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把孩子送回老家過暑假,我竟發現自己這些都想錯了!

暑假來臨了, 周圍的不少同事朋友都把孩子送回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老家住上十天半個月。

於是, 我也決定讓剛滿3周歲的灣灣跟著外公外婆回去江西住上兩周。

我們小時候都有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家過暑假的記憶吧:早晨起來看著帶著米香甜味的嫋嫋炊煙, 以放牛之名來到長滿青草的山坡上躺著看藍天白雲, 趟過清澈涼爽的小溪, 採摘不知名的野果, 抓知了烤熟了吃, 晚上躺在竹涼席上望滿天星斗……清新奇妙的鄉村生活記憶, 對於自從考上大學後, 故鄉的面目越來越模糊的我們來說, 永遠是心裡一個溫暖純真的角落。

於是我跟隨父母一起, 親自護送灣灣回到家鄉, 暢想著回到廣州之後, 身為“孩奴”三年之久的我, 即將開啟兩周爽到飛起的自由生活。

然而, 此行之後, 實際經歷的許多事情卻顛覆我了從前的想法。

1對於孩子的分離焦慮放輕鬆點?

一直以來,

我都很慶倖從未讓灣灣當一個“留守兒童”, 即使是外派至香港工作期間, 也不惜大動干戈地把她帶在身邊。

親密的陪伴讓她一直都未出現過什麼“分離焦慮”, 無論是每天上班的告別, 還是偶爾出差一周不見面, 無論是斷奶期間的分別, 還是她進入幼稚園的適應期, 都是非常順利度過的。

此行的確是灣灣第一次和我分開這麼長時間, 不過很多朋友都說“放心, 小孩子的適應力很強的”, 加上此前若干次分別的順利經歷, 而且我親自護送去的, 我的確沒有為此次分別做特別多的準備。

事實證明, 我真的想錯了。

回來之後第一次跟灣灣視頻, 她一看見我就問“媽媽你去哪裡了呀?”, 然後瞬間眼圈鼻子就紅了,

眼淚大滴大滴地流了出來。 我從未見過她如此的委屈和傷心, 像個成年人般釋放著洶湧的感情。

我特別後悔, 走的時候因為趕航班, 沒來得及跟她正式告別, 只是之前隨口告訴她了一聲“媽媽要回廣州了”, 然後我便在她玩玩具的時候就走了。

加上回去的幾天我因為自己感冒發燒, 怕傳染給她, 不敢跟她親近, 幾乎沒敢好好抱抱親親她, 也不敢陪她睡, 以至於沒有嚴肅認真地跟她討論“這次我們要分開2個多星期”, 並直至她認識和接受這個事實為止。

我意識到, 作為父母, 應該從小就教會孩子認真面對和處理“告別”這個課題。 那些成人情感之中, 在手機短信裡輕率說分手或是一言不發一走了之的, 大概都是從不懂得告別的孩子長大而來的吧。

2不用帶孩子了, 你會因此松一口氣?

之前在育兒群裡聽到有媽媽們說特別捨不得孩子離開, 我還大大咧咧地說:“我完全不會的哈, 我會迫不及待地浪到飛起!”

直到真的與她分離, 我才發現, 自己並沒有因此松一口氣, 相反, 我的一顆心, 一直是懸著的。

回去之前收拾行李的那天, 我忙活到晚上2點多, 拿了個24寸最大的行李箱, 除了對照從前出國旅行時詳細的各種行李清單, 更是特別備齊了各種可能要用到的應急藥品, 連霧化機和噴喉藥劑都一併帶上了。

她離開之前還有點咳嗽, 我最擔心的一點就是咳嗽如果沒能有效控制, 一不小心就像過去的某一次一樣, 急速演變成了支氣管炎甚至肺炎,

到時候搞得我還得打飛的去把她接回來, 那我此行此舉實在是NO ZUO NO DIE!

除了擔心她生病, 還擔心她在想媽媽的時候得不到足夠的撫慰和依戀, 畢竟她外公外婆還有另外一個孩子要操持呢——我弟的孩子, 他們的孫子。 講真, 我毫不懷疑他們也是愛灣灣的, 但是和那個從出生開始就由他們照顧的孩子相比, 加上根深蒂固的“孫子才是傳後人”的觀念, 這種有差別的愛, 孩子也會感受到的吧?

我父母也不斷跟我訴苦, “帶兩個孩子真是骨頭都累散架了!”

我終於明白, 一旦一個孩子來到這世上, 她終將成為你一生一世的牽掛, 任你再神經大條, 任你有他人幫忙接盤, 這份牽掛也不可能放得下。

3老家能讓孩子有不同體驗?

在我從前的認識當中, 讓孩子去外公外婆的老家生活,一定能獲得城市生活中許多不曾有的體驗,一如我們小時候那奇妙的鄉村生活。

事實證明我想錯了。

隨著整個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如火如荼,家鄉之中那些奇妙的鄉村生活的痕跡早已層層褪去,儼然演化成了一個“低配版”的城市複製版而已!

灣灣的外婆家在縣城裡,住的是裝了空調的商品房,下樓有社區、有超市、有廣場,在電商平臺上購物快遞可以直接送達,出門幾乎都是開車出行,親戚朋友之間吃飯都是直接下館子,穿越整個城市的盱江已有數條高架橋貫通。

在縣城之中,竟還有不少收費水準向廣州看齊的室內兒童樂園,有不少資質不明的所謂早教中心和少兒英語培訓機構……

哪裡還有鄉村生活中的嫋嫋炊煙?哪裡還有清澈流淌的小溪?哪裡還有一葉扁舟渡船去他鄉?哪裡還有滿天星斗、吱丫丫的搖椅、外婆的蒲扇和飛舞的螢火蟲?

