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關注兒童聽力健康:教授談小兒耳聾

中國有聽力語言障礙的殘疾人2057萬, 其中7歲以下聾兒可達80萬, 由於藥物、遺傳、感染、疾病、環境雜訊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 每年約新生聾兒3萬余名。 常言道:一聾三癡, 聽力障礙嚴重影響智力發育、正常交流。

共同關注兒童聽力健康

導致兒童聽力障礙的因素1、先天因素:母親懷孕時使用鏈黴素、慶大黴素等損害性藥物。 或孕婦本身患有一些風險性疾病, 如:心腦血管疾病、弓形蟲、梅毒、風疹、皰疹和巨細胞病毒等。 2、後天因素:早產缺氧、病毒感染、耳道異物堵塞、外傷等, 或者母親在哺乳過程中, 哺乳時乳汁過於充足,

壓力太大, 嬰兒頭稍低, 乳液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 以致造成急性中耳炎甚至急性化膿性中耳炎而影響聽力。 3、耳毒性藥物:耳毒性藥物是指能夠引起聽神經系統損害而造成聽力下降甚至全聾的藥物, 現發現百餘種。 常見的有氨基糖苷類藥物, 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治瘧疾藥如奎寧、止痛劑如阿司匹林。 4、疾病影響:臨床中, 分泌性中耳炎、腺樣體肥大是導致損傷聽力的常見疾病。

中醫治療耳聾

一、藥物性耳聾:中醫認為, 腎開竅於耳, 藥物性耳聾最主要的原因是損傷了腎氣, 治療以補腎益氣、升陽通竅為主要思路。 但是由於治療週期長, 一定要堅持。 二、分泌性中耳炎:通常由感冒或呼吸道感染未及時診治,

導致鼻與耳相通的管道——咽鼓管功能障礙, 引起中耳局部感染, 形成中耳積液, 負壓, 使患者出現耳悶、耳痛、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 早期:剛出現症狀時, 以疏風、清熱、散結為主。 中期:中耳內已有積液。 兩周內, 積液還較稀時, 以驅寒、清熱、化痰為主;兩周後, 積液較稠, 應加重利濕、化痰的藥物。 後期:患兒常表現為脾氣不足, 腎虛等症, 應以健脾、化痰為主。

幹千教授認為, 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上, 中醫疏風、化痰、通竅, 兼顧益腎健脾的治療, 比西醫具備明顯的優勢。

重在預防現在醫院對於新生兒的聽力篩查, 降低了新生兒聽力障礙的比例。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聽力情況。

1、發現嬰幼兒無法追聲, 睡眠時無法被大聲驚醒

2、到了咿呀學語的年齡不能正常說話, 或發音不清

3、學齡兒童表示無法聽清老師的講話, 看電視聲音總要調大

4、注意力不集中, 常常答非所問

當出現這些情況時, 就需要到專業機構進行聽力相關檢查以便早發現, 早治療, 早干預。

預防措施:一、防出生缺陷:孕期的時候要注意防止對胎兒不利的各種因素, 如煙、酒、輻射、感冒、疾病、藥物、特別注意預防與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害有關的先天性感染。

二、防外傷:家長不要隨便給孩子掏耳朵。

三、防感染:要積極防治中耳、外耳炎症。

四、防雜訊:注意避免各種工業雜訊、生活雜訊, 特別注意不要讓孩子聽高分貝的立體音響或者用耳機聽MP3, 更不要帶兒童到KTV等高分貝噪音的場所。

五、防耳毒性藥物:常見引起聽力損傷的藥物有氨基糖苷類藥物, 如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丁胺卡那黴素等, 如果能不用儘量不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