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瓜子的終局 趕集的老路

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去年才突破1000萬輛、電商滲透率不過10%、阿裡蘇甯國美等大鱷這個月才剛剛涉足這個萬億規模的市場, 瓜子二手車創始人楊浩湧日前接受媒體專訪時稱他看到了戰爭的終局:用激進乃至瘋狂的手段消滅對手、獲得行業壟斷。 在他心目中, 勝利者的桂冠即將落在瓜子的頭上。

能夠看到戰爭的終局, 做事會更徹底, 打法會更兇悍——這是楊浩湧對2015年趕集網與58同城合併的複盤結論, “我和老姚都有一個判斷:如果可以回頭再來一次, 應該是可以消滅對手的。 如果把我放回到2012年, 我是一個經歷過的人,

而老姚是一個剛開始的人, 我覺得這個競爭格局不會是(合併)這樣。 反之亦然。 ”

事實是兩年前, 在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和趕集投資人的全力推動下, 這兩家陷入同質化競爭紅海的分類資訊網站由率先IPO、市場份額第一的58同城主導合併。 對此, 楊浩湧內心十分不甘, 當年9月, 即在合併5個月後, 楊浩湧即把“趕集好車”改名“瓜子二手車”, 從新公司獨立出來, 兩個月後, 更是下場親自擔任瓜子CEO, 開始向二手車電商的終局發足狂奔。

2015年, 中國互聯網發生了四大合併案:滴滴與快的、58與趕集、攜程與去哪兒、美團與大眾點評。 相比于銷聲匿跡的快的創始人呂傳偉、轉型投資的去哪兒創始人莊辰超和遠遁美國的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

楊浩湧毫無落寞失意之態, 其二次創業足夠光彩高調。

從一開始, 瓜子二手車就是楊浩湧的第二場創業通關遊戲, 從淵源、資本、定位和初心等方面來看, 瓜子活脫一個“趕集2.0版”, 然而趕集和瓜子涉足的產業、面臨的需求和對手不同, 楊浩湧滿心期待的終局, 也許並不像他想像的那麼樂觀。

淵源

瓜子二手車分拆時, 原趕集有2000多名員工跟隨楊浩湧“二次創業”, 其實這是消化趕集與58合併冗員的一個辦法。 楊浩湧說, “在每個城市, 趕集有好幾千人, 58也有好幾千人, 加在一起差不多2萬多人, 怎麼消化這些人?只有內部孵化新業務, 這些優秀的人才不會流失到別的地方去。 ”

雖然趕集舊部特別能打仗, 但絕大多數人並不具備二手車領域專業經驗,

又抱持互聯網衝擊顛覆傳統產業的高姿態, 對行業門檻頗高的二手車交易也缺乏敬畏之心。 既然老闆口口聲聲強調的只有資本估值和零和競爭, 那麼, 拿“用戶第一、為使用者提供專業服務創造價值”來要求瓜子員工則屬苛求——畢竟, 創始人的目標決定了企業的行為。

當楊浩湧的終局思維是算大帳不算小帳、不惜一切代價達成某階段目標, 明確指示“我們的戰略宗旨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做規模, 其他所有事情都為規模讓路”時, 大眾媒體就不斷收到用戶投訴:瓜子平臺車源問題多多, 調表車、事故車此起彼伏;甚至有在瓜子的默許鼓勵下, 不少黃牛車商冒充個人買家收車、個人賣家刷單;用戶因貨不對板要求退款退車頻遭平臺推諉,

瓜子的用戶投訴與廣告知名度同步增長, 積蓄到今年初還爆發了一波猛烈的輿論危機。

資本

趕集與58的五年纏鬥, 讓楊浩湧堅信燒錢打廣告是搶佔市場份額的唯一通途。 瓜子一呱呱墜地, 立即將燒錢門檻抬到10億元以上, 理由是要吸取教訓, “我和58打這麼多年仗, 吃得最大的虧就是在前期雙方形成了消耗。 所以我需要錢在戰爭一開始就把對方打死。 ”為此, 從天使輪6000萬美元、A輪2.5億美元, 到最近完成的B輪4億美元, 瓜子在業內創下同輪融資金額新高, 並把估值推高到25億美元。

