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醫生要會看病,也要教會病人認識疾病 滬上多家醫院推出激勵措施鼓勵醫生進行醫學科普

醫生要會看病, 也要會教會病人認識疾病。

22日下午, 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科普專科分會主辦的第四屆“上海市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在滬舉行了總決賽。 共有11組參賽作品的數名青年醫護人員入圍決賽。 最終, 來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的《腰突症的“動靜”》在角逐中勝出, 摘得本屆大賽桂冠。 周到君瞭解到, 滬上多家醫院開始推出激勵措施, 鼓勵醫生加入醫學科普隊伍。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 全國公眾健康素養至2030年要增至30%, 目前我國這一水準僅為 16%。 提升健康素養, 傳遞醫學科普知識發揮重要作用。 22日上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市醫學會等聯合主辦的“中國醫學科普高峰論壇”上, 周到君瞭解到醫學科普逐漸增多, 品質也魚龍混雜, 醫療專家們紛紛呼籲, 鼓勵更多的精准科普, 杜絕“偽科普”。

面對泛娛樂化的趨勢, 中山醫院副院長秦淨直言, 當前, 醫學科普的數量仍不算多, 亟待呼籲更多醫務人員參與其中。 不過, 科普的普及是目的、科學是關鍵, 正因此, 傳播科學知識的準確性尤為重要。 中山醫院自上世紀90年開展健康促進大講堂“納涼晚會”, 至今醫院“科普土壤”積澱30餘年。 從漫畫、小說到動畫、微電影,

科普作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科普達人亦涵蓋醫生、護士、醫技、行政等醫院各個崗位。 “自發性是科普工作者的出發點, 目前醫院有專項資金與制度鼓勵各個崗位人才投入到科普工作中。 ”秦淨說。

此次“上海醫學界科普春晚”的賽事,

吸引了來自全市48家醫療衛生機構106部科普作品, 多位元青年醫務人員參加, 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作為上海市醫學會的百年華誕的慶祝活動, 本屆“上海市青年醫學科普能力大賽”有專門的評審委員會, 根據參賽選手上報的科普文章、演講視頻、自薦視頻等材料, 經專家初評, 共有11組參賽作品最終進入決賽。

決賽現場, 驚心動魄。 各參賽隊伍都拿出自己的拿手好戲、獨門技能, 通過自己的演講、小品、相聲等等多種形式進行醫學科普的展示。 專家評審團、媒體評審團共同打分, 打分標準細化到內容科學性、專業性、趣味性、互動性、演講技巧、情感表達、形象舉止等7個方面。 最後, 經過激烈角逐, 中山醫院的團隊贏得冠軍。 市一醫院、瑞金醫院、同濟醫院的作品活得二等獎。 市兒童醫院、浦東新區人民醫院等7家單位的作品獲三等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