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1116〉‖ 這位部長退休之後談勝任機關工作“三個基本能力”(公務員對照)

這是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項兆倫同志(曾任溫家寶總理辦公室主任)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 專門給年輕人寫的一篇文章, 對年輕幹部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

如何較快適應機關工作, 成為單位的骨幹, 並且不斷取得新的進步, 是年輕同志關心的事, 一定程度上也是年輕同志感到困惑的事。 幫助年輕同志較快適應機關工作, 是領導班子帶隊伍的重要責任。 我結合自己的體會和機關工作實際, 就年輕幹部如何較快適應機關工作講些想法, 與大家交流和分享。

適應和勝任機關工作, 要有三個基本能力:準確簡潔、邏輯清晰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嚴謹細緻、乾淨俐落的辦事能力, 善於溝通、商量辦事的協作共事能力。

一、表達能力。

就是要善於用最簡潔的語言, 把複雜的事情講清楚, 把構成事情的各個要素以語言通俗、條理清楚、重點突出、簡單明瞭的方式表達出來。 這是要練就的一個基本功。 有一個管用的訓練辦法, 就是在向上級彙報前, 先向自己彙報一遍, 用5分鐘時間把一件複雜的事情講清楚, 把你瞭解的情況和你的看法表達清楚。 尤其是隨著資歷加深、職務提高, 需要彙報的事越來越多, 很多場合往往需要彙報人在幾分鐘內把一件事彙報完。 這就需要大家具備準確簡潔、邏輯清晰的口頭表達能力。 養成這個習慣,

你開會發言、講話也會比較簡潔, 不會東拉西扯, 不著邊際, 長篇大論。

從書面表達能力來說, 寫出來的稿子一要自己沒有疑問, 二要經得起上級和別人問。 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看了一個稿子, 找起草人來問一問這一段是什麼意思, 然後他給我解釋一番, 我聽明白了, 就說你把剛才解釋的話替換進去, 稿子就寫清楚了。 你可以來跟我解釋, 但我們很多稿子是要往上面報的, 要經過多位領導, 你寫一段看不明白的話在裡面, 難道每位領導那裡你都去解釋一番?再者, 好的稿子應當一目了然, 不需要解釋。

稿子不僅要經得起問, 還要能講。 好的稿子是可以講的, 給別人念一遍, 大家就聽得一清二楚, 這是最好的稿子。

寫出來的稿子不應該只能看、不能講。 如果稿子要反復看才能弄明白, 就是寫得太複雜了。 因此, 一個基本的要領是, 我們一定不要“寫”文章, 而是要想像成自己是在當面跟人說。 把當面說的語言組織成書面的文字, 這樣講清楚也就寫清楚了。 因此, 寫文稿首先要會講文稿。 當然, 寫文稿之前, 還要把情況吃透, 搞清楚。 總之, 提高表達能力需要做到:搞清楚, 想清楚, 講清楚和寫清楚。 做到這幾點, 除了邏輯思維、寫作能力, 還取決於工作基礎, 取決於你對情況的掌握和工作的細緻程度。

文字表達能力, 還有個政策素養和語法修辭基本訓練問題。 文稿從司局報出, 經過一定程式, 有的會直接成為國家機關的正式文件, 有的會成為有關檔的重要內容,

從而成為指導全國某方面工作的重要政策或工作要求。 從內容上說, 要成為政策或工作要求, 就必須符合黨的方針政策, 符合國家法律法規, 符合部門和地方的實際情況, 能夠解決問題, 經得起歷史檢驗。 從文字上說, 要體現國家機關文稿的水準, 讓人一看就是國家機關的水準。 高水準的文稿首先要符合中國語言文字的規範。 邏輯不通, 辭不達意, 乃至標點符號錯誤都是不容許的。

二、辦事能力。

要做到嚴謹細緻, 乾淨俐落, 關鍵是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即謀劃在前、請示在先, 記錄在案、辦細辦實, 報告及時、事後總結。