然而, 高估值是一把雙刃劍, 從B輪融資新股東投資金額占比不超過1/3的情形推斷, 未來C輪融資估值必須更高, 然而接盤俠可能更少——從B輪融資額的1/5由楊浩湧創立的山行資本出資可見端倪。

另外, 從A輪融資2.5億美元、估值超10億美元、出讓25%股權, B輪融4億美元資、估值25億、出讓16%股權來推算, 瓜子起碼有過半股權已出讓給外部投資者, 楊浩湧及管理層的股權無疑被一步步稀釋。

比起當年趕集只是和58捉對廝殺, 與諸多強敵混戰的瓜子, 其資本饑渴症更為嚴重, 三輪融資已經被資本的戰車緊緊綁上, 趕集迫於資本壓力無奈與58合併的情景, 未必不再重現——2014年8月, 老虎基金與凱雷投資一起為趕集網注資2億美元。 當時楊浩湧擔心老虎基金會強迫其與58合併, 要求在投資協定中增加一條老虎基金不得再投資58的排他性條款。 當投資人發現投資款基本用於與58的廣告燒錢大戰, 便積極推動合併。然而在無法說服楊接受合併後,就直接把自有趕集股份賣給58並說服其他趕集投資人一起向58售股來推動合併。楊浩湧亦不示弱,在合併協議即將簽約前一個週末,入稟香港法院申請合併禁令。在最後一刻,參與合併交易的趕集投資人同意多支付4億美元後,楊才申請撤銷禁令。回憶當時談判情景,姚勁波曾在一公開論壇上透露,“我當時手上有一個酒杯,差點就扔出去了。”

定位

“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瓜子為鼓吹其二手車C2C虛擬寄售模式燒了十個多億廣告,看上去瓜子線上流量、日活用戶數跑在了前面,如果二手車是個簡單的流量生意,楊浩湧大可宣佈戰爭即將結束,可惜它並不是。

二手車單價高、“一車一況”的非標屬性,決定它是消費決策理性、服務有要求的低頻交易。創造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價值,才能幫助低頻的二手車交易成為入口。一年多來,瓜子通過洗腦式廣告“妖魔化”線下傳統車商之後,自己取而代之成為中間商,卻並沒有為改善二手車市場做出實質貢獻:提供放心產品和服務、縮短交易時間和提高交易效率。相反,據業內人士透露,瓜子平臺上的車賣得比傳統二手車商貴,4%交易傭金比大多數傳統車商賺的還要多,甚至在某些車商那裡,“瓜子一下”成了縮調里程數、掩飾車輛瑕疵行為的暗號,就像“百度一下”。

在楊浩湧的終局思維指導下,流量第一、規模為大,使用者體驗、精細化運營這一切等上了規模再說。 “當企業大起來之後,再去做細化運營、提高效率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有業內資深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規模效應是把雙刃劍,很難保證用戶體驗。當體驗不好,就會產生惡性循環。車的交易鏈流程很長,不是一個簡單買賣車的交易鏈,涉及的環節多且複雜,不是其中一環能夠控制的。”

初心

趕集十年、壯志未酬,驅使楊浩湧創辦瓜子二手車以完成他心中的未竟夙願;與58過招五年,又讓楊浩湧篤信流量為王、行銷至上,就像“手裡有一把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因此,楊浩湧提煉總結出趕集經驗在二手車市場“炒瓜子”,並加大力度,自造勢能、大幹快上、以求儘快消滅對手、一統江湖。

然而,線上交易只占1/10的二手車市場無法速勝,處於市場早期的“遙遙領先”沒有意義(可參照eBay易趣、當當網當年在中國網購業的領先地位),畢其功於一役的心態恰恰折射出楊浩湧焦慮浮躁的心性,這種心理性格並沒有隨著資歷漸長而平復,反而因為尚未躋身70後互聯網大佬俱樂部而加重,無法適應以核心競爭力打造和精細化運營為特徵的中國互聯網“下半場”時代。

