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自信爆棚的李唐王朝先祖,絕世名將王翦都要六十萬兵才能滅楚,他只要二十萬

倚天萬里須長劍, 才貌雙全大將軍——千古冤臣蒙恬(2)

西元前226年, 秦數十年對六國用兵到了收穫果實的時候, 當適時, 韓、趙、燕三國均已為秦所滅, 秦王嬴政即得天下之大半, 可謂雄心勃勃、豪情萬丈, 續六世之餘烈, 振長策而禦宇內, 就在此刻!

下一個對手, 就是楚了吧, 這是最後一塊難啃的骨頭了, 吞之, 則天下定矣。

況且, 秦將王賁已奪楚十餘城, 形勢可謂一片大好, 此時不滅, 更待何時?

然而, 如此重要的任務, 派誰去好呢?嬴政掰著手指頭數了數手中幾張王牌:王翦、王賁、李信、蒙武……每一個都是那麼地出色, 唉,

人才太多也不好辦哪, 難選, 頭痛!

於是嬴政把幾位王牌都召了來, 一個一個的問。

首先問李信。 李信這人, 年少壯勇, 曾以數千騎兵一口氣追逐燕軍直至遼東, 逼殺太子丹以獻, 從此一戰成名, 可謂秦國眾多戰將中的後起之秀, 嬴政很看好這個潛力股。 (李信便是李唐王朝的先祖)

“寡人欲取荊, 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

“楚兵甚弱, 昔武安君率師七萬伐楚, 一戰舉鄢、郢以燒夷陵, 吾雖不及武安君, 然用二十萬人足矣。 ”

嬴政又問王翦:“老將軍以為如何?”

王翦沉吟了一會兒:“信以二十萬人攻楚, 必敗。 以臣愚見, 非六十萬人不可。 ”

嬴政一皺眉, 顯然很不滿意王翦的回答, 六十萬, 那不是要寡人將全部家底給你奉上麼?寡人還想著同時分兵滅魏, 早點統一天下呢!再說當年面對天下第一名將李牧領銜的趙國, 咱總共也不過出兵四十萬, 並且還順道滅了燕國;如今面對強弩之末的楚國, 居然還要再加二十萬麼?

“老將軍可否打個商量, 少點。 ”

“此事不容商量。 楚兵雖弱, 然幅員遼闊, 戰略縱深遠超列國,

臣非六十萬兵無以滅楚, 少一人亦不可。 ”

“王將軍老矣, 何怯也!”嬴政搖頭長歎, 心裡暗想, 要是白起還在就好了, 那滅楚還不跟玩兒似的。

王翦不說話了, 你不信我, 那我還說什麼!李信不老不怯, 你找他好了, 我告病就是。

於是嬴政又轉頭望向李信, 那是一種難得的信任眼神。 寡人沒有白起, 就只有靠你了, 希望你能成為新一代的武安君, 我大秦世出名將, 決不能就這樣在王翦手中斷了。

李信狂喜, 再拜曰:“微臣願領兵二十萬伐楚, 並請一人為副, 隨臣一同前往, 不知大王可否割愛?”

“將軍欲請何人?但講無妨。 ”

“蒙恬。 ”

蒙恬?嬴政愣住了, 自己這位同學的才氣, 那是沒得說了, 可是蒙恬從來沒有帶兵打過仗啊, 他能行麼?

“蒙恬精通兵法, 臣自問不及也。

若得此人, 楚必可數戰而取之。 ”

嬴政終於點頭了, 蒙恬的本事, 他最清楚, 這懷才就跟懷孕一樣, 那是藏不住的, 蒙恬遲早都會是一代名將, 早點讓他鍛煉一下也好, 寡人即將一統寰宇, 此用人之際, 正需多培養一些年輕的國家棟樑。

