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不坐月子,不是中國人?

“坐月子”是一種極為不科學的陋習, 但這阻擋不了“坐月子”盛行中國幾千年。 特別是在醫療條件得到大幅改善的今天, 中國人依然熱衷於“坐月子”。 這真的是因為中國人與西方人體質不同嗎?

7月9日, 山東淄博一產婦為“坐好月子”, 堅持家裡不開空調和風扇, 並身著長袖長褲且蓋有棉被, 導致體溫高達40多度, 最終該產婦因中暑而不治身亡。

這並不是孤例。 幾乎每年夏天都有產婦因“捂月子”而中暑乃至死亡, 每當這時, 便會有很多人站出來反對“坐月子”, 並列舉“坐月子”的種種弊端。 然而, 產婦中暑乃至死亡的悲劇卻一再上演,

“坐月子”依舊盛行。

中國人究竟為什麼如此熱衷於“坐月子”, “坐月子”的起源又是什麼?

生完孩子最金貴

在中國, 生育從來都是大事。 “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 ”在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中國社會, 家族是至高無上的, 家庭成員必須絕對服從家族利益, 生兒育女以延續家族也就成了家族成員關注的焦點。 而人口多寡關係到國之興衰, 因此歷朝歷代向來把鼓勵生育當做頭等大事, 為鼓勵百姓為國家生個娃, 通常採取免除幾年徭役等福利手段。

在這樣的土壤下, 也就孕育出民間乃至統治者對生殖的尊崇和各種祈孕求子活動, 從祭祀到巫術, 不一而足。 例如, 在古代, 蔬菜寓意生子, 偷蔬菜象徵偷子, 《清稗類鈔·迷信類》就有記載“廣州元夕,

婦女偷摘人家蔬菜, 謂可宜男, 名曰采青。 ”

乃至統治者也常常率眾嬪妃前往某處舉行隆重的祭祀, 祈求神靈恩澤, 使婦人多孕妊產子。 《禮記·月令》中即載“天子親往, 後妃帥九嬪禦, 乃禮天子所禦, 帶以弓韋蜀, 授以弓矢于高礻某之前。 ”

中原某廟會上, 人們在送子觀音前求子 / 視覺中國

尤其是古代早婚早育, 女性發育未全, 且醫學不發達, 俗語道“生得過雞酒香, 生不過四塊板”, 婦女生育就猶如過了一趟“鬼門關”, 死亡率極高。

如魏晉南北朝時期, 婦女的結婚年齡集中在14到18歲之間, 而20到30歲是婦女的死亡高峰之一, 因此, 因生育而死可能是當時婦女的重要死因之一。

且不論在分娩時難產率高, 即便是分娩成功, 產婦在產褥期仍會遭遇各種危險。 據古代醫書記載, 產婦在產褥期最首要的危險就是失血過多、“下血過少”以及“病痙”(即抽搐), 在中醫看來, “下血過少”是由於“因產感寒, 血為寒凝”, “病痙”也是產後感風寒所致, 因此在產後保健中格外注意不讓產婦“受寒”。

南齊醫學家褚澄明確表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

規勸婦女晚嫁少娶。 歷史上也有很多關於因產而死的記載。 如南朝宋武帝劉裕就死於生產當日, 劉裕還差點因此遭遇棄養。 納蘭容若之妻盧氏也因產後受寒而逝, 從此, 納蘭“悼亡之吟不少, 知己之恨尤深”。

這還是生育條件優越的帝王將相之家, 民間因生育而死的情況可想而知。 而生產危險在古代也成為共識, 漢代名臣霍光的夫人就認為“婦人免乳大故, 十死一生”, 劉宋醫學家陳延之則把婦女分娩形容為“下地坐草, 法如就死也”。

2010年, 北京某產婦在生產時死去, 丈夫欲送走這對剛生下的龍鳳胎, 得知要將孩子送出的消息後奶奶一直痛哭不止 / 視覺中國

在這樣的高死亡率之下, 中國人對新生命的孕育及保護也就異常重視, 由此產生了對掌管婦女胎孕的神靈——“胎神”的膜拜和對孕婦言行舉止的嚴格規範。 “坐月子”即是一套嚴格的禮儀和飲食規範。