面對專業玩家、商業大鱷雲集鏖戰二手車市場的態勢,越來越多二手車電商同行圍繞用戶痛點和體驗,融合線上線下,做實做重,向“新零售”進化的趨勢,楊浩湧領軍的瓜子只能不斷去追逐流量,哪怕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也只能飲鴆止渴。因為一旦放棄,或者擊鼓傳花結束,就前功盡棄。因此,與其說瓜子具有流量優勢,不如說是被流量綁架。

性格即命運、初心即結局,瓜子的終局命運,或許已經隱藏在楊浩湧的性格密碼中。

便積極推動合併。然而在無法說服楊接受合併後,就直接把自有趕集股份賣給58並說服其他趕集投資人一起向58售股來推動合併。楊浩湧亦不示弱,在合併協議即將簽約前一個週末,入稟香港法院申請合併禁令。在最後一刻,參與合併交易的趕集投資人同意多支付4億美元後,楊才申請撤銷禁令。回憶當時談判情景,姚勁波曾在一公開論壇上透露,“我當時手上有一個酒杯,差點就扔出去了。”

定位

“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瓜子為鼓吹其二手車C2C虛擬寄售模式燒了十個多億廣告,看上去瓜子線上流量、日活用戶數跑在了前面,如果二手車是個簡單的流量生意,楊浩湧大可宣佈戰爭即將結束,可惜它並不是。

二手車單價高、“一車一況”的非標屬性,決定它是消費決策理性、服務有要求的低頻交易。創造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價值,才能幫助低頻的二手車交易成為入口。一年多來,瓜子通過洗腦式廣告“妖魔化”線下傳統車商之後,自己取而代之成為中間商,卻並沒有為改善二手車市場做出實質貢獻:提供放心產品和服務、縮短交易時間和提高交易效率。相反,據業內人士透露,瓜子平臺上的車賣得比傳統二手車商貴,4%交易傭金比大多數傳統車商賺的還要多,甚至在某些車商那裡,“瓜子一下”成了縮調里程數、掩飾車輛瑕疵行為的暗號,就像“百度一下”。

在楊浩湧的終局思維指導下,流量第一、規模為大,使用者體驗、精細化運營這一切等上了規模再說。 “當企業大起來之後,再去做細化運營、提高效率的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有業內資深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規模效應是把雙刃劍,很難保證用戶體驗。當體驗不好,就會產生惡性循環。車的交易鏈流程很長,不是一個簡單買賣車的交易鏈,涉及的環節多且複雜,不是其中一環能夠控制的。”

初心

趕集十年、壯志未酬,驅使楊浩湧創辦瓜子二手車以完成他心中的未竟夙願;與58過招五年,又讓楊浩湧篤信流量為王、行銷至上,就像“手裡有一把錘子,看什麼都像釘子”,因此,楊浩湧提煉總結出趕集經驗在二手車市場“炒瓜子”,並加大力度,自造勢能、大幹快上、以求儘快消滅對手、一統江湖。

然而,線上交易只占1/10的二手車市場無法速勝,處於市場早期的“遙遙領先”沒有意義(可參照eBay易趣、當當網當年在中國網購業的領先地位),畢其功於一役的心態恰恰折射出楊浩湧焦慮浮躁的心性,這種心理性格並沒有隨著資歷漸長而平復,反而因為尚未躋身70後互聯網大佬俱樂部而加重,無法適應以核心競爭力打造和精細化運營為特徵的中國互聯網“下半場”時代。

面對專業玩家、商業大鱷雲集鏖戰二手車市場的態勢,越來越多二手車電商同行圍繞用戶痛點和體驗,融合線上線下,做實做重,向“新零售”進化的趨勢,楊浩湧領軍的瓜子只能不斷去追逐流量,哪怕流量成本越來越高,也只能飲鴆止渴。因為一旦放棄,或者擊鼓傳花結束,就前功盡棄。因此,與其說瓜子具有流量優勢,不如說是被流量綁架。

性格即命運、初心即結局,瓜子的終局命運,或許已經隱藏在楊浩湧的性格密碼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