從世祖順治四年到十一年(1647~1654年), 清政府相繼發給各土官號紙印敕, 正式稱其為“土司”, 並分別授予指揮使、指揮僉事、指揮同知等職銜。

青海土司具有雙重身份, 既是中央王朝封授的封建領主, 為清王朝在該地區的統治工具, 同時又是當地的地方官吏。 清廷根據其原管轄部署及對牧地、耕地的佔有情況“封土司民”。 令“各土司仍其舊”, “各領所部耕牧”並“皆於世襲”。 各土司雖有品級但不領俸祿。 在清政府“以流制土”的原則下, 青海土司與朝廷派來的流官共同管理地方事務。 其職責為各統其部族以聽徵調、守土、朝貢、保塞之令。

土司均設土司衙門, 管理所轄範圍兵、刑、錢、穀等各項事務, 還擁有土兵。 有人這樣總結說, 部落酋長制與封建官僚相結合是青海土司制度的基本特點, 一個土司系統儼然一個小小的土邦國。

歷史上的河湟土司

據靈靈不完全統計, 在海東的東部農業區, 一共冊封了18個土司, 有喇土司、祁土司、李土司等, 其中李土司影響較大。

李土司後裔在樂都廣泛分佈, 以李家鄉、高廟鎮、馬營鄉相對集中。 在靈靈的探源過程中, 發現有一個人為樂都李土司的考證做了大量工作, 這個人就是有著民間西夏史學家之稱的李鴻儀(1897—1972)。 李鴻儀生於樂都高廟鎮石嘴村一貧苦農家, 自1915年起研治《西夏李氏世譜》, 成果頗豐。

李鴻儀研究家譜的目的, 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恢復西夏李氏的歷史本來面目, 所以他的治譜原則是實事求是。 他說:“世之作譜者, 往往攀援仕官, 附會名流, 輒曰:吾宗即某卿之支派, 某相之箕裘也。 而不知譜者, 貴譜其實耳。 若於杳冥慌恍中, 遠引繁稱, 適以絕其類, 亂其宗, 不如不譜耳。 ”他在這裡指出了一般家譜攀高附會的弊端, 而自己務必去其弊而正本清源。 他為了弄清李土司族源, 廣泛地進行調查研究, 除參閱《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外, 並大量閱讀各種地方誌及族中所存的土司、千戶、百戶等各種供狀, 旁及稗官野史, 各門重修之家譜, 特別是親謁各處祖墓, 拓印各處碑銘, 下了很大功夫。

說到這裡, 靈靈不由對這位先生肅然起敬,

若不是他的考證, 關於樂都李土司, 後來者恐怕所知更少。

除了李土司之外, 樂都還有三位土司。

樂都勝番溝東祁土司, 蒙古族, 世居樂都勝番溝。 有民舍千餘戶, 男女三千餘人。 兵制有土千總二員, 把總四員, 馬步兵一百名。

樂都老鴉堡阿土司, 蒙古族, 阿土司世居樂都老鴉堡。 有民舍三百餘戶, 男女九百多人。 兵制有土千總、把總各一員, 馬步兵二十五名。

樂都趙家莊趙土司, 甘肅岷州人, 藏族, 明洪武三年(1370)歸附授百戶職。 趙土司世居樂都趙家莊。 有民舍三百餘戶, 男女千餘人。 兵制有土千總、把總各一員, 馬步兵二十五名。

金書鐵券——李土司的免死牌

關於土司的存在, 在一些歷史遺物中, 靈靈尋找到那段特殊歷史時期土司制度的相關遺跡。

其中金書鐵券, 靈靈最是感興趣, 那可是免死牌——古代帝王賜給功臣世代享受優遇或免罪的憑證。

西寧市三其村李永蔚家中就有一件金書鐵券, 是明英宗皇帝賜給李永蔚先祖高陽伯李文的。 李文是明代著名大將, 青海李土司(西李土司)始祖, 驍勇善戰, 為明王朝東征西戰, 戰功卓著。 特別是參與了英宗“奪門之變”, 英宗頒賜鐵券酬功。 券文中有“乃與爾誓, 除謀逆不宥外, 其餘若犯死罪, 免爾本身一次, 以酬爾勳”之語, 民間稱此物為“免死牌”。

1986年, 我省著名學者謝佐專程拜訪了李永蔚老人, 經過謝佐先生的多次耐心勸說, 最終這件頂級文物收藏在青海省檔案館, 《中華檔案遺產名錄》第二卷中列為第一, 郵政部還為此製作了“金書鐵券”郵票—枚發行海內外。

有專家說過,自明一代,頒發鐵券不多,現收藏在南京博物館等處的幾件鐵券,字槽填以朱砂,稱朱書鐵券,文物價值次一等,而金書鐵券就此一件,十分珍貴。這件文物是研究明代皇權吏制,土司制度,明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歷史的重要物證。它的問世,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靈靈,土司制度延續到什麼時候了呢?有資料顯示,民國初年,由於青海地方官員的請求,並鑒於土民百姓要求廢除土司制度的強烈情緒,青海省政府遂呈請國民政府“明令取消青海土司各職”。1931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通過《明令撤銷土司案》。這樣,延續了幾百年的青海土司制度被正式廢除,但它的影響仍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話靈靈覺得也有幾分道理。因為歷史註定會淹沒許多東西,查無可考,如河湟土司,雖有零星的一些證物,但畢竟離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較遠。河湟土司曾經的輝煌,大家只能去想像了。

有專家說過,自明一代,頒發鐵券不多,現收藏在南京博物館等處的幾件鐵券,字槽填以朱砂,稱朱書鐵券,文物價值次一等,而金書鐵券就此一件,十分珍貴。這件文物是研究明代皇權吏制,土司制度,明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歷史的重要物證。它的問世,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高度關注。

那麼也許有人會問靈靈,土司制度延續到什麼時候了呢?有資料顯示,民國初年,由於青海地方官員的請求,並鑒於土民百姓要求廢除土司制度的強烈情緒,青海省政府遂呈請國民政府“明令取消青海土司各職”。1931年8月,南京國民政府通過《明令撤銷土司案》。這樣,延續了幾百年的青海土司制度被正式廢除,但它的影響仍延續了很長一段時間。

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話靈靈覺得也有幾分道理。因為歷史註定會淹沒許多東西,查無可考,如河湟土司,雖有零星的一些證物,但畢竟離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較遠。河湟土司曾經的輝煌,大家只能去想像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