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形象工程中的極品|哈德良拱門和奧林匹亞宙斯神廟

上一篇:衛城博物館全攻略:細數派特農神廟上的眾神和那些驚天動地的戰爭

走出衛城博物館時已經接近下午2點, 原本又累又困, 忽然耳邊傳來熟悉的音樂聲, 那不是希臘大導演安哲羅普洛斯(Angelopoulos)的名作《永恆和一日》中的主題曲嗎?一位街頭藝人正用類似揚琴的樂器(希臘人稱之為“薩泰裡”psaltery)演奏這首曲子。 影片淒美詩意的畫面伴著哀婉跳躍的曲調流入我的腦海中, 讓我駐足良久。

希臘人是熱愛藝術的, 他們很早就觸摸到了藝術世界的巔峰, 整個歐洲都是他們的學生, 但是隨後他們陷入困境, 成為亞歐爭霸的犧牲品。 好在希臘人是樂觀的, 無論被誰統治, 羅馬人還是奧斯曼, 他們都沒有失去自己的傳統和自信。 我們朝東走去, 那裡有條林蔭道, 兩旁商鋪餐館林立, 一支小樂隊正演奏一首歡快的曲子。 此刻我想說:生活就是快樂地做好自己,

別想那麼多。

向東左拐, 馬路對面是我們曾經路過的哈德良拱門, 現在終於到了好好欣賞它的時候。 這座拱門是為慶祝羅馬皇帝哈德良在西元132年到訪雅典而特意興建的。 它像一座凱旋門, 立在古代雅典中心區通往城市東側包括奧林匹亞宙斯神廟在內的新興建築群的大道上。

與羅馬凱旋門不同的是, 這座略顯單薄的凱旋門採用了更多的希臘元素, 比如上方沒有戰車或浮雕板, 而是希臘建築常見的立柱和三角楣。

整座門高18米, 寬13.5米, 原有進深2.3米, 由科林斯式壁柱支撐, 前後左右均為對稱結構。

上層中間原本有塊7釐米厚的石板, 可惜現在只剩下安裝石板的卡槽了。 柱頂採用愛奧尼式過梁, 三角楣上方的頂飾為植物葉片。 整體上給人一種平和內斂的感覺, 而不似傳統羅馬凱旋門那般雄壯張揚。

走近仔細觀察, 可以看到拱門東西兩側的橫樑上各雕刻了一段話, 西邊為“ΑΙΔ' ΕIΣΙΝ ΑΘΗΝΑΙ ΘΗΣΕΩΣ Η ΠΡΙΝ ΠΟΛΙΣ”(這裡是雅典, 忒修斯的遠古城市);東邊為“ΑΙΔE ΑΔΡΙΑΝΟΥ ΚΟΥΧI ΘΗΣΕΩΣ ΠΟΛΙΣ”(這裡是哈德良的城市而不是忒修斯的)。 早期有觀點認為這是古代雅典新舊區的分界, 即地米斯托克利牆(Themistocleian wall)所在地, 後來證實是錯的, 因為考古發現該牆位於拱門以東140米。 現代學者認為對這兩段話的正確理解應該是:這裡曾經是忒修斯的城市, 但現在(包括新舊區在內的)整座城市都是哈德良的。