“坐月子”一詞最早見於宋代, 而與“坐月子”相關的行為, 最早則可追溯至《禮記·內則》, 稱為“月內”,是產後必須的儀式行為,而圍繞“坐月子”的這一套飲食習慣和文化儀式都旨在恢復“陰陽平衡”。

古代中醫認為,“孤陰不生,獨陽不成”,健康源于“陰陽平衡”,而疾病源於“陰陽失衡”。婦女妊娠時處於“陽性”狀態,但在分娩之後,女性由於失血而變為“陰性”,或者說變得虛弱。

“陰”代表著“寒”,“陽”代表著“熱”,要“陰陽平衡”也就意味著要“冷熱平衡”。因此,為補充“陽氣”,在飲食上,產婦要吃“熱性”食物,通常以肉類為主,且不能進食任何“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在行為習慣上,產婦要“捂月子”,躺在“熱炕”或“熱爐”邊,且衣服要穿得很厚。

此外,中醫理論也認為婦女生產完之後全身器官處於“特殊”的狀態,產婦的“骨頭縫全開了”,產婦很容易“招風受涼”而致病,因此產婦不能出門曬太陽、不能開窗通風、不能穿拖鞋、不能刷牙等等。這種理論將晚年的牙疼、胃疼、眼病等等慢性疾病與“坐月子”期間的種種“違禁”行為聯繫起來,且認為這些疾病無法用一般的醫學方法進行治療,除非等到下一次再“坐月子”。而調查表明,“落病說”正是很多婦女遵循“坐月子”規範的主要原因。

2007年,山東首家“坐月子”中心內,產婦正在鍛煉 / 視覺中國

不過,“冷熱平衡”和產後限制產婦活動,並非中國獨創,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文化中也曾盛行。如在瓜地馬拉,產婦需要用熱水來保溫,並洗熱水浴,在他們看來,熱水浴會增加體內乳液的流動,減慢乳汁流入胸的速度,從而防止母乳變“冷”,即便西方醫學並不鼓勵洗熱水浴。

在中東,人們同樣也相信產婦在孕後“骨頭是開的”,且“冷”的食物會導致關節炎和風濕等疾病,因此需要吃“熱”的食物。她們“坐月子”的時間更是長達40天,在這段時間內,產婦被悉心照顧,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休息。再如瑪雅人,認為母親和嬰兒必須待在房間裡防止受寒和“邪風”。墨西哥裔美國人則在分娩後40天內都不得全身洗澡或洗頭髮。

甚至西方也曾經主張產婦生產後至少應在床上躺9天,理想狀態應該躺20天,這種狀態被稱為“lying in”,時間通常在2周到2個月之間。直到後來醫生發現久躺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容易形成靜脈血栓,且二戰和隨後的嬰兒潮導致病床緊缺,產婦不得不提前下床卻沒有任何負面影響,產婦分娩後應躺著的限制才逐漸被解除。

2011年7月18日,南蘇丹朱巴,陣痛來臨,即將臨盆的產婦Lushi Rashid(左)哭起來 / 視覺中國

從“人妻”到“人母”

不過在中國,除了擔心產婦會受寒等醫學上的考量之外,傳統社會對經血的嫌惡畏懼則是產婦“坐月子”不得出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雖然有醫書載有將女性經血入藥治病的描述,但在古人看來,月經是一種不祥的污穢,如《血盆經》就認為婦女在洗經血布及產後血衣時,讓骯髒的血滲入地下而背負污染水源的罪孽,死後須念誦血盆經來超渡。道書《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也通過描繪血湖地獄的情景表達了對女性身體排出物的厭惡。

而女性產後所留的“惡露經血”,是積存十個月的經血,被視為不潔之最,因此,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不得隨意進出別人家,更不得參加祭祀或出入寺廟,否則可能會觸怒神靈,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幸。

更有甚者認為婦女在生產時手指使勁用力,因此婦女的手也是不潔的,產婦忌以手觸碰嬰兒眼睛或以手打小孩。

而在中國人看來,不僅經血是“不潔”的,失調或者脫序也是“髒”的或者說“不潔”的。脫序代表個體暫時脫離原有的社會秩序或超越某一界限範圍,或對任何常規的破壞以及對秩序的威脅,而脫序將產生不潔。

