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薑斌:我家的電視機

80年代黑白電視很吸引人

現如今電視機早已不是稀罕物, 誰家都有, 有的家庭已發展到兩台、三台, 似乎電視和無線路由器一樣已經成了每家每戶的標配了。

其實電視機走進百姓家裡還不到40年的光景, 只是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令人們有些始料不及, 無不感歎變化太快了!現在家裡的電視, 不僅有線電視百餘個頻道, 還有網路電視想看什麼就有什麼, 給老百姓生活注入了多彩的視頻空間。 幸運的兒孫輩後生們, 睜開眼睛便看到了五彩繽紛的電視, 可能還不以為然, 也不會對電視機的前世今生感興趣, 但我卻時常想起有關電視機的那些溫馨往事。

我小時候是伴隨著小人書和電影院長大的, 記得家裡曾有一個“大件”收音機, 父母管叫它“戲匣子”, 是用來聽廣播和戲曲的, 根本沒聽說過什麼是電視。 直到在1976年乍暖還寒的日子裡, 休病假到了北京海澱姥姥家時,

聽說對門鄰居家剛買了台電視機, 姥姥敲門跟人家說了一聲, 鄰居阿姨熱情的把我讓進去, 我才第一次看到了電視機的真容。 只見桌上有一個長方型類似收音機的物件, 卻能演“小電影”, 當時的感覺這東西太神奇了, 姥姥家都沒有, 過後聽說人家級別挺高, 便堅信這物件普通家庭是難以擁有的。

第二次看到電視是在這年9月18日毛主席追悼大會電視實況直播, 當我們臂戴黑紗來到郵電局北院的大會議室時, 看到莊嚴肅穆的會場有一台較大的電視機, 從電視畫面上真的看到了天安門廣場追悼大會的全貌。 可那時候還是沒敢想家裡什麼時候能有台電視機的事, 即便是1978年我結婚那年, 時興的“三大件”仍然是手錶、自行車、縫紉機。

並不是電視機沒排上, 而是商場櫃檯裡壓根沒有電視機出售, 一般人家不敢奢望, 所以那時覺得電視機依然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

80年代商場銷售黑白電視的場面

多人圍在黑白電視機前觀看

金鳳18吋彩電說明書

1980年秋天歡樂園平房區動遷的時候, 電視機的熱流開始湧動, 但是很不好買。 記得岳母家第一台電視機是妻的三舅給組裝的, 三舅當年在瀋陽一家無線電廠從事技術工作, 花了150元成本就弄出圖像了, 那時候好崇拜這位三舅。 那個年代對緊俏商品均實行憑票供應, 電視機更屬於緊俏再緊俏的商品, 且價格不菲。 後來聽說撫順的遼寧無線電八廠開始生產電視機, 最初的商標是“紅旗”牌, 以後改為“金鳳”牌, 更是一票難求。

轉過年的春天, 朋友送我一張臺灣產12吋黑白電視機票, 那時候還有些迷信進口貨的意識, 就決定把它買下來,但囊中羞澀,那時我的工資大概是月薪47.5元,家裡僅有200元存款,可好不容易到手的電視機票別作廢了,還是母親資助了200元,以410元的價格買下了我們三口之家的第一台電視機。記得是在歡樂園的西三街五金交電公司提的貨,付完款和電視機票後另開個取貨票,憑這張票直接從商場門前的一輛大貨車上領取一台電視機,卸貨的同時就是銷售,貨卸完了,電視機也售罄了。

有了這台12吋黑白電視機,儼然是家裡添了一大件,也算是當年家裡有電視比較早的了,給我們家裡帶來了不少“動靜”,特別是到了晚上,打開電視有趙忠祥、李娟主播的《新聞聯播》,那時他們都很年輕。還有剛引進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連續劇《加里森敢死隊》和國產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等許多節目。

聽說那時候電視劇播出的時間段,大街上幾乎沒有人,都在家看電視。我家的電視機還吸引了鄰居家的大人孩子拎著小板凳過來看,可熱鬧了!那時可沒有什麼閉路、有線什麼的,還是岳父給我們做了一個鋁制的“振子天線”,一米多長,兩頭彎曲,掛在窗上邊,才能帶來不錯的收視效果。換頻道也沒有遙控器,只能通過按鈕來旋轉。但這台黑白電視已經讓我們家裡嘗到了電視媒體的魅力。

