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谷歌投資寫稿機器人 記者要被機器“搶走飯碗”?

近日, 科技巨頭谷歌投資了英國新聞機構報業協會(Press Association), 用以支援開發自動化新聞編寫軟體。 按計劃, 該軟體每月能夠編寫多達3萬條本地新聞,

這意味著新聞行業的記者和編輯們不得不和機器“搶飯碗”, 在日益強大的技術面前, 記者們真的要失業了嗎?

此前, 騰訊新聞機器人Dreamwriter、南方都市報社寫稿機器人“小南”已經應用到財經和民生報導中, 以人工智慧和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提升新聞行業整體效率。 然而即使是有機器寫稿輔助, 大量即時、深度新聞的撰稿、編輯工作仍需要專業的編輯記者完成。 寫稿機器人大多用於含有海量資料的, 不需要核查、或者進一步調查的內容, 機器並不能替代人, 人機結合才能使將雙方優勢最大化。

人機各有邊界, 都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寫稿機器人的出現讓新聞生產得以突破人類體能的限制, 變得更加高效。

人工智慧技術在新聞領域的廣泛應用得益於它的資料處理、語義識別、繼續學習等理解和處理能力。 通過大量資料的學習, 人工智慧能夠模仿甚至理解相對固定的新聞寫作方式, 並依靠演算法迅速篩選、整合出內容;同時, 演算法技術通過對使用者點擊、閱讀等行為的追蹤和分析, 能夠描繪用戶的偏好畫像, 迅速將內容推送給感興趣的使用者。

目前, 穀歌、臉書、騰訊、阿裡等國內外巨頭都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技術。 美聯社早在2014年, 便開始使用自動化軟體生成商業公司季度財報的報導, 得益於機器報導工具的協助, 現在每個季度能夠快速發佈數以千計的季度財報報導。

先進技術帶來了編寫海量報導的能力, 但同時人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視。

正如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展江所說, 人工智慧或許更擅長在體育賽事這類媒介事件中抓取資料生成報導, 但從全球範圍來看, 國際知名媒體在面對突發的新聞事件時, 特別是災難性事件時, 記者仍需在場。

在新聞資訊平臺, 演算法技術同樣不能脫離人的掌控。 目前的機器演算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內容的互動量和分享率作為資料處理依據, 並不能深入理解新聞內容, 高互動和分享率並不與新聞品質掛鉤, 因此不設編輯的純演算法推薦, 更容易讓低俗內容、標題黨和不當內容受到廣泛傳播。

另一方面, 寫稿機器在內容生產上缺乏人的主觀性而帶來的“人情味”和百花齊放,

使得內容產出更加單一, 更加枯燥和同質化, 難以形成風格。 同時在內容接收上, 基於流量和利益誘導, 曲意迎合使用者的演算法推薦給使用者的只能是越來越同質化、越來越無價值的內容, 讓使用者陷入“資訊繭房”中, 日益背離技術讓人獲得更豐富資訊的初衷。

海量的、機械的、無需核實、無需風格的工作交給計算能力遠超人腦的電腦無疑是更明智、高效的選擇。 而人在新聞多樣性、風格化和把關者角色的作用也不能被機器替代, 大量即時、深度新聞的撰稿, 編輯工作仍需要專業的編輯、記者完成。

技術是把雙刃劍, 人機結合才能運用自如

對於先進技術和人的關係, 著名科學家霍金對人工智慧的思考值得參考,

霍金警告道, AI是一把雙刃劍, 人工智慧一旦脫離人的束縛, 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 人必須製造出可控的人工智慧。 人民日報也在近期發表的社評中指出, “不能做堂·吉訶德, 對演算法和技術視而不見, 拒絕時代進步的大潮;也不能一味依賴, 反而成為演算法和技術的奴隸。 ”技術是把雙刃劍, 人機結合才是新聞領域的發展趨勢。

實際上, 穀歌在支持技術研發的同時, 也越來越重視人在其中的作用。 英國新聞機構報業協會的主編皮特·科林福敦表示, 寫稿機器人生產新聞的過程並不是完全依靠所謂的機器人記者完成, 經驗豐富的人類記者仍然是整個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體察人情和獨立思考、獨到見解上, 人類毫無疑問比機器更有“人情味”,更加靈活。

以一點資訊為代表的新聞用戶端用人機結合重新闡釋了技術和人的關係。平臺主張機器演算法+人工編輯的新聞分發模式,以技術驅動為基礎,輔以人工干預。編輯隊伍配合機器演算法不斷訓練,提升演算法對內容分辨的精准度,同時用機器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來輔助編輯,將人和機器的優勢部分有機融合,補足機器分發的盲目性和人力處理海量內容的局限性。將合適的內容精准推送到感興趣的用戶面前。

對於人工與機器在新聞領域的作用及關係,一點資訊總裁陳彤曾指出:人工智慧會給新聞操作方式帶來一些改變,但編輯的作用更大。我們可以借助人工智慧,但不能完全放棄人的編輯理念,放棄對用戶體驗的洞察而完全依靠演算法,否則就會出現觀點狹隘、標題黨等問題。

在人工智慧大行其道的時代,更要堅信人的價值。最後,引用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人類精神必須淩駕技術之上。

人類毫無疑問比機器更有“人情味”,更加靈活。

以一點資訊為代表的新聞用戶端用人機結合重新闡釋了技術和人的關係。平臺主張機器演算法+人工編輯的新聞分發模式,以技術驅動為基礎,輔以人工干預。編輯隊伍配合機器演算法不斷訓練,提升演算法對內容分辨的精准度,同時用機器強大的資料處理能力來輔助編輯,將人和機器的優勢部分有機融合,補足機器分發的盲目性和人力處理海量內容的局限性。將合適的內容精准推送到感興趣的用戶面前。

對於人工與機器在新聞領域的作用及關係,一點資訊總裁陳彤曾指出:人工智慧會給新聞操作方式帶來一些改變,但編輯的作用更大。我們可以借助人工智慧,但不能完全放棄人的編輯理念,放棄對用戶體驗的洞察而完全依靠演算法,否則就會出現觀點狹隘、標題黨等問題。

在人工智慧大行其道的時代,更要堅信人的價值。最後,引用愛因斯坦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人類精神必須淩駕技術之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