1、謀劃在前。 做任何事情, 先把“怎麼做、怎麼開展”想清楚、理清楚。 我們很多工作要搞工作方案。

如辦會要有會議方案, 遇到重要的會議, 對每個細節、每個環節, 每個人負責什麼事, 都有詳細的設計, 有一個組織工作方案, 各項工作都要按這個方案有條不紊地展開。

2、請示在先。 這裡有兩個重要環節, 第一是接受任務環節。 接到一個任務, 要立即做個確認, 是不是準確領會了任務、意圖和目的。 如果沒搞清楚就去做, 結果不僅可能事倍功半, 甚至是南轅北轍, 誤時誤事。 因此, 做事前一定要先把意圖吃透吃准。 一個簡單方法就是簡要複述。 上級給你部署一件事, 你按照自己的理解, 對上級簡要複述一遍, 交代的是不是這麼一個任務, 我這麼理解對不對, 請上級確認, 這樣就可以確保起步正確。 第二是執行任務環節。 遇到重要事件或新的情況時, 一定不要輕易自作主張,而要在辦妥事情的同時及時請示報告。請示還要注意兩點:一是請示的時候要提出自己的建議,你準備或你建議這事該怎麼辦,而不是簡單地把問題交給上級。二是要把握好輕重。在執行過程中只有確實重要、需要請示的事才請示,而不是有事沒事、大事小事都去請示。好比你受命去攻一個山頭,你不能已經攻到半山腰,又跑回來問這樣攻對不對。

3、記錄在案。接到每一個指示、電話,向別人轉達每一個指示和意見,任務執行過程中發生的每一個變化,都要記錄在案。記錄既是為了備查,也是便於日後總結。

4、辦細辦實。就是注重細節,注重環節,工作到位。發現的每一個問題,可能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想清楚,想周全;每一個任務,每一個環節,都要分解到責任人,做到事事有人負責,事事有人檢查。如果這個環節只有你負責,你更要想到這個環節的方方面面,辦細辦實。

5、報告及時。這裡也有兩個要點:一是及時報告。你如果是新調進來的,上級交給你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往往心裡並不踏實。你及時用三言兩語報告一下重要的工作進展,上級一聽,辦的路子是對的,他心裡就踏實了;辦得有些偏差,及時給你指導,就可以馬上調整,少走彎路。同樣,及時報告不是隨時報告,不是不停地報告自己正在做什麼。你高效率、高品質地完成任務,是最好的報告。二是按程式報告。基本要求是不越級,不越權。如果情況緊急,需要越級向上報告,你也要把有關情況及時告知你的直接主管上級。另外,出去開會要把會議材料帶回來,沒有材料也要有一個簡要的口頭或書面報告,不能參加了就算完了,上級也不知道你去開的這個會到底是什麼內容,哪些事是與本單位有關的。

6、事後總結。要養成打一仗總結一次的習慣。總結可以加強經驗積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也可以避免同樣的問題重複發生,使我們的工作更加理性,更加規範,不斷創新。

三、協作共事能力。

這是把事情做好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

一是要商量辦事。不僅要善於跟同事商量辦事,還要善於和其他單位商量辦事,更要善於跟下級單位和下屬商量辦事。下屬習慣于接受指令而不爭論,和下屬商量辦事最重要也最難。我們承擔的絕大部分任務需要許多人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完成,基本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只靠一個人就能做的,沒有協同配合不可能把事情辦好。善於溝通,不僅能得到別人的支援配合,還能吸取別人的經驗智慧。不願意與人溝通,或者讓人覺得不好合作,不僅得不到別人的配合,一旦出了問題、遇到難題,也難以得到別人幫助,最後是既貽誤工作,也妨礙自己進步。

