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綠水青山》解說詞

幾千年前, 中國人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創造出了燦爛的農耕文明。 詩人用風雅頌、賦比興來讚譽, 一唱千年。

同樣在這片土地上,

今天的中國人用雙手和智慧創造出了現代化的工業文明, 而且奇跡般的只用了幾十年, 便讓世界矚目, 令世人驚歎。

但是, 我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 已變得如此珍貴。

這生命之河, 將流向何處?

如何為這片土地提供永續之脈?

【解說詞】

2013年11月12日,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一場關係到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深刻變革, 就此開啟。 在這一《決定》中, 全面、清晰地闡述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構成及其改革方向、重點任務。

這是繼黨的十八大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一起, 納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後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中國, 世界上人與自然關係最緊張的國家之一,世界上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人均資源擁有量遠不及世界平均水準。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 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 資源環境的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

翻開歷史畫卷,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中國等諸多古老文明, 大多發源于水量豐沛、森林茂密、田野肥沃的地區。 而生態狀況的急轉直下, 也讓巴比倫、瑪雅等一度興盛的文明, 由盛轉衰, 甚至毀滅。

黃河,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 它蜿蜒流淌, 灌溉著黃土高原。 然而, 人類過度的開發消耗, 也讓這塊曾經生長過茂林巨樹的土地,

遍佈光山禿嶺。

【同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環資所所長 高世楫

如果我們在工業化快速發展期間, 不注重保護生態環境, 那麼我們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沒有了依託。

【解說詞】

人與自然, 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 真的就如哈姆雷特式的兩難選擇, 只能二選其一嗎?

早在2003年, 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 就在《求是》雜誌上發表署名文章, 提出了“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這一重要論斷。

擔任党的總書記之後, 習近平多次講到, 我國生態環境矛盾有一個歷史積累過程, 不是一天變壞的, 但不能在我們手裡變得越來越壞, 共產黨人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和意志。

擲地有聲的話語, 體現了對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認識,

宣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決心, 更擔起了一份特殊的歷史重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位置。 三中全會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四中全會要求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 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納入新發展理念。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部署, 頻次之密、推進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多, 前所未有。

【解說詞】

2013年9月7日, 哈薩克, 納紮爾巴耶夫大學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

正在這裡訪問的習近平主席, 面對上千名師生, 用直白的話語, 剖析了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之間的關係。

【同期】習近平主席

既要金山銀山, 又要綠水青山。

寧可要綠水青山, 不要金山銀山, 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解說詞】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這一重要論斷, 貫穿在習近平的生態文明思想中。 它打破了簡單地把發展與保護對立起來的思維束縛, 生動地講述了發展與保護的內在統一。

遠見卓識源於親身實踐, 高瞻遠矚基於深入調研。 對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關係的深刻認識, 源自于習近平長期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這是一張拍攝於上個世紀80年代福建省長汀縣的照片。 由於過度砍伐, 這個曾經繁華富庶之地, 變成了“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貧困地區。

這一切, 讓當時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憂心忡忡。 為了治理長汀的水土流失, 習近平五下長汀, 走山村, 訪農戶, 摸實情,謀對策,長汀人大規模治山治水的大幕也就此拉開。

然而水土流失讓土壤貧瘠,氮磷鉀幾乎為零,夏天地表溫度高得驚人。

【同期】福建省長汀縣水土保持事業局局長 林豫峰

夏季最高的地表溫度可以達到76攝氏度,雞蛋都可以煮熟。

【解說詞】

如何讓火焰山般的土壤恢復植被呢?

不服輸的長汀人,一次次地實驗、摸索,終於找到了先種草給地表降溫;草種活之後,再嘗試種能活的灌木;等到形成一定的地表植被之後,再種植能適應的樹種的方法。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治理,長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已達162.8萬畝,實現了從荒山到綠洲再到生態家園的歷史性轉變。

【同期】福建省長汀縣三洲鎮三洲村村民 黃金養

以前跟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和使用的飲用水是息息相關的,它是一個可見的。而且在這個指標的變化之後,意味著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管理體制、監管方式都跟過去不一樣了。

【解說詞】

這無疑是一次重大調整,彰顯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

堅決地向錯誤的發展觀、政績觀說“不”!

