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場關於“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建設的對話

藍圖, 展示夢想

——一場關於“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建設的對話

西門子成都數位化工廠的電子組裝生產線。 (資料圖片)通訊員 攝

美的空調在武漢開發區建設智慧製造生產線。 (資料圖片)

通訊員 攝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城軌組裝車間, 技術工人正在製造我國出口東南亞和歐洲的動車組。 (資料圖片)湖南日報記者 郭立亮 攝

撰稿:

湖南日報記者 冒蕞

湖北日報記者 李婷

四川日報記者 張立東

統籌:蒙志軍

製造業是國家經濟的命脈。

資訊化、智慧化技術的飛躍, 為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帶來了無限可能。 近年來, 世界大國紛紛將製造業轉型升級提上重要議事日程——美國推出“製造業再造計畫”, 日本推出“工業復興計畫”, 德國推出“工業4.0”,

我國制訂了《中國製造2025》。 新一輪競爭中, 誰搶佔了先機, 誰就能積累未來的領先優勢。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深入實施《中國製造2025》, 把發展智慧製造作為主攻方向, 推進國家智慧製造示範區、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深入實施工業強基、重大裝備專項工程, 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 推動中國製造向中高端邁進。 這無疑為我們指明了下一步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點和方向。

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全面實施, 一系列城市(城市群)獲批並啟動了“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創建, 呈千帆競發、如火如荼之勢。

較早獲批的長株潭城市群和武漢、成都, 各自有何優勢和特色?下一步將如何發力, 如何借鑒互補?我們一起來聽聽它們之間的對話, 以及代表們圍繞試點示範創建提出的建議。

【嘉賓】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經信委主任 謝超英

全國人大代表、武漢市副市長 劉英姿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諮詢委員會副主任 王海林

既有共性優勢, 又獨具魅力

【對話】

長株潭:大家好!去年11月30日, 國家工信部正式批復同意長株潭開展“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創建。 我承擔著加快實現湖南由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 為實施製造強國戰略作出新貢獻的光榮使命。

武漢:我也是在去年底收到了同樣的好消息, 獲批成為“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國家工信部的批復, 要求我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先行區、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示範區, 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支撐。

成都:在獲批的時間上, 兩位稍稍領先我一點兒, 我是今年2月獲批的, 在西部地區屬於第一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 我的任務是, 努力建設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 成為國家基於全球戰略佈局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為西部地區樹立製造強市的典型樣板。

長株潭:參與試點示範建設, 憑的可都是硬實力。 咱們三個也算得上老牌工業重鎮了, 既有共性優勢, 又獨具魅力。 湖南的裝備製造產業已邁入萬億元規模, 主要集中在長株潭地區, 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新材料等產業是我的“世界名片”。 武漢的電子資訊、光電設備、汽車製造等產業, 成都的航空、晶片、家電等產業也是全球範圍內頗具影響力的。

武漢:我們三個都具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擁有一大批國內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科研人才和創新型團隊。這一優勢是我們能搞好試點示範的關鍵之一。

成都:兩位元都位於中部地區,處在航空、高鐵、水運的樞紐位置,有很強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優勢,現在企業越來越看重這一優勢,都搶著在你們那佈局呢。當然我也有輻射大西南和緊密對接國際的優勢,“天府之國”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很多投資商所看重的。

【旁白】

謝超英代表:長株潭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長株潭地區製造業水準的肯定和寄予的厚望,也將為長株潭地區製造業發展集聚新一輪先發優勢。

劉英姿代表:此次獲批,是武漢繼“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機遇之後迎來的一次新的重大機遇。武漢工業站在新的戰略起點,必須緊緊抓住這一輪機遇。

王海林代表:當前,成都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肩負著引領四川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任務,因此更需要去探索。通過成都的試點,希望能夠得出一些結合西部地區實際的、符合內陸地區製造業升級的經驗、方法來。

聚焦智慧製造,發揮好引領示範帶動效應

【對話】

長株潭:相信兩位和我一樣,已經開始行動了。我的“行動代號”,湖南省委、省政府量身定制為“1274”和“20”。“12”就是抓好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航空航太裝備等12個重點產業;“7”就是智慧製造工程、綠色製造工程、“製造+互聯網+服務”、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等7大專項行動;“4”就是4大標誌性工程分別是標誌性產業集群、標誌性產業基地、標誌性領軍企業、標誌性品牌產品。“20”就是圍繞12個重點產業領域,佈局20項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

武漢:當然有行動,我的重點是四大體系:一是建設有機更新的反覆運算產業體系,著力培育壯大光電子資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製造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推進互聯網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三是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打造以創新型企業為主體,以新型研發機構、眾創空間、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為支撐的產業創新體系;四是完善製造業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城市合夥人”計畫,著力引進一批產業領軍人才。