酷似我家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

無線電八廠拆遷

1983年除夕,中央電視臺第一次春晚就是這台電視收看的,主持人好像有劉曉慶。過了幾年就琢磨該換個電視了,因為這時彩色電視機進入了我們的視線,比黑白電視先進的是有了遙控器。而且有色彩看著也更舒服,不會只是黑白。特別是撫順的“金鳳”牌彩色電視機異軍突起,無論是品牌和技術都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真是撫順飛出了金鳳凰。但是要想買到一台金鳳彩電絕非易事,要“走後門”才行,我專門去了一趟父親同事Z叔叔的家裡,拿到了一台金鳳18吋的彩電票,當時的價位是1380元。這是我第一次學著“走後門”辦事,實屬社會風氣使然,但解決了我家電視機的升級問題。可以說,當年電視機走進普通百姓的家裡,算是一件奢侈品,經濟的窘迫,物資的匱乏,使得電視機成為緊俏商品。彩電難買,貫穿了整個80年代始末。

80年代熱播的電視劇港臺或進口的譯製片居多,國產的也不少,像《霍元甲》、《上海灘》、《射雕英雄傳》、《血疑》、《西遊記》等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霍元甲》主題歌《萬里長城永不倒》是我聽到的第一首粵語歌,還有葉麗儀演唱的《上海灘》主題歌也特別經典,現在也喜歡聽和哼唱。那個時候,人們業餘時間看電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還小,可以說,我們是受電視影響的第一代人。

這以後一直到90年代,我家一直用的是金鳳彩電,品質還真不錯,據說當年的遼寧無線電八廠在撫順也是響噹噹的國有大型企業,曾是撫順的驕傲。不僅技術力量雄厚,而且產品不斷創新,是相當的輝煌。

到了90年代還生產出一種叫低音炮的“畫王”25吋高端彩電,當時我在郵電局工會工作,局領導指示購買了10台“畫王”彩電,獎勵10名郵電勞動模範,在當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效應。看這台彩電音質和畫面都不錯,我又一次選擇了更新換代,花掉4000多元的積蓄,家裡也擺上了25吋“畫王”。 這個型號可能是無線電八廠的終極產品,這以後,“金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最後金鳳被海信收購,令人唏噓不已。到2000年左右,我家裡又換了當年最時髦的“背投”電視,儼然是在追趕電視機的潮流,但還是趕不上,用了沒幾年就淘汰出局了,現在則是兩台液晶電視機繼續裝點著我們的生活。

網路電視宣傳

網路電視頁面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電視機早已成為一件極其普通的家用電器,現在誰要去買電視機是商家巴不得的事情,趕上促銷打折還能便宜許多,還有小禮品相送。 “蘇寧”、 “國美”、“大商”等商家的電視區域裡琳琅滿目,各種品牌、規格、型號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現在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有線電視信號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網路電視與wifi連接,豐富的視屏資源,讓人目不暇接,想看什麼就看什麼,隨看隨停,簡直太神奇了。沒事的時候,重溫一些久遠了的老電影成了我的新習慣。除了電視,還有手機,電腦,Piad都可以看視頻。就連電腦也不再是奢侈品,滑鼠輕輕一點,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許多方面的資訊,讓高科技為己所用。在電腦上也能隨時看電影、電視劇,比如在“百度”裡輸入電影名就行,其它一些網站也同樣,就是撫順“遼東網”的視頻新聞欄目,點擊一下即可看到在近日電視裡沒看到的《撫順新聞》。

還有現在手機的功能和作用也不能低估,手機智能化和換代升級後,具備了電腦的許多功能,只要輕觸手機屏,五彩繽紛的世界就會躍然屏上,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事都已變為現實。這不能不讓人感歎科技的進步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在電子產品方面絕對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相比之下,看電視的興致似乎沒有那麼大了,雖然電視頻道多了,但有時會挑花眼,不知看什麼好,再就是電視廣告太多,過去追求的東西,現在反而沒那麼大興趣了。但沒事的時候還是喜歡看電視的人多,看電視依然是男女老少閒暇時的首選。

回憶一些往事心情是很愉悅的,但不只是單純的回憶,更多的是對現實生活的感知,在感知的同時,愈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商場銷售電視機區域

原遼寧無線電八廠

(圖片來自網路)

就決定把它買下來,但囊中羞澀,那時我的工資大概是月薪47.5元,家裡僅有200元存款,可好不容易到手的電視機票別作廢了,還是母親資助了200元,以410元的價格買下了我們三口之家的第一台電視機。記得是在歡樂園的西三街五金交電公司提的貨,付完款和電視機票後另開個取貨票,憑這張票直接從商場門前的一輛大貨車上領取一台電視機,卸貨的同時就是銷售,貨卸完了,電視機也售罄了。

有了這台12吋黑白電視機,儼然是家裡添了一大件,也算是當年家裡有電視比較早的了,給我們家裡帶來了不少“動靜”,特別是到了晚上,打開電視有趙忠祥、李娟主播的《新聞聯播》,那時他們都很年輕。還有剛引進的動畫片《鐵臂阿童木》、連續劇《加里森敢死隊》和國產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等許多節目。