2017年1月1日0點51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迎來新年第一個寶寶

對於中國傳統家庭,女性生育的確是打破原有家庭秩序的大事,它使產婦和嬰兒脫離了原有的生活情境,他們的脫離與加入會造成既有秩序的改變,甚至帶來威脅和破壞,因此產婦需通過“坐月子”這個儀式來淨化這種不潔,以維持家庭和家族的均衡和諧。所以“坐月子”實際上是家庭秩序發生變化的一個“過渡儀式”。

《禮記》描述“坐月子”的禮儀為“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夫使人日再問之,作而自問之。妻不敢見,使姆衣服而對。至於子生,夫複使人日再問之。夫齊則不入側室之門。子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意思就是妻子足月將要生產時就要移去專為生產準備的側室,丈夫不得觀看。

這種不准丈夫進入的禮儀,不僅源於對經血的嫌惡,更意味著一種與原有生活情境脫離的分離儀式,在這個儀式裡,家庭成員紛紛完成了家庭角色的轉換,女性從“人妻”過渡到“人母”,嬰兒從胎兒過渡到家庭成員,丈夫從“人夫”過渡到“人父”,長輩從人父人母過渡到祖父母等。

而且中國傳統社會尊母抑妻,母親備受尊崇而妻子則無足輕重,尤其是在貧困家庭,媳婦沒有嫁妝,在夫家是毫無權力的外來者,婆婆對她們擁有絕對的權力,甚至可以驅逐她們。媳婦需遵守三從四德,單向度地服從婆婆,對其恭謹侍奉。她們只能在家庭中慢慢等待自己成為姑婆而享有管理家政的權力,有學者稱之為“候權”。

因此,生子不僅是女性的一項義務,也是她們藉以在家庭中取得權力與地位的方式,生育決定了她們在家中的地位。母憑子貴,生孩子意味著女性從“外人”變成了真正的“自家人”,從只盡義務的“媳婦”晉升為可能享有權力的“母親”。

張柏芝與前婆婆的合照,兩人曾多次被爆不和 / 視覺中國

女性在生產之後,婆婆對媳婦的態度也會發生變化。而且為了保證產婦的生育能力,使產婦能夠繼續為家庭傳宗接代,婆婆會更加悉心地照顧媳婦,產婦“坐月子”時不僅能藉此恢復因長期操持家務以及懷孕生產時所積累的疲勞,也有機會發洩種種不滿情緒,甚至向婆婆發出抱怨。

一份調查顯示,媳婦大多認為,“月子” 沒養好就是婆婆沒“伺候”好,而婆婆為了避免給媳婦落下這樣的話柄,同時也受傳宗接代觀念的影響,就會悉心照料媳婦,並且嚴格監督媳婦遵守各種“坐月子”的規範和禁忌,這也是“坐月子”延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儘管已有不少研究證明“坐月子”的種種禁忌和規範不僅有害甚至威脅性命,而且在婆婆的監督下要嚴格遵守不能洗澡、不能出門等禁忌還會使產婦感到不適和很有壓力,這甚至是部分產婦孕後抑鬱症的壓力來源之一,但對於對於古代勞務繁重的婦女來說,“坐月子”仍然是父權體制下給婦女的一種犒賞行為,這也是婦女能接受“坐月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2年1月6日,上海某“坐月子”中心 / 視覺中國

不坐月子,不是中國人

事實上,即便是現在,中國的家庭仍高度重視家庭和諧和女子的“三從四德”,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婦女對夫家的順從。和諧的代際關係被高度重視,直接的衝突被盡可能的避免,直接而強烈的個人情感的表達被視為對長輩的不尊重。中國已婚婦女仍被強烈鼓勵扮演傳統角色。女性要遵守夫家對他的期待,所以婆婆的影響比自己的母親的影響更大。

因此,即便很多媳婦其實並不歡迎婆婆對她的照顧,認為這越幫越忙,甚至給自己造成了壓力,但仍然不得不遵從婆婆給自己的飲食安排和各種建議,這點在農村尤甚。

而且,中醫理論在中國實在是太流行了,傳統中醫養生類節目和養生書籍大熱,如北京衛視的《養生堂》,所謂“冷熱均衡”和受風理論在中國仍然大行其道。2012年財新網的一項調查則顯示,超過60%的人只相信中醫或者相較西醫,更相信中醫。尤其是農村鄉鎮,偏好中醫的比例最高,達到63.5%,而一線城市則有更多的人(43.9%)偏愛西醫。