然而,對於一些官員來說,政績觀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徹底改變的。在一些地方,幹部嘴上不再“唯GDP論英雄”了,想法裡、做法裡、骨子裡,還是在“唯GDP論英雄”。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西北地方重要的生態屏障,其涵養的水源,是甘肅河西五市及內蒙古、青海部分地區500多萬群眾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但是探礦採礦、旅遊開發、農牧業生產等活動,使脆弱的生態環境不堪重負。

就是這樣面臨著嚴重生態危機的地方,中央環保督察組前腳剛走,企業立刻開始排汙。

【同期】

前段時間,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環保措施)肯定在提升。這段時間,聽說走了,趕快就生產。

直排,這絕對是直排,污染治理設備一點沒上,你看一股一股的(濃煙),你看。

【解說詞】

對這些不顧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後果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

2015年7月1日,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兩份改革檔。

領導離任審計、責任追究,第一次進入到了生態領域。

【同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環資所所長 高世楫

標誌著我們對領導幹部從“審錢”的經濟責任審計,延伸到“審天”、“審地”、“審空氣”的生態審計。通過嚴格的問責,倒逼我們保護環境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

【字幕】重慶

【解說詞】

2016年1月5日,冬日的山城,寒氣中和著絲絲暖意。

上海、湖北等沿江11省市負責人聚在了一起,參加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不是一說這個就是大幹快上,上一堆沒用的東西,或者是有害的東西。無序、破壞、混亂,這都不行,一開始就要把握住。而我們現在當務之急要做的和進一步要防範的,就是一定要把母親河保護好。她已經惡化了,要恢復她,而不是再進一步地破壞她。

【解說詞】

總書記的一席話,讓在場的人們陷入了沉思。

2013年國家啟動長江經濟帶規劃工作時,大家更看中的是,如何發揮長江經濟帶在穩增長中“壓艙石”的作用。沉浸在即將迎來大開發喜悅中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如果是走傳統路子的大開發,會給長江資源環境帶來怎樣的衝擊。

【同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

總書記特別形象地提出,長江“病了”,“病”得還不輕。

【解說詞】

長江經濟帶,不能再走大開發的老路了。長江,承受不起缺少保護的開發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遍佈長江的上中下游,規劃審議前又專程進行調研。

【同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

在調研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長江經濟帶重要的戰略定位。他說,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思路很多,方案也很多,但是從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去考慮,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解說詞】

從大開發到大保護,思路變化的背後,體現的是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進步。這是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天,每一個在任的幹部,每一個離任的幹部,都要面對時代的拷問、制度的拷問——

你造了什麼福?

你給身邊的群眾帶來了什麼?

你給後代留下了什麼?

你的作為,是否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解說詞】

以時代為己任,以責任為擔當。

中國正在推進的這場深層次、全方位的生態文明變革,不僅將改變中國,也將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2015年12月12日,里程碑式的《巴黎協定》在經過艱難博弈後終於誕生。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評價中國在推動《巴黎協定》達成上,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

【同期】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特別代表 解振華

在談判《巴黎協定》的這個過程當中,當時鬥爭非常激烈,矛盾非常尖銳。應該說習主席一直走在前面,親自做工作。他要求各個國家要求同存異、相向而行,最後要做極端意見的各方的工作,然後要把最後的結果往中間靠。習主席講,(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讓我們做的,是我們自己要做的,這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解說詞】

2016年9月,西子湖畔,盛會在即。

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召開前夜,習近平主席親手將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國批准文書,遞交到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手中。

儘管中國面臨著來自國內經濟轉型等多重挑戰,但是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上,中國承諾,令世界驚歎。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同期】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特別代表 解振華