二是要互相補台。這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樂見他人成功,樂見他人把事情做好,分工以內做到位,分工以外不插手,別人的事情多補台。幫別人補台,當無名英雄,時間長了,終究會讓人看到你的為人,最終結果是大家都願意為你補台。再能幹、再聰明的人總有疏漏的時候,做好工作總是離不開別人幫助,離不開別人補台。

另外,還要養成守紀律、守規矩,鑽研業務、勤奮學習的習慣。

一、守紀律、守規矩。任何單位都有個保密紀律,就是不該說的不說,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問的不問。還要注意不該交往的不交往,這也是保密紀律中最容易被忽視、又特別需要引起警惕的一件事。要按規矩辦事,不摻雜私人因素,有透明度。

二、鑽研業務、勤奮學習。現在對幹部的訓練中,有形的培訓是各種規章制度、專業讀本、操作指南、業務培訓,加上上級和同事的傳幫帶。無形的培訓是工作環境的薰陶和處理事務、辦文辦會的磨煉。從我們自身講,從事一項工作,就要當這項工作的業務能手;在一個崗位,就要建成放心崗位;管一個部門,就要建成放心部門。從鑽研業務來說,除了理論政策文件學習,還有幾條非常重要,一是要把業務書籍當案頭書,經常看,帶著問題看。二是要研究性地做工作。接到一項任務,要把任務當作問題來研究,在研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瞭解熟悉情況,掌握和改進工作方法。三是要眼中有活。要注意發現問題,主動找問題,看到問題不放過。如果同樣的問題一再出現,就一定是有一個規律性的問題沒有解決好。找到這個關鍵點,再去下工夫,就可能解決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四是多讀書。一年要讀幾本理論專著,只要堅持下來,理論水準和思維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項兆倫,2005年任中共江西九江市委副書記。2006年任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局長。2007年1月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後兼任溫家寶總理辦公室主任。2013年任文化部副部長。)

來源 : 理論頭條v

附:機關辦事之道

辦事,是機關的重要職能。辦事水準,體現機關人員素質能力,辦得好,說明能力強,素質高。與撰文相比,辦事似乎更難:撰文,一次不行,可以修改;而辦事,弄砸了,無法挽回。把難事辦成、好事辦好,必須思考謀劃、殫精竭慮。

要厘清任務。辦事情,大體有“三要素”:辦什麼事;什麼時間完成;工作要求成果是什麼。對此,機關人員要冷靜清醒,心中有數,明明白白。這是辦好事的前提。在接受任務時,要聚精會神聆聽機關領導安排,隨時記錄交辦的事項,把領導意圖搞清楚。

在領受工作中,不清晰的要詢問,一般不輕易發表看法。對繁雜事項,要認真梳理,提出“執行方案”,請機關領導定奪;對簡單任務,要加以“發揮”,讓領導認可;對難度大的事,不要提否定意見,可以在領導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加以豐富完善。

要深鑽細研。百聞不如一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也沒有辦理權。

辦事,機關人員要首先做一個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深入基層,身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摸清底細,瞭解情況,拿出有分析、有建議、有見地的意見。辦好事情的標誌:科學性,周密嚴實,不留“空”

可行性,符合實際,清晰明確,不留“難”字;適用性,符合政策,規定和群眾利益,不留“患”字。

要籌畫戰略。在接受任務後,立足實際,放眼未來,制訂戰略,是最要緊的。無論啥事,有無把握,怎麼推進,都要根據安排,思考判斷,想一想辦的是什麼樣性質的事,為什麼出現這種情形的事情?想一想是常規的事,還是突發的事?想一想任務與平時的工作有哪些異同?這些,都要在自己的腦海裡過濾一遍,然後根據實際,借鑒以往做法,參照別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堅持利利相交取於大、利弊相交取於利、弊弊相交取於小的原則,嚴謹提出目標、戰略、思路、制度。

要明細舉措。措施,是把戰略變成現實的手段,是解決問題的“橋”和“船”,決定著速度、進度、效果。要準確把握領導意圖,認真思考,仔細求證,詳細研究,對事情究竟怎麼辦理,包括舉措、細節、事項、效果,都一一勾畫好。

有些事情是難以預測,有的潛在因素一時發現不了,有時正常情況也會發生變化。所以,資料不要太精確,效果不要訂太高,要留有餘地。在辦事過程中,一定要想一想:是不是符合政策規定要求,是不是達到時限要求,有木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有木有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明察眼前的事物,覺察近處的事物,洞察遠處的事物,辦事才有堅實基礎!

