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裡是有故事的蒙古人|寰行中國巴音布魯克

《寰行中國2:風從西邊來》系列之十五@巴音布魯克|周海濱著

巴音布魯克:這裡是有故事的蒙古人

200多年前, 這裡曾是土爾扈特部歷經兩年多艱險跋涉, 完成人類歷史上最悲壯的民族大遷徙後建下的東歸之城。

“眠沙臥水自成群, 曲岸殘陽極浦雲。 ”湖水像情人的眼睛, 天鵝是她遊弋的身姿, 雪山環抱下的巴音布魯克迷人獨特, 草地溫軟, 雪山倒映, 風日清和。

在開都河源頭小憩, 觀賞水草豐茂的九曲十八彎,

蜿蜒的溪流反射著天幕落下的光線, 落日徐徐, 朝霞映空, 腦海中仿佛勾勒著那段艱險的東歸之旅。

“土爾扈特大逃亡”

東歸故里和靜縣, 除了有水草豐美的巴音布魯克草原, 還有那盪氣迴腸的悲戚往事。

這裡的蒙古族牧民都是有故事的人, 當你來到他們的氈房, 喝上一碗香醇的奶茶, 可以聽他們聊一聊先祖。

在我對面, 美麗壯實的蒙古族姑娘平靜地說——那就是1771年的“土爾扈特大逃亡”。

明代後期, 中國厄魯特蒙古族分為四大部落: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 隨著各個部落人口增多、牲畜增加, 厄魯特蒙古族內部發生了爭奪遊牧地的紛爭。 17世紀30年代, 準噶爾部強大起來, 形成威懾力量。 1628年, 原本生活在西北森林和草原上的土爾扈特部為了尋找新的家園,

離開了世代遊牧的故土, 越過哈薩克草原, 渡過烏拉爾河, 來到了當時尚未被沙皇俄國佔領的伏爾加河下游、裡海之濱。 在這片人煙稀少的草原上, 他們建立起遊牧政權——土爾扈特汗國, 亦即俄國所稱的卡爾梅克汗國。

在以後的140多年裡, 沙俄不斷地向土爾扈特人居住的地方擴張勢力, 土爾扈特人受到了沙俄的控制。 沙俄強制改組土爾扈特汗王的下設機構紮爾固, 削弱汗王的權力, 讓大量的哥薩克人向東移民擴展, 不斷壓縮土爾扈特人的遊牧地面積。

沙俄政府還迫使全民信仰藏傳佛教的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 對土爾扈特人強制實行人質制度, 不斷徵用土爾扈特部的青壯年上戰場,

強迫他們入伍, 使土爾扈特部的人口急劇減少。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土爾扈特部首領渥巴錫(1742—1775)決定率領部眾17萬人離開伏爾加河畔, 東歸祖邦。 土爾扈特婦女、兒童和老人, 乘上了早已準備好的馬車、駱駝和雪橇, 在躍馬橫刀的騎士們的護衛下, 一隊接著一隊, 陸續出發, 離開了他們生活將近一個半世紀的異國他鄉。

渥巴錫率領一萬名土爾扈特戰士斷後。 他點燃了自己的木制宮殿, 以破釜沉舟的悲壯之舉, 同這片土地告別。 大隊人馬只用10多天時間, 就跨越了千里草原, 渡過了烏拉爾河, 進入冰雪覆蓋的哈薩克草原。

土爾扈特東歸的消息, 很快傳到了聖彼德堡。 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認為, 讓整個部落離俄出走,

這是沙皇羅曼諾夫家族的恥辱, 她立即派哥薩克騎兵追趕, 並將留在伏爾加河左岸的一萬餘戶土爾扈特人監視居住。

哥薩克騎兵追擊上了走在外側的土爾扈特隊伍, 他們來不及把散佈在廣闊原野上的隊伍集中起來抵抗, 9000名戰士和鄉親犧牲。

1771年8月底, 在衝破沙俄圍追堵截, 戰勝嚴寒、酷暑和疫病等重重艱難險阻之後, 渥巴錫帶著部眾踏入了伊黎河畔。 據清宮檔案《滿文錄副奏摺》的記載, 離開伏爾加草原的17萬土爾扈特人, 經過一路的惡戰, 加上疾病和饑餓的困擾, “其至伊犁者, 僅以半計”。

