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瘦竹”鄭板橋:離任時只雇了三頭毛驢

 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畫家、書法家和詩人, 歷經康雍乾三朝盛世。 他既是一位有傑出成就的藝術大師, 留下了成百上千幅的“日畫日詩日書三絕”, 更是一位深得民心、以百姓為念的清風楷模。 他“七載春風在濰縣”, 不貪不占, 兩袖清風, 把為老百姓辦事當作本分, 其親民憂民、務實清廉的思想精神至今仍然滋養著這片土地。 近年來, 寒亭區檢察院融合鄭板橋民本思想精髓於檢察工作中, 著力培育廉政文化, 促使幹警繼承其擔當、為民、清廉、務實的品格精神, 牢固樹立廉政為民思想, 錘煉廉潔品質, 鍛造過硬檢察隊伍,

為全院檢察事業跨越發展營造了風清氣正的良好環境。 “衙齋臥聽蕭蕭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 一枝一葉總關情。 ”這是鄭板橋為官十載的心靈寫照, 也為後世施政者提供了良好的行為準則。 200多年來, 鄭板橋的故事在濰縣代代相傳, 人們始終沒有忘記這位正義公道、體察民情、為政清廉的“父母官”。 乾隆十一年, 五十四歲的鄭板橋由河南範縣調任濰縣擔任知縣。 當時正值濰縣連年災荒, 他當即開倉賑災, 救濟了眾多災民。 更讓人敬佩的是, 在救災的同時, 他還提出了修城代賑, “計錢三百六十千”, 捐獻了他半年的官俸, 並明確宣示:修城所費錢物概不經手, 堵塞這條財路, 做到廉潔自律。 為官之時, 鄭板橋從不在縣衙享清福、謀私利,
而是經常親臨鄉下察訪, 瞭解廣大民眾饑寒交迫的真實生活。 當時官員察看民情時, 大都是八抬大橋, 前呼後擁, 鳴鑼開道, 而鄭板橋為官宣導簡肅, 把排衙喝道之類的禮儀看成是桎梏, 他總是身著便服, 腳踏草鞋, 微服私訪。 即使在夜間出巡, 他也只讓一個差役提著寫有“板橋”字樣的燈籠引路, 從不打“回避”“肅靜”之類的牌子。 鄭板橋為官清正廉潔, 剛直不阿, 嫉惡如仇, 表現出了與眾不同的“俗吏”風範。 他十分痛恨以權謀私、坑民害民的官吏, 把他們比作殘害百姓的豺狼:“豺狼到處無虛過, 不斷人喉抉人目”(《悍吏》)。 他以“俗吏”自詡, 表明自己是與民眾貼心的平庸之吏, 而非騎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豪吏。
鄭板橋一生酷愛書畫, 留下了成百上千幅名書、名畫。 他常以寫竹明志, “咬定青山不放鬆, 立身原在破岩中;千磨萬劫還堅勁, 任爾東南西北風。 ”這畫、這詩、這竹, 正是他“清為官, 勤為民”的精神寫照。 俗話說, “三年清知府, 十萬雪花銀。 ”但鄭板橋當了十餘載“父母官”, 卻沒有“烏紗略帶心情變”, 是個名副其實“一貧如洗, 兩袖清風”的“窮官”。 離開濰縣時, 鄭板橋只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 一頭讓人騎著在前邊領路, 一頭用來馱行李。 城內前來送行的百姓不計其數, 對他依依不捨, 哭著挽留, 於是留下了“百姓痛哭遮留, 家家畫像以祀”的記錄。 對此, 鄭板橋揮毫潑墨, 畫下了竹和菊, 與百姓道別:“烏紗擲去不為官, 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
秋風江上作漁竿”, 再次以“清瘦竹”明志, 比擬自己為官清正廉潔、一身正氣。 上一篇 下一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