成都:今年,我將深入實施“工業強基”行動、智慧製造引領行動、品質品牌建設行動、企業能力提升行動、產業融合發展行動。其中,在“工業強基”行動方面,推進“3+N”工業佈局體系在產業園區落地。在智慧製造引領行動方面,加快成都工業雲平臺推廣應用,實施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工廠試點,打造製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和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工廠。

長株潭:看來我們的行動都聚焦了智慧製造這個主題。為了這件大事,長沙發佈了智慧製造三年行動計畫,組建了長沙智慧製造產業投資基金,規模達到了100億元,大手筆吧。株洲、湘潭也出臺了推進智慧製造的行動方案與支援政策。

武漢:我去年推出了“城市合夥人”計畫,主要是圍繞資訊技術、生命健康和智慧製造3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球範圍內選拔產業領軍人才、知名創業投資人和優秀青年創新創業人才,並對能夠帶來重大經濟效益的專案給予最高1億元的資金資助。

成都:這些年,我重點在發展電子資訊、精密機械及智慧製造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汽車等產業上下力氣,打造“大智造”板塊。許多推進智慧升級核心元器件的生產研發都彙聚在我這裡,能夠解決“受制於人”的問題。

【旁白】

謝超英代表:我們希望通過在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方方面面融入“智慧”,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然,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會先從示範企業、示範項目抓起,有序推開到各個企業、各個產業領域,形成引領示範帶動效應,最終提高智慧製造的整體水準。

劉英姿代表:智慧製造的重要一點在於產品的智慧化,這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修課之一。以武漢為例,現在正在推進傳統汽車產業由“製造”向“智造”轉型,發展汽車後市場及汽車文化,發力智慧網聯汽車,實現汽車產業的有機更新。

王海林代表:製造業的提檔升級是一個路徑,主要就是通過智慧製造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型產業來實現。舉個例子,長虹集團原來每一種規格型號有一個生產線,有時候生產能力有的閒置、有的忙不過來。現在訂單來了,把生產分成多個單元,根據產品型號進行配置組合,7天完成訂單。不用重複投很多設備,真正實現了按客戶需求進行訂單“智造”。

相互學習借鑒,實現差異化競爭和錯位發展

【對話】

長株潭:我認為,我們三個既是競爭對手,更應該是合作夥伴。《中國製造2025》是一張宏大的藍圖,承載了國家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夢想,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我們在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城市群)的過程中,應該相互學習彼此的好經驗、好做法,大家有什麼好點子、好招數,千萬別藏著掖著啊。

武漢:說得對。我們的發展建設都應該站在國家宏觀大局的高度,不能把視野局限在自己身上,特別是要加強溝通和協調,合力配置資源和產業佈局結構,避免一些同質化競爭和資源浪費。

成都:我也這麼認為,現在國家的交通越來越發達,地域與地域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我們既是個體,也應該是整體,在產業發展上應該積極尋找互補優勢,加強合作,實現共贏。

【旁白】

謝超英代表:企業永遠比政府靈敏,資本永遠比領導精明。在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城市群)中,我們應當切實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個作用”,加強彼此間的協調聯動,特別是頂層設計領域的互動對接,讓資源合理流動,讓產業科學佈局,更好地服務整個發展大局。

劉英姿代表:我們正計畫到包括長株潭、成都在內的各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城市群)去走訪取經,學習大家的好思路好經驗好做法,也希望通過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交流,搭建起協調聯動的機制和平臺。

王海林代表:特別是在產業佈局上,要力求實現差異化競爭和錯位發展,充分發揮彼此的優勢,把你我的優勢產業、產品變成彼此的優質配套,優質資源合作共用。

(湖南日報北京3月10日電)

擁有一大批國內知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聚了大量科研人才和創新型團隊。這一優勢是我們能搞好試點示範的關鍵之一。

成都:兩位元都位於中部地區,處在航空、高鐵、水運的樞紐位置,有很強的區位優勢和開放優勢,現在企業越來越看重這一優勢,都搶著在你們那佈局呢。當然我也有輻射大西南和緊密對接國際的優勢,“天府之國”良好的生態環境也是很多投資商所看重的。

【旁白】

謝超英代表:長株潭獲批“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充分體現了國家對長株潭地區製造業水準的肯定和寄予的厚望,也將為長株潭地區製造業發展集聚新一輪先發優勢。

劉英姿代表:此次獲批,是武漢繼“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機遇之後迎來的一次新的重大機遇。武漢工業站在新的戰略起點,必須緊緊抓住這一輪機遇。

王海林代表:當前,成都正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肩負著引領四川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任務,因此更需要去探索。通過成都的試點,希望能夠得出一些結合西部地區實際的、符合內陸地區製造業升級的經驗、方法來。