把大事分割成小事

大小,是相對而言的。一事當前,以為是小事,沒有去做,又出現另一個事,覺得還有大事,就輕易放棄,周而復始,結果只能是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來。在大小上,稀裡糊塗,辦砸了鍋。這是極為錯誤的。

要大事著眼。大,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曰大局之大,胸有大局,胸懷大局;二曰全域之大,一個地方、一個領域的事,對全國意味著什麼,一件事、一些事放在全域意味著什麼?機關工作人員,要擁有開放的理念、寬闊的視野、大氣的作為,諳熟大事,把握大事,著眼大事,做實工作,破解難題。

小事是大事的基石。小事做不來,把大事辦好,那是一廂情願。耐心做好小事,才能幹出大事。哪怕別人不屑一顧的雜事瑣事,或者毫無意義的事,機關幹部,也要做得津津有味。

比如,值班輪班、會議通知、座簽擺放、後勤接待、打水掃地,說起來都是小事。不過,稍有不慎,就會捅漏子、惹麻煩、成大事。一旦有機會做事,無論大與小,都不慌不亂,縝密思維,胸有成竹,考慮周全,周到安排,措施得力,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些。

要融大貫小。“潤物細無聲”。大就是大。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作用就是大。一定要盯住大事業,抓住大事情,牽住大事件,集中精力把大事辦好。

無論必做的事、改進的事,還是正常的事、特殊的事,要注重積累,掌握技巧,豐富能力。時間長了,便成為一種風格。遇到大事時,就很自然地考慮如何做,當斷則斷,當做則做。要積小成大。大事與小事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難易、重要程度相異。

機關工作中,有眾多大事情,更有無數小事情。小事連著大事,小事構成大事,小事成就大事。把大事分割成小事,小事做好了,與大事便融匯在一起了。

輕重緩急

就是對事情的性質、輕重、順序,做出準確判斷,有序安排,一一做好。對於急事,要先急辦不耽擱;對於緩事,則可等等放一下。要抓急不放緩,該做的事情,就努力做好。

要科學排序。在戰略上,注重整體把握,統籌兼顧,分清輕重,弄清哪些是急事、哪些是緩事,先辦哪些事、後辦哪些事;在戰術上,堅持重點突破,先急後緩,依序而行,集中精力辦哪些事,按規定照常辦哪些事;乾淨徹底辦哪些事,順其自然辦哪些事;在主體上,根據職責,審事度人,按章行事,確定事情由誰去辦,哪些事必須親力親為,哪些事要親力不親為,哪些事既不親力也不親為,有條不紊地推進。排序,就是優化辦事結構,就是應用系統原理啊。

要急事第一。工作中常會遇到千頭萬緒、眾多繁雜的情況,這就需要把握輕重緩急。不論是政務性還是事務性工作,要把最重要的記下來,按重要程度編上號碼,把最重要的排在NO.1,依此類推。將大目標分成若干個小目標,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要迷失在看似緊急的、次要的事情中。

要緩急適當。急事急做,當然對;有時急事緩做,也未必錯。事情是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有機系統,又處在與其他系統緊密聯繫中。機關固定式、程式化、模式化工作多,然而,意外的、突發性的事情也會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機關人員都要用一顆平等的心對待,對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