事實上,對“坐月子”傳統的遵守程度的確也有城鄉差異。早在2006年就有研究發現,雖然受訪者中有18%在“坐月子”時不吃蔬菜,78.8%不吃水果,75.7%不喝牛奶,但居住在城市、教育水準和收入水準都比較高的產婦喝牛奶和食用“涼性”的水果的量比農村人多得多。在行為禁忌方面,雖然有25.2%的女性認為“坐月子”時應該留在家中,否則可能會導致疾病,但有12.9%的城市受訪者在“坐月子”時會給房間通風,在農村則只有5.2%,32.2%的城市受訪者在“坐月子”期間會洗澡,農村則只有16.1%。

而這些觀念主要來自于婆婆(49.4%)和母親(34.0%)以及書籍雜誌(16.5%)。財新網的調查也顯示,“50後”對中醫的偏好超過其他年齡群體,達到72.7%。此外,有74.6%的產婦在“坐月子”期間的飲食是由婆婆或者母親安排的。不難看出,“坐月子”的觀念主要還是在代際間進行傳遞的。

這種對中醫的堅定信任和對“坐月子”的執念在海外華人身上也可見一斑——華人們即便出了國,依然還堅持“坐月子”。

2015年5月2日,凱特王妃產下一女兒,與威廉王子首度亮相 / 視覺中國

有國外學者對居於加利福尼亞的第一代美籍華人婦女進行調查後發現,在23名女性中,有74%仍遵循“坐月子”的傳統,包括飲食習慣和盡可能的休息,並保持情緒穩定。有幾位女性的丈夫每天去唐人街買新鮮的雞以滿足妻子特殊的飲食需求。還有產婦拒絕食用醫院的食物,倒出“冷”的液體,並讓自己的親人偷偷帶“熱性”食物來醫院,或者只把毛巾蘸濕假裝洗澡。甚至有不少人的婆婆或者媽媽專程在孕婦生育期間趕到國外照顧她們,幫助她們“坐月子”。

美國聖地哥州立大學的人類學教授皮爾斯伯裡的研究則顯示,100多位元美籍華人受訪者全部相信“坐月子”有利於身心健康。皮爾斯伯裡歸納了受訪者“坐月子”的原因,其一是為了治療因生育而引起的“陰陽失衡”,其二是為預防未來的疾病,其三則是為了防止產婦及其周圍婦女的不幸。但她也指出,很多受訪者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坐月子”,稱“我們‘坐月子’是因為所有人都‘坐’”。“坐月子”成為了一種文化禁忌,很多人出於不知道不“坐月子”會發生什麼的禁忌心理繼續遵從著這一傳統。

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之後,“坐月子”非但沒有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反而通過代際傳承內化為了一種文化信仰,慢慢浸入了中國的社會結構之中,獲得了文化內涵。

2017年1月19日,Angelababy產子後帶兒子出院,黃曉明陪伴 / 視覺中國

總而言之,“坐月子”起源于“陰陽平衡”的身體觀、對神靈的敬畏與對經血的嫌惡,它作為一種打破家庭秩序的過渡儀式和分離儀式,在重視生育和家族至上的傳統中國流傳著,漸漸滲入中國的社會結構,內化為中國的一種傳統與文化。

在西方醫學流行與醫學技術發達的現代,中醫理論卻依然盛行,“陰陽平衡”、“冷熱均衡”等等迷思從未破除,婆媳關係的千古難題也仍未解決,“坐月子”因而仍散發著它獨具中國特色的“魅力”,吸引著世界華人們將這種“傳統”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女性對自己身體的掌控不過是種幻覺。

在她們看來,英國凱特王妃產子僅九個半小時即化妝露面是因為和中國人“體質不一樣”,又把“東亞病夫”的帽子戴回了中國人身上。那Angelababy產子僅兩天即出院,8天即與婆婆在花市談笑風生,是因為你沒有黃教主這樣狂拽酷炫的“霸道總裁”老公?