秦代是全能官吏的時代, 文職武職之間並無截然的界限, 軍吏可轉任文法吏, 文法吏也可從軍作戰。 蒙恬因與嬴政一同在李斯門下學習刑法, 故而擔任過一段時間審理獄訟的文書。 但如今既然秦王召喚, 蒙恬便毅然棄法從戎, 投身到了轟轟烈烈的秦統一六國的戰爭之中。 而他的弟弟蒙毅則繼續學習典獄, 後來成為始皇帝最為信任的上卿, 兄弟倆一文一武, 輔佐嬴政建功立業, 可謂大秦雙柱。

於是在秦王嬴政二十二年(西元前225年), 秦國再次大興兵。 王翦之子王賁, 率師十萬伐魏;李信、蒙恬兩隻初生虎, 則率軍二十萬, 大舉攻楚。 王翦告病回到頻陽(今陝西銅川西南)老家, 在暮色黃昏的莊園中靜靜的坐著, 心如止水。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或許,我真的老了,大秦已經是年輕人的天下了,大王、賁兒、李信、蒙恬,你們好好幹吧,大秦的未來是你們的!

莊園內,羊群溢出綠色的窪地,牧童吹起單調的短笛,一陣晚風吹過漫野的黃花,王翦感到了些些涼意,他披衣而起,落寞的眼神泛著點點淚光。

另外一邊,李信與蒙恬帶著秦王嬴政與全國父老期望的目光,領兵出征了,兩個年輕人是說不盡意氣風發,道不完的豪情壯志,特別是蒙恬,第一次領兵打仗,就是如此重要的一戰,內心的興奮可想而知。為了大王的信任,為了蒙氏一族的榮耀,這趟一定要打一個漂亮仗回來,自己可是大秦戰神蒙驁的子孫啊,無論如何決不能給爺爺丟臉。

當時,楚國的主力都在楚國新都壽春(今安徽壽縣),由大將項燕率領。此人在歷史上似乎沒啥名氣,但提到他的孫子西楚霸王項羽,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項燕雖然比不上自己的牛叉孫子,但對付李信與蒙恬這兩個剛出道的毛頭小夥子,還是綽綽有餘的,他自知楚軍戰鬥力不如秦軍,只有利用楚國遼闊的疆域,以縱深誘敵,拖長戰線,消耗秦軍,然後趁機突擊,一舉可勝。

然而毛頭小夥子李信可是個不怕天不怕地的傢伙,何況一個項燕。戰前他要求士兵輕裝上陣,只帶幾天的乾糧即可,不必過多輜重,欲來個因糧於敵、以戰養戰、千里突襲——這是昔日武安君白起一舉破郢的良方妙藥,作為武安君的狂熱粉絲,李信打仗一向奉之如神。

李信錯了,今時不同往日,自白起水淹鄢城、屈原忠烈投水,楚人個個恨秦人入骨,還有誰會讓他輕易因糧於敵,何況壽春的縱深比鄢郢的縱深,相差何止千里,秦軍貿然深入,那不是去找死嗎?

冷靜的蒙恬很快發現了這個足以致命的危險,他勸李信說:“楚國地大,冒進恐有後顧之憂,望將軍慎之。”

李信不以為然,正因為楚國地大,我們才要長驅直入,尋求楚國主力速戰速決,否則一步步推進,那要打到什麼時候,我聽說王賁那小子已經引汴河之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樑,一口氣把魏國給滅掉了,咱倆再不加把勁,他老王家就要把風頭全給搶光啦。

蒙恬說不動李信,只好作罷,誰叫人家是主將呢?現在只有寄望于項燕了,希望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草包,乖乖的留在壽春等我們來跟他決戰。

於是李信下令兵分二路,一路由蒙恬率領進攻寢丘(今安徽臨泉、河南固始一帶),另一路則由李信親自統率,直取平與(今河南平輿北)。這兩個地方,乃是楚都壽春面前最後兩個險要,下之,後面就是一馬平川,幾天就可以兵臨壽春城下了。

平與與寢丘對於楚國的重要性,李信知道,項燕一樣清楚,但他根本沒派兵去救,因為他的既定戰略就是誘敵深入,不給點甜頭給敵,敵能深入嗎?

