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00:01:00 小字

解局:江蘇高規格召開全省製造業大會要破什麼題? 00:01:00 小字

圖為江蘇全省製造業大會現場。 人民網記者吳紀攀攝

“總理在政府報告中說‘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江蘇人對這個感受尤為深刻,因為實體經濟是江蘇的根基、江蘇的基礎、江蘇的優勢、江蘇的特色。 ”3月7日,江蘇省長石泰峰在全國兩會期間表示,兩會結束以後,江蘇馬上要召開全省製造業大會,就是要讓江蘇的實體經濟行穩致遠,越走越實,越走越強。

半個月後,江蘇全省製造業大會即如期高規格召開,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強,省長石泰峰,省政協主席蔣定之及在甯省委常委出席,會議還通過電視電話系統開到13個設區市。

事實上,從去年底首次舉辦世界智慧製造大會,到上月全省首批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再到此次全省製造業大會,江蘇在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上可謂頻頻舉旗,拿出了擼起袖子加油幹的亮劍姿態。

不可否認,從江蘇到全國,實體經濟當下面臨著發展挑戰。 李強在會上直言,特別是一些實業資本流入虛擬經濟領域,出現明顯的脫實向虛現象,造成了一些製造業企業舉步維艱、信心動搖。 50多分鐘的時間,李強從提振製造業信心、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培育地標特色產業、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優化發展環境五個方面開講,從中可以見得江蘇省委決策層在實體經濟發展上直面問題不回避,方向明確不含糊,方法路徑有實招。

談及江蘇製造業發展的大目標,李強指出,《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已經明確到2025年建成國內領先、有國際影響力的製造強省,江蘇“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提出把江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這既是對接落實國家部署,也是把江蘇製造放在國際競爭新格局中考量做出的”。

“首先要振興製造業發展的信心”

江蘇是民族工業發祥地,從製造業起步,以實體經濟見長。 2016年,江蘇省製造業總產值達到15.3萬億元,約占全國的1/8、全球的3%,居全國第一位;規上工業增加值3.5萬億元,連續7年蟬聯國內第一。

另一方面,製造業對投資的吸引力卻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 就江蘇而言,“十一五”期間製造業投資年均增長22%,“十二五”年均增長率降至12.8%,到去年進入“十三五”第一年,製造業投資增幅只有7.7%。 李強說,這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因此“振興製造業,首先要振興製造業發展的信心”。

信心從哪裡來?李強講了三點。 第一點自然是基礎優勢。 他分析,江蘇擁有門類齊全的生產體系、規模龐大的產業工人隊伍、巨大的運輸網路和消費市場,更重要的是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已經由技術模仿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的階段。 “我們在製造業領域佔有優勢,就應該進一步發揮優勢,這是高規格召開全省製造業大會的初衷。

其次是倒逼動力。 “這是一場困難與轉型的賽跑,也是一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李強說,江蘇面臨的困難有外部發達國家推動高端製造回歸和新興經濟體爭奪中低端製造的雙向擠壓,也有自身低成本優勢日益遞減和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的原因,內外雙重壓力使得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生產成本持續上升,企業經營困難增加。 而從總體來看,江蘇製造業仍然處於中低端,高端供給不足。 他提出,必須加快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下大力氣向技術水準較高、盈利能力較強、勞動報酬遞增的產業結構升級,以創新優勢取代低成本的優勢,以供給品質提升對沖要素成本上升,努力滿足新需求、引領新需求、創造新需求。

再者是重大機遇。 著眼全球範圍內的資訊技術革命帶給製造業的深層影響,李強判斷,產業模式再造、商業模式演變、創新模式重構將帶來價值鏈的顛覆性重塑。 大勢之下,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加快向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轉變,大生產、大行銷被小生產、定制化所替代,製造業逐步走向分散化、智慧化,用戶、企業、利益相關方紛紛參與到價值創造和分配當中,生產製造與研發、設計、售後的邊界越來越模糊。 “一切都將變動不居,一切都有被顛覆的可能,這就是今天的製造業。 ”他強調,只要把握好互聯網 製造的新機遇,乘勢轉型,就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如果我們因為一時困難就動搖不定,丟掉製造業,就無異於自廢武功。 ”李強希望,各地各部門特別是從事製造業的企業家群體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正如中天科技集團總裁薛池認為,只有加大實體經濟的有效投入,才能推進智慧製造,提高產業附加值,提升製造業整體發展水準。近兩年,該公司對製造業的總投入達150億元,其中智慧工廠改造及智慧設備投入28.5億元,研發投入12.9億元。去年,這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45億元,連續十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現已形成通信、電網、新能源等多元產業格局。

“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標誌的產業標杆”

江蘇經濟在經歷由農到工、由內到外兩次轉型後,目前處於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第三次轉型期。完成這一轉型任務,重點難點都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尤其是先進製造業。在產業發展方向上,李強談了高端化和特色化兩個問題。