清政府官員在伊黎河畔會見渥巴錫。 同年, 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召見渥巴錫, 封“卓裡克圖汗”, 意為“英勇汗”。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 我見到了這枚官印,上面有個虎紐,看上去莊重、精緻。印章上刻著滿文、胡都木蒙文兩種文字。印章正款是:“烏訥恩蘇珠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卓裡克圖汗之印”,其中,“烏訥恩蘇珠克圖”意為忠誠、忠順,“卓裡克圖”意為英勇、勇敢。全印文意為“忠誠的舊土爾扈特部英勇之王”。土爾扈特部最高首領渥巴錫去世後,清朝政府將汗印頒發給了渥巴錫的長子策淩納木紮勒。之後,先後有11名繼任的卓裡克圖汗執掌此印。

憂鬱的渥巴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展廳裡,還有一幅東歸英雄渥巴錫的畫像。畫像上的渥巴錫身穿清朝官服,十分年輕,他神情凝重,帶著憂鬱,不似沙場將軍那般豪氣干雲。

這就是渥巴錫的真實面容,不是英雄崇拜的藝術形象,由承德避暑山莊的宮廷畫師所畫。不過,這幅渥巴錫的畫像是複製品,原作由八國聯軍掠走,現藏于德國柏林民族博物館。

渥巴錫為什麼憂鬱?這與乾隆帝的分化瓦解政策有關。乾隆將土爾扈特分為新、舊兩部——舊土爾扈特由渥巴錫統領,分東西南北四路,共十旗;新土爾扈特由另一首領舍楞統領,分二旗。

由於渥巴錫策劃東歸時沒有也無法聯絡清政府,清政府並未做好接納救濟準備,相反,卻有猜疑、防範之心,其“分散安置,互不統屬,各管其眾,以分其勢”的安置策略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映。

畢竟,渥巴錫的東歸是武裝起義,是在3萬大軍且戰且走的情況下武力遷徙的。1771年6月18日,乾隆在給伊犁將軍伊勒圖等人的上諭中說:“若此輩一齊前來,我等尚需略加考慮,將伊等分散安置。今此輩各自行走,相繼而來,我等辦理之際,無須費力。此輩之中,若有杜爾伯特、烏梁海之人,除即安置于杜爾伯特、烏梁海地方外,土爾扈特、綽羅斯等人,理應另行指地安置之。指地安置時,若安插伊犁之哈沁、沙喇伯勒等地,則與西界較近,易於伊等逃竄;烏魯木齊附近之地,又臨近我巴里坤驛道,均不得安置伊等。朕惟,若將伊等安置于塔爾巴哈台以東,科布多以西,額爾齊斯、博羅塔拉、額敏、齋爾等地,方善。”

不安置在邊境,以防西去;不安排交通要道,以防起事;分散安置,不妨礙台站交通。渥巴錫踏上故土已是糧盡炊斷、衣不遮體,急需政府救濟,而安置點都是經濟落後之地,無法滿足生活所需。土爾扈特人又遇天花流行,渥巴錫的妻子、兒子、母親在1771年相繼“出痘病歿”。雖然清政府撥專款採辦牲畜、皮衣、茶葉糧米接濟分發,牲畜卻被饑民殺而食之。

憂鬱的渥巴錫在歸國後第四年逝世,這位33歲的卓裡克圖汗洞察時局,留下“安分度日,勤奮耕田,繁衍牲畜,勿生事端,至盼至禱”的遺訓,以作保全之策。

渥巴錫畫像照片和渥巴錫獻給乾隆帝的一把腰刀一起,靜靜躺在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展櫃裡,無聲地訴說著那一段“東歸英雄傳”。

東歸的土爾扈特蒙古部落的後人們,平靜地生活在新疆的和靜縣、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精河縣、烏蘇市和青河縣等地,在水草豐美的草原上保留著堅韌的民族特性。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土爾扈特餡餅是蒙古族美食。這種餡餅用白麵或蕎麥面所做,多為牛羊肉餡,皮薄如紙,噴香可口,素有“漢人的餃子,蒙古人的餡餅”之說。按照傳統,土爾扈特餡餅只有在節日裡才吃,如果你來到巴音布魯克草原,不妨一嘗。