聽說那時候電視劇播出的時間段,大街上幾乎沒有人,都在家看電視。我家的電視機還吸引了鄰居家的大人孩子拎著小板凳過來看,可熱鬧了!那時可沒有什麼閉路、有線什麼的,還是岳父給我們做了一個鋁制的“振子天線”,一米多長,兩頭彎曲,掛在窗上邊,才能帶來不錯的收視效果。換頻道也沒有遙控器,只能通過按鈕來旋轉。但這台黑白電視已經讓我們家裡嘗到了電視媒體的魅力。

酷似我家的第一台黑白電視機

無線電八廠拆遷

1983年除夕,中央電視臺第一次春晚就是這台電視收看的,主持人好像有劉曉慶。過了幾年就琢磨該換個電視了,因為這時彩色電視機進入了我們的視線,比黑白電視先進的是有了遙控器。而且有色彩看著也更舒服,不會只是黑白。特別是撫順的“金鳳”牌彩色電視機異軍突起,無論是品牌和技術都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真是撫順飛出了金鳳凰。但是要想買到一台金鳳彩電絕非易事,要“走後門”才行,我專門去了一趟父親同事Z叔叔的家裡,拿到了一台金鳳18吋的彩電票,當時的價位是1380元。這是我第一次學著“走後門”辦事,實屬社會風氣使然,但解決了我家電視機的升級問題。可以說,當年電視機走進普通百姓的家裡,算是一件奢侈品,經濟的窘迫,物資的匱乏,使得電視機成為緊俏商品。彩電難買,貫穿了整個80年代始末。

80年代熱播的電視劇港臺或進口的譯製片居多,國產的也不少,像《霍元甲》、《上海灘》、《射雕英雄傳》、《血疑》、《西遊記》等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霍元甲》主題歌《萬里長城永不倒》是我聽到的第一首粵語歌,還有葉麗儀演唱的《上海灘》主題歌也特別經典,現在也喜歡聽和哼唱。那個時候,人們業餘時間看電視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孩子還小,可以說,我們是受電視影響的第一代人。

這以後一直到90年代,我家一直用的是金鳳彩電,品質還真不錯,據說當年的遼寧無線電八廠在撫順也是響噹噹的國有大型企業,曾是撫順的驕傲。不僅技術力量雄厚,而且產品不斷創新,是相當的輝煌。

到了90年代還生產出一種叫低音炮的“畫王”25吋高端彩電,當時我在郵電局工會工作,局領導指示購買了10台“畫王”彩電,獎勵10名郵電勞動模範,在當年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效應。看這台彩電音質和畫面都不錯,我又一次選擇了更新換代,花掉4000多元的積蓄,家裡也擺上了25吋“畫王”。 這個型號可能是無線電八廠的終極產品,這以後,“金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最後金鳳被海信收購,令人唏噓不已。到2000年左右,我家裡又換了當年最時髦的“背投”電視,儼然是在追趕電視機的潮流,但還是趕不上,用了沒幾年就淘汰出局了,現在則是兩台液晶電視機繼續裝點著我們的生活。

網路電視宣傳

網路電視頁面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電視機早已成為一件極其普通的家用電器,現在誰要去買電視機是商家巴不得的事情,趕上促銷打折還能便宜許多,還有小禮品相送。 “蘇寧”、 “國美”、“大商”等商家的電視區域裡琳琅滿目,各種品牌、規格、型號足以讓人眼花繚亂。

現在無論城市還是農村,有線電視信號基本實現了全覆蓋。網路電視與wifi連接,豐富的視屏資源,讓人目不暇接,想看什麼就看什麼,隨看隨停,簡直太神奇了。沒事的時候,重溫一些久遠了的老電影成了我的新習慣。除了電視,還有手機,電腦,Piad都可以看視頻。就連電腦也不再是奢侈品,滑鼠輕輕一點,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到許多方面的資訊,讓高科技為己所用。在電腦上也能隨時看電影、電視劇,比如在“百度”裡輸入電影名就行,其它一些網站也同樣,就是撫順“遼東網”的視頻新聞欄目,點擊一下即可看到在近日電視裡沒看到的《撫順新聞》。

還有現在手機的功能和作用也不能低估,手機智能化和換代升級後,具備了電腦的許多功能,只要輕觸手機屏,五彩繽紛的世界就會躍然屏上,以前做夢都想不到的事都已變為現實。這不能不讓人感歎科技的進步和生活品質的提升,在電子產品方面絕對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相比之下,看電視的興致似乎沒有那麼大了,雖然電視頻道多了,但有時會挑花眼,不知看什麼好,再就是電視廣告太多,過去追求的東西,現在反而沒那麼大興趣了。但沒事的時候還是喜歡看電視的人多,看電視依然是男女老少閒暇時的首選。

回憶一些往事心情是很愉悅的,但不只是單純的回憶,更多的是對現實生活的感知,在感知的同時,愈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商場銷售電視機區域

原遼寧無線電八廠

(圖片來自網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