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戰既是鬥勇更是鬥智,看看日軍有多少重大戰略戰術曾被中方識破

(電視連續劇《長沙保衛戰》, 第九戰區指揮部)

未曾參戰, 便失銳氣, 七十四軍被一種不祥的徵兆所籠罩, 但部隊仍不敢稍停, 至九月二十五日上午,

全軍終於到達瀏陽。 接著, 王耀武便收到薛嶽發來的急電, 要求七十四軍兼程向長沙以東的黃花鎮急進, 在黃花鎮、永安鎮一線沿撈刀河南岸佔領陣地, 以防守長沙週邊。

薛嶽在湖南戰場所使用的戰術思路原本與羅卓英一脈相承, 即“後退決戰”, 但是隨著手中掌握兵力資源的不同, 指揮官的想法也會出現微妙的變化。 此次第九戰區集中的幾個軍, 除七十四軍外, 第十軍、第三十七軍、第二十六軍也均非弱旅。 有這麼多威龍猛將, 薛岳便不甘於老是“後退”, 他不顧參謀處處長趙子立的反對, 執意把決戰防線部署在了汩羅江邊, 試圖拒敵于汩羅江北。 未曾料到的是, 在日軍的重兵突擊下, 江邊防線很快陷於崩潰。

在汩羅江防線失守後, 薛嶽預計日軍接下來一定會直取長沙, 所以才要讓七十四軍趕去黃花鎮防守長沙。 趙子立得知後, 依舊認為此決定欠妥。

中國兵學家結合過往戰史和抗戰實踐發現, 日軍不僅遵循“進攻第一, 包圍第一”的戰術原則, 而且特別崇尚“利用地障進行包圍”。 比如進攻南昌時, 就利用了鄱陽湖、贛江這一地障, 以主力向中國軍隊的左翼進行包圍。 進攻長沙, 則慣用洞庭湖、湘江做為地障, 以主力向中國軍隊的右翼進行包圍。

(電視連續劇《長沙保衛戰》)

按照這一規律以及湘北正在進行的戰鬥實情, 趙子立判斷, 第十一軍這次還是要尋找右翼來實施包圍, 如果把七十四軍往長沙以東拉, 正好是以右側背授敵, 是自投羅網。 他建議, 不如把七十四軍放在瀏陽東北, 俟其餘援軍到達後, 同時向日軍外線發動進攻。

趙子立的這一建議實際上是中國軍事謀略層在“後退決戰”之外的另一個著名的戰術思想, 叫“爭取外線”(當時亦稱“爭取外翼”), 也就是把主力部隊保持在日軍包圍部隊的側面,

予包圍者以猛烈的側擊, 通過這樣的辦法來擊破敵人, 而不是被敵人所包圍和擊破。 上高會戰實際上就是一次反包圍的經典戰例。

薛嶽當然瞭解“爭取外線”的價值, 但他面臨的現實困境是, 若坐等外線進攻, 長沙就有可能不守。 在保長沙還是攻外線之間, 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前者。

(電視連續劇《長沙保衛戰》, 薛嶽)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虎部隊》)

實體書《虎部隊》已出版上市。

虎部隊(國民黨抗日**七十四軍) ¥28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