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內家拳實驗室:如何得內勁及其的培養方法

虛實轉化的勁為內勁, 此勁的特點是不斷, 另一個特點是易斷。 內勁可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刻苦訓練獲得, 不過最好多去訪師問友, 一個人悶頭苦練得勁難度要大得多。 關於內家拳的內勁也存在一個“雞生蛋, 蛋生雞”的哲學問題:第一個內家拳高手, 是如何練出內勁的?

對於這個問題, 外界有多重說法, 最讓大家信服的是:在戰場上不斷實踐總結出來的, 然後經過許多代習武者演練、整理, 最終才由一位前輩集大成。 有這位元前輩集大成以後, 後面需要的就是總結有效的訓練方法, 量化各種訓練指標的過程。

可惜過去了上百年, 內家拳的教學方法依舊是百年前的模式, 科學的教學方法依然沒有成型。

古戰場

翻看史料記錄, 王征南、陳王廷、王宗岳各派大師的習武過程與訓練方法都無痕跡可尋, 留給後人的是武學理論與武林典故。 這是為何呢?儒家經典《論語》,

佛家經典《金剛經》、《壇經》尚且記錄夫子、世尊、慧能的日常的修行過程與所思所想。 為何武學典籍不給後人留一些可以模仿與印證的路線?

多年前剛學拳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常困惑著我, 本想著從古代文獻中找找資料:前輩如何練, 咱們也這樣練, 終有所成。 一天五遍, 十遍, 二十遍整起。 訓練量是有了, 但是見效很慢。 身體中“悶”一點內勁, 一動就散了, 完全儲存不下來。 遇到力氣大的對手, 上去就是頂牛與摔跤。

練拳

練拳能長勁, 但是存不下來, 而且停止練拳退步特別快, 幾天不練明顯感覺腳底有些飄。 招式是越練越熟, 動作越來越流暢, 功力如何, 外行看不出, 自己可是毫無底氣:虛, 花架子。 總感覺在學招式之前, 漏掉了什麼, 拳招在此階段並不能幫助自己提高功力。

後來看到一篇關於練內勁的文章大意如下:想得內勁, 要看師父, 因為每個人的體質、骨骼不同, 按照同樣的方法去訓練, 難度頗大。 即使師父有精力, 一招一式幫你擺弄拳架, 不僅耗時耗力, 而且見效也不快。

師父手一放, 該怎麼錯, 依然怎麼錯。

充電

最易得內勁的方法就是師父先給你“充點勁”。 這個過程好比蓄電池充電放電:充電是電解化學物質, 將電能轉化學能;放電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 師父給你“充勁”, 使你掌握勁的儲存與釋放的方法。

此後再開始學拳練拳, 勁就能儲存下來了。

這番話雖然奇妙, 但當時解決了困惑我多年的疑問。 武學典籍中只記錄拳理與招式是因為“充勁”的過程因人而異, 需要師父去把握徒弟的特點進行調整, 用一套固定的方法很難適用多數人。 對於自學的拳友也不必灰心, 可從前面多篇“守正”中體會, 身形能中正, 才算具備“蓄勁”的能力, 不然即使遇到好的師父願意幫你“充勁”, 你也轉化不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