在推進過程中,要進行“上下、左右、內外、正反、縱橫”立體思考,把握主體、客體和仲介要素,都是什麼,然後再去作為。有時,緊急的事情,未必就是重要的。在做事的時候,要根據帕累托法則,將80%的時間與精力,放在20%重要的人和事上。面對某件事時,按能否不做,可否讓別人做,如果一定要自己做、能否用最簡單的方法做。

在根據授意、處置突發性事件時,要大膽往前站,邊請示領導同志,邊協調相關單位,邊組織力量處理,決不能手足無措,盡最大努力把事情解決。

一定不要輕易自作主張,而要在辦妥事情的同時及時請示報告。請示還要注意兩點:一是請示的時候要提出自己的建議,你準備或你建議這事該怎麼辦,而不是簡單地把問題交給上級。二是要把握好輕重。在執行過程中只有確實重要、需要請示的事才請示,而不是有事沒事、大事小事都去請示。好比你受命去攻一個山頭,你不能已經攻到半山腰,又跑回來問這樣攻對不對。

3、記錄在案。接到每一個指示、電話,向別人轉達每一個指示和意見,任務執行過程中發生的每一個變化,都要記錄在案。記錄既是為了備查,也是便於日後總結。

4、辦細辦實。就是注重細節,注重環節,工作到位。發現的每一個問題,可能遇到的每一個問題,都要想清楚,想周全;每一個任務,每一個環節,都要分解到責任人,做到事事有人負責,事事有人檢查。如果這個環節只有你負責,你更要想到這個環節的方方面面,辦細辦實。

5、報告及時。這裡也有兩個要點:一是及時報告。你如果是新調進來的,上級交給你一項比較重要的工作,往往心裡並不踏實。你及時用三言兩語報告一下重要的工作進展,上級一聽,辦的路子是對的,他心裡就踏實了;辦得有些偏差,及時給你指導,就可以馬上調整,少走彎路。同樣,及時報告不是隨時報告,不是不停地報告自己正在做什麼。你高效率、高品質地完成任務,是最好的報告。二是按程式報告。基本要求是不越級,不越權。如果情況緊急,需要越級向上報告,你也要把有關情況及時告知你的直接主管上級。另外,出去開會要把會議材料帶回來,沒有材料也要有一個簡要的口頭或書面報告,不能參加了就算完了,上級也不知道你去開的這個會到底是什麼內容,哪些事是與本單位有關的。

6、事後總結。要養成打一仗總結一次的習慣。總結可以加強經驗積累,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也可以避免同樣的問題重複發生,使我們的工作更加理性,更加規範,不斷創新。

三、協作共事能力。

這是把事情做好的重要條件,也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

一是要商量辦事。不僅要善於跟同事商量辦事,還要善於和其他單位商量辦事,更要善於跟下級單位和下屬商量辦事。下屬習慣于接受指令而不爭論,和下屬商量辦事最重要也最難。我們承擔的絕大部分任務需要許多人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完成,基本上沒有一件事情是只靠一個人就能做的,沒有協同配合不可能把事情辦好。善於溝通,不僅能得到別人的支援配合,還能吸取別人的經驗智慧。不願意與人溝通,或者讓人覺得不好合作,不僅得不到別人的配合,一旦出了問題、遇到難題,也難以得到別人幫助,最後是既貽誤工作,也妨礙自己進步。

二是要互相補台。這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樂見他人成功,樂見他人把事情做好,分工以內做到位,分工以外不插手,別人的事情多補台。幫別人補台,當無名英雄,時間長了,終究會讓人看到你的為人,最終結果是大家都願意為你補台。再能幹、再聰明的人總有疏漏的時候,做好工作總是離不開別人幫助,離不開別人補台。

另外,還要養成守紀律、守規矩,鑽研業務、勤奮學習的習慣。

一、守紀律、守規矩。任何單位都有個保密紀律,就是不該說的不說,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問的不問。還要注意不該交往的不交往,這也是保密紀律中最容易被忽視、又特別需要引起警惕的一件事。要按規矩辦事,不摻雜私人因素,有透明度。