拱門東側便是雄偉的奧林匹亞宙斯神廟,使用昨天買的雅典套票可以直接進入。

據說早在西元前6世紀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即有在此建設宙斯神廟的計畫,建築未完成便因暴君之死和隨後暴君之子被驅逐而半途而廢。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 BC-322 BC)曾抨擊這裡是暴政的象徵,於是這個工程一直處於爛尾狀態。西元前174年,這裡重新熱鬧起來,當時塞琉西王朝的統治者安條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215 BC-164 BC)認為自己就是宙斯在人間的化身,當然要給自己修一座宙斯神廟。浩大的工程修了十年都沒有完成,這位“人間宙斯”一死,便再度停工了。真正建完這座宏偉建築的是既有權力又有財力還特喜歡希臘建築的羅馬皇帝哈德良,西元124年他曾來到雅典,酷愛希臘建築的哈德良下令必須將宙斯神廟建完。神廟在132年哈德良再次到訪雅典前建成,神殿后方還塑有一尊哈德良雕像,而內殿中則供奉著黃金和象牙製作的宙斯神像。可惜這一切又是在西元267年被入侵的赫魯利人損毀。此後這裡再也沒被重建,非但未建,這裡反而成為拜占庭時期興建教堂的採石場。1436年時原本的104根科林斯式石柱只剩下21根。奧斯曼統治時期又成為興建清真寺的採石場,最終導致今天只有16根石柱保留下來。

科林斯式的石柱我們之前見過幾次,一次是在哈德良圖書館,一次是剛才看到的哈德良拱門。雖然這種柱式早在西元前5世紀就設計出了,但在古典時期人們認為它過於華麗,因此很少使用。直到希臘化時期以後,尤其是羅馬時期才被廣泛採用。可以想像,至少哈德良是非常喜歡這種類型的。

東邊的13根柱子基本圍在一起,部分橫樑將這些17米高2米粗的石柱分成幾組。西邊的3根則顯得孤立無援,其中的一根終於在1852年被一陣狂風吹倒。

從這裡向西望,雅典衛城神一樣地立在山上,那裡才是雅典真正的聖地。

獲取《神與仙的世界——希臘一城三島遊記》全文電子書,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千萬記住要留下您的郵箱地址呦。在微店裡還能找到精編的各國旅遊攻略,快去看看吧。

但現在(包括新舊區在內的)整座城市都是哈德良的。

拱門東側便是雄偉的奧林匹亞宙斯神廟,使用昨天買的雅典套票可以直接進入。

據說早在西元前6世紀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即有在此建設宙斯神廟的計畫,建築未完成便因暴君之死和隨後暴君之子被驅逐而半途而廢。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 BC-322 BC)曾抨擊這裡是暴政的象徵,於是這個工程一直處於爛尾狀態。西元前174年,這裡重新熱鬧起來,當時塞琉西王朝的統治者安條克四世(Antiochus IV Epiphanes,215 BC-164 BC)認為自己就是宙斯在人間的化身,當然要給自己修一座宙斯神廟。浩大的工程修了十年都沒有完成,這位“人間宙斯”一死,便再度停工了。真正建完這座宏偉建築的是既有權力又有財力還特喜歡希臘建築的羅馬皇帝哈德良,西元124年他曾來到雅典,酷愛希臘建築的哈德良下令必須將宙斯神廟建完。神廟在132年哈德良再次到訪雅典前建成,神殿后方還塑有一尊哈德良雕像,而內殿中則供奉著黃金和象牙製作的宙斯神像。可惜這一切又是在西元267年被入侵的赫魯利人損毀。此後這裡再也沒被重建,非但未建,這裡反而成為拜占庭時期興建教堂的採石場。1436年時原本的104根科林斯式石柱只剩下21根。奧斯曼統治時期又成為興建清真寺的採石場,最終導致今天只有16根石柱保留下來。

科林斯式的石柱我們之前見過幾次,一次是在哈德良圖書館,一次是剛才看到的哈德良拱門。雖然這種柱式早在西元前5世紀就設計出了,但在古典時期人們認為它過於華麗,因此很少使用。直到希臘化時期以後,尤其是羅馬時期才被廣泛採用。可以想像,至少哈德良是非常喜歡這種類型的。

東邊的13根柱子基本圍在一起,部分橫樑將這些17米高2米粗的石柱分成幾組。西邊的3根則顯得孤立無援,其中的一根終於在1852年被一陣狂風吹倒。

從這裡向西望,雅典衛城神一樣地立在山上,那裡才是雅典真正的聖地。

獲取《神與仙的世界——希臘一城三島遊記》全文電子書,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千萬記住要留下您的郵箱地址呦。在微店裡還能找到精編的各國旅遊攻略,快去看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