所以一切都變得出奇順利起來,倆生猛小夥果然夠猛,沒幾天就各自高奏凱歌,捷報如雪片般飛入咸陽,秦王嬴政欣喜若狂,倆小子幹的好,趕快給我拿下壽春,回來寡人直接封你們做上卿。

以上內容,選自拙作

《千古名將英雄夢:天下強漢》(上下冊)作者簽名版 ¥69 購買

或可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瞭解更多強漢名將

或許,我真的老了,大秦已經是年輕人的天下了,大王、賁兒、李信、蒙恬,你們好好幹吧,大秦的未來是你們的!

莊園內,羊群溢出綠色的窪地,牧童吹起單調的短笛,一陣晚風吹過漫野的黃花,王翦感到了些些涼意,他披衣而起,落寞的眼神泛著點點淚光。

另外一邊,李信與蒙恬帶著秦王嬴政與全國父老期望的目光,領兵出征了,兩個年輕人是說不盡意氣風發,道不完的豪情壯志,特別是蒙恬,第一次領兵打仗,就是如此重要的一戰,內心的興奮可想而知。為了大王的信任,為了蒙氏一族的榮耀,這趟一定要打一個漂亮仗回來,自己可是大秦戰神蒙驁的子孫啊,無論如何決不能給爺爺丟臉。

當時,楚國的主力都在楚國新都壽春(今安徽壽縣),由大將項燕率領。此人在歷史上似乎沒啥名氣,但提到他的孫子西楚霸王項羽,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項燕雖然比不上自己的牛叉孫子,但對付李信與蒙恬這兩個剛出道的毛頭小夥子,還是綽綽有餘的,他自知楚軍戰鬥力不如秦軍,只有利用楚國遼闊的疆域,以縱深誘敵,拖長戰線,消耗秦軍,然後趁機突擊,一舉可勝。

然而毛頭小夥子李信可是個不怕天不怕地的傢伙,何況一個項燕。戰前他要求士兵輕裝上陣,只帶幾天的乾糧即可,不必過多輜重,欲來個因糧於敵、以戰養戰、千里突襲——這是昔日武安君白起一舉破郢的良方妙藥,作為武安君的狂熱粉絲,李信打仗一向奉之如神。

李信錯了,今時不同往日,自白起水淹鄢城、屈原忠烈投水,楚人個個恨秦人入骨,還有誰會讓他輕易因糧於敵,何況壽春的縱深比鄢郢的縱深,相差何止千里,秦軍貿然深入,那不是去找死嗎?

冷靜的蒙恬很快發現了這個足以致命的危險,他勸李信說:“楚國地大,冒進恐有後顧之憂,望將軍慎之。”

李信不以為然,正因為楚國地大,我們才要長驅直入,尋求楚國主力速戰速決,否則一步步推進,那要打到什麼時候,我聽說王賁那小子已經引汴河之水灌淹魏國都城大樑,一口氣把魏國給滅掉了,咱倆再不加把勁,他老王家就要把風頭全給搶光啦。

蒙恬說不動李信,只好作罷,誰叫人家是主將呢?現在只有寄望于項燕了,希望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草包,乖乖的留在壽春等我們來跟他決戰。

於是李信下令兵分二路,一路由蒙恬率領進攻寢丘(今安徽臨泉、河南固始一帶),另一路則由李信親自統率,直取平與(今河南平輿北)。這兩個地方,乃是楚都壽春面前最後兩個險要,下之,後面就是一馬平川,幾天就可以兵臨壽春城下了。

平與與寢丘對於楚國的重要性,李信知道,項燕一樣清楚,但他根本沒派兵去救,因為他的既定戰略就是誘敵深入,不給點甜頭給敵,敵能深入嗎?

所以一切都變得出奇順利起來,倆生猛小夥果然夠猛,沒幾天就各自高奏凱歌,捷報如雪片般飛入咸陽,秦王嬴政欣喜若狂,倆小子幹的好,趕快給我拿下壽春,回來寡人直接封你們做上卿。

以上內容,選自拙作

《千古名將英雄夢:天下強漢》(上下冊)作者簽名版 ¥69 購買

或可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瞭解更多強漢名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