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隋朝皇室,唐朝宰相,經略西域第一人,又是武則天舅舅

遭猜忌的觀王

隋開皇元年(西元581年)二月, 楊堅正式稱帝。 楊堅家在武川鎮, 但自稱祖籍弘農郡華陰縣, 是弘農楊氏之後, 而且將華陰縣劃入京兆府。 五月, 楊堅下旨封堂侄上柱國、左衛大將軍、邗國公楊雄為廣平郡王。

楊雄, 原名楊惠, 與楊堅同族, 其父楊紹在北周官至大將軍、冠軍縣公(按此大將軍非彼大將軍, 只為勳級, 在柱國之下)。 周武帝宇文邕建德元年(西元572年), 楊紹去世, 楊雄繼承爵位。 大象二年(西元580年)五月, 周宣帝宇文贇去世, 楊堅奪得大權, 出任丞相。 在密謀稱帝期間, 楊堅非常信任侄子楊雄, 曾派楊雄將高熲招納入丞相府。

隋朝初年, 楊雄與尚書左僕射、齊國公髙熲、尚書右僕射、魯國公虞慶則、納言、邳國公蘇威並稱“四貴”。 楊雄寬容待人, 在朝野頗有聲望, 加上手握兵權, 遭到多疑的楊堅猜忌。 開皇九年(西元589年)八月, 剛剛統一天下的楊堅即明升楊雄為司空, 實則罷去兵權, 自此之後楊雄在家閉門謝客, 後改封安德王。

隋煬帝即位後, 楊雄兼任太子太傅。 二十年前的開國四貴, 虞慶則已於開皇十七年(西元597年)被楊堅冤殺, 高熲也遭楊堅罷官削爵, 楊廣即位後才複出擔任太常卿, 只有楊雄與蘇威尚居高位。 對於楊廣的大興土木、四處用兵、窮奢極欲, 高熲深感憂慮, 曾私下對楊雄說:“近來朝廷殊無綱紀。 ”後來高熲慘遭殺害, 蘇威受牽連被免職,

只有楊雄如故, 可見楊雄與楊廣的關係。 大業四年(西元608年)楊廣西擊吐谷渾, 大業八年, 楊廣東征高句麗, 楊雄都隨軍出征。 但是在進軍途中, 楊雄在遼東去世, 三個月後, 擔任納言的弟弟楊達也在遼東去世。

鎮守涼州,

大業九年(西元613年)六月, 楊素子禮部尚書、楚國公楊玄感反于黎陽, 楊雄子司隸大夫楊恭仁曾率兵參加對楊玄感的圍攻, 獲得楊廣的讚賞, 旁邊的蘇威說:“仁者必有勇, 固非虛也。 ”此語與同樣出自弘農楊氏的北齊名相楊愔獲得的評價相似:“仁者必勇, 定非虛論。 ”

大業十四年(西元618年)三月, 煬帝在江都遇害, 楊恭仁被宇文化及任命為吏部尚書, 隨軍北上。 宇文化及在被李密擊敗後, 轉入魏縣。 唐武德二年(西元619年)正月,

山東道安撫大使淮安王李神通攻佔魏縣, 宇文化及敗走聊城, 亂軍中楊恭仁被魏州總管元寶藏俘獲, 送往長安。 唐高祖李淵與楊恭仁早年就曾相識, 對他態度很好, 官黃門侍郎, 封觀國公。

五月, 涼州割據勢力李軌被平定, 楊恭仁受命安撫河西, 不久正式出任涼州總管。 早在隋代楊恭仁就曾擔任與涼州相鄰的甘州刺史, “甚有善政”, 得到當地少數民族的愛戴, 十幾年後再赴河西, 舊名仍在, 人心安定。 此時唐朝中原尚未平定, 坐鎮涼州的楊恭仁已將影響擴展至西域, “蔥嶺已東, 併入朝貢”, 堪稱唐代經略西域第一人。 十月份, 李淵加封楊恭仁為納言, 繼續兼任涼州總管。 納言即宰相職, 楊恭仁成為華陰楊氏在唐代拜相第一人。

從歸唐到宰相楊恭仁僅用了七個月, 但此時他遠在涼州, 無法參與朝廷軍政的決策, 頗似後來的“使相”。

武德三年(西元620年)九月, 突厥莫賀咄設率兵數萬進攻涼州, 楊恭仁出戰失利, 就多立軍營, 設疑兵迷惑敵軍, 莫賀咄設擔心陷入埋伏, 俘虜涼州男女數千而撤。 (莫賀咄設, 突厥處羅可汗弟, 于當年十一月即汗位, 是為頡利可汗)

