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偶爾瞭解一味中藥——葫蘆巴

葫蘆巴

【別名】蘆巴子。

【來源】為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葫蘆巴的成熟乾燥種子。 多為栽培。

開花的苗

結果期

種子——葫蘆巴

【產地】主產于安徽、河南、四川等省。 其他各省多有栽培。

【炮製】生用或鹽水炒。 用時搗碎。

【性味】苦, 溫。

【歸經】入肝、腎經。

【功效作用】溫腎陽。 逐寒濕, 作用可能主要為強壯和鎮痛。 主治:腎虛腎寒, 疝氣腹痛, 陽痿, 偏墜, 小腹冷痛, 寒濕腳氣等症。

【臨床應用】

1、主治寒痛而與腎虛有關者。 尤常用於治療虛寒疝痛, 表現為小腹和睾丸有牽引痛, 甚或囊收縮、局部冰冷, 常配小茴香、荔枝核等, 方如葫蘆巴散。

2、治寒濕腳氣之疼痛, 表現為兩腳酸脹、重墜、冰冷, 時有疼痛, 遇寒加劇, 或有抽搐拘攣、脈沉緩、苔白膩, 配補骨脂、木瓜、雞血藤、牛膝等。

3、腎下垂之絞痛,

虛寒較甚者, 配熟附子、補骨脂、石菖蒲、生薑、大棗。

4、婦女行經腹痛, 小腹冷痛, 配小茴香、艾葉。

◆此外, 腎虛所致的滑精、腰酸背痛、性機能衰退(可見於慢性前列腺炎), 可用葫蘆巴配覆盆子、黃精、炙甘草等, 有一定療效。

用量:2.4~6g。

【處方舉例】

葫蘆巴散:葫蘆巴15g, 荔枝核15g, 黃皮核15g, 芒果核15g, 龍眼核15g, 牛奶樹寄生30g, 小茴香7.5g, 共為粗末, 每服15g, 包煎。 或研為細末, 每服1.5~4.5g, 姜湯或溫開水送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