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平安集團首次披露金融科技版每年投入十億美元 人臉識別技術已對外輸出

每經記者 肖樂

“平安不僅是一個金融公司, 更是一個科技公司。 ”平安集團常務副總經理兼首席資訊執行官和首席運營官陳心穎在7月14日的平安投資者大會上表示。 過去五年, 平安集團每年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達到10億美元, 這些投入已經為其內部業務帶來了極大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 與此同時, 平安也在將這些技術向外輸出, 獲取利潤。

在7月14日的投資者大會上, 平安首次披露了其在人臉識別、聲紋識別、區塊鏈等方面所做的技術創新以及應用落地。

“金融和醫療板塊還有很多需要科技提升的地方,

例如社保的費改、費控, 接下來會繼續在這兩大板塊加大投入, 向更深的維度挖掘價值。 ”陳心穎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提問時說道。

技術撬動四大生態圈

金融服務、醫療健康、汽車服務、房產金融是平安集團業務佈局的四大生態圈, 在這四大生態圈中, 平安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創新有著豐富的應用場景。

據平安科技首席產品專家區海鷹介紹, 平安的人臉識別已經在集團內17個專業公司應用, 幫助壽險、銀行、普惠、陸金所等公司提升了工作效率, 節省了人力成本。 例如, 在人臉識別技術的幫助下, 壽險的出單效率從過去的兩小時下降到了1分鐘, 而人臉識別以及征信資料的應用能夠説明平安普惠在三分鐘之內做出貸款的決策。

平安科技總經理陳立明表示:“平安科技對於人工智慧的研究和開發, 已開始從識別技術向更先進更複雜的預測和決策技術進發, 進行信貸審核時的微表情研究, 聲紋識別、流感疾病預測指數、駕駛行為分析等成果的深入研究。 ”

“利用微表情技術, 能夠識別卡車司機的狀態, 是否疲憊, 能夠及時作出提醒, 預防事故。 ”區海鷹舉例道。

不過與人臉識別技術相比, 微表情、聲紋識別等技術還處在相對早期的階段。 “人臉識別技術, 17個子公司已經在用, 聲紋識別還比較新, 正在測試第一階段。 1個正常人能識別100多個人的聲音, 我們希望機器可以達到10億人。 ”區海鷹表示, “預計今明年會在業務中應用, 比如放到電話中心使用。

我們希望客戶一打進來就可以識別出他的身份, 不需要所謂的電話密碼。 ”

從集團內部應用到同業輸出

除了集團內部應用, 平安正在向外部輸出科技能力。 據瞭解, 平安旗下的金融壹賬通已經與國內超過200家銀行、超過2000家非銀金融機構合作。 “金融壹賬通能夠幫助中小銀行做零售銀行, 例如上海銀行的直銷銀行就是應用我們的平臺。 ”陳心穎表示。

在平安的另一個核心領域醫療板塊中, 平安已經形成了一個智慧醫保管理服務平臺, 累計推廣超過220個城市, 幫助政府降低醫保支出、提升服務及風控水準。 “通過控費、管理藥品使用、識別欺詐等, 能夠幫助政府節省約14%的社保成本。 ”陳心穎解釋道。

在金融和醫療之外的場景中,

平安人臉識別技術已經運用於深圳機場、深圳房管局、深圳社保等場景。 未來, 平安能夠與機場公安、深圳機場共建分析模型, 在提升安保的同時, 每年或可獲取超5億次航空旅客出行資料。

內部應用成熟後, 再向外輸出, 平安技術創新在創造內生價值的同時, 也在獲取外部盈利。 “科技能夠幫助集團低成本實現業績增長。 例如由於我們能夠提供預測的技術, 預測哪些地區更容易發生車禍, 因此40%的車險事故能夠在5分鐘之內到達現場, 這是科技為集團內部業務帶來的價值。 ”陳心穎表示, 科技板塊孵化的公司陸金所、好醫生都會上市, 為集團提供新的價值。

陳心穎指出, 金融資產領域當前的市場規模為200萬億,

未來可達到350萬億;醫療健康領域同樣具有較大空間, 預計未來可以達到8萬億的規模。

“金融和健康醫療是過去五年投入比較大的板塊, 也是接下來最核心的板塊。 未來在金融和醫療還有很多要做, 這兩個生態圈會繼續深入。 比如社保的費改費控, 希望能夠從客戶的角度去加大投入。 比如金融壹賬通, 目前雖然有200多家合作銀行, 2000多家非銀金融機構, 但平均產品數還不多, 還有更深的維度要挖。 ”陳心穎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