十二月, 瓜州刺史賀拔行威起兵反, 唐軍主力正在與王世充酣戰, 無力西討。 於是楊恭仁挑選部下精銳, 奔襲瓜州, 一舉攻克二城, 將俘虜全部釋放。 依靠楊恭仁在當地的聲望, 局勢迅速穩定下來, 賀拔行威被部下所殺, 叛亂平定。

在涼州數年, 武德六年(西元623年)四月, 楊恭仁至回到長安, 擔任中書令兼吏部尚書, 正式進入帝國決策層。

武德九年六月, 玄武門之變爆發。 隨著秦王府文武的不斷升遷, 楊恭仁的吏部尚書被長孫無忌代替, 轉任雍州牧。 雍州牧隋唐以來以由親王擔任, 異姓擔任此職者唯楊恭仁一人而已。

貞觀五年(西元631年), 楊恭仁又出任洛州都督。 上任前李世民對楊恭仁說:“洛陽要重,古難其人。朕之子弟多矣,恐非所任,特以委公也。”在洛陽期間,楊恭仁待人謙虛,為官清正,時人拿他與漢武帝時名相石慶作對比。

聯姻帝室

武德年間,楊恭仁的外甥女燕氏(楊恭仁三妹女)嫁給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後封德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楊恭仁的侄女(楊恭仁弟楊恭道女)嫁給齊王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納入後宮,生曹王李明;楊恭仁的弟弟楊師道娶李淵第五女桂陽公主,貞觀十年(西元636年)拜相;楊恭仁的堂妹(叔父楊達女)嫁給應國公武士彠,生武則天,於貞觀十一年入李世民後宮,封才人。所謂“連姻帝室,益見崇重”。

武德、貞觀時期楊家“駙馬三人,王妃五人,贈皇后一人,三品已上官二十餘人”,集弘農名門、關隴貴族、皇室外戚于一身,再現家族榮光。

後來楊恭仁因年邁辭職回家,於貞觀十三年去世,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潭州都督,陪葬昭陵。其子楊思訓繼承觀國公爵位,高宗李治顯慶年間官至右屯衛將軍。

此時武則天已經登上後位,憑著這層表姐弟關係楊思訓的仕途可謂向好,但卻在一樁離奇案件中喪命。

時任右衛大將軍慕容寶節在外面另買房子養了一個小妾,曾邀請楊思訓來喝酒。席間楊思訓就勸慕容寶節不能忘了家裡的妻子,被小妾聽到,心生怨恨,就在酒裡下毒,毒殺楊思訓(一說楊思訓被毒殺是因為他拒絕慕容寶節的造反密謀)。此案震驚朝野,慕容寶節起初被判流放嶺南,而楊思訓的妻子不服上訴,李治下旨將剛走到龍門的慕容寶節處斬,同時修訂法律,毒藥殺人者從重處理。

上任前李世民對楊恭仁說:“洛陽要重,古難其人。朕之子弟多矣,恐非所任,特以委公也。”在洛陽期間,楊恭仁待人謙虛,為官清正,時人拿他與漢武帝時名相石慶作對比。

聯姻帝室

武德年間,楊恭仁的外甥女燕氏(楊恭仁三妹女)嫁給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後封德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楊恭仁的侄女(楊恭仁弟楊恭道女)嫁給齊王李元吉,玄武門之變後被李世民納入後宮,生曹王李明;楊恭仁的弟弟楊師道娶李淵第五女桂陽公主,貞觀十年(西元636年)拜相;楊恭仁的堂妹(叔父楊達女)嫁給應國公武士彠,生武則天,於貞觀十一年入李世民後宮,封才人。所謂“連姻帝室,益見崇重”。

武德、貞觀時期楊家“駙馬三人,王妃五人,贈皇后一人,三品已上官二十餘人”,集弘農名門、關隴貴族、皇室外戚于一身,再現家族榮光。

後來楊恭仁因年邁辭職回家,於貞觀十三年去世,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潭州都督,陪葬昭陵。其子楊思訓繼承觀國公爵位,高宗李治顯慶年間官至右屯衛將軍。

此時武則天已經登上後位,憑著這層表姐弟關係楊思訓的仕途可謂向好,但卻在一樁離奇案件中喪命。

時任右衛大將軍慕容寶節在外面另買房子養了一個小妾,曾邀請楊思訓來喝酒。席間楊思訓就勸慕容寶節不能忘了家裡的妻子,被小妾聽到,心生怨恨,就在酒裡下毒,毒殺楊思訓(一說楊思訓被毒殺是因為他拒絕慕容寶節的造反密謀)。此案震驚朝野,慕容寶節起初被判流放嶺南,而楊思訓的妻子不服上訴,李治下旨將剛走到龍門的慕容寶節處斬,同時修訂法律,毒藥殺人者從重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