稱為“月內”,是產後必須的儀式行為,而圍繞“坐月子”的這一套飲食習慣和文化儀式都旨在恢復“陰陽平衡”。

古代中醫認為,“孤陰不生,獨陽不成”,健康源于“陰陽平衡”,而疾病源於“陰陽失衡”。婦女妊娠時處於“陽性”狀態,但在分娩之後,女性由於失血而變為“陰性”,或者說變得虛弱。

“陰”代表著“寒”,“陽”代表著“熱”,要“陰陽平衡”也就意味著要“冷熱平衡”。因此,為補充“陽氣”,在飲食上,產婦要吃“熱性”食物,通常以肉類為主,且不能進食任何“冷”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在行為習慣上,產婦要“捂月子”,躺在“熱炕”或“熱爐”邊,且衣服要穿得很厚。

此外,中醫理論也認為婦女生產完之後全身器官處於“特殊”的狀態,產婦的“骨頭縫全開了”,產婦很容易“招風受涼”而致病,因此產婦不能出門曬太陽、不能開窗通風、不能穿拖鞋、不能刷牙等等。這種理論將晚年的牙疼、胃疼、眼病等等慢性疾病與“坐月子”期間的種種“違禁”行為聯繫起來,且認為這些疾病無法用一般的醫學方法進行治療,除非等到下一次再“坐月子”。而調查表明,“落病說”正是很多婦女遵循“坐月子”規範的主要原因。

2007年,山東首家“坐月子”中心內,產婦正在鍛煉 / 視覺中國

不過,“冷熱平衡”和產後限制產婦活動,並非中國獨創,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文化中也曾盛行。如在瓜地馬拉,產婦需要用熱水來保溫,並洗熱水浴,在他們看來,熱水浴會增加體內乳液的流動,減慢乳汁流入胸的速度,從而防止母乳變“冷”,即便西方醫學並不鼓勵洗熱水浴。

在中東,人們同樣也相信產婦在孕後“骨頭是開的”,且“冷”的食物會導致關節炎和風濕等疾病,因此需要吃“熱”的食物。她們“坐月子”的時間更是長達40天,在這段時間內,產婦被悉心照顧,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休息。再如瑪雅人,認為母親和嬰兒必須待在房間裡防止受寒和“邪風”。墨西哥裔美國人則在分娩後40天內都不得全身洗澡或洗頭髮。

甚至西方也曾經主張產婦生產後至少應在床上躺9天,理想狀態應該躺20天,這種狀態被稱為“lying in”,時間通常在2周到2個月之間。直到後來醫生發現久躺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容易形成靜脈血栓,且二戰和隨後的嬰兒潮導致病床緊缺,產婦不得不提前下床卻沒有任何負面影響,產婦分娩後應躺著的限制才逐漸被解除。

2011年7月18日,南蘇丹朱巴,陣痛來臨,即將臨盆的產婦Lushi Rashid(左)哭起來 / 視覺中國

從“人妻”到“人母”

不過在中國,除了擔心產婦會受寒等醫學上的考量之外,傳統社會對經血的嫌惡畏懼則是產婦“坐月子”不得出門的另一個重要原因。雖然有醫書載有將女性經血入藥治病的描述,但在古人看來,月經是一種不祥的污穢,如《血盆經》就認為婦女在洗經血布及產後血衣時,讓骯髒的血滲入地下而背負污染水源的罪孽,死後須念誦血盆經來超渡。道書《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也通過描繪血湖地獄的情景表達了對女性身體排出物的厭惡。

而女性產後所留的“惡露經血”,是積存十個月的經血,被視為不潔之最,因此,產婦在“坐月子”期間不得隨意進出別人家,更不得參加祭祀或出入寺廟,否則可能會觸怒神靈,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幸。

更有甚者認為婦女在生產時手指使勁用力,因此婦女的手也是不潔的,產婦忌以手觸碰嬰兒眼睛或以手打小孩。

而在中國人看來,不僅經血是“不潔”的,失調或者脫序也是“髒”的或者說“不潔”的。脫序代表個體暫時脫離原有的社會秩序或超越某一界限範圍,或對任何常規的破壞以及對秩序的威脅,而脫序將產生不潔。

