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同治皇帝的惠陵在哪兒?同治的皇后為何慘遭剖腹?

歷朝歷代皇帝對於其死後陵墓的選擇是非常深思熟慮的, 那麼清朝的同治皇帝死後埋葬在哪裡呢, 答案是惠陵, 那麼同治帝為什麼會選擇在惠陵呢, 其中又有什麼緣故呢, 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同治皇帝的惠陵, 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同治十三年(1875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 同治因染上梅毒而撒手人寰, 年僅19歲。

同治駕崩後, 由於無嗣繼位, 便由慈禧做主, 將慈禧胞妹的兒子、同治的堂弟兼表弟、年僅3歲半的載接入宮中, 並很快讓其繼承大位, 年號光緒, 第二年(1876年)改元光緒。

光緒繼位後, 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

因慈禧的專橫暴虐而深感自己以後處境危艱, 前程渺茫, 遂于同治去世之後的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 在宮中吞金自殺, 卒年22歲。 皇后自殺, 舉朝皆驚, 無不為之扼腕痛惜。

帝后先後崩亡, 理應儘快歸葬, 但由於慈禧的專權, 直到此時同治的陵寢尚未建造, 帝后的梓宮只好移奉隆福寺暫安。

由於此前的咸豐帝已葬於東陵, 按照清廷祖制, 作為兒子的同治理應葬於西陵。 但這時權柄在握的慈禧卻偏偏不理祖宗那一套規制, 反而大行逆道, 斷然決定在東陵的雙山峪為同治建陵。

光緒元年八月, 同治的惠陵開始在雙山峪動工興建, 到光緒四年九月建成, 建造工程僅用了三年零一個月的時間。 在整個清東陵的皇帝陵寢中, 這座陵寢不僅建造時間最短, 就其整體規格和品質而言, 也是最為低下和次劣的。 清東陵五座皇帝陵寢中的最後一座陵寢, 就這樣匆匆收場了。

光緒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同治帝、後的梓宮在停放了5年之後, 被一同葬入東陵界內的惠陵地宮。

同治帝后的惠陵被盜掘 皇后慘遭剖腹

六十年後的1945年, 同治帝后的惠陵被盜掘, 皇帝的屍骨被搗毀, 而完好如初, 身體仍富彈性的皇后阿魯特氏, 衣服被剝光, 腹部被剖開, 腸子流淌了一地。 盜墓者如此慘無人道的做法, 竟是為了要得到當年皇后吞于腹中並被致於死命的一點點黃金。 上帝無眼, 蒼天不公, 一對生前境遇悲慘的男女, 又突遭罹難, 實在讓後來者欲恨不能, 欲哭無淚, 為人世竟有這麼多的不幸而悲天長憫!

同治帝載淳, 咸豐和慈禧之子, 清朝第10代皇帝。 6歲登上皇位, 18歲開始親政, 親政僅一年多, 19歲便病死宮中。 同治帝英年早逝, 關於其病情和死因, 歷來說法不一。 官書記載同治帝死於天花, 民間卻一直流傳著同治帝死於梅毒的說法。

對於當時的種種傳言, 清朝官方一直保持緘默, 不予回應。 近日,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沈渭濱從《翁同龢日記》找到了更多的證據, 證明同治是“走馬牙疳”而死(是一種較危重的急性口腔病)。 對於沈渭濱教授的研究成果, 歷史學、檔案學、醫學史的研究者又是怎麼看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