在李強看來,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重點要做好兩篇文章:一是增量帶動、以新促高的文章,一是存量提升、推陳出新的文章。增量主要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先進性和支柱性。江蘇要在具有優勢的第五代移動通訊、智慧製造裝備、智慧電網、積體電路、物聯網、新材料等產業加快技術研發和轉化,要緊緊盯住行業龍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引進高端專案,要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共用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形成一批具有爆發力和引領力的新增長點。

李強同時指出,產業邁向中高端,重點在存量,關鍵靠創新。傳統產業是江蘇製造業的大頭,占了6成以上的份額。“把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立起來,對傳統製造產業面臨的問題重視不夠,對其轉型升級的支持也不夠,這種態度要不得。”他說,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新舊動力一定是疊加的而不是替代的,傳統製造產業與新興智慧製造一定是融合而不是對立的,傳統產業要煥發新活力,關鍵要注入新技術新模式,實現智慧化轉型。

關於產業特色問題,李強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標誌、領跑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標杆,培育地標特色產業。目前,江蘇全省梳理出了20多個特色產業專案,未來將集中資源要素強化,實現集群突破。他鼓勵優勢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實施跨國跨界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增強在全球市場佈局、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對面大量廣的中小企業,他希望瞄準專精特新,努力培育成長為某一領域的行業小巨人。“製造之美美在品質,品質之魂存於匠心。”他亦提及,要注重產品標準體系、品牌意識和發揚工匠精神,推動江蘇製造進入一個品質時代。

建設製造強省,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地位毋庸置疑。李強強調,既要發揚企業家精神,也要重視代際傳承問題,關注新生代企業家的成長。新一代蘇商伴隨改革開放在市場經濟洪流中脫穎而出,形成了厚德崇文實業創新的蘇商精神。他則希望,江蘇企業家在新的實踐中為蘇商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涵,“比如崇尚實業,能不能樹起更強的市場開拓意識;堅韌不拔是蘇商的重要特質,當前變革時代需要進一步增加靈活性,擁抱變化,勇於創新;穩健務實是蘇商發展的根基,在這個基礎上更加注重樹立全球視野,更多一些衝勁和闖勁,敢於在國際市場上衝浪;崇文厚德是蘇商的可貴品質,這種誠信為本、溫潤和諧的文氣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形成強大的軟實力。”

“切實營造放心省心暖心的良好環境”

“製造業振興發展離不開一個好的生態,我們要從社會環境、營商環境、法制環境入手,著力營造新常態下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李強表示,江蘇堅持改革法治兩個輪子一起轉,對企業反映較多的共性問題可以通過法律制度規範起來,給企業穩定的預期,同時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審批事項,減少對企業發展的干擾。

在優化發展環境上,省長石泰峰講了具體的實施意見。更大力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最直接。去年,江蘇省兩次出臺降成本的政策性檔,為企業降低成本超過1000億元。但是調研發現,有的企業獲得感不強,有的政策口惠而實不至,有的看得見沒吃到。“我們還是要樹立放水養魚的意識,強化政策落實,盡一切努力把企業成本降下來。”石泰峰稱,將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繼續削減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借用市場手段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物流成本,放大財稅政策的四兩撥千斤效應,落實好國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抵扣、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支援政策。

石泰峰表示,要更大力度推動產業政策創新,發揮政府性產業引導基金作用,運用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製造業重大項目、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破資源要素的硬約束;要深入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禁止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凡是向外資開放的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凡是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行為,都要堅決制止。”

在加強和改進政府服務方面,石泰峰提出,“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到抓服務、抓環境、抓落實上來,多提供支援,少進行干預,切實為企業營造放心省心暖心的良好環境。”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和規範涉審服務仲介,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省級部門對國家鼓勵類、允許類專案今後不再審批,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企業都將同等享受製造業發展的有關政策;突出抓好市場管理建設,建立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綜合監管執法體系,減少對品質信用度高的企業產品抽查頻次,加大對誠信經營、履行社會責任先進企業和優秀企業家表彰力度,在工程招投標、重點專案、融資服務等方面給予傾斜,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違法生產行為,讓違法者在江蘇沒有市場。

記者瞭解到,江蘇已被確立為互聯網 政務服務綜合試點示範省,確保年內完成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推動政府服務資訊向社會開放,實現部門間資料共用互聯。“要讓企業能在網上辦的就在網上辦,能不跑腿就不跑。”石泰峰還說,政府要善於和企業家交朋友,繼續發揚店小二精神,著力構建新型政商關係。

”李強希望,各地各部門特別是從事製造業的企業家群體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正如中天科技集團總裁薛池認為,只有加大實體經濟的有效投入,才能推進智慧製造,提高產業附加值,提升製造業整體發展水準。近兩年,該公司對製造業的總投入達150億元,其中智慧工廠改造及智慧設備投入28.5億元,研發投入12.9億元。去年,這家企業實現銷售收入345億元,連續十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速度,現已形成通信、電網、新能源等多元產業格局。

“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標誌的產業標杆”

江蘇經濟在經歷由農到工、由內到外兩次轉型後,目前處於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第三次轉型期。完成這一轉型任務,重點難點都在製造業,出路也在製造業,尤其是先進製造業。在產業發展方向上,李強談了高端化和特色化兩個問題。