二、鑽研業務、勤奮學習。現在對幹部的訓練中,有形的培訓是各種規章制度、專業讀本、操作指南、業務培訓,加上上級和同事的傳幫帶。無形的培訓是工作環境的薰陶和處理事務、辦文辦會的磨煉。從我們自身講,從事一項工作,就要當這項工作的業務能手;在一個崗位,就要建成放心崗位;管一個部門,就要建成放心部門。從鑽研業務來說,除了理論政策文件學習,還有幾條非常重要,一是要把業務書籍當案頭書,經常看,帶著問題看。二是要研究性地做工作。接到一項任務,要把任務當作問題來研究,在研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瞭解熟悉情況,掌握和改進工作方法。三是要眼中有活。要注意發現問題,主動找問題,看到問題不放過。如果同樣的問題一再出現,就一定是有一個規律性的問題沒有解決好。找到這個關鍵點,再去下工夫,就可能解決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四是多讀書。一年要讀幾本理論專著,只要堅持下來,理論水準和思維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項兆倫,2005年任中共江西九江市委副書記。2006年任國務院辦公廳秘書一局局長。2007年1月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後兼任溫家寶總理辦公室主任。2013年任文化部副部長。)

來源 : 理論頭條v

附:機關辦事之道

辦事,是機關的重要職能。辦事水準,體現機關人員素質能力,辦得好,說明能力強,素質高。與撰文相比,辦事似乎更難:撰文,一次不行,可以修改;而辦事,弄砸了,無法挽回。把難事辦成、好事辦好,必須思考謀劃、殫精竭慮。

要厘清任務。辦事情,大體有“三要素”:辦什麼事;什麼時間完成;工作要求成果是什麼。對此,機關人員要冷靜清醒,心中有數,明明白白。這是辦好事的前提。在接受任務時,要聚精會神聆聽機關領導安排,隨時記錄交辦的事項,把領導意圖搞清楚。

在領受工作中,不清晰的要詢問,一般不輕易發表看法。對繁雜事項,要認真梳理,提出“執行方案”,請機關領導定奪;對簡單任務,要加以“發揮”,讓領導認可;對難度大的事,不要提否定意見,可以在領導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加以豐富完善。

要深鑽細研。百聞不如一見。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也沒有辦理權。

辦事,機關人員要首先做一個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深入基層,身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摸清底細,瞭解情況,拿出有分析、有建議、有見地的意見。辦好事情的標誌:科學性,周密嚴實,不留“空”

可行性,符合實際,清晰明確,不留“難”字;適用性,符合政策,規定和群眾利益,不留“患”字。

要籌畫戰略。在接受任務後,立足實際,放眼未來,制訂戰略,是最要緊的。無論啥事,有無把握,怎麼推進,都要根據安排,思考判斷,想一想辦的是什麼樣性質的事,為什麼出現這種情形的事情?想一想是常規的事,還是突發的事?想一想任務與平時的工作有哪些異同?這些,都要在自己的腦海裡過濾一遍,然後根據實際,借鑒以往做法,參照別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堅持利利相交取於大、利弊相交取於利、弊弊相交取於小的原則,嚴謹提出目標、戰略、思路、制度。

要明細舉措。措施,是把戰略變成現實的手段,是解決問題的“橋”和“船”,決定著速度、進度、效果。要準確把握領導意圖,認真思考,仔細求證,詳細研究,對事情究竟怎麼辦理,包括舉措、細節、事項、效果,都一一勾畫好。

有些事情是難以預測,有的潛在因素一時發現不了,有時正常情況也會發生變化。所以,資料不要太精確,效果不要訂太高,要留有餘地。在辦事過程中,一定要想一想:是不是符合政策規定要求,是不是達到時限要求,有木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有木有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明察眼前的事物,覺察近處的事物,洞察遠處的事物,辦事才有堅實基礎!