(習近平主席)實際上下了非常大的決心,我們還要發展,還要消除貧困,還要保護環境,還要應對氣候變化,所以在這個諸多的挑戰當中,我們能夠實現我們這些目標。實際上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們的經濟增長品質跟效益能夠得到提高。

【解說詞】

2017年6月,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但別國的態度不影響中國的行動,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做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的“行動派”。

【解說詞】

決心的背後是自信,而自信來自於力量。

中國正在強力推動的生態文明建設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一項全面而系統的工程,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變革。

如今,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在全國範圍實施,啟動實施了一批協力廠商治理專案;用能權、碳排放權、水權、排汙權交易穩步推進;出臺了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綠色金融制度安排已經出臺,將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各種金融手段,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運用市場機制促進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日漸明顯。

就在今年,充滿改革創新意味的“河長制”,在全國範圍全面啟動實施。河長們可以越過傳統的行政邊界,按照生態規律來保護流域生態。

就在今年,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在全國範圍停止。這標誌著100多年來向森林過度索取的歷史將終結。重點國有林區、國有林場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的發展新階段。

就在今年,生態補償邁出實質步伐,明確跨界流域補償基準。到2020年,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補償將實現全覆蓋。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視野裡,生態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政治問題。

因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2017年5月26日,一場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集體學習在中南海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直面生態環境壓力挑戰,勇於攻堅克難積極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快、成效大、百姓獲得感強,一個又一個積極變化,在人們的生活中悄然發生。

【同期】山東棗莊市民 張海紅

原來這片山吧,都是和尚山,連一點樹也沒有,草也沒有。我就是從這兒下邊長大的。我跟你說吧,這些年,這一片全部都跟美女一樣,特別綠油油的,咱自己走在裡邊特別舒服,心情也舒暢。

【同期】甘肅蘭州市民

原來我們出來戴口罩,現在不戴口罩了,氣候特別好,各方面都好了,身體也好了,紅光滿面的一天。

【同期】環保志願者 陳九諭

過去這個地方都是一片荒灘,垃圾成堆,臭氣熏天。好多下水都從這個地方放下來。那個時候哪來什麼鳥啊,連植被都很少。現在變成了濕地公園,由於我們自然條件的改變,土壤、水改變以後,引來了很多野生動物。赤麻鴨、天鵝、斑頭雁這些動物,都在這個地方來找食。

【同期】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民 遲全

我在去年的時候還拍過東北虎,我現在手機裡還有這個視頻。當時(在車上)拍的東北虎,我姑娘看了以後說,爸爸你太厲害了,這個老虎你都能拍到。

【解說詞】

百姓對生態環境變化的感受,也體現在了權威部門發佈的統計數字裡。

2013年到2016年,全國空氣品質達標的城市從3個增加到了84個;2016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城市顆粒物濃度和重污染天數持續下降;2016年,全國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解說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形成了全面鋪開、點上突破、上下互動、統籌推進的良好局面。

雖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還面臨極大挑戰,但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的資源消耗強度大、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局面已得到了初步扭轉。

長纓在手,江山向美。

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畫將來。

這是我們的祖國,這是我們的家園。這一草一木,這一山一水,都和我們的今天息息相關,都與我們的明天緊緊相連。

摸實情,謀對策,長汀人大規模治山治水的大幕也就此拉開。

然而水土流失讓土壤貧瘠,氮磷鉀幾乎為零,夏天地表溫度高得驚人。

【同期】福建省長汀縣水土保持事業局局長 林豫峰

夏季最高的地表溫度可以達到76攝氏度,雞蛋都可以煮熟。

【解說詞】

如何讓火焰山般的土壤恢復植被呢?

不服輸的長汀人,一次次地實驗、摸索,終於找到了先種草給地表降溫;草種活之後,再嘗試種能活的灌木;等到形成一定的地表植被之後,再種植能適應的樹種的方法。

經過十多年的艱苦治理,長汀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已達162.8萬畝,實現了從荒山到綠洲再到生態家園的歷史性轉變。

【同期】福建省長汀縣三洲鎮三洲村村民 黃金養

以前跟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和使用的飲用水是息息相關的,它是一個可見的。而且在這個指標的變化之後,意味著一系列的制度安排,管理體制、監管方式都跟過去不一樣了。

【解說詞】

這無疑是一次重大調整,彰顯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

堅決地向錯誤的發展觀、政績觀說“不”!