在李強看來,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重點要做好兩篇文章:一是增量帶動、以新促高的文章,一是存量提升、推陳出新的文章。增量主要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突出先進性和支柱性。江蘇要在具有優勢的第五代移動通訊、智慧製造裝備、智慧電網、積體電路、物聯網、新材料等產業加快技術研發和轉化,要緊緊盯住行業龍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引進高端專案,要大力發展平臺經濟、共用經濟等新模式、新業態,形成一批具有爆發力和引領力的新增長點。

李強同時指出,產業邁向中高端,重點在存量,關鍵靠創新。傳統產業是江蘇製造業的大頭,占了6成以上的份額。“把傳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立起來,對傳統製造產業面臨的問題重視不夠,對其轉型升級的支持也不夠,這種態度要不得。”他說,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新舊動力一定是疊加的而不是替代的,傳統製造產業與新興智慧製造一定是融合而不是對立的,傳統產業要煥發新活力,關鍵要注入新技術新模式,實現智慧化轉型。

關於產業特色問題,李強提出要打造一批具有地方標誌、領跑全國乃至全球的產業標杆,培育地標特色產業。目前,江蘇全省梳理出了20多個特色產業專案,未來將集中資源要素強化,實現集群突破。他鼓勵優勢企業加快國際化步伐,實施跨國跨界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兼併重組,增強在全球市場佈局、整合全球資源的能力,成為真正的世界一流企業;對面大量廣的中小企業,他希望瞄準專精特新,努力培育成長為某一領域的行業小巨人。“製造之美美在品質,品質之魂存於匠心。”他亦提及,要注重產品標準體系、品牌意識和發揚工匠精神,推動江蘇製造進入一個品質時代。

建設製造強省,企業的主體作用和地位毋庸置疑。李強強調,既要發揚企業家精神,也要重視代際傳承問題,關注新生代企業家的成長。新一代蘇商伴隨改革開放在市場經濟洪流中脫穎而出,形成了厚德崇文實業創新的蘇商精神。他則希望,江蘇企業家在新的實踐中為蘇商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涵,“比如崇尚實業,能不能樹起更強的市場開拓意識;堅韌不拔是蘇商的重要特質,當前變革時代需要進一步增加靈活性,擁抱變化,勇於創新;穩健務實是蘇商發展的根基,在這個基礎上更加注重樹立全球視野,更多一些衝勁和闖勁,敢於在國際市場上衝浪;崇文厚德是蘇商的可貴品質,這種誠信為本、溫潤和諧的文氣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形成強大的軟實力。”

“切實營造放心省心暖心的良好環境”

“製造業振興發展離不開一個好的生態,我們要從社會環境、營商環境、法制環境入手,著力營造新常態下有利於製造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李強表示,江蘇堅持改革法治兩個輪子一起轉,對企業反映較多的共性問題可以通過法律制度規範起來,給企業穩定的預期,同時要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各種審批事項,減少對企業發展的干擾。

在優化發展環境上,省長石泰峰講了具體的實施意見。更大力度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最直接。去年,江蘇省兩次出臺降成本的政策性檔,為企業降低成本超過1000億元。但是調研發現,有的企業獲得感不強,有的政策口惠而實不至,有的看得見沒吃到。“我們還是要樹立放水養魚的意識,強化政策落實,盡一切努力把企業成本降下來。”石泰峰稱,將全面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繼續削減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借用市場手段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物流成本,放大財稅政策的四兩撥千斤效應,落實好國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增值稅抵扣、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支援政策。

石泰峰表示,要更大力度推動產業政策創新,發揮政府性產業引導基金作用,運用PPP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製造業重大項目、企業技術改造和關鍵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破資源要素的硬約束;要深入落實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確禁止的行業和領域,都要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凡是向外資開放的領域,都要向民間資本開放;凡是影響市場公平競爭的不合理行為,都要堅決制止。”

在加強和改進政府服務方面,石泰峰提出,“要把工作著力點放到抓服務、抓環境、抓落實上來,多提供支援,少進行干預,切實為企業營造放心省心暖心的良好環境。”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清理和規範涉審服務仲介,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省級部門對國家鼓勵類、允許類專案今後不再審批,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企業都將同等享受製造業發展的有關政策;突出抓好市場管理建設,建立完善以信用為基礎的綜合監管執法體系,減少對品質信用度高的企業產品抽查頻次,加大對誠信經營、履行社會責任先進企業和優秀企業家表彰力度,在工程招投標、重點專案、融資服務等方面給予傾斜,嚴厲打擊假冒偽劣和違法生產行為,讓違法者在江蘇沒有市場。

記者瞭解到,江蘇已被確立為互聯網 政務服務綜合試點示範省,確保年內完成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推動政府服務資訊向社會開放,實現部門間資料共用互聯。“要讓企業能在網上辦的就在網上辦,能不跑腿就不跑。”石泰峰還說,政府要善於和企業家交朋友,繼續發揚店小二精神,著力構建新型政商關係。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