聚焦智慧製造,發揮好引領示範帶動效應

【對話】

長株潭:相信兩位和我一樣,已經開始行動了。我的“行動代號”,湖南省委、省政府量身定制為“1274”和“20”。“12”就是抓好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新材料、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航空航太裝備等12個重點產業;“7”就是智慧製造工程、綠色製造工程、“製造+互聯網+服務”、高端裝備創新工程等7大專項行動;“4”就是4大標誌性工程分別是標誌性產業集群、標誌性產業基地、標誌性領軍企業、標誌性品牌產品。“20”就是圍繞12個重點產業領域,佈局20項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

武漢:當然有行動,我的重點是四大體系:一是建設有機更新的反覆運算產業體系,著力培育壯大光電子資訊、生命健康、高端裝備製造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二是推進互聯網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三是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打造以創新型企業為主體,以新型研發機構、眾創空間、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為支撐的產業創新體系;四是完善製造業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城市合夥人”計畫,著力引進一批產業領軍人才。

成都:今年,我將深入實施“工業強基”行動、智慧製造引領行動、品質品牌建設行動、企業能力提升行動、產業融合發展行動。其中,在“工業強基”行動方面,推進“3+N”工業佈局體系在產業園區落地。在智慧製造引領行動方面,加快成都工業雲平臺推廣應用,實施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工廠試點,打造製造企業互聯網“雙創”平臺和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數位化車間和智慧工廠。

長株潭:看來我們的行動都聚焦了智慧製造這個主題。為了這件大事,長沙發佈了智慧製造三年行動計畫,組建了長沙智慧製造產業投資基金,規模達到了100億元,大手筆吧。株洲、湘潭也出臺了推進智慧製造的行動方案與支援政策。

武漢:我去年推出了“城市合夥人”計畫,主要是圍繞資訊技術、生命健康和智慧製造3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全球範圍內選拔產業領軍人才、知名創業投資人和優秀青年創新創業人才,並對能夠帶來重大經濟效益的專案給予最高1億元的資金資助。

成都:這些年,我重點在發展電子資訊、精密機械及智慧製造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汽車等產業上下力氣,打造“大智造”板塊。許多推進智慧升級核心元器件的生產研發都彙聚在我這裡,能夠解決“受制於人”的問題。

【旁白】

謝超英代表:我們希望通過在企業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等方方面面融入“智慧”,大大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合格率,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然,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會先從示範企業、示範項目抓起,有序推開到各個企業、各個產業領域,形成引領示範帶動效應,最終提高智慧製造的整體水準。

劉英姿代表:智慧製造的重要一點在於產品的智慧化,這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必修課之一。以武漢為例,現在正在推進傳統汽車產業由“製造”向“智造”轉型,發展汽車後市場及汽車文化,發力智慧網聯汽車,實現汽車產業的有機更新。

王海林代表:製造業的提檔升級是一個路徑,主要就是通過智慧製造改造傳統產業發展新型產業來實現。舉個例子,長虹集團原來每一種規格型號有一個生產線,有時候生產能力有的閒置、有的忙不過來。現在訂單來了,把生產分成多個單元,根據產品型號進行配置組合,7天完成訂單。不用重複投很多設備,真正實現了按客戶需求進行訂單“智造”。

相互學習借鑒,實現差異化競爭和錯位發展

【對話】

長株潭:我認為,我們三個既是競爭對手,更應該是合作夥伴。《中國製造2025》是一張宏大的藍圖,承載了國家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夢想,需要我們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我們在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城市群)的過程中,應該相互學習彼此的好經驗、好做法,大家有什麼好點子、好招數,千萬別藏著掖著啊。

武漢:說得對。我們的發展建設都應該站在國家宏觀大局的高度,不能把視野局限在自己身上,特別是要加強溝通和協調,合力配置資源和產業佈局結構,避免一些同質化競爭和資源浪費。

成都:我也這麼認為,現在國家的交通越來越發達,地域與地域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我們既是個體,也應該是整體,在產業發展上應該積極尋找互補優勢,加強合作,實現共贏。

【旁白】

謝超英代表:企業永遠比政府靈敏,資本永遠比領導精明。在建設“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城市群)中,我們應當切實發揮好市場和政府“兩個作用”,加強彼此間的協調聯動,特別是頂層設計領域的互動對接,讓資源合理流動,讓產業科學佈局,更好地服務整個發展大局。

劉英姿代表:我們正計畫到包括長株潭、成都在內的各個“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城市群)去走訪取經,學習大家的好思路好經驗好做法,也希望通過加強彼此間的溝通交流,搭建起協調聯動的機制和平臺。

王海林代表:特別是在產業佈局上,要力求實現差異化競爭和錯位發展,充分發揮彼此的優勢,把你我的優勢產業、產品變成彼此的優質配套,優質資源合作共用。

(湖南日報北京3月10日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