然而,對於一些官員來說,政績觀不是一夜之間就能徹底改變的。在一些地方,幹部嘴上不再“唯GDP論英雄”了,想法裡、做法裡、骨子裡,還是在“唯GDP論英雄”。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是我國西北地方重要的生態屏障,其涵養的水源,是甘肅河西五市及內蒙古、青海部分地區500多萬群眾賴以生存的生命線。但是探礦採礦、旅遊開發、農牧業生產等活動,使脆弱的生態環境不堪重負。

就是這樣面臨著嚴重生態危機的地方,中央環保督察組前腳剛走,企業立刻開始排汙。

【同期】

前段時間,中央環保督察期間,(環保措施)肯定在提升。這段時間,聽說走了,趕快就生產。

直排,這絕對是直排,污染治理設備一點沒上,你看一股一股的(濃煙),你看。

【解說詞】

對這些不顧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後果的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

2015年7月1日,中央深改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試點方案》、《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兩份改革檔。

領導離任審計、責任追究,第一次進入到了生態領域。

【同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環資所所長 高世楫

標誌著我們對領導幹部從“審錢”的經濟責任審計,延伸到“審天”、“審地”、“審空氣”的生態審計。通過嚴格的問責,倒逼我們保護環境推進綠色發展,實現生態文明的建設目標。

【字幕】重慶

【解說詞】

2016年1月5日,冬日的山城,寒氣中和著絲絲暖意。

上海、湖北等沿江11省市負責人聚在了一起,參加由習近平總書記主持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不是一說這個就是大幹快上,上一堆沒用的東西,或者是有害的東西。無序、破壞、混亂,這都不行,一開始就要把握住。而我們現在當務之急要做的和進一步要防範的,就是一定要把母親河保護好。她已經惡化了,要恢復她,而不是再進一步地破壞她。

【解說詞】

總書記的一席話,讓在場的人們陷入了沉思。

2013年國家啟動長江經濟帶規劃工作時,大家更看中的是,如何發揮長江經濟帶在穩增長中“壓艙石”的作用。沉浸在即將迎來大開發喜悅中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如果是走傳統路子的大開發,會給長江資源環境帶來怎樣的衝擊。

【同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

總書記特別形象地提出,長江“病了”,“病”得還不輕。

【解說詞】

長江經濟帶,不能再走大開發的老路了。長江,承受不起缺少保護的開發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遍佈長江的上中下游,規劃審議前又專程進行調研。

【同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一鳴

在調研的基礎上,他提出了長江經濟帶重要的戰略定位。他說,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思路很多,方案也很多,但是從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去考慮,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解說詞】

從大開發到大保護,思路變化的背後,體現的是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的進步。這是對歷史負責,對民族負責。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今天,每一個在任的幹部,每一個離任的幹部,都要面對時代的拷問、制度的拷問——

你造了什麼福?

你給身邊的群眾帶來了什麼?

你給後代留下了什麼?

你的作為,是否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解說詞】

以時代為己任,以責任為擔當。

中國正在推進的這場深層次、全方位的生態文明變革,不僅將改變中國,也將為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的貢獻。

2015年12月12日,里程碑式的《巴黎協定》在經過艱難博弈後終於誕生。時任聯合國秘書長的潘基文,評價中國在推動《巴黎協定》達成上,作出了歷史性的突出貢獻。

【同期】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特別代表 解振華

在談判《巴黎協定》的這個過程當中,當時鬥爭非常激烈,矛盾非常尖銳。應該說習主席一直走在前面,親自做工作。他要求各個國家要求同存異、相向而行,最後要做極端意見的各方的工作,然後要把最後的結果往中間靠。習主席講,(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讓我們做的,是我們自己要做的,這是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解說詞】

