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省工商局、團省委攜手推進全省非公團建工作

記者今天(26日)從省工商局獲悉, 截至6月30日, 四川實有私營企業99.60萬戶、個體工商戶330.24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81139戶, 共建成非公黨團建組織34141個。 為拓展黨在非公經濟領域的影響力, 加大群團工作力度, 省工商局、共青團省委日前聯合下發《關於加強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建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積極推動有條件的非公經濟組織建立團組織, 到2020年底前, 確保規模以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實現團組織全覆蓋。

如何推進? 把非公團建“嵌”入黨建

根據《通知》安排, 各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工委要把非公團建納入非公黨建工作安排,

統籌給予支持。 積極籌備成立省市縣三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工委。 符合建團條件的基層工商所、個私協會要成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個體私營經濟組織團總支。 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集中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創業孵化園等園區、樓宇要建立團組織, 負責推動園區相關單位建立團組織。

要借鑒非公黨建經驗, 建立團組織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聯繫管道。 把規模以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青年骨幹納入區域化團建、行業團建總體工作格局。

企業有黨組織的, 新建團組織一般與黨組織的隸屬關係一致;未建黨組織的, 原則上實行屬地管理, 隸屬於所在鄉鎮(街道)團委、園區團工委;規模以上的企業,

可直接隸屬於各級非公團工委;既有的非公團組織可保持原隸屬關係, 也可按照屬地化原則納入同級非公團工委歸口管理。

如何配合? 兩部門既有分工側重又相互配合協作

《通知》要求, 全省各級團委與工商部門要密切配合, 形成合力, 發揮各自優勢, 建立資訊溝通管道和基礎資料共用平臺, 及時制定本區域非公團工委工作方案並確定年度團建數量, 安排非公團工委工作經費。 要健全機制, 靠前指導, 建立健全目標管理、定期研究、情況通報等制度, 注重工作的整體協同和資訊的互動溝通, 充分運用基層經驗推動面上工作。

具體工作中, 充分發揮各級工商部門對企業登記註冊以及交易、競爭、退出行為全程監管的職能優勢,

在對各類市場主體的聯繫、指導和監管中, 直接推動符合條件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建立團組織。 然後, 由各級團工委(未建團工委的由團委)提出團建規範, 具體指導團組織的組建工作。 最後, 由各級團工委(未建團工委的由團委)拿出工作菜單, 具體指導團組織開展活動, 形成內在凝聚力。

如何服務? 提升素質 維護權益 提供資本、管道等支援

《通知》明確, 非公團工委主要職責為:研究制定所轄區域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共青團和青年工作的規劃、制度、政策, 組織實施重要工作專案;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青年思想工作狀況調研, 加強青年素質培養、思想引導;代表和維護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青年的合法權益;指導各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組織加強組織建設等。

《通知》要求, 把工商部門的行政監管、行政指導與團建工作有機結合, 借助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團組織及時傳遞工商監管服務資訊, 圍繞企業發展和青年成長成才提供支援:包括以企業戰略、經營理念、人力資源為主的智力支持;以外部環境、政策扶持為主的管道支持;以人才、技術、配套、資金為主的資本支持和以現代企業精神、提升企業形象、和諧勞動關係為主的軟環境支援。

要積極搭建促進非公企業團組織在區域內、行業間縱向橫向的交流互動平臺, 創新活動載體, 分層級、分群體設計開展青年喜聞樂見的新人入職、技能提升、心理疏導、前沿資訊、異地融入、婚戀交友等活動,

加強非公團組織活力建設。

熊貓新聞記者 蘇琳 馮莉枝 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