把大事分割成小事

大小,是相對而言的。一事當前,以為是小事,沒有去做,又出現另一個事,覺得還有大事,就輕易放棄,周而復始,結果只能是小事不願做,大事做不來。在大小上,稀裡糊塗,辦砸了鍋。這是極為錯誤的。

要大事著眼。大,主要有兩層意思:一曰大局之大,胸有大局,胸懷大局;二曰全域之大,一個地方、一個領域的事,對全國意味著什麼,一件事、一些事放在全域意味著什麼?機關工作人員,要擁有開放的理念、寬闊的視野、大氣的作為,諳熟大事,把握大事,著眼大事,做實工作,破解難題。

小事是大事的基石。小事做不來,把大事辦好,那是一廂情願。耐心做好小事,才能幹出大事。哪怕別人不屑一顧的雜事瑣事,或者毫無意義的事,機關幹部,也要做得津津有味。

比如,值班輪班、會議通知、座簽擺放、後勤接待、打水掃地,說起來都是小事。不過,稍有不慎,就會捅漏子、惹麻煩、成大事。一旦有機會做事,無論大與小,都不慌不亂,縝密思維,胸有成竹,考慮周全,周到安排,措施得力,努力把事情做得完美些。

要融大貫小。“潤物細無聲”。大就是大。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作用就是大。一定要盯住大事業,抓住大事情,牽住大事件,集中精力把大事辦好。

無論必做的事、改進的事,還是正常的事、特殊的事,要注重積累,掌握技巧,豐富能力。時間長了,便成為一種風格。遇到大事時,就很自然地考慮如何做,當斷則斷,當做則做。要積小成大。大事與小事道理是一樣的,只不過難易、重要程度相異。

機關工作中,有眾多大事情,更有無數小事情。小事連著大事,小事構成大事,小事成就大事。把大事分割成小事,小事做好了,與大事便融匯在一起了。

輕重緩急

就是對事情的性質、輕重、順序,做出準確判斷,有序安排,一一做好。對於急事,要先急辦不耽擱;對於緩事,則可等等放一下。要抓急不放緩,該做的事情,就努力做好。

要科學排序。在戰略上,注重整體把握,統籌兼顧,分清輕重,弄清哪些是急事、哪些是緩事,先辦哪些事、後辦哪些事;在戰術上,堅持重點突破,先急後緩,依序而行,集中精力辦哪些事,按規定照常辦哪些事;乾淨徹底辦哪些事,順其自然辦哪些事;在主體上,根據職責,審事度人,按章行事,確定事情由誰去辦,哪些事必須親力親為,哪些事要親力不親為,哪些事既不親力也不親為,有條不紊地推進。排序,就是優化辦事結構,就是應用系統原理啊。

要急事第一。工作中常會遇到千頭萬緒、眾多繁雜的情況,這就需要把握輕重緩急。不論是政務性還是事務性工作,要把最重要的記下來,按重要程度編上號碼,把最重要的排在NO.1,依此類推。將大目標分成若干個小目標,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不要迷失在看似緊急的、次要的事情中。

要緩急適當。急事急做,當然對;有時急事緩做,也未必錯。事情是多元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有機系統,又處在與其他系統緊密聯繫中。機關固定式、程式化、模式化工作多,然而,意外的、突發性的事情也會出現。在這種情況下,機關人員都要用一顆平等的心對待,對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

在推進過程中,要進行“上下、左右、內外、正反、縱橫”立體思考,把握主體、客體和仲介要素,都是什麼,然後再去作為。有時,緊急的事情,未必就是重要的。在做事的時候,要根據帕累托法則,將80%的時間與精力,放在20%重要的人和事上。面對某件事時,按能否不做,可否讓別人做,如果一定要自己做、能否用最簡單的方法做。

在根據授意、處置突發性事件時,要大膽往前站,邊請示領導同志,邊協調相關單位,邊組織力量處理,決不能手足無措,盡最大努力把事情解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