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近代印度的自信心來源:成為英國老大的跟班在近代打了些勝戰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擁有著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 也曾經悲慘的淪為英國殖民地。 英國人帶領他們打了太多勝仗。 英國由於人口、資源、財力限制, 不可能直接派大軍來征服印度。 主要是召募、訓練印度人當兵, 任命英籍軍官來率領。 英國憑藉這支軍隊征服並控制著印度。 常常帶領這些軍隊到世界各地去打仗。

在英國的帶領下, 他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打敗了土耳其軍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打敗了德國、義大利聯軍。 尤其號稱沙漠之狐隆美爾的精銳德軍。 , 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 印度除了在1962年慘敗給中國之外。 其餘大部分時期都在英國的帶領下打勝戰。 獨立後在與周邊國家的戰爭中亦勝多敗少。 這正是印度人的自信所在。

印度民族非常自豪於國家的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 在近代卻淪為英國殖民地, 所以印度民族呈現出一種複雜的心態:對被殖民統治的歷史深感屈辱, 渴望重現昔日的輝煌;另一方面, 又希望繼承過去英國的種種特權, 因此走不出殖民主的陰影。 因此自獨立以來, 印度一直苦苦追求世界大國地位。 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 印度立足南亞、稱雄印度洋、爭當世界軍事強國的野心也越來越迫切。

1962年, 中印邊界戰爭爆發。 在戰爭爆發前, 印度認為中國懼怕其強大的軍事實力。 他們也認為即使開戰, 強大的印度軍隊也能夠在短時間內給中國軍隊以重創。 印度在戰爭中的慘敗, 不僅使印度意識到了自身軍事力量與中國的差距,

更造成了印度民族的心理恐慌, 甚至認為中國會攻佔新德里。 戰爭的失敗, 使印度的“中國威脅論”有了現實的依據, 而“中國威脅論”也成為印度擴充軍事力量的最好藉口。

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的失利給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以極大打擊, 使印度其後一直以敵對的心理對待中國,

視中國為“北方最大的威脅”。 中印邊界戰爭給使印度民族深刻認識到:沒有實力, 尤其是軍事實力支撐的國家並不能成為真正的大國。 由此, 印度走上了一條極度膨脹的國防道路, 試圖以軍事實力顯示其大國地位。 1998年印度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堅決進行“核子試驗”就是一個證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