那拉提草原名稱在蒙語裡即“太陽升起的地方”,中國自古景觀人文,這兒也不例外,據傳成吉思汗西征時,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時值春日山中卻是風雪彌漫,人困馬乏疲憊不堪。

不想翻過山嶺眼前牧草肥美繁花如織、雲開日出夕陽如血,就此感恩天地賜名“那拉提”。舉目藍天如洗,幾羽雄鷹蒼勁盤旋。側目一群群牛羊在坡地上安逸地徘徊,不時有牧人縱馬馳騁,驚起一片飛鴻……

那拉提空中草原

那拉提草原三面環山,寬敞河谷、起伏丘陵的西天山自然形態盡收眼底。近處雲杉高聳,此起彼落,以那特有的園柱狀樹冠構成似有千里之遙的林海,林間草甸如茵,林泉脈脈。

鞏乃斯河龐若閃耀銀光的藍絲帶盤桓在寬闊的山谷之中,近瞰鞏河聽濤,遠眺夏牧流雲,浮想胡楊秋韻,不是江南更勝江南好風光。

見牛羊

天蒼野茫

沿途駛向雪蓮穀,兩側重巒疊翠,舉頭雲靄騰騰,大有“仰天一長嘯,萬里白雲來”之勢。深吸一口清涼甜絲的空氣,望向山頂流雲雪山,跨一步,以為已登上連結仙境的階梯。

那拉提牧野畫意中生活的是熱情奔放的哈薩克人,頭戴圓形花帽,腳踏長統皮靴的他們,至今仍保留著濃郁古樸的民俗風情和豐富的草原文化。

清香的奶茶,肥美的烤羊,羽白的氈房,翩躚的歌舞,哈薩克族絢爛的民族風情與悠遠的歷史積澱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邊塞風光,直叫人流連忘返。

周海濱作品

3.《失落的巔峰:

中共六位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新京報春季好書”、“新浪好書”

5.《我的父親韓複榘》

(韓子華口述 周海濱撰述)中華書局2013年版|“中國影響力圖書獎”

6.《風從西邊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版

購買周海濱簽名圖書,請“閱讀原文"

我見到了這枚官印,上面有個虎紐,看上去莊重、精緻。印章上刻著滿文、胡都木蒙文兩種文字。印章正款是:“烏訥恩蘇珠克圖舊土爾扈特部卓裡克圖汗之印”,其中,“烏訥恩蘇珠克圖”意為忠誠、忠順,“卓裡克圖”意為英勇、勇敢。全印文意為“忠誠的舊土爾扈特部英勇之王”。土爾扈特部最高首領渥巴錫去世後,清朝政府將汗印頒發給了渥巴錫的長子策淩納木紮勒。之後,先後有11名繼任的卓裡克圖汗執掌此印。

憂鬱的渥巴錫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展廳裡,還有一幅東歸英雄渥巴錫的畫像。畫像上的渥巴錫身穿清朝官服,十分年輕,他神情凝重,帶著憂鬱,不似沙場將軍那般豪氣干雲。

這就是渥巴錫的真實面容,不是英雄崇拜的藝術形象,由承德避暑山莊的宮廷畫師所畫。不過,這幅渥巴錫的畫像是複製品,原作由八國聯軍掠走,現藏于德國柏林民族博物館。

渥巴錫為什麼憂鬱?這與乾隆帝的分化瓦解政策有關。乾隆將土爾扈特分為新、舊兩部——舊土爾扈特由渥巴錫統領,分東西南北四路,共十旗;新土爾扈特由另一首領舍楞統領,分二旗。

由於渥巴錫策劃東歸時沒有也無法聯絡清政府,清政府並未做好接納救濟準備,相反,卻有猜疑、防範之心,其“分散安置,互不統屬,各管其眾,以分其勢”的安置策略就是這種心態的反映。