2017年1月1日0點51分,南京市婦幼保健院迎來新年第一個寶寶

對於中國傳統家庭,女性生育的確是打破原有家庭秩序的大事,它使產婦和嬰兒脫離了原有的生活情境,他們的脫離與加入會造成既有秩序的改變,甚至帶來威脅和破壞,因此產婦需通過“坐月子”這個儀式來淨化這種不潔,以維持家庭和家族的均衡和諧。所以“坐月子”實際上是家庭秩序發生變化的一個“過渡儀式”。

《禮記》描述“坐月子”的禮儀為“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夫使人日再問之,作而自問之。妻不敢見,使姆衣服而對。至於子生,夫複使人日再問之。夫齊則不入側室之門。子生,男子,設弧于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意思就是妻子足月將要生產時就要移去專為生產準備的側室,丈夫不得觀看。

這種不准丈夫進入的禮儀,不僅源於對經血的嫌惡,更意味著一種與原有生活情境脫離的分離儀式,在這個儀式裡,家庭成員紛紛完成了家庭角色的轉換,女性從“人妻”過渡到“人母”,嬰兒從胎兒過渡到家庭成員,丈夫從“人夫”過渡到“人父”,長輩從人父人母過渡到祖父母等。

而且中國傳統社會尊母抑妻,母親備受尊崇而妻子則無足輕重,尤其是在貧困家庭,媳婦沒有嫁妝,在夫家是毫無權力的外來者,婆婆對她們擁有絕對的權力,甚至可以驅逐她們。媳婦需遵守三從四德,單向度地服從婆婆,對其恭謹侍奉。她們只能在家庭中慢慢等待自己成為姑婆而享有管理家政的權力,有學者稱之為“候權”。

因此,生子不僅是女性的一項義務,也是她們藉以在家庭中取得權力與地位的方式,生育決定了她們在家中的地位。母憑子貴,生孩子意味著女性從“外人”變成了真正的“自家人”,從只盡義務的“媳婦”晉升為可能享有權力的“母親”。

張柏芝與前婆婆的合照,兩人曾多次被爆不和 / 視覺中國

女性在生產之後,婆婆對媳婦的態度也會發生變化。而且為了保證產婦的生育能力,使產婦能夠繼續為家庭傳宗接代,婆婆會更加悉心地照顧媳婦,產婦“坐月子”時不僅能藉此恢復因長期操持家務以及懷孕生產時所積累的疲勞,也有機會發洩種種不滿情緒,甚至向婆婆發出抱怨。

一份調查顯示,媳婦大多認為,“月子” 沒養好就是婆婆沒“伺候”好,而婆婆為了避免給媳婦落下這樣的話柄,同時也受傳宗接代觀念的影響,就會悉心照料媳婦,並且嚴格監督媳婦遵守各種“坐月子”的規範和禁忌,這也是“坐月子”延續至今的原因之一。

儘管已有不少研究證明“坐月子”的種種禁忌和規範不僅有害甚至威脅性命,而且在婆婆的監督下要嚴格遵守不能洗澡、不能出門等禁忌還會使產婦感到不適和很有壓力,這甚至是部分產婦孕後抑鬱症的壓力來源之一,但對於對於古代勞務繁重的婦女來說,“坐月子”仍然是父權體制下給婦女的一種犒賞行為,這也是婦女能接受“坐月子”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2年1月6日,上海某“坐月子”中心 / 視覺中國

不坐月子,不是中國人

事實上,即便是現在,中國的家庭仍高度重視家庭和諧和女子的“三從四德”,中國文化最重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婦女對夫家的順從。和諧的代際關係被高度重視,直接的衝突被盡可能的避免,直接而強烈的個人情感的表達被視為對長輩的不尊重。中國已婚婦女仍被強烈鼓勵扮演傳統角色。女性要遵守夫家對他的期待,所以婆婆的影響比自己的母親的影響更大。

因此,即便很多媳婦其實並不歡迎婆婆對她的照顧,認為這越幫越忙,甚至給自己造成了壓力,但仍然不得不遵從婆婆給自己的飲食安排和各種建議,這點在農村尤甚。

而且,中醫理論在中國實在是太流行了,傳統中醫養生類節目和養生書籍大熱,如北京衛視的《養生堂》,所謂“冷熱均衡”和受風理論在中國仍然大行其道。2012年財新網的一項調查則顯示,超過60%的人只相信中醫或者相較西醫,更相信中醫。尤其是農村鄉鎮,偏好中醫的比例最高,達到63.5%,而一線城市則有更多的人(43.9%)偏愛西醫。