2016年9月,西子湖畔,盛會在即。

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召開前夜,習近平主席親手將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中國批准文書,遞交到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手中。

儘管中國面臨著來自國內經濟轉型等多重挑戰,但是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上,中國承諾,令世界驚歎。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實現;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同期】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特別代表 解振華

(習近平主席)實際上下了非常大的決心,我們還要發展,還要消除貧困,還要保護環境,還要應對氣候變化,所以在這個諸多的挑戰當中,我們能夠實現我們這些目標。實際上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我們的經濟增長品質跟效益能夠得到提高。

【解說詞】

2017年6月,美國宣佈退出《巴黎協定》。但別國的態度不影響中國的行動,中國將一如既往地做應對氣候變化進程中的“行動派”。

【解說詞】

決心的背後是自信,而自信來自於力量。

中國正在強力推動的生態文明建設是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是一項全面而系統的工程,是一場全方位、系統性的變革。

如今,環境污染協力廠商治理在全國範圍實施,啟動實施了一批協力廠商治理專案;用能權、碳排放權、水權、排汙權交易穩步推進;出臺了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的意見;綠色金融制度安排已經出臺,將通過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各種金融手段,引導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綠色產業,運用市場機制促進生態保護的積極作用日漸明顯。

就在今年,充滿改革創新意味的“河長制”,在全國範圍全面啟動實施。河長們可以越過傳統的行政邊界,按照生態規律來保護流域生態。

就在今年,天然林商業性採伐在全國範圍停止。這標誌著100多年來向森林過度索取的歷史將終結。重點國有林區、國有林場從開發利用轉入全面保護的發展新階段。

就在今年,生態補償邁出實質步伐,明確跨界流域補償基準。到2020年,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點領域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補償將實現全覆蓋。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就是幸福。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表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視野裡,生態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政治問題。

因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2017年5月26日,一場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集體學習在中南海舉行。習近平總書記表示,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發展觀的一場深刻革命。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直面生態環境壓力挑戰,勇於攻堅克難積極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推進快、成效大、百姓獲得感強,一個又一個積極變化,在人們的生活中悄然發生。

【同期】山東棗莊市民 張海紅

原來這片山吧,都是和尚山,連一點樹也沒有,草也沒有。我就是從這兒下邊長大的。我跟你說吧,這些年,這一片全部都跟美女一樣,特別綠油油的,咱自己走在裡邊特別舒服,心情也舒暢。

【同期】甘肅蘭州市民

原來我們出來戴口罩,現在不戴口罩了,氣候特別好,各方面都好了,身體也好了,紅光滿面的一天。

【同期】環保志願者 陳九諭

過去這個地方都是一片荒灘,垃圾成堆,臭氣熏天。好多下水都從這個地方放下來。那個時候哪來什麼鳥啊,連植被都很少。現在變成了濕地公園,由於我們自然條件的改變,土壤、水改變以後,引來了很多野生動物。赤麻鴨、天鵝、斑頭雁這些動物,都在這個地方來找食。

【同期】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民 遲全

我在去年的時候還拍過東北虎,我現在手機裡還有這個視頻。當時(在車上)拍的東北虎,我姑娘看了以後說,爸爸你太厲害了,這個老虎你都能拍到。

【解說詞】

百姓對生態環境變化的感受,也體現在了權威部門發佈的統計數字裡。

2013年到2016年,全國空氣品質達標的城市從3個增加到了84個;2016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78.8%,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城市顆粒物濃度和重污染天數持續下降;2016年,全國水質優良斷面比例同比上升3.2個百分點;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解說詞】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形成了全面鋪開、點上突破、上下互動、統籌推進的良好局面。

雖然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還面臨極大挑戰,但長期以來困擾我國的資源消耗強度大、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局面已得到了初步扭轉。

長纓在手,江山向美。

雨過天晴雲破處,這般顏色畫將來。

這是我們的祖國,這是我們的家園。這一草一木,這一山一水,都和我們的今天息息相關,都與我們的明天緊緊相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