從前那些古老神秘的神話傳說和巫蠱咒語,早已被炫目又啟智的IPAD遊戲所取代。

新時代的孩子們幾乎連家鄉方言都不會說了,統一被長輩們用帶著口音的普通話視作了時代的進步。

更可怕的是,此行趕上甲流肆虐,繼我自己中招之後,父親和母親也相繼感冒,去看醫生,不由分說地就上吊瓶。小城鎮看似與一線城市萬分形似,醫療理念卻大躍進得失去理智。

4不被孩子拖累的人生會更精彩?

在過去的數篇文章中,我都一直在強調“生孩子要謹慎”的觀點,無論是職場發展、婚姻關係,養育孩子都會是一個不得不跨越的障礙。

可是當孩子真的不在的時候,是不是一切皆會有改變呢?

顯然並不是。

我甚至在每天下班之後惶恐當天的去向——過去總是一到點就不得不急匆匆地趕回家接手帶孩子,可是當不再有這個使命的時候,我卻並沒有感覺更美好。

繼續加班嗎?許多工作本可以在工作時間用更高的效率去完成的,而下班之後不間斷的持續工作只會讓效率更低,並且讓整個人頭暈腦脹,透支健康;

和朋友約飯嗎?從前總是沒時間見的朋友,卻偏偏在這個時段也湊巧約不上了;而且連續幾天大吃大喝之後,早已習慣了節制飲食的身體逐漸失去了胃口,恨不得接下裡幾天只想吃草清淨;

跟娃爸二人世界?不得不說七年之癢的年頭,早已進入左手摸右手的境界,見了也是索然無味,三觀不合不治之症,不如不見相安無事來得更省心一些;

練吉他?讀書?清理家居?寫文章?……太多的to do list在足夠的空閒面前,反而讓人無所適從,最後演化成了對著個手機刷上大半夜的結果,倒不如總在萬事連軸轉的縫隙中,逐一擊破地完成,反倒更高效一些。

……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喜歡用照顧孩子所耗費的大量時間精力做掩護,來掩飾內心的不安——沒生孩子,分分鐘你照樣過著庸庸碌碌的人生。

……

感謝這一場分離讓我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和反省,她回來之後,我只想緊緊地、久久地、抱著她,說我從未知道自己有如此的愛你。

讓孩子去外公外婆的老家生活,一定能獲得城市生活中許多不曾有的體驗,一如我們小時候那奇妙的鄉村生活。

事實證明我想錯了。

隨著整個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如火如荼,家鄉之中那些奇妙的鄉村生活的痕跡早已層層褪去,儼然演化成了一個“低配版”的城市複製版而已!

灣灣的外婆家在縣城裡,住的是裝了空調的商品房,下樓有社區、有超市、有廣場,在電商平臺上購物快遞可以直接送達,出門幾乎都是開車出行,親戚朋友之間吃飯都是直接下館子,穿越整個城市的盱江已有數條高架橋貫通。

在縣城之中,竟還有不少收費水準向廣州看齊的室內兒童樂園,有不少資質不明的所謂早教中心和少兒英語培訓機構……

哪裡還有鄉村生活中的嫋嫋炊煙?哪裡還有清澈流淌的小溪?哪裡還有一葉扁舟渡船去他鄉?哪裡還有滿天星斗、吱丫丫的搖椅、外婆的蒲扇和飛舞的螢火蟲?

從前那些古老神秘的神話傳說和巫蠱咒語,早已被炫目又啟智的IPAD遊戲所取代。

新時代的孩子們幾乎連家鄉方言都不會說了,統一被長輩們用帶著口音的普通話視作了時代的進步。

更可怕的是,此行趕上甲流肆虐,繼我自己中招之後,父親和母親也相繼感冒,去看醫生,不由分說地就上吊瓶。小城鎮看似與一線城市萬分形似,醫療理念卻大躍進得失去理智。

4不被孩子拖累的人生會更精彩?

在過去的數篇文章中,我都一直在強調“生孩子要謹慎”的觀點,無論是職場發展、婚姻關係,養育孩子都會是一個不得不跨越的障礙。

可是當孩子真的不在的時候,是不是一切皆會有改變呢?

顯然並不是。

我甚至在每天下班之後惶恐當天的去向——過去總是一到點就不得不急匆匆地趕回家接手帶孩子,可是當不再有這個使命的時候,我卻並沒有感覺更美好。

繼續加班嗎?許多工作本可以在工作時間用更高的效率去完成的,而下班之後不間斷的持續工作只會讓效率更低,並且讓整個人頭暈腦脹,透支健康;

和朋友約飯嗎?從前總是沒時間見的朋友,卻偏偏在這個時段也湊巧約不上了;而且連續幾天大吃大喝之後,早已習慣了節制飲食的身體逐漸失去了胃口,恨不得接下裡幾天只想吃草清淨;

跟娃爸二人世界?不得不說七年之癢的年頭,早已進入左手摸右手的境界,見了也是索然無味,三觀不合不治之症,不如不見相安無事來得更省心一些;

練吉他?讀書?清理家居?寫文章?……太多的to do list在足夠的空閒面前,反而讓人無所適從,最後演化成了對著個手機刷上大半夜的結果,倒不如總在萬事連軸轉的縫隙中,逐一擊破地完成,反倒更高效一些。

……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喜歡用照顧孩子所耗費的大量時間精力做掩護,來掩飾內心的不安——沒生孩子,分分鐘你照樣過著庸庸碌碌的人生。

……

感謝這一場分離讓我有了許多新的認識和反省,她回來之後,我只想緊緊地、久久地、抱著她,說我從未知道自己有如此的愛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