事實上,對“坐月子”傳統的遵守程度的確也有城鄉差異。早在2006年就有研究發現,雖然受訪者中有18%在“坐月子”時不吃蔬菜,78.8%不吃水果,75.7%不喝牛奶,但居住在城市、教育水準和收入水準都比較高的產婦喝牛奶和食用“涼性”的水果的量比農村人多得多。在行為禁忌方面,雖然有25.2%的女性認為“坐月子”時應該留在家中,否則可能會導致疾病,但有12.9%的城市受訪者在“坐月子”時會給房間通風,在農村則只有5.2%,32.2%的城市受訪者在“坐月子”期間會洗澡,農村則只有16.1%。

而這些觀念主要來自于婆婆(49.4%)和母親(34.0%)以及書籍雜誌(16.5%)。財新網的調查也顯示,“50後”對中醫的偏好超過其他年齡群體,達到72.7%。此外,有74.6%的產婦在“坐月子”期間的飲食是由婆婆或者母親安排的。不難看出,“坐月子”的觀念主要還是在代際間進行傳遞的。

這種對中醫的堅定信任和對“坐月子”的執念在海外華人身上也可見一斑——華人們即便出了國,依然還堅持“坐月子”。

2015年5月2日,凱特王妃產下一女兒,與威廉王子首度亮相 / 視覺中國

有國外學者對居於加利福尼亞的第一代美籍華人婦女進行調查後發現,在23名女性中,有74%仍遵循“坐月子”的傳統,包括飲食習慣和盡可能的休息,並保持情緒穩定。有幾位女性的丈夫每天去唐人街買新鮮的雞以滿足妻子特殊的飲食需求。還有產婦拒絕食用醫院的食物,倒出“冷”的液體,並讓自己的親人偷偷帶“熱性”食物來醫院,或者只把毛巾蘸濕假裝洗澡。甚至有不少人的婆婆或者媽媽專程在孕婦生育期間趕到國外照顧她們,幫助她們“坐月子”。

美國聖地哥州立大學的人類學教授皮爾斯伯裡的研究則顯示,100多位元美籍華人受訪者全部相信“坐月子”有利於身心健康。皮爾斯伯裡歸納了受訪者“坐月子”的原因,其一是為了治療因生育而引起的“陰陽失衡”,其二是為預防未來的疾病,其三則是為了防止產婦及其周圍婦女的不幸。但她也指出,很多受訪者並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坐月子”,稱“我們‘坐月子’是因為所有人都‘坐’”。“坐月子”成為了一種文化禁忌,很多人出於不知道不“坐月子”會發生什麼的禁忌心理繼續遵從著這一傳統。

在兩千多年的發展之後,“坐月子”非但沒有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反而通過代際傳承內化為了一種文化信仰,慢慢浸入了中國的社會結構之中,獲得了文化內涵。

2017年1月19日,Angelababy產子後帶兒子出院,黃曉明陪伴 / 視覺中國

總而言之,“坐月子”起源于“陰陽平衡”的身體觀、對神靈的敬畏與對經血的嫌惡,它作為一種打破家庭秩序的過渡儀式和分離儀式,在重視生育和家族至上的傳統中國流傳著,漸漸滲入中國的社會結構,內化為中國的一種傳統與文化。

在西方醫學流行與醫學技術發達的現代,中醫理論卻依然盛行,“陰陽平衡”、“冷熱均衡”等等迷思從未破除,婆媳關係的千古難題也仍未解決,“坐月子”因而仍散發著它獨具中國特色的“魅力”,吸引著世界華人們將這種“傳統”一代一代地傳遞下去,女性對自己身體的掌控不過是種幻覺。

在她們看來,英國凱特王妃產子僅九個半小時即化妝露面是因為和中國人“體質不一樣”,又把“東亞病夫”的帽子戴回了中國人身上。那Angelababy產子僅兩天即出院,8天即與婆婆在花市談笑風生,是因為你沒有黃教主這樣狂拽酷炫的“霸道總裁”老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