畢竟,渥巴錫的東歸是武裝起義,是在3萬大軍且戰且走的情況下武力遷徙的。1771年6月18日,乾隆在給伊犁將軍伊勒圖等人的上諭中說:“若此輩一齊前來,我等尚需略加考慮,將伊等分散安置。今此輩各自行走,相繼而來,我等辦理之際,無須費力。此輩之中,若有杜爾伯特、烏梁海之人,除即安置于杜爾伯特、烏梁海地方外,土爾扈特、綽羅斯等人,理應另行指地安置之。指地安置時,若安插伊犁之哈沁、沙喇伯勒等地,則與西界較近,易於伊等逃竄;烏魯木齊附近之地,又臨近我巴里坤驛道,均不得安置伊等。朕惟,若將伊等安置于塔爾巴哈台以東,科布多以西,額爾齊斯、博羅塔拉、額敏、齋爾等地,方善。”

不安置在邊境,以防西去;不安排交通要道,以防起事;分散安置,不妨礙台站交通。渥巴錫踏上故土已是糧盡炊斷、衣不遮體,急需政府救濟,而安置點都是經濟落後之地,無法滿足生活所需。土爾扈特人又遇天花流行,渥巴錫的妻子、兒子、母親在1771年相繼“出痘病歿”。雖然清政府撥專款採辦牲畜、皮衣、茶葉糧米接濟分發,牲畜卻被饑民殺而食之。

憂鬱的渥巴錫在歸國後第四年逝世,這位33歲的卓裡克圖汗洞察時局,留下“安分度日,勤奮耕田,繁衍牲畜,勿生事端,至盼至禱”的遺訓,以作保全之策。

渥巴錫畫像照片和渥巴錫獻給乾隆帝的一把腰刀一起,靜靜躺在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展櫃裡,無聲地訴說著那一段“東歸英雄傳”。

東歸的土爾扈特蒙古部落的後人們,平靜地生活在新疆的和靜縣、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精河縣、烏蘇市和青河縣等地,在水草豐美的草原上保留著堅韌的民族特性。在巴音布魯克草原上,土爾扈特餡餅是蒙古族美食。這種餡餅用白麵或蕎麥面所做,多為牛羊肉餡,皮薄如紙,噴香可口,素有“漢人的餃子,蒙古人的餡餅”之說。按照傳統,土爾扈特餡餅只有在節日裡才吃,如果你來到巴音布魯克草原,不妨一嘗。

那拉提草原名稱在蒙語裡即“太陽升起的地方”,中國自古景觀人文,這兒也不例外,據傳成吉思汗西征時,由天山深處向伊犁進發,時值春日山中卻是風雪彌漫,人困馬乏疲憊不堪。

不想翻過山嶺眼前牧草肥美繁花如織、雲開日出夕陽如血,就此感恩天地賜名“那拉提”。舉目藍天如洗,幾羽雄鷹蒼勁盤旋。側目一群群牛羊在坡地上安逸地徘徊,不時有牧人縱馬馳騁,驚起一片飛鴻……

那拉提空中草原

那拉提草原三面環山,寬敞河谷、起伏丘陵的西天山自然形態盡收眼底。近處雲杉高聳,此起彼落,以那特有的園柱狀樹冠構成似有千里之遙的林海,林間草甸如茵,林泉脈脈。

鞏乃斯河龐若閃耀銀光的藍絲帶盤桓在寬闊的山谷之中,近瞰鞏河聽濤,遠眺夏牧流雲,浮想胡楊秋韻,不是江南更勝江南好風光。

見牛羊

天蒼野茫

沿途駛向雪蓮穀,兩側重巒疊翠,舉頭雲靄騰騰,大有“仰天一長嘯,萬里白雲來”之勢。深吸一口清涼甜絲的空氣,望向山頂流雲雪山,跨一步,以為已登上連結仙境的階梯。

那拉提牧野畫意中生活的是熱情奔放的哈薩克人,頭戴圓形花帽,腳踏長統皮靴的他們,至今仍保留著濃郁古樸的民俗風情和豐富的草原文化。

清香的奶茶,肥美的烤羊,羽白的氈房,翩躚的歌舞,哈薩克族絢爛的民族風情與悠遠的歷史積澱構成了獨具特色的邊塞風光,直叫人流連忘返。

周海濱作品

3.《失落的巔峰:

中共六位前主要負責人親屬口述歷史》

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新京報春季好書”、“新浪好書”

5.《我的父親韓複榘》

(韓子華口述 周海濱撰述)中華書局2013年版|“中國影響力圖書獎”

6.《風從西邊來》

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版

購買周海濱簽名圖書,請“閱讀原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