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北京,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解讀:這就是生活

最近的朋友圈爆文《北京, 有2000萬人假裝在生活》, 總起起來, 大概是這個意思:北京終歸是北京人的北京, 沒有祖產的移民一代, 註定一輩子要困在房子裡。 那些追夢成功的出國了, 追夢無望的逃離回故鄉, 還剩下2000多萬人留在這個城市, 假裝在生活。

解讀1:不要假裝在生活, 因為這就是生活

北京人、外地人、排外、鄉愁、房子、房價, 無非還是那些東西。 點題的是最後一句話:這座城市根本沒有生活。 這裡只有少數人的夢想和多數人的工作。

長安居大不易, 跟隨人流湧入大都市, 想一輩子困在房子裡, 門檻其實挺高,

更多人想都不敢想。 對那些“我有五套房”的北京土著, 很多人並不羡慕嫉妒恨, 因為差距實在太遠。 人流湧入帶給老北京巨額財富, 坐享外地人抬轎子, 但很多人並不領情, 反而對北京的面目全非, 滿是哀怨。 這也很好理解。 當擁有的被看做本就該有的, 失去的自然特別不可接受。

“外地人建設了北京, 沒有外地人北京就無法運轉”, 老掉牙的說辭, 或許讓人反胃, 但可以肯定的是, 沒那麼多外來人口, 北京的房子和戶口就沒那麼值錢。 對任何城市來說, 距離北京那樣的繁華, 缺的都只是人, 而已。 有了人, 任何城市都有了一切。 沒了人, 任何城市也都沒了一切。

當然, “臭外地”來到北京, 也不是為了給北京人造福, 或者寡廉鮮恥不怕罵。

他們也是為了自己, 人多的地方之所以人多, 是因為資源多機會多。 要改變命運, 就得往人多的地方跑。 結果不盡相同:或者混的好, 成為北京人, 或者混的差, 逃離大都市, 或者混的不好也不差, 只因沒有更好的去處。

時間的尺度拉長一點, 本地人與外地人, 對一塊土地而言, 無非先來後到。 先來的輕鬆擁有戶口和房產, 後來的想要擁有同樣的東西, 就得付出大得多的代價。 如果說北京是一隻牛股, 老北京擁有的或是原始股, 或在低位買入, 眾多後來者, 給出更高的價錢, 合力把這只牛股炒上了高位。 無論新股民、老股民, 都是為了自身利益, 也都是基於自身利益說話。

看不見得到的, 只看見失去的, 人總是這樣。 所以, 老北京感歎鄉愁,

感歎擁堵, 感歎霧霾;外地人感歎房價, 感歎歧視, 感歎壓力。

坐轎子的不滿抬轎子的, 抬轎子的不滿坐轎子的。 其實, 他們誰也離不開誰。 沒有抬轎子的, 坐轎子的“我有五套房”哪有那麼牛逼, 氣定神閑的生活哪有那麼愜意;沒有坐轎子的呢, 抬轎子的可能就“失業”了, 如果有更好的選擇, 他們也不會在這裡抬轎子, 而是會回到老家坐轎子。

北京不是生活的地方, 這話也許是對的, 蒸蒸日上的大都市, 難免顯得奮鬥有餘悠閒不足, 或者缺少人情味。 但生活到底是啥呢?是退休後提籠架鳥、下棋打牌嗎?是生孩子、看孩子、陪孩子上興趣班嗎?還是跟狐朋狗友不醉不休?

生存就是生活, 工作就是生活。 活著不是為了工作, 但活著不能不工作。

不是只有那種改變世界、改變全人類的工作, 才算是生活;掙錢交房租、拿工資買尿不濕, 同樣是生活。

這年頭, 要大富大貴不容易, 要不餓死其實也簡單。 只不過, 不餓死地活著, 並不是正常人想要的生活;生活的部分意義, 必須通過工作去找尋。 工作與生活如果成了矛盾體, 既說明你工作得很不好, 也說明你生活得很無趣。

無論身在何處, 做的都請投入一點。 假裝在生活的人, 只有一成不變的日子, 每天都在喘氣, 看不到生活奔頭;把工作拒於生活門外的人, 每天疲於奔命, 回家留給家人的, 只剩一副臭臉。

不要指望本地人不排外, 不要指望外地人不臉譜化本地人, 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紛爭, 八卦故事、人際紛爭、網上罵戰,

這就是生活。 不要指望徹底不用工作的生活, 不要指望徹底沒有壓力的生活, 工作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 上班下班、競爭壓力、加班升職, 這就是生活。 (舒聖祥)

解讀2:從馬雲離開北京, 到阿裡巴巴!

1998年年底, 馬雲下定決心不再依靠政府這顆大樹, 和小夥伴在長城上遊玩了一圈, 痛飲一番後離開北京, 不再留戀。

這也是很多北漂人的人生軌跡。當然,離開北京並不意味著失敗,也不意味著北京之行毫無用處。

馬雲短暫的北京之行還是獲得了更多,在中國最高級別的政府機構工作了一年多,長了經驗,增加了人脈。更重要的是,之後出現在湖畔花園的那十八個人已經經歷了一番磨礪,已經不是一無所知的十八個人,而是闖過大風大浪,見過了大世面的人。馬雲如虎添翼。再後來,誕生了我們熟悉的阿裡巴巴。

這也是很多北漂人的人生軌跡。當然,離開北京並不意味著失敗,也不意味著北京之行毫無用處。

馬雲短暫的北京之行還是獲得了更多,在中國最高級別的政府機構工作了一年多,長了經驗,增加了人脈。更重要的是,之後出現在湖畔花園的那十八個人已經經歷了一番磨礪,已經不是一無所知的十八個人,而是闖過大風大浪,見過了大世面的人。馬雲如虎添翼。再後來,誕生了我們熟悉的阿裡巴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