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原創」濟南老街巷丨何事浮生空白頭

文、畫丨張國華

題壁堂是呂祖廟的一部分, 呂祖廟位於濟南老城區壽康樓街路南, 是金代為供奉道教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 明代重修, 總建築群占地 3700 餘平方米, 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 年), 呂祖廟建呂祖大殿和三星樓, 名“升陽觀”。

題壁堂

清嘉慶八年(1803 年), 升陽觀東建戲樓、大罩棚及附屬建築。 相傳, 廟建成後的一天, 住持道士劉道讓明明看見一道人進入廟內, 但遍尋無蹤, 卻在正殿左牆壁上發現了新題寫的這樣一首詩 :

“曾否當年舊酒樓, 松亭水色靜悠悠 ;

熏風日躋蓬萊島, 筇杖常經此地遊。

世法須從身上想, 機關宜向個中求 ;

離離青草會心處, 何事浮生空白頭。 ”

詩末署名 “木石道人”。 信眾認為是呂仙人化身留書。 後人遂取名“題壁堂”。

清光緒三十一年對題壁堂擴建, 由正堂、戲樓、三星樓、大罩棚及附屬建築組成。 如今, 升陽觀和題壁堂一西一東坐落。

北裡門街

2005 年深秋, 我背著畫夾來到大明湖對面的胡同裡, 因高中時來這拍過照, 故知道這裡“藏”有個老戲臺。 進入大門朝北的院落, 迎面一處二層小樓, 從下面穿過進入戲樓內, 光線一下昏暗下來, 陽光從二層的窗戶裡斜射進來, 光束裡飄舞著細細的灰塵, 又照在正中的戲臺上,

高大殿內東西兩面環繞著木制長廊, 中間是個兩層戲臺, 戲臺不大, 上面堆滿了蜂窩煤和舊自行車及其他雜物, 左右空間很局促, 要表現題壁堂整體格局很難取景, 拍照也要用廣角才能行, 戲樓南面敞口, 周圍有四五戶或者更多, 在狹窄的空間裡簇擁著古老的戲樓, 不過傳來的電視聲裡卻演繹著今天的戲劇人生。

關帝廟

我只能在下面高高地仰起頭才能看到它的南立面, 全無退路, 又不願善罷, 於是順著戲樓南口的小過道往西一拐, 進到另一個院落, 在這裡我找到了較理想的取景角度, 雖只是看到題壁堂的一個側面, 但下面的公用水池加了進 來, 為了自家的水龍頭防凍, 各家都包裹著不同花色的小棉布, 為這座古建築平添 了幾分生活氣息。

老城故事照相館

戲樓旁邊還有一株不認識的樹, 在冬季裡的它樹梢還掛著串串的黃色果實, 黃褐色的果實櫻桃大小, 在藍天的襯托下尤其耀眼, 不時引得麻雀來啄兩下。

王府池子街

編者注:

本文來自張國華著《畫說濟南》一書,該書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山東書協副主席現任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書法工作室主任于明詮教授題字,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韋辛夷和《齊魯晚報》副刊中心主編李秀珍為該書寫序。

王府池子街

編者注:

本文來自張國華著《畫說濟南》一書,該書由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山東書協副主席現任山東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書法工作室主任于明詮教授題字,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濟南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韋辛夷和《齊魯晚報》副刊中